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世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1560
人物姓名: 苗世循
人物异名: 字:海南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55/001
起始页: 0213.pdf
出生年: 1903年
卒年: 1966年
亲属: 苗星垣
非亲属: 都武扬

传略

苗世循(1903——1966年),字海南,兄弟三人,行居三,是苗星垣的胞弟。九岁入塾,13岁升入桓台县索镇高等小学。他自幼学习刻苦,每次考试,名皆列优。毕业后因胞兄苗星垣任泰华粮栈副理,即带他到济南考入省立第一中学。1923年毕业后,到济南一家私营银行当职员,一年后因兄有创办纱厂的打算,支持他考入南通纺织学院。1928年毕业后,考取英国留学补助费生,赴英国进入皇家第六纺织学院(即曼彻斯特纺织学院)纺织工程科学习。1931年结业后,曾到英国伦敦、利物浦等地考察纺织业,并在伦敦一家纺织机械制造厂实习半年。1932年春回国。听胞兄苗星垣讲,青岛日本人办的大康纱厂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超过欧美,就又到青岛托熟人进厂实习,遭到日本经理内海拒绝,只好进中国人办的华新纱厂暂住,与日厂的技术人员交友,达到了学习的目的。6月份回济创办成通纱厂,任经理兼总工程师,聘留英时同学都武扬任总机师。1933年5月开机投产后,连走四年“红运”。“七·七”事变后,济南沦陷,成通纱厂被军管,苗海南也身遭磨难。抗战胜利,国民党统治时期仍处逆境。解放后,拥护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 苗海南少年时期家庭贫寒,大哥苗世恭在家务农。他从10岁起就帮兄干些零活,下学后常到木器作坊中学木工,深受师傅们的喜爱。家乡二三月间,儿童们有放风筝的习惯,一般都用木板缠线,他看见大财主高家的孩子,从外地买来的线矍子,回家仿制了一个,还真有点以假乱真。他在济南上中学的第二年秋天,同聚长大楼接待室的大挂钟,因王冠东用力过猛上断了弦,他主动把弦卸下来,拿出去焊好又安装进去,当王冠东发现钟又响时,才知道是他修理的。1923年中学毕业后,成丰面粉厂扩大设备,12盘钢磨已经运到,全厂从经理到工人忙于安装,他也动手干起来。看到他那股熟练劲,一位不认识他的师傅,还认为是请来的技术员,休息时还端水让茶称他老师。胞兄苗星垣对王冠东说,老三心灵手巧,还得下决心供他念书,培养自己的人才。 1924年他考入南通纺织学院后,胞兄苗星垣就把办纱厂的意思告诉了他,这无疑成了他学习的动力,每次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后留英学纺织时,每逢星期天,几位中国学生总要邀他外出游览,他总是提出,找教授介绍个纺织厂见见世面。结业后,通过一位教授的关系,进入伦敦一家纺织机械制造厂实习,三个月间,他一天也未离开过车间。实习期满,企业主请他到家做客,还特意请人做了几道中国菜,饭后提出高薪留他在本厂工作。他拿出胞兄的来信念给他听,讲明胞兄办厂非回不可。直到告别时,那位厂主还提出多住一年行不行?他笑笑说,想家心切,必须立即回国。 1932年春,苗海南回到济南,休息半个月后即登程去青岛,按照预约,先找到在日厂当技工的宋呈元,开始想通过日本雇用的中方高级职员说情进厂实习。日本大康纱厂的经理内海答复,除来厂谈交易的商人外一律免进。苗海南只好化装成购纱商人,进入了厂部,这样只能进客厅谈生意,仍不好进车间看设备,宋呈元借来一身工作服,到技工办公室给苗海南套在外面,由技工带路,各持维修工具,按纺纱的顺序转了一圈。第二天仍然化装进厂,又重看了几个要害部位,对新进的器械,以维修为名,卸开查看后又装起来。第二天晚上,苗海南托宋呈元,约了他的几位知己,到饭庄请客,要求他们把日厂的管理办法、机械装备、操作规程,分别用图、文记出来。通过他们介绍,苗海南还认识了几位在华新纱厂临时帮工的东北技工,他们是“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当亡国奴,从沈阳、大连等地来到青岛,在华新纱厂干临时工,愿意跟苗海南到成通纱厂干。苗海南在华新纱厂以实习为名,通过几位朋友搜集大康厂的技术资料,还通过宋呈元结识了日商办的钟渊纱厂技工王纪三。在回济之前,对宋、王二人各提出一条要求,分别秘密联系10名熟练工,即清花、钢丝、摇纱、粗纱、细纱各二人,到成通后比日厂的35元工资加发10元,待成通完成基建后把人送到。6月份,成通纱厂开始招工,从新工人中选了20名进华新纱厂代培。后来成通投产后,日厂来的20名技工,都成了师傅,到华新培训的20名工人,也成了技术骨干。 1934年,成通纱厂成立了铁工部。为了自己制造纱机平台,从英国怡和洋行购进了12英呎龙门刨床,经使用效果不好。苗海南仔细检查,发现刨床上的英文字码是香港的商标,他决意向英商提出抗议,立即退还机器,追索赔偿费。起初英商不予理睬,苗海南赴上海,在怡和洋行,找到洋行的财东查理·次顿。此人50多岁,是个中国通,传说他是鸦片战争时,侵华军头目查理·义律的孙子。交谈时,他一口咬定,从未出售过香港产品。苗海南拿出怡和洋行的单据,并提出要看一下仓库,结果仓库还有一台同样的刨床,他指着机器说,是给人代存的。苗海南见他狡猾奸诈,蛮横无理,最后提出要求,如能履行合同赔偿损失,别无话谈,否则要诉诸法院,还要登报。在场的几位英商,怕引起大麻烦,嘟噜了几句英语。苗海南听的明白,是愿意如数退还价银,对损失费当面议定赔款2700元。苗在赴上海前,与几位技工,模拟这台刨床,仿制了一台,但没有死搬硬套,并有多处改变。英商从上海来济南,运回刨床时,提出要看看成通设备,发现了这台仿制的刨床,细查了两遍,提出了抗议,说是仿制刨床,侵犯了专利权,要追究法律责任等等。苗海南指着机器说,这台机器是仿制的,但不是仿你们的机器,你们细看你们的底盘是平形,我们的机器为蝙蝠弧线形,再看小件,你们的螺丝是结固方形的,而我们则是易卸的圆形花螺丝,一连讲了八个不一样。最后说:告诉你们吧,这台刨床是结合瑞士和日本的产品性能,由成通铁工部自创的,你们要的哪份专利?英商听罢目瞪口呆,灰溜溜地离开了成通。 1935年,苗氏兄弟开始实施大西北计划,先从西安开始,投资100万银元,先建成丰面粉厂西安分厂,后建成通纱厂西安分厂。从一月份买地建房到八月建成投产,其速度之快,令人叹服,西安城的各界名流,都要认识一下苗星垣。苗海南听说胞兄累病了,急速赶去探望,老兄正爬到锅炉底下检查故障。海南见他满面黑灰,因心疼而笑不出来。在西安住了几日,听副理于乐初讲述了建厂经过,特别是听到胞兄日夜操劳,深受感动。他对于乐初说,二位兄长建成丰分厂,只用八个月就投产,恐怕轮到我上阵,建成通分厂时,如果16个月投产,也该朝天谢福了。从1936年开始,先购置2000基罗的大型发电机,接着让成通铁工部赶制了一万枚纱锭,设备也大体凑齐,先后发车运到了西安。1937年建厂的图纸刚刚绘完还未施工,“七七”事变爆发,玉符河(现名工商河)决口,成通、成丰两厂被淹,苗海南返济抢险救灾。事后,日军已到达黄河北岸,从此,“大西北计划”落空,这才将运往西安的纺织机械和部分原料,廉价卖给了中国银行。 1937年底,日军渡河之前,韩复榘的大军,不去抗战,反而到各企业抢劫财产。成通、成丰的14部卡车,装上了自己的粮食、面粉和棉纱,结果变成韩氏的财产。苗海南找到一位押车的团长,要求他别开车,要找韩主席解释。团长说,别操心了,这是韩主席的命令。日军侵占济南后,1938年2月9日,青岛日商丰田纱厂的代表山田一伙来到成通,声称奉日本军部令来接管成通。苗海南回答:“本厂资本属小商人的集股,不应在军管之列。”次日,日本特务机关长中野召见苗海南说:“山田进厂系军部所派,先查收后交账,违令者处!”强迫苗接受军管。3月1日交账后,驻厂日军宣布:成通由日商丰田管理,将成通的经理、职员全部赶出大门。1938年4月,苗海南与胞兄商议,必须为被赶职员找个落脚之地。于是兄弟分头行动,先后创办了成丰粮栈、尚志兴粮栈、复聚长粮栈等小型企业,以谋生路。随后苗海南与兄苗星垣商议,联合表兄弟孟干初、孟冠美,先在济南创建了崇文印染厂,后改名为文德铁工厂。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政权,苗海南留英时的两位同学,在汪伪政权中任职,一位叫薛典,任司法行政部次长,另一位叫李圣五,任教育部长。通过他们的帮助,苗海南同孟冠美作为发起人,在南京汉中门外新河区二道埂子街,创办了普丰面粉厂。由苗星垣任董事长,苗海南任经理,孟冠美任副理,孟怀山任襄理。开业时还不错,后来日商佐藤办的有恒面粉厂,妄图通过合作吃掉普丰,苗海南坚决反对,佐藤又生一计,声称奉命为日本军部供应酒精,强行将普丰霸占,成为佐藤的企业。1940年就在普丰开业之后,胞兄苗星垣发出急电要苗海南回济,研究成通纱厂,由“军管”变“合办”的事,因董事长苗杏村重病住院,改由侄子苗兰亭出面与经理苗海南代表成通董事会,与日本人浅井洽谈合作事宜。苗海南以有能力自营为由拒绝合作。一直拖到1941年12月21日,日本特务机关矢本中佐出面训话:“你苗海南托词说董事会不愿意,你别忘了你是留过英的,亲英美人物,那你就等着没收吧!”在刀压在脖子上的情况下,办理了“中日合办”事宜。合办后仍然是日本人主事,中国人看戏,不过这时已能拿到少量红利。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党山东党政机关组成了“接收”委员会,妄图把日本人掠夺的民族工商业者的企业,变为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企业。苗海南一面据理力争,一面托人说情,到10月4日,才将成通归还了原主。这时的成通纱厂已是满目疮痍,困难重重。苗海南一面整修恢复生产,一面应付国民党的横征暴敛。国民党统治济南三年,名目繁多的敲诈摊派,接连不断。何思源一进济南,从省府的住房到睡衣拖鞋,一概向企业摊派。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1945年10月进济南受降,要面粉厂、纱厂,拿一亿元表示心意,几日一次“劳军”,隔月一次“赈灾”,都要企业募捐;到解放区扫荡一次,“国军”死了人要企业拿钱买棺材;几天一次“爱国拥政”包场看戏;修城墙、挖地道、建工事,要企业拿“防御费”。成通、成丰两厂每月都有几张省府“借款”的欠条。济南解放前夕,王耀武要修一条飞机跑道,成通纱厂被派拿60件棉纱,成丰面粉厂派拿2000袋面粉。苗海南对国民党刮骨熬油,深恶痛绝。1948年5月,,苗海南作诗一首:“兆民方苦乱,九锡一何荣。借问行路者,何如袁项城?”他把蒋当总统比作袁世凯的皇帝梦。苗海南眼看到国民党的腐败,有不满情绪,又对共产党不了解,存有害怕心情,解放前夕他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充分反映出当时的心情: 徙倚江南路,嗟麟识道穷。 三春浑夏日,一雨便秋风。 青鸟书难寄,黄梁梦正中。 孤云何所托,舒卷任西东。 1948年5月1日,苗海南与夫人崔永和到台湾走了一趟。名曰观光,实则看看风向。回上海后,会见挚友刘敏斋(字仁正),其弟是共产党领导干部,由刘引见上海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陆同志,重点了解共产党对工商业者的政策。此后,他下决心回济南,并将此意转告住南京的胞兄苗星垣放弃赴台之意。就在这时,与苗家合伙办企业34年的王、张两家,决意分伙,王冠东(1945年去世)的胞弟王扶九、张仲磐(1933年去世)的儿子张景韩携款带眷先去香港后到台湾。 1948年,济南解放后,成通纱厂第一个开机生产。1949年苗海南一次购买国家胜利折实公债15万份。1951年6月11日,为支援抗美援朝,代表成通捐款购买战斗机两架。1954年1月26日,认购建设公债80亿元(旧人民币)的公债券,支援国家建设。是年4月6日经他申请,成通纱厂第一批被批准公私合营。他积极带头兴办福利事业,投资办教育,捐款修医院为民造福。1959年,党和政府号召全民办电,他亲自动手同工人一起,研制大型发电机1500千瓦,小型发电机55千瓦,研制电动机12马力,被批准大量生产。 苗海南是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带头人,也是与我党风雨同舟的爱国人士。建国后几年中,他先后担任过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 会委员,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副省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民主建国会委员,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山东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工商联主任委员,民建山东省工委主任等职。“文革”初期,苗海南受到了打击和迫害,1966年10月3日,不幸逝于青岛。1978年7月18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英雄山,召开了苗海南追悼大会,公正地评价了他的一生。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天桥文史资料》

本书共刊载44篇文稿,力求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展现近百年来发生在天桥区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沧桑变化。

阅读

相关专题

职员
职位
经理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主席
职位
副省长
职位
政协委员
职位
常委
职位
委员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代表
职位
代表
职位
主任委员
职位
主任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