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晓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城名人》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1436
人物姓名: 景晓村
人物异名: 原名:景慕达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52/001
起始页: 0125.pdf
出生年: 1917年
卒年: 1994年
籍贯: 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乡南宅科村
亲属: 景有忠

传略

景晓村(1917-1994),原名景慕达。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乡南宅科村人。父有忠为老教育工作者。1943年春受党组织派遣,在章丘县抗日民主政府工作,并先后任县教育科长、县参议长、泰山区参议员、渤海行署参议员、徐州市民政局公证处副主任等。晓村昆季三人(慕达、慕逵、慕逞)均幼承父教,有较好的天赋和文化素质,亦有较高的传统的道德修养。晓村于1931年入章丘县立第三小学功高小。由于学习刻苦、勤奋、期末考试总为同级之冠。当时教育部门规定:高小的学生每周末设演讲会,事前由教师拟好演讲题目,大多是畅谈理想,讴歌前贤、仁义道德之类的,学生作好文稿后交给教师,教师批阅增删加以指导后,由学生背诵以备上台演讲。晓村文思敏捷又聪颖过人。故两年中总是第一个上台演讲,每放言高论,慷慨陈词,使在座同学群情激昂、倍受鼓舞,教师们亦默然叹服。1933年暑假晓村以优异成绩高小毕业,旋考入山东省立济南乡村师范。 晓村由农村到了省城,视野开阔了,接受进步思想的机会更多了,先是与同学编辑出版《求生》和《齐鲁先锋》等进步刊物,揭露当时统治者腐败无能,不抵制外侮,以致丧权辱国的丑行。后又参加学生的进步活动,遂于1935年10月由赵健民同志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不久爆发了“一二·九”学生救国运动,他参与发动领导了济南的这次学生运动。又不久即任济南乡村师范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其间他多次受党的派遣到鲁东、鲁西和鲁西南等地区巡视党的秘密工作,为恢复发展山东党的组织,开展对敌斗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晓村即专门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在济南、泰安等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唤起民众的抗战热情,积极参与组织发动全省抗日武装建设工作。1938年1月1日,在泰安参加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徂莱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他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负责部队党建工作后又任第一团政治委员。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兼青年部长。1938年8月任中共鲁东南特委书记、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政委。与司令员刘涌等率第二支队,由莒县、沂水地区,向诸城、日照等地发展,曾数次重创顽军刘黑七(土匪、名桂堂,此时他归顺了国民党军于学忠部,并任新编36师师长。)部,争取了当地部分武装、开辟了滨海北部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任清河特委书记、地委书记、清河军分区政委。1940年10月任中共清河区党委书记,清河军区政委。先后与马跃南、杨国夫等同志一起,领导清河区抗日军民、在小清河两岸的平原地区,长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多次挫败日军的“扫荡”、“蚕食”和国民党顽固派部队的进攻,巩固、扩大了清河抗日根据地。 1944年1月,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上级决定:清可区与冀鲁边区合并,成立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渤海区、渤海军区,下辖六个地委和六个军分区,晓村任中共渤海区党委书记、渤海军区政委。这时他只有26岁。在山东他是能独挡一面、年青有为的干部。他与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等同志指挥部队进行了1944年夏季攻势作战,策反寿光的“灭共建国军”1600余人,攻克由日军和汉奸队联合守备的利津县城。不久又发起全区的秋季攻势,先后攻克乐陵、临邑、南皮(属河北省)三座县城和沾化、青城的大部地区,共歼灭日军和汉奸队500余众。并巩固和扩大了渤海与胶东区、鲁中区的联系。与杨国夫率渤海军区部队,作为山东军区的第四路大军向津浦路沧州至济南段及胶济路西段之敌展开进攻,解放了渤海区腹地全部县城,从东北方向逼近济南市。使清河、渤海区及军区发展成西起津浦铁路、东到渤海之滨、北至天津、南至胶济铁路,面积约五万平方公里,县城41座,人口1100多万的解放区。他是创建和发展清河、渤海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条件极其险恶,但无论有多艰苦,晓村都坚定不移地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坚决按省委和华东野战军首长的指示办事,并创造性地将党的三大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灵活地运用到根据地建设和对日军、国民党顽固派、投降派的斗争及群众工作中去,他以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胆略和卓识,不惧强敌,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为取得抗日战争在山东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5年,日寇宣布投降前夕,山东解放区军民展开抗日大反攻,他受命任山东人民抗日反攻第四前线指挥部政治委员,先后与司令员杨国夫、袁也烈指挥部队解放渤海区30余座县城,还攻克津浦,胶济两铁路沿线的德州、(在此坚决消灭了一股拒不投降的日本军)平原、禹城、张店、周村等城镇。并对顽军张景月部进行了打击,取得了胜利。受到山东军区首长罗荣桓颁发的嘉奖。从1946年开始转入解放战争,是年他奉山东军区命令,参与组建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并任政治委员。1946年1月间,曾代表地方军到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参加和谈小组谈判,会间严词驳斥美方偏袒国民党的言行。归来后即参加了莱芜战役,同宋时轮司令员指挥部队破袭胶济路济南至明水段,并在锦阳关阻击由济南出动增援莱芜之敌。与此同时,还领导渤海区军民开展剿匪反特、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和大生产运动,加强解放区建设,使渤海区成为支援解放战争的巩固的后方基地。在国民党军队以几十万大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时,华东区、华东军区及鲁中、鲁南区党委机关及所属部队、兵站、医院、荣军学校和当地党政干部等共40余万人撤退转移到渤海区、使之安全地渡过这一艰险时期,保存了有生力量,可以说渤海区是整个华东地区的可靠后方和后勤供应基地。渤海区还先后抽调了5000多名干部随军南下,输送渤海人民子弟18万人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先后组建了三个野战纵队,补充华东野战军76000人,派出81万人次的支前民工,支前用的马车、牲口和钱粮物品更是无法计算。晓村作为渤海区的主要领导人,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所做出的贡献是众目昭彰的。 1948年2月,景晓村遭到野心家饶漱石和康生的诬陷和打击,被错误地撤销了他渤海区党委、渤海军区和十纵队的一切职务,从此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这不仅使当时这个地区的革命斗争事业遭受到严重损害,亦从此蒙受不白之冤受到不公正对待达30年之久。在这以后的十年里,他先后任华东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员、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局长。国家机械部部长助理等职。此间他有幸参与了机械行业建国初期和“一五”期间大规模的恢复和发展工作,他注重调查研究,详细制定规划,在抓老厂改造的同时,也注意抓新厂的建设,为我国动力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特别是他在任四局局长期间,与王新民等同志规划建设的上海、哈尔滨、北京三个汽轮发电机成套设备厂,结束了我国自己不能生产汽轮发电机设备的历史。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机械工业要走专业化道路最早的倡导者和奠基者之一。 一九五八年七月至一九六三年五月,他任第二重型机器厂筹备组组长、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他带领数万名施工人员参加建设。在各方面都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他依靠工人和技术人员,坚持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边建设、边研制、边生产,从破土动工到生产出第一台五吨吊车,仅用了半年时间。二重厂完全是我国自力更生建成的全国最大的重型设备生产厂。它标志着我国机械工业为国民经济提供重大设备的能力迈出了一大步。晓村为二重厂的建设、发展倾注了满腔心血,立下了很大功劳,因此他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1958年“大跃进”开始,他奉命到四川筹建重型机械厂,1959年庐山会议后极“左”横行,由于他坚持党实事求是、敢讲真话的优良作风,又被戴上右倾的帽子,再一次遭到诬陷和打击。1963年7月被调离二重厂,在此后近两年的一段时间里,未被安排任何工作,直到1965年5月,才被任一机部技术司司长。晓村负责组织实施《1963——1972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规定十年内要发展一万种左右新产品,并为冶金、化工、石油、电力和国防工业研制37项重大设备和成套设备。晓村在实施中制定了正确的技术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与使用部门密切配合,成功地进行了高精度精密机床、九套大型设备、化肥设备、炼油厂设备等30多个项目的研制,保证了《规划》所提出的一系列装备项目的完成。他为完成机械科技十年发展规划、增强机械工业为农业、国防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成套装备能力又一次做出新的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晓村再次遭受迫害,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打成走资派、“山东渤海战团”的后台,1969年被关牛棚十个月,1970年—1972在“五七干校”劳动三年,这使他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精神亦遭受到严重伤害。 1972年8月出任一机部重型通用局局长。为了恢复生产秩序,把重型机械设备生产抓上去,支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晓村亲自带领工作组深入到一重、二重厂等重型企业蹲点,做广大干群的工作,帮助厂里生产和职工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全国重型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了加快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晓村带领机关各部门和设备主机厂、配套厂的技术人员和干部到攀钢召开现场会,现场研究解决设备制造、安装中的质量问题、技术问题,促进了攀钢的建设。1975年8月,景晓村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地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在消除派性,做好群众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发挥积极性,努力完成国防科研生产任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结束了在党内统治二十多年的极“左”路线,他历史上三次冤案错案得以平反。1979年春任农业机械部常务副部长、党组成员。他认真贯彻党中内、国务院关于发展工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从我国国情出发,因地制宜,有重点、有计划、分阶段逐步实施的指导原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帮助农机企业分析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推进新时期农机工业的发展再次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3年他已65岁,按国家规定退居二线。同年他担任了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又任了第七届委员。由于他热心为大家服务,部里安排他为老干部工作委员会主任,结果他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老同志们的称赞。他受部党组委托,主编了《当代中国机械工业》、《当代中国的农机工业》、《机械工业大事记》、《机械工业重要文件汇编》。为机械、农机行业留下了一份珍贵资料和精神财富。与此同时,他还协助山东省委组织编写了原鲁东南特委、清河特委、清河地委、清河区党委、渤海区党委、清河军分区、清河军区、渤海军区和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三支队、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的党史、军史资料;他以极大的勇气和高度的负责精神,协助各级党组织平反了历史上的冤假错案,为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晓村具有较高的领导艺术和很强的驾驭全局的能力,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就是一位能够开创军事斗争、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群众工作新局面,受到群众尊敬、使敌人丧胆、闻名山东大地的领导者。他工作认真,讲求实效;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能成为一位内行领导。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团结同志共事。他胸怀宽广,无论个人蒙受多大冤屈,都能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1994年8月9日这位存心为公一世,蒙受冤屈半生的真正的人民公仆,因病不治,逝世于北京,享年77岁。其后9月1日《人民日报》报导了他逝世的消息,还报导了他夫人王梦林和三个儿子根据他的遗愿,将他们多年积蓄的5万元人民币,损赠给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乡宅科小学作为奖学基金,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

知识出处

历城名人

《历城名人》

本书辑录了近50年(1949.10至1998.6)来去世的历城籍及在历城颇有影响的外籍著名人物的史料114篇,补遗建国前去世的历史名人的史料50篇。

阅读

相关专题

教育科长
职位
参议长
职位
参议员
职位
参议员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支部书记
职位
巡视员
职位
秘书长
职位
政治委员
职位
特委书记
职位
政委
职位
师长
职位
特委书记
职位
地委书记
职位
政委
职位
党委书记
职位
政委
职位
党委书记
职位
政委
职位
政治委员
职位
研究员
职位
副秘书长
职位
局长
职位
部长助理
职位
组长
职位
党委书记
职位
厂长
职位
司长
职位
局长
职位
党委书记
职位
院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