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枢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1555
人物姓名: 范明枢
人物异名: 字:炳良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55/001
起始页: 0112.pdf
出生年: 1866年
卒年: 1947年9月12日
籍贯: 山东泰安县
非亲属: 刘芝言;李广田

传略

范明枢同志是济南师范的学生、教师,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追求真理、坚持正义、振兴教育、反帝爱国、抗日救亡、为国为民,八十一岁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齐鲁大地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人们崇敬和学习的好榜样。 济南师范早期的留学生 范明枢,字炳良,山东泰安县人,1866年生于泰城徐家花园,幼年时家境贫寒,在家从事农业劳动。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家乡读私塾时,才华出众,名噪乡里,经地方考试获增生称号(科举制生员名目之一,岁科两试在一等前列者,可补为增生)。1903年9月(光绪29年),以优秀成绩考入省城济南山东师范学堂。 山东师范学堂(济南师范前身),是山东最早的师范学府,名气很大。在当时“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潮流中,对学生操行和功课要求很严格。范明枢置身于新的环境,在旧学基础上学习新学,由于勤苦努力,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1905年8月(光绪31年7月),被选拔为优秀学生,与师范学堂31名同学,由国家保送赴日本留学深造。 1905年7月,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范明枢经受“驱除挞虏建立中华”等革命宣传教育,立场有了新的升华,思想维新、致力报国。1907年明枢回国后,积极反对封建专制,兴办学堂,宣传革命思想,为推翻满清、建立共和而奔波,作出一定贡献。他先在本县创办了教育图书社,又办起了泰安小学学堂,颇多建树。因成绩卓著,被聘请赴省会济南创立山东师范小学。 范明枢等一批留日学生及原济南师范学堂毕业的300多名同学,是山东省早期教育精华,他们分布山东各县、市,对民国初年的山东教育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范明枢历任山东菏泽第六中学语文教师、省立一师(济南师范)学监和语文教师、曲阜省立二师校长、省立济南乡村第一师范图书馆馆长等职,辛勤耕耘达30多个春秋。 范明枢学识渊博,思想进步,教学经验丰富,能力又强,他在一师上语文课时,不仅讲得生动幽默、深刻透彻,而且旁证博引,妙趣横生,使同学们获得丰富的知识。他思想进步,毫不保守,和进步学生一道,宣传新文化,革新师范教育,推行新风,被誉为“思想年青”的老先生。他性格开朗,心地乐观,和同学们的关系极为融洽。他不仅授业,而且解惑,同学们有了疑难问题,都与范老师诉说,请他指点解决,在学生中有崇高威信,是一位具有长者之风的好老师。 他热诚致力于教育事业,在数十年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桃李天下,济济群英。有的是从事革命的政治家;有的是党、政、军各方面的领导干部。以省立一师为例:中共“一大”代表、杰出的青年革命家王尽美同志,山东“苍山暴动”的领导者刘芝言同志,原云南大学校长李广田同志,省立一师第一个地下党支部书记、中共潍县中心县委第一任书记庄龙甲等一大批杰出人才,都是范明枢的学生。 反帝爱国 追求真理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中,身为省立一师学监、年达半百的范明枢和同学们一样,以战斗的姿态投入伟大的爱国运动。济南学校总罢课、商店总罢市,给山东反动当局以沉重打击,斗争非常尖锐。一方面是学生劝说商店继续罢市;一方面是军警勒令开门营业,并派大批军警包围了省立一师、省立一中、省立女中等重点学校,枪上刺刀、把守校门,严禁学生外出。范明枢目睹现状,怒火满胸,身居前列,挽起长衫摘掉帽子,用头猛向军警刺刀撞去,吓得军警急忙后退,闪出一条通路。大家齐声怒吼,高呼爱国无罪,跟着范明枢冲出一师校门。在经二路汇集各校数千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并在城内西门大街静坐示威,开展“露天斗争”直至深夜,终于迫使山东警军张树云与学生代表谈判,接受学生四项庄严要求,致电北京总统府。范明枢与同学们休戚与共,一日滴水未进。他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钦佩和敬仰。 范明枢任二师校长时,奋力革新教育,引导学生上进,培养革命青年,孜孜不遗余力。1931年,因掩护学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曾被反动当局追查和迫害,愤然辞掉二师校长职务。以后在第一乡村师范任图书馆长时,在他的主持下,图书馆购进大批革命进步书刊,并多方搜集有关社会主义的书籍资料,供广大师生阅读。他与进步师生共同研究探讨,积极宣传先进思想,气氛非常活跃。但真理遭受狂飚,进步迎来鞭挞,范明枢的言行,更为反动派所忌恨,在排斥打击之下,又被迫离开乡师,第二次回到一师任教。 三十年代的省立一师,优秀教师荟集校园,不仅有陶钝、徐子佩、袁映雪等地下党作为先锋骨干,而且又有范明枢、顾民之、王俊千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著名教师。进步和革命气氛非常浓厚。明枢老师作为一名老知识分子,思想进步、爱好学习,在任课之余,手不释卷,精心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大量的进步书刊。他说:“真理是打不倒的,谬论见不得太阳,”“世界大势是在前进,岂能开历史倒车!”他对人类追求的无限美好的共产主义深信不疑,深切盼望无产阶级革命早日在中国实现。他坚定地说:“我赞成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是真理!只有它,才是治疗中国的唯一药方。” 高风亮节 浩然正气 东北三省沦陷后,1932年又发生了上海“一二·八事变”,南京政府自己不抗日,更不许人民抗日,非但不接受共产党的正义主张,而且到处镇压 抗日救亡运动。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成立了“捕共队”,疯狂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32年春魔爪又伸向济南各学校。3月20日一夜,就逮捕了教师、学生、职工30余人,血雨腥风,一片白色恐怖。仅在省立一师,年近古稀的范明枢、陶钝和徐子佩老师(地下党)、以及三名同学和一名工友共七人,以“赤化”、“共党”嫌疑被捕入狱。捕共队和军警深夜闯入校园,端着枪、拿着黑名单,杀气腾腾逐屋搜查,一直折腾了大半夜。 范明枢和被捕的师生们,虽身陷囹圄,但志坚不摧、威武不屈,在狱中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敌人大堂上,范老与法官有如下对语: 法官:“为什么看反动书籍?” 范:(理直气壮)“因为书里说的是真理,我服从真理,所以爱看。” 法官:“为什么介绍给别人看,又到处宣传?” 范:(泰然自若)“不但我要追求真理,还愿意所有的人追求真理,所以我介绍给别人看。有了真理,不能自私,所以我到处宣传真理!” 法官:“你不知道这是犯罪吗?” 范:(态度坚定)“给青年看好书,何罪之有?” 法官:(脑羞成怒、气极败坏)“难道你不知道看共产党的书是违法吗?当共产党是要杀头的?” 范:(大义凛然、毫无惧色)“怎么不知道,人活百岁终有一死,我已是白发苍苍之人,死了也是光荣的!” 范明枢慷慨陈词、大义凛然,驳得敌法官张口结舌、理屈词穷。范明枢当时虽非共产党员,但他思想进步,赞成马克思主义,赞成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高风亮节,英勇顽强。他在狱中对一师的教师、地下党员陶钝同志(现任中国曲艺协会主席)说:“朝闻道,夕可死矣!”表现了范老对共产主义的无限热爱和追求。范老在狱中,战胜敌人的多次利诱威胁,铮铮铁骨,不屈不挠,充分体现了崇高的革命气节。后来经冯玉祥先生(退居泰山时)与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原为冯将军旧部)的关系从中奔走斡旋,才使范老获释,前后坐牢83天。 后经冯玉祥先生聘请,范老到泰安担任冯先生的私人教师,在泰山脚下普照寺冯将军住所,为他讲授《左传》、《春秋》。他借讲书机会,抒发自己爱国情怀,褒忠贬奸、崇正斥那,给冯先生很大影响。在筛月亭中、六朝松下,两人指点江山、评论古今,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同时在此期间,范老还协助冯玉祥先生在泰安城郊举办十三处小学,并由范老担任总校长,为泰安县城附近的贫苦儿童入校就读,作出了很大贡献。至今在泰安普照寺开辟的展览馆中,还记述展示着当年范老协助冯玉祥先生兴办学校的光辉业绩。 老当益壮 抗日救亡 深重的民族危机,使范老无限愤慨,忧心如焚。1935年12月9日在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华北告急!平津告急!山河破碎、民族危亡,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组织下,全国学生、工农群众、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抗日救国高潮。1936年冬,全国各界救国会在上海成立,德高望重的范明枢参加了会议,并被推选为全国各界救国会执行委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山东韩复榘率部不战南逃,全省人心惶惶。在国家危难关头,七旬高龄的范老,在泰安一马当先,奋勇参加抗日,他团结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带头在泰安建立了“各界抗日敌后救援会”,建立“泰安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并亲任两会主任。到处发表演讲,日夜赶写抗日传单和小册子,揭露日寇的血腥罪行,批判不抵抗主义,激发广大民众奋起救亡。次年7月7日,在泰安县西麻塔村召开的全县抗日一周年纪念大会上,范老痛心疾首,号召大家:工农学商,一齐奋起救亡、团结抗日、坚持抗战,保卫神圣的祖国……。他带头跪在河滩(会场)的鹅卵石上,高声宣读誓词,表示泰安民众的抗战决心,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感动得参加大会的广大青壮年和老幼妇孺热泪涕零。此后,“鲁南民众总动员会”宣告成立,范老又被推选为主任委员,为鲁南20余县农民群众抗日救国四处奔走。 1938年7月,日寇大举进攻鲁南地区,沈鸿烈的山东省政府和各级政权,大都逃跑。在危难之际,范老在中共山东分局的支持帮助下,毅然奋起,联合进步人士,成立了“鲁南国民抗敌协会”,并组织“国民抗敌自卫军”,配合八路军一道抗战。1940年春天,山东成立“宪政促进会”,范老被推选为会长;同年建立山东第一届临时参议会,众望所归的范老又被推选为参议长。他积极协助各地政府推行民主政策,坚持敌后抗战,竭尽全力。在日冠扫荡最残酷、最频繁的1942年,虽然范明枢已是76岁的老人,但老当益壮,带领人民英勇抗战,突围转移,历尽风险。他在八年抗战中的光辉事迹,在山东大地广为传颂,被誉为“抗日老英雄”、“抗日老寿星”。 身担正义 嫉恶如仇 范明枢同志,性格耿直、光明磊落、嫉恶如仇,对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1939年春在博山发生耸人听闻的“太和惨案”,我方200多名去延安的革命同志,全部被国民党秦启荣部杀害。消息传来,范老怒不可遏,代表鲁南总动员委员会和广大民众,声讨秦启荣部的血腥暴行,揭露和痛斥山东省沈鸿烈纵容秦部寻隙挑衅、制造磨擦的背叛行为,打击顽固分子破坏抗战。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范老痛骂国民党反动派同室操戈,他在声援新四军、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罪行的山东各界大会上,义愤填膺悲愤地说:“反共顽固分子太狠毒、太猖狂,我要拼上这条老命,不惜牺牲一切,坚决要求惩办元凶,为死难烈士昭雪。”1946年秋,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肆进攻解放区,80高龄的范老尚在病中,他满怀悲愤和仇恨,奋笔撰写了《为内战告全省同胞书》和《致司徒雷登的一封公开信》(当时是美驻华大使)等重要文章。揭露美蒋勾结、狼狈为奸,发动内战,号召全省人民以革命战争粉碎反革命战争,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赤胆忠心为国、为民、为革命。 范老在鲁南工作中,非常关心人民疾苦,处处为百姓着想,大家称赞他是民众的一位“好官长”,在群众中有极高的声望。八年抗战是国家的危难时刻,也是广大群众生活最艰难的岁月,范老身兼数职,工作非常忙碌。但他在戎马倥偬之中,仍然十分关心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和鲁南山区的林业发展。所到之处,与农民亲如一家,促膝谈心,倡导农民开渠引水、植树造林、发展桑麻,改善百姓生活,支援抗日前线。鲁南百姓都热情地称他是“咱们的范老师”。同时,范老非常关心青年进步,在机关、在县区、在农村、在部队,都愿意与青年接近,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分析局势,故在群众中又有“老青年的雅号”。 八十一岁的老党员 “坚信马列共产党,北斗明灯导航船”。范老经过一生的学习、工作和战斗,经过留日、教学、抗日等一生漫长的岁月,得出一条正确结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马克思主义是指导革命的灵魂。抗战胜利后,中国正走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范老为了献身于革命事业,争取人类的彻底解放,建设新的中国,他决心作一名无产阶级战士,实现自己一生最大夙愿,毅然向党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春,经中共中央批准,81岁的范明枢同志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八旬高龄加入共产党,在当时还是极为罕见的,皓首白发、光 荣入党、赤胆忠心鞠躬尽瘁,范老以自己的誓言,为革命贡献余生。1947年范老82大寿时,陈毅和山东军区首长,特派专人持贺信给他祝寿,并赠送手杖一根作为贺礼。范老拄着陈毅同志亲赠之手杖致答词时,引用孔夫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语,表示自己的心情和感激之忱。他虽因年老有病不能到前线去,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解放战场的消息,关注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即使在病势较重之际,仍喃喃自语,斥责内战的罪魁祸首。 1947年9月12日,范老病情复发,几度昏迷,经多方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3岁。他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典范,是后人学习的好榜样。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天桥文史资料》

本书共刊载44篇文稿,力求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展现近百年来发生在天桥区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沧桑变化。

阅读

相关专题

语文教师
职位
学监
职位
语文教师
职位
校长
职位
馆长
职位
图书馆长
职位
总校长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