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1550
人物姓名: 王天池
人物异名: 号:黄山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55/001
起始页: 0080.pdf
出生年: 1914年
卒年: 1986年
籍贯: 山东黄县
非亲属: 齐白石

传略

王天池,号黄山,1914年生于山东黄县(今龙口市),1986年病逝,享年73岁。 王天池一生勤于砚池,挥毫丹青,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艺术造诣很深,蜚声海内外。他生前系济南市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济南市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齐白石艺术开发交流中心副主席、齐白石艺术函授院名誉教授、济南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成员。 王天池自幼酷爱绘画,1944年春,经著名篆刻家张志鱼先生引荐,拜20世纪世界文化名人、艺术大师齐白石为师,拜师后师生合影,白石老人在照片上题字“此乃白石老人侍者门人王天池。” 王天池在天津工作期间,经常到北京向白石老人求教,有时在京住三、四天或七、八天。由于两人朝夕相处,友谊日渐深厚。王天池为人耿直,谦虚好学,加之对恩师无比崇敬,深得白石老人的赏识和器重,王天池可以说成了白石家的管家。 1947年,白石老人移居南京,王天池告别相处4年的恩师返回山东,定居济南,潜心作画。解放初期,王天池年富力强,正值创作高峰时期,然而命运坎坷。一次政治运动,被张冠李戴涉嫌了错案,蒙受不白之冤达20年之久。20年中,他为生计所迫,四处奔波,竟找不到一份正式工作,不得已,靠画陶瓷彩绘、书签、贺年片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十年浩劫中,他重遭厄运,倍受折磨,精神两度分裂,但是作为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爱国知识分子,他没有沉沦,坚强地活下来。七十年代初,幸遇一位爱才干部,将他安排在天桥区染织厂任设计,并带徒弟。但是那顶张冠李戴的帽子仍压在他的身上,直到粉碎“四人帮”,王天池的冤案才得到彻底平反。伴随着文艺春天的到来,王天池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安排到济南画院工作,并被任命为副院长,成了济南市政协委员。 王天池在天桥地区居住期间,经常到天桥区文化馆活动,向青年爱好者传授技艺,从不摆大师架子,深受青年人欢迎和尊重,成为天桥地区广大书画作者的良师益友。他生前被聘为天桥区美术研究会、天桥区书法研究会的顾问。他曾说:“我对天桥区是有感情的,只要天桥区文化馆有事,我必去,因为我和天桥的书画作者已建立了感情。”1980年前后,他不顾天气炎热和年迈体弱,为天桥区文化馆、区工会绘制了许多巨幅书画,并兴致勃勃地和天桥区30多位书画作者赴灵岩寺写生。 王天池是一位在中国书画艺术中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幼年时为了掌握绘画技艺,他首先练好书法,初学黄庭坚,勤写蝇头小楷,天天如此,为以后画好工笔草虫打下根基。自1944年成为齐白石的入室弟子后,耳濡目染,逐步悟出白石画之真谛,其画可以乱真,深得白石器重。齐白石每次审视他的画,总是张张过目,逐一评点。其中看到王天池的一幅鸡冠花时,很高兴,欣然在画上题字“天池仁弟为花写照,用笔大方,令人可喜,余因加墨。”在天池另一幅《荔枝》的画上又题“安分一生无妄想,垂老人间只画名,天池弟作画有进颇喜,余以为何用名誉满人间,遂笔写几字以示之。” 王天池精于花卉草虫,成为齐白石画风在齐鲁的传人(白石后人语)。他的画将赵之谦、虚谷、吴昌硕之神韵,与齐白石纯朴清新、笔墨苍劲溶汇一起,形成了自己以小见大、笔墨酣畅、淋漓尽致的艺术风格。在艺术上,王天池是一个不甘寂寞积极进取变革的人,即使他身陷厄运,生活拮据,年近70高龄时,他仍倡导“师从造化,70变法。”名山大川,乃至街头公园都成了他天天光顾的地方。有时写生入痴,忘了吃饭。这个时期,他为天桥区文化馆、区工会和军区所作的大幅画中,展现了他探索变革的结晶。这些画充满了无穷的生活情趣和笔墨的律动,引起了画界的赞许。 王天池一生勤奋,画作以万计,为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自六十年代初,他的画就频频见诸于各种报刊杂志,《山东国画选》、《鲁砚访日展画册》、《台湾同胞爱国怀乡诗意画集》等都选入他的佳作,1984年山东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辑《王天池画选》,1994年《荣宝斋》出版了《王天池画集》,著名画家于阳春、张登堂为其写了序。 1984年,由于病魔缠身,久治无效,不幸故去。死前仍笔耕不辍,直到生命的终结。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天桥文史资料》

本书共刊载44篇文稿,力求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展现近百年来发生在天桥区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沧桑变化。

阅读

相关专题

副院长
职位
会员
职位
理事
职位
理事
职位
副会长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名誉教授
职位
政协委员
职位
成员
职位
设计
职位
副院长
职位
顾问
职位
顾问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