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炳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城名人》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1378
人物姓名: 秦文炳
人物异名: 原名:道恬;字:虎臣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52/001
起始页: 0027.pdf
出生年: 1882年
卒年: 1961年
籍贯: 山东历城

传略

秦文炳(1882-1961年)原名道恬,字虎臣,山东历城人。他出生于商读世家。其家明清时期是洛口盐商,清咸丰五年(1885年)黄河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家势渐衰,移居济南府西门花店街经营绢花,因祖上有战功,世袭兼收花税。 秦文炳自幼好文热武,勤读苦练,考取清末武进士,又入山东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毕业,文武兼优,此时,大清国常备陆军第五镇在济南院前街口招兵,他跪到黄龙旗下报名投军报效国家。从此,他拜别秦氏蛟龙碑祖茔及家人,毅然走上了一生行伍之路。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秦文炳升任第五镇十八标三营后队排长,驻济南西关外辛庄,后拨驻奉天(现沈阳),宣统二年(1910年)任陆军第二十七镇七十九标三营左队队官(连长),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滦州起义”,失败后离职,转入北平将校学习所、北平模范团学习,民国四年(1915年)任江西陆军二十师四十五团一营营长,民国六年(1917年)参加讨伐“复辟之役”,民国十一年(1922年)任江西陆军第一旅二团团长,民国十二年(1923年)升任陆军第一师步二旅少将旅长,又任赣北镇守使,民国十五年十月(1926年)辞职回家。 1932-1945年,先后在青岛、重庆、南京国民政府军界任中校、上校、兵役部少将督察、军委会少将参议等职,抗战胜利后退役,居南京玄武湖环洲赋闲。 1950年春返回济南,1955-1961年因身为民革早期成员,任政协济南市第一——三届委员会特邀委员。1961年病故,享年79岁。 秦文炳是一名有思想、有报负、满怀报国之志的民国将领。他对历代英雄人物非常崇拜,奉为自己的楷模,因此,他对自己一生有幸三次与倡导维新的政治家、思想家康有为相见,甚感荣幸,并为获得康有为先生亲赐的墨宝视为家珍。 他第一次与康有为相见是1926年,地点在九江。这正是康有为以69岁高龄,第三次登临庐山之际。是日,康有为于九江湖口下船登岸,虽是旅游观光、聚朋会友,但一代名人的凝聚力和社会各界对昔日变法领袖的钦佩,仍吸引着当地官员、富商、绅士名流齐集江边相迎,向康“圣人”一一问候表示敬意。时任九江镇守使的秦文炳设丰宴为其接风。席间,康先生大谈崇尚“仁义”,提倡“中庸”、致力“法治”、“仁政”,力主“定孔教为国教”等主张,更增加了秦文炳对康先生的崇敬之情。随后,又陪同康有为下鄱阳、上庐山,观赏了秀丽风光,畅谈了治国之道,发出了“坏殿颓垣太寂寥”的伤感,他还在温泉附近购地10亩赠予康先生。康有为在游兴酒酣之余,为秦文炳题写联对一副。上书: 身通百战术 气作万夫雄 上款:文炳仁兄,下落:康有为 钤印有二:一为康有为印,另一为维新百日出亡十年三洲大地游遍四周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联长143厘米、宽38厘米,装裱长155厘米,宽42厘米。(此联尚存本文作者家中,因保管不善,已残破)。 他第二次与康有为相见是1927年春,在青岛为康先生祝贺70大寿。此时的秦文炳已是流落他乡、寄人篱下,只是参加祝寿宴席罢了。 第三次则是秦文炳参加康先生的丧礼,瞻仰康有为的遗容了。时间是1927年4月康有为70大寿宴后的几天。因为康先生寿宴劳累、再加食物中毒,不幸身亡。丧礼还算隆重,刘海粟大师撰写了《南海康公墓志铭》。 秦文炳担任济南市政协委员期间,因为受到政府重视,深感知遇之恩,虽然年过古稀,仍积极参政议政,心情十分高兴,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四季瓷板”捐赠政府。该瓷板共有四块,每块高宽各为40、80厘米,洁面如玉,瓷板右上方分别书有春、夏、秋、冬四字,下方画有四季花鸟,还将四幅铁笔画赠予政府。这些艺术品曾在趵突泉南大殿、大明湖张公祠(现南丰祠)、北极庙展出。

知识出处

历城名人

《历城名人》

本书辑录了近50年(1949.10至1998.6)来去世的历城籍及在历城颇有影响的外籍著名人物的史料114篇,补遗建国前去世的历史名人的史料50篇。

阅读

相关专题

排长
职位
连长
职位
营长
职位
团长
职位
旅长
职位
镇守使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