黄志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2297
人物姓名: 黄志太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84/001
起始页: 0109.pdf
出生年: 1923年11月23日
籍贯: 历城南部山区南高尔村

传略

1923年11月23日,黄志太出生在历城南部山区南高尔村。南高尔是有名的穷山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终年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黄志太的家境更是贫寒,日子过的非常艰辛。在他十二岁那年,含辛茹苦的父亲,积劳成疾,无钱医治,撒手而去。家里没了顶梁柱,母亲经不住艰苦岁月的困扰,在黄志太十四岁时,瞒着孩子改嫁他人,从此家里生活好比雪上加霜,更加艰难愁苦。因家中生活所迫,两个妹妹不到十岁就送人当了童养媳,懂事的哥哥20岁时投奔了八路军,只身一人的黄志太,为了糊口,14岁去东沟村一家姓李的财主家扛小活,发育还不健全的他开始干起成年人的活。早上,人们都还恋热被窝时,黄志太早已起床上山担粪,个子不太高的他,担着两个大筐,就象担着两座大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冬天他的手脸被冻的像烂桃子,又红又肿、疼痛难忍,到了晚上还要为财主家溜马、看家护园,每天干到很晚才睡觉。黄志太在这家辛苦了一年,实在不堪忍受虐待。第二年又到邢家一寡妇老财家当小伙计,当时说去后只干些烧火做饭的零星活,哪知地主老财全是狠心狼,到了这家不光烧火做饭,还要担水垫栏,喂猪喂牛,上坡为大伙计送饭,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农忙季节还要同大伙计一块下地干农活,锄镰锨镢在年幼体弱的黄志太手中根本不听使唤,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比不过大人干活多,为此常遭主人的骂,有时还要挨打。地主老财拿他根本不当人看。黄志太16岁时离开寡妇老财家,去帮人家放牛,农活虽然不干了,但是得整天满山遍野的跑,脚上磨满血泡。主人为了圈牛攒粪,黑夜要他和牛一块守在山上,从开春到过秋大半年的时间,天天风餐露宿,夏天忍着蚊蝇的叮咬,风雨天任其风吹雨打,心中苦楚不堪言语。过度的劳累,又饥寒交加,十六岁的黄志太个子还不到1米半高,体重才只有70多斤。 1940年,泰安解放区的八路军时常来高尔一带向穷人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42年南高尔建立了地下党支部,黄志太接受了党的教育,懂得了打天下救穷人的革命道理,他踊跃报名参加了“青年抗日先锋队”,随民兵站岗放哨,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 1943年,因天旱又遭蝗灾,群众生活非常困难,民兵们响应党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组织起200多名青年,上山开荒种地,“青抗先”也组织起小恳荒队,黄志太任队长。根据上级“一手拿枪、一手拿镰”的指示,白天上山开荒种地,夜晚回村站岗放哨,经过一年的垦荒,基本解决了粮食自给。随后,又以垦荒队为基础,秘密组织起武装游击小组,经过几次战斗,从敌人手中夺得步枪30多支。从此,民兵、“青抗先”的力量越来越大,在群众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 1943年10月,黄志太被派到泰安专区参加学习班,系统地学习了党的主张、革命形势。一个半月结业后,到泰历县山岗村与本村小学校长温立贤组织宣传队,进行抗日宣传。工作两个月后再回到高尔,不久黄志太被选为“三英”模范(抗日、学习、劳动),参加了泰安专区召开的“三英”模范会议,会上介绍了组织“青抗先”、开展武装斗争以及开荒种地的经验,又被选为鲁中南区三英模代表。1946年3月参加了鲁中南区党委在淄川举办的三英模培训班,经过40天的学习,黄志太进一步受到了党的教育,回县后正式脱产工作,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泰历县卧龙区任组织干事。1947年孟良固战役打响,黄志太踊跃报名支前,带领三付担架一行十二人(一个班)奔赴孟良崮。为躲避敌人飞机轰炸,需要夜晚行军,每夜要走一百多里路,黑夜行军有时鞋子跑掉,只好赤着脚走路,脚上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为了抢救伤员,没有一个叫苦的。战役结束后,黄志太返回历城,先是在柳埠区同县委宣传部王曰连驻窝铺村开辟工作,后又调到县委驻地西营,同宣传部郑绍文部长驻南营开辟工作。当时,由于敌人的反宣传,群众都不敢接近八路军干部,他们就通过帮助群众干活,团结基本群众,宣传党的主张。 1948年秋天济南解放,历城同时解放。 1949年春天,黄志太被调到邵而区任区长。经过苦难、受过剥削的黄志太,担任区长后,立志为穷人当家作主,争气壮胆。到任后当时面临三大任务:一是收缴敌人扔下的枪支弹药;二是清查敌伪档案;三是建立新政权。邵而区地处济南近郊,解放前敌伪势力活动猖獗,敌伪分子较多,解放后他们不甘心灭亡,四处煽风点火,造谣惑众,给建立新政权带来很大难度。区指导员刘宝金去魏家庄建立新政权,竟被软禁在地壕里。黄志太得知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带领区中队前去解围。揪出了挑头闹事的坏人,将首要分子进行了刑事拒留,保证了新政权的建立。全区60多个行政村经过半年胜利完成新政权的建立。1950年邵而开始土地改革,有的反动地主躲在阴暗角落里,向积极分子扔黑砖头,妄图阻止土改运动的进行,黄志太针锋相对,立即成立了临时法庭,并兼任庭长,对有破坏活动的地主分子进行了收审,对罪恶严重者押送县公安局,使敌人不敢再轻举妄动。当时在邵而,敌人一听到黄志太三个字,个个闻风丧胆。为了保护新生政权和人民取得的胜利果实,四月二十日邵而区根据上级布署,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黄志太站在运动的最前列,顺从民意,先后处决了反攻倒算的地主分子等30多名反革命分子,在全区逮捕了180名反革命分子,从而大长了人民的志气,极大地震摄了敌人。由于黄志太大胆领导,措施得力,邵而区的土改、镇反搞的比较彻底,为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为此,受到县委的表扬。 1957年在历城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黄志太当选为副县长。就在这年春天,全县刮起退社风,当时唐王、孙村、彩石区80%的农业社垮台,耕牛被牵回,大型农具被分光,有的干部遭毒打。“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黄志太根据县委决定,带工作组立即到彩石区狠刹退社风。去后,经过召开一系列会议,大讲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很快刹住了退社风,垮台的合作社又恢复起来,社干部也理直气壮地站出来领导春耕生产。 1958年,黄志太调仲宫区任区委书记,当时正逢毛主席号召大办人民公社,他响应号召,很快成立起仲宫人民公社。9月2日,他带领人民公社的千军万马,投入卧虎山水库建设,吃在工地,干在工地,成为活跃在水库工地上的一支主力军。1959年春,他又带领社员在西郭而河滩造起万株苹果园,为子孙后代植下“摇钱树”。1961年黄志太调南郊公社任党委书记,当时正逢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出现困难,黄志太精心组织群众抗灾救灾,生活坚持低标准,瓜菜代,艰苦奋斗度难关。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南郊公社没有发生饿死人的现象。1964年“四清”运动开始,黄志太调县工作,他带领从基层抽调的12名积极分子,进驻“老大难”的北园公社清河大队开展“四清”运动。初入村时,群众对他们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们办不了什么大事。通过实际工作,解决了干部多吃多占、不参加生产劳动、帐目不清和立场不清的问题,认真贯彻了毛主席“23”条指示,使“四清”运动健康发展,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1966年黄志太出任县“四清”工作队副大队长,再去邵而区开展“四清”运动。后出任邵而区委书记。 1966年秋,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如狂风暴雨,铺天盖地卷来,一时天下大乱。干了二十多年革命的黄志太,一夜之间被造反派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工作权利被剥夺,四处游街,三天两头挨批判,忍辱负重,受尽折磨。一次被造反派揪去批斗,有人用蒺藜缠稻草,让他用双手举起,手被扎的鲜血淋漓,疼痛难忍。在邵而西大湾挨批斗时,造反派扎起两米多高的批斗台,让黄志太上台低头认罪,当他走到台上,别有用心的人要把台子推倒,企图摔坏他,幸亏好心的群众一拥而上,围住台子,才使黄志太幸免伤亡。在动乱的日子里,黄志太除了挨批斗,还要被强制劳动,每天要去西大湾挑几十担水,有时还要去4里地外的魏家庄给造反派挑井水吃。从小抗活出身的黄志太,对劳动并不厌恶,也不感到丢面子,使他不能接受的是对他人格的侮辱、肉体的摧残。1968年8月,县里召开大型批斗会,就是在这次批斗大会上,黄志太被打坏脸上的神经,造成听觉减退,视力模糊,终身致残。在黑白颠倒、是非不清的年代里,黄志太的妻子绝望了,她在娘家盖了三间房子,劝黄志太解甲归田。苦难的童年,艰苦的革命岁月,使黄志太锻炼得意志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他安慰妻子说:“咱要挺住,坚信党总有一天会拨乱反正的”。 1975年,形势好转,社会趋向稳定,工农业生产开始恢复正常。12月黄志太被结合进县革命委员会任副主任,兼工交组长。从此,他的革命热情又得到发挥。当时,由陈明达任指挥,他任副指挥,领导了历城铁厂的小高炉建设,由于他们的积极努力,不到半年时间小高炉建成投产,1976年5月淌出了第一炉铁水。以后,他又领导建起了白马山农药厂、王炉农具厂,试制出插秧机、收割机等,为当时历城工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76年10月,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粉碎,神州上空云开雾散,人民群众欢欣若狂,黄志太更是心花怒放、扬眉吐气,压抑在他心中的乌云终于被驱散了。当时他正在任“济王”公路筑路总指挥,只见他天天奔波在工地上,带领勘察线路、检查进度,混身有使不完的劲。当时他曾写下这样一首诗勉励自己:年近花甲体渐衰,专心致力筑路来,食宿莲花山脚下,愿将汗水拌路洒。按工程规定,应配给他一辆吉普车,他却买了辆130小货车,他说:“这样即拉人又拉货还省钱,一举多得,何而不为。”在修筑20多米宽的小龙堂大桥时,他组织土法上马,仅一项工程就为国家节省资金40多万元。由于他的精心指挥,全长120华里,跨越20多条山洪河流、涵洞,有5座20米以上宽的大桥,而且路基多半是筑在山坡的“济王”公路,当年就完成了路基任务,从而受到了省市的表彰。 1980年12月,在历城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黄志太再次当选为副县长。身为父母官的他,深深懂得“为官一时,造福一方”的古训。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领导群众结束了沿黄地区因“文革”多年未完成的一万亩稻改尾巴,开始在稻秧地兼作莲藕,利用坑洼发展养鱼,到1984年沿黄地区的藕田发展到13000亩,养鱼增加到3300亩,使沿黄地区成为历城多种经济最发达地带。与此同时,还在遥墙公社、唐王公社推广芦笋种植,到1984年芦笋面积扩大到17000亩,年收芦笋510万斤,成为济南市芦笋外贸出口主要产地。有人说:“基层干部有两难,计划生育和敛钱”。黄志太知难而进,在他分管计划生育工作期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一手抓工农业生产,一手抓计划生育。1983年使全县人口出生率降至9.87‰,较1980年前降低了3.63‰,使历城成为济南市先进单位,黄志太先后三次参加省政府在济南、泰安、文登召开的计划生育经验交流会并介绍经验。黄志太是分管财政的常务副县长,在他任职期间,县财政收入逐年上升。他上任后的1980年,由于区划变更,收入范围调整等原因,全县财政收入仅为801.7万元,1981年后,黄志太积极培植税源,千方百计挖潜增收,到1984年财政收入达到1562万元,将近翻了一番。 1984年4月,为党为人民工作了四十年的黄志太光荣离休,回到家中与子孙享受天伦之乐,欢度晚年。每当他回顾起自己的革命历程时,总是感慨万千,念念不忘党的恩情,他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黄志太的一生。”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专题

组织干事
职位
区长
职位
副县长
职位
书记
职位
书记
职位
副大队长
职位
书记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