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逢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城名人》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1394
人物姓名: 赵逢珠
人物异名: 字:蕴川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52/001
起始页: 0060.pdf
出生年: 1903年
卒年: 1976年2月8日
籍贯: 历城区桑梓店镇仓上村
亲属: 吕氏;赵继武;赵继洲
非亲属: 杨玉峰;王昭;何思源

传略

赵逢珠(1903-1976),字蕴川,历城区桑梓店镇仓上村人。192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体育系,先后担任过北大、清华体育教授。解放后曾被选为省政协委员、青岛市人大代表。 赵逢珠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其母吕氏,本镇怀庄晚清秀才之女,幼习诗墨,深晓礼仪。她推崇孟母教子义方,对幼年逢珠耳提面命,启蒙严教,故逢珠在入学前即识字数百,七岁进私塾,读“四书”“五经”,十三岁改学民国教科书,十七岁考入济南中学。由于他身材高大(一米九),且酷爱体育,在当时济南市诸属中学生运动会上总能摘取多项冠军,而打篮球更见特长,在体坛篮坛初绽头角。 1924年7月,赵逢珠考入北大。为供其上学,祖父典卖了二亩土地,母亲吕氏变卖了金银首饰。逢珠深知求学的艰辛,在北大学习的四年中,土布衣衫,克勤克俭,节假日打工赚钱以减轻家庭负担。其优秀的学习成绩,良好的道德品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广泛赞扬。1928年12月大学毕业时,赵逢珠留校担任了见习助教,后为讲师,1934年晋升教授。在此期间,他立志发展中国的体育事业,特别是目睹当时中国的篮球项目十分落后,常为西方人所嘲笑这种状况,决心予以振兴。果然,在某次亚洲范围的运动会上,他率领的篮球代表队夺取了良好的成绩,为世界所瞩目。1936年,清华大学就开设体育学科,赵逢珠又被该校聘为教授。 “七·七”事变后,赵逢珠愤然弃教返乡,辛勤劳作,并坚持写日记、作诗文以抒爱国情怀。诗云:“华夏滚滚起狼烟,东方泥牛践桑田。家破国亡山河碎,匹夫岂能置等闲。挺躯不惜米五斗,陋巷瓢饮效颜渊。桃花园里勤耕作,“天明”重归清华苑。”此诗表现了赵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在以后的行动中也完全实践了自己的爱国誓言。1938年3月间,齐河县汉奸县长杨玉峰,本是赵的同学,亲临赵门,许以高官厚禄,劝赵出山;赵逢珠以养病为名加以回绝。接着伪区长王昭,以同村街坊的名义几次请赵出来帮忙,时而利诱,时而威胁,赵逢珠终不为所动,他说:“要杀要砍由他吧!我就是这百多斤。” 1944年3月当地反动武装聂团。打着振兴教育的幌子主办少年田径运动会,请赵逢珠当裁判。赵对这伙亲日反共、鱼肉百姓的土匪,早已厌恶至极,岂能与之同流合污?便以患病为由住进了医院。 日寇投降后,南京政府于1946年3月委任何思源为山东省省主席。何与赵逢珠乃同窗挚友,当即委任赵为青岛体育场场长。 赵逢珠在与国民党政府官员的交往共事中,进一步领悟了蒋介石政权的腐败与反动,而此时赵的家乡桑梓店地区先后拔除了聂家民团,建立起民主政权,解放区的“双减”运动也如火如荼。两相对照,赵逢珠决心弃暗投明。正当蒋介石电令青岛军政职员乘轮船逃往台湾的时候,赵逢珠毅然于1948年8月19日夜避开特务盯梢,徒步回到了解放区的家乡。 济南解放后,人民政权(军管会)发出文告,原有员工复职听命,赵逢珠于1949年元月赴青岛继任体育场副场长。任职期间,他遵照党对体育工作的指示精神,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先后编写了《篮球训练规则》《怎样指导打排球》,并具体负责球类代表队的培训,为发展青岛市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先后被选为省政协委员、青岛市人大代表。 1976年2月8日,赵逢珠先生在青岛逝世,享年73岁。病重住院期间,省、市有关部门的同志亲临探视,关怀备至。其遗体火化后安葬于故乡赵氏祖茔之次。 赵先生膝下两子,长子继武,村干部;次子继洲,在徐州市公安局工作。

知识出处

历城名人

《历城名人》

本书辑录了近50年(1949.10至1998.6)来去世的历城籍及在历城颇有影响的外籍著名人物的史料114篇,补遗建国前去世的历史名人的史料50篇。

阅读

相关专题

场长
职位
讲师
职位
副场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