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曙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城名人》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1522
人物姓名: 刘曙华
人物异名: 别名:李明学;化名:老曹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52/001
起始页: 0275.pdf
出生年: 1912年
卒年: 1938年
籍贯: 济南历城

传略

刘曙华(1912-1938),别名李明学,化名老曹,济南历城人,自幼性刚毅。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革命活动,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赴苏联远东重镇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威)列宁主义学校学习。历任中共密山县(黑龙江省东南部)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吉林省委委员、省执委委员等职。 1935年4月,刘曙华从苏联海参威列宁主义学校毕业回国。党组织派他仍去东北。他以山东逃荒难民身份,在哈达河二段帮人种地为掩护,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他经常活动在哈达河、兴隆沟、半截河子、平阳镇一带,深入到群众中去,将抗日救国的主张告诉给群众。经过三四个月的耐心宣传,这一带很快就组织起反日会,会员达60余人,党团员也发展到30多人,为进一步开展抗日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1935年8月,有一天刘曙华到哈达河二段去找县委妇女干部田仲樵,向她要反日会会员登记表。当他拿到登记表要离开时,遇上了日伪军的大搜查。他赶忙藏在附近的草丛中,并把登记表分别埋在土中。因草皮坚硬、土少,被敌人发现了部分登记表,敌人据此逮捕了刘曙华,并且认为他是个政治要犯,被关在哈达河守备队,过了三天又被押往梨树镇宪兵队,敌人对他进行严刑拷打,他谎称自己是上海武卫会派来做反日工作的,敌人问不出他的来历,就按登记表逮捕了反日会员李贵等七人,并把他们带到审问室与刘曙华对证供词。刘曙华一口咬定登记表是他偷着搞出来的,与李贵等人根本无关。敌人抓不住证据,恼羞成怒,对刘曙华施用了种种酷刑,灌辣椒水、汽油,手指挟子弹,上大挂等,并打掉了他的门牙。刘曙华被敌人折磨的半死,但回答敌人的始终是那句话:“我是反日的,因为我有中国人的良心,登记表和别人无关。”由于刘曙华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使敌人没捞到任何证据,只好将李贵等7名反日会员释放,使密山县的党组织和反日会得以保全。但是敌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假装释放刘曙华,把他安排在旅店里治伤,暗地里却安排特务监视,企图用刘曙华作诱饵来破坏密山县的党组织和反日组织。中共穆棱县委得知此情后,立即研究设法救刘曙华。以伪屯长身份为掩护地下党员、五军副官长冯丕让,秘密将刘曙华营救出来,使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 刘曙华经敌人5个多月的严刑拷打,健康状况已很遭,被营救出来后,为使他早日恢复健康,安排他到林口县党员杜继臣家里养伤。在他身体尚未完全康复时,就一再请求组织让他去工作。后来党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决定让他暂时随同五军北征先遣队活动。有一次先遣队活动在林口县与敌人遭遇,刘曙华与二连李连长沉着指挥,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队伍得以安全撤出。但曙华腿部却负了重伤,他继续到杜继臣家养伤。杜氏兄弟白天把他藏到南山坡的一个地窝棚里,夜深人静再偷偷把他背回家,敷药治疗。就这样刘曙华的枪伤很快痊愈了。 1936年3月,刘曙华受命代理穆棱县委书记。同年7月任抗联第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他待人诚恳,关心爱护同志,吃苦在前,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有着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因而他很快受到广大指战员的爱戴。是年8月,敌人70余人押着4辆汽车、20辆大车的军用物资经过林口县二道沟子,刘曙华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带领二师部分战士埋伏在公路两侧,敌人进入埋伏圈时,刘曙华一声令下,战士们集中火力消灭了押车敌人,缴获了所运物资(粮食及枪支弹药),这一下就改善了二师的装备,鼓舞了指战员们的士气,同时也说明刘曙华的指挥才干是高超的。后被调往八军任政治部主任。 刘曙华肩负党交给的重任,满怀信心到八军赴任。他详细分析八军的情况,同派来的其他干部一道,为这支队伍的强大而呕心沥血。几个月的观察了解,成竹在胸,发展了30余名党员,成立了3个党支部。为了加强部队的战斗力,整顿了队伍,成立了70余人的教导队,由刘曙华亲自指挥。通过宣传党的《八一宣言》,广泛团结各界人士参加抗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种种罪行,使抗联八军得到迅速发展,由原来的三个师发展到6个师,部队由1500人猛增至3500人。并逐步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并经常同抗联三军、五军密切配合,多次打击和消灭敌人。 1937年3月10日,中共吉林省委成立时,刘曙华当选为省委委员、省委执委委员。不久,因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东北抗联三、四、五、六、八军召开了联席会议。会上宣布成立哈东联军办事总处,并推选刘曙华为负责人,确定了哈东联合办事总处的任务:协调各军联系,统筹解决联军的粮食、被服等物资和征收地、马捐税。办事总处在刘曙华领导下积极工作,为抗日联军的团结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是年,3月19日,东北抗日联军三、四、五、八、九军各一部,联合攻打依兰县城。刘曙华带领联合部队共120余人参加战斗,迅速攻进了依兰县城西北大街,封锁了西北炮台,攻打了县银行,击毙了日本侵略军指挥官井口,战斗持续了5个多小时。这时,日伪军纠集了各部力量,向依兰县城包围过来。这时,日伪军纠集了各部力量,向依兰县城包围过来。为了保存部队的实力,抗联部队立即撤出县城。此次战斗中,刘曙华担任了总稽查,他率领40余名稽查队员活捉了6名汉奸,没收了一部分敌伪的财产。抗日联军的这次联合作战,扩大了抗联的影响,粉碎了日军春季大“讨伐”的罪恶计划。 1938年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更加艰苦的时期。日军及汉奸在三江地区实行残酷的统治。在政治上,搞所谓“治安肃正”,成立治安工作班,专门对抗联部队进行诱降,在军事上,实行大“讨伐”,妄图对抗联部队施以“聚而歼之”的方法,以保住日军侵华的大后方;在组织上,疯狂地破坏中共东北地下党组织;在经济上,实行严密的封锁政策,这使我军的给养供给出现了极度的困难。东北党组织和抗日联军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局面。即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党组织没有停止过活动。抗联指战员转战丛山密林、冰天雪地之中,经常忍饥受冻,而且还经常与比自己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强敌遭遇。这时也有一部分人吃不了这个苦,受不了这种罪而发生了动摇,甚至有的分裂出去投降了敌人,特别是八军这支改编的部队情况更是复杂。军中还经常发生枪杀政治工作干部的事件。在这严酷的斗争面前,刘曙华毫不畏惧。他一面在教导队积极的向战士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对部队的整顿,一面又积极的与各师联系,号召大家坚持抗日不动摇。 1938年6月,刘曙华率领29名战士在桦川县七星砬子与八军三师师长王子孚率领的部队会合。刘曙华发现了王子孚要策动叛变的阴谋,并同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还利用各种机会向三师的干部战士宣传抗日救国,讲解共产党的抗日政策。他说:“中国人不应该甘做亡国奴,中华民族只有抗战到底才有出路。”决心叛变的王子孚视刘曙华为他投敌的障碍,他下令把刘曙华捆绑起来,妄图胁迫他投降。途中,刘曙华大骂王子孚是民族败类,并不断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是年8月22日,他们走到勃利县通天沟时,一部分战士在刘曙华的感召下犹豫了。王子孚看到有投敌不成的趋势,就将刘曙华绑在树上杀害了。 刘曙华是吉林和松花江下游地区著名的抗日领导人之一,是部队中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他为抗日联军第五军和第八军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知识出处

历城名人

《历城名人》

本书辑录了近50年(1949.10至1998.6)来去世的历城籍及在历城颇有影响的外籍著名人物的史料114篇,补遗建国前去世的历史名人的史料50篇。

阅读

相关专题

书记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书记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