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颖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1551
人物姓名: 毕颖之
人物异名: 原名:毕荣昌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55/001
起始页: 0084.pdf
出生年: 1910年10月5日
籍贯: 山东省夏津县
非亲属: 齐白石;李苦禅;王雪涛;吴东民;张方山;孟昭明;张继明

传略

毕颖之原名毕荣昌,山东省夏津县人,生于1910年10月5日。自幼爱好书画、篆刻,在儿时就经常画画,受到老师的赞扬。他久慕齐白石大师之名,于1929年夏考入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师齐白石、陈半丁诸先生,专攻国画、书法和篆刻。齐白石在讲课时,曾把事先画好的一幅《白菜》订在黑板上说:“这白菜,叶青梗白,清白分明。我希望你们能清清白白的做人,老老实实的作画。”并教给同学们临摹白菜,如何构思、下笔和泼墨等。颖之在白石大师具体、热心教导下,反复多遍临摹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画,坚持写生。还于每星期日,到白石家,学习作画、刻印,请教各种问题,因而深得白石大师的喜爱和赏识。大师先后赠画4幅,每幅画上都题有“颖之仁弟属画”等题款,篆印10多方。陈半丁先生也送给他国画10余幅、印章10余方。 颖之除精心向白石大师学习外,还博学众家之长。如向中国著名书画家王楚白、萧谦中、汤定之、寿石工、周肇祥、邵瑞彭、乔大壮等诸多名家学习山水花鸟画、书法、篆刻等艺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北京琉璃厂去观赏现代名人书画,这对他学习和吸收白石大师的艺术有很大的帮助。白石大师特别喜爱颖之刻苦求学的精神,因而亲自示范作画指教,颖之虚心向大师具体学习构思、构图、造型及笔墨运用等技法、知识和理论。他创作的虾、蟹、白菜、小鸡、梅竹等写意国画,巧用笔墨,抓住特点,从新的艺术角度赋予他们无限的生命力。在白石大师的精心指教下,其作品自成风格,成绩卓著。白石大师在他画的白菜、螃蟹等作品上题字题诗,以资鼓励。当时颖之的许多国画多次参加画展,受到《北平晨报》的高度评价。许多作品在《世界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参加美展被中外名士收藏。 1933年,颖之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德州、青岛、南京、杭州、济南等地任教,同时从事绘画创作。他的画以花鸟为主,兼工山水,不但在花鸟画上造诣颇深,而且书法、治印也甚有研究。早在1930年他就参加北平中国画研究会和编辑出版《艺林月刊》。陈半丁曾多次向北京“荣宝斋”推荐他的国画、书法、治印等作品,得到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颖之与学友著名国画家李苦禅、王雪涛有着深厚友谊,常在一起面磋绘画技艺。 颖之解放后即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省分会会员。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山东省和许多地、市组织的美术作品展,在1957年全省美展中其作品名列前茅。七十年代他的作品通过山东外贸出口,受到外国人士的高度评价。颖之的许多作品曾先后在报刊、杂志上多次发表:如《大众日报》、《山东经济报》、《铁道工人报》,以及《山东经济月刊》、《艺术论坛》等近20家报刊杂志社。八十年代中期,其作品多次在中央电视二台、山东电视台放映,山东广播电台对颖之的作画特点和品格曾进行广播介绍。 颖之的国画有这样高的艺术性和声誉,喜爱国画的青年,纷纷向他请教,有的求他收作门徒,先后有张方山、张继明、孟昭明、吴东民等拜他为师。他们现均为济南市美术协会会员,或为齐鲁书画研究院画家。 颖之经常对人说:“我晚年逢盛世,甚为幸福。而我又特别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优厚待遇和照顾,我衷心感谢。我的荣誉是党培养的结果,我虽是风烛残年,还要尽力把国画做到生命尽头,为国家多贡献点余热。”颖之于1987年将仅存的几幅国画献给山东美术馆,1984年,在体弱手颤的情况下,画了20幅国画献给故乡夏津县政府,以此报答党和故土的养育之恩。 颖之的国画苍劲、老辣、深沉、高简,尤其是花鸟生动、活泼、逼真,惹人喜爱。他画的虾蟹活灵活现,神趣盎然;画的芭蕉小鸡,姿态活泼、逼真,好象把它们圈进了另一个快乐的世界;画的葡萄,则是枝、叶、果实疏密错落,烂漫而又自然;画的那几棵白菜,寥寥几笔在田园的意境中透出了秋天诱人的气氛;画的菊花朴野傲然,境界悠远,格调美好,令人触景生情。 颖之一生遵循着白石大师“清清白白做人”的教导,一生老老实实教学和作画创作,从未有求名图利的思想,他视名利如粪土。他对社会和中国画的艺术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天桥文史资料》

本书共刊载44篇文稿,力求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展现近百年来发生在天桥区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沧桑变化。

阅读

相关专题

教师
职位
教师
职位
教师
职位
教师
职位
教师
职位
会员
职位
画家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