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承基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1034
人物姓名: 连承基
人物异名: 字:绍先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39/001
起始页: 0171.pdf
出生年: 1878年
籍贯: 奉天省复州城东四平街(今辽宁省新金县四平镇前进村牌坊屯)
亲属: 连启迪;王竹青;连淑贞;王吉成

传略

连承基,字绍先。1878年(清光绪四年)农历十月十九日生于奉天省复州城东四平街(今辽宁省新金县四平镇前进村牌坊屯)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四人,绍先为长子。其父连启迪,母孙氏,四平镇东腰沟人。 连承基自幼聪明好学,颇富胆略。8岁时,入四平街东长岭张某的私塾馆读书,其间成绩优异。几年以后,以案首成绩考入复州城高等学校。在复州城高等学校中,连承基勤奋攻读,先后以优秀的成绩考中文童、拔贡、优贡,最后获得廪生。 17岁时,连承基娶四平街东长岭郐屯王吉成之长女王竹青为妻。先后生三女一男,现今有三女连淑贞尚在,现年八十有二,住辽宁省大连市新金县四平镇前进村河北屯。 连承基在复州城高等学校读书期间,正值戊戌变法运动,后来尽管戊戍变法失败了,但连承基深受其影响。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19岁的连承基考入吉林警察学校,于警察学校毕业后,即与学友们东渡日本,开始留学生涯。 1903年,26岁的连承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东京警察官学校。回国以后,其时乡间深受地方土匪骚扰,百姓叫苦连天。连承基因会俄语,联系俄兵多名,将外号“崔老七”的匪首之徒40余名抓获,并迫其洗正,为家乡除患。后来,连承基历任吉林省某县知县、警察局长等职。在吉林任职期间,结识了宋渔、徐镜心等进步人士。连承基深受其进步思想影响,为推翻清王朝,做了有益的工作。徐镜心等进步人士遭到清政府的逮捕,连承基利用职权营救,释放徐镜心等革命党人。此事败露后,连承基受株连,辞官返乡。 1911年10月10日,葬送封建清王朝的丧钟敲响了。翌日凌晨,辛亥革命军的胜利旗帜高高飘扬在黄鹤楼上。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传遍神州大地,34岁的连承基闻讯后,谢绝了亲朋好友的劝阻,南下武昌寻找革命军并参加革命。 1911年10月22日,革命党人在山东烟台地区发动起义,宣布独立。胶州各地(除莱州府外)纷纷响应,揭竿而起。清政府十分恐惧,立即派第五镇张树元东来镇压民军,妄图扑灭这支起义军的力量。为了进一步巩固革命势力,同盟会山东支部研究决定派连承基、徐镜心等回大连联络募兵和购置武器军火。 连承基回大连后,积极动员亲朋好友损款购买枪支弹药,组织民军,并亲自动员全家老少节衣缩食,搞起纺织业以筹军费(其三女连淑贞家现存有当年纺织用的工具)。为了宣传革命思想,让出了自家屋舍办了一所学校,命名为“模范学校”。这样,连承基在较短的时间内便组织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连承基不辞劳苦,亲自操练习武,使这支队伍很快地具有了一定的战斗力。 1912年元月14日,连承基与徐镜心、郑天楚、姜丙炎、邱丕振、辛少白、邱特亭、刘艺舟等10余人率400余名精锐民军,乘日轮“永田丸”自大连出发,直逼山东半岛。次日凌晨,“永田丸”泊舟蓬莱阁下,连承基率领民军,兵分两路,一路直扑水师营生擒清军头领王步青;一路占领老柏山炮台。清廷文武官员见大势已去,纷纷摇旗投降,民军兵不血刃便占领了登州城。 当日下午2时许,登州军政府宣告成立,徐镜心等推举连承基为军政府都督。徐镜心在推举都督会议上道:“……连乃营口巨绅,捐助公益最多,累世办慈善事业,乡望夙孚,且东北绿林豪杰亦皆钦仰。”徐镜心任参谋总长,其余各职分别推选委任,嗣后乃电告南昌临时革命政府,详细述报了光复登州情形。 元月16日,连承基、徐镜心率领民军开赴黄县,清廷知县闻风而逃,黄县即日克复。连、徐率领民军乘胜追击30余里,与清军对峙在北马前线。三日后,清廷青州府镇台叶长盛派其标统玉振率兵一个旅与民军激战于北马一带,由于敌众我寡,民军被迫退入黄县城内。此时,孙中山、陈其美闻讯黄县告急,即令刘基炎领兵北上从登州登陆,增援黄县。刘基炎妄图争夺都督之位,登陆后按兵不动。连承基识破了刘的用心,就同刘基炎商定,若能解黄县之危,愿意让出都督之位。刘基炎暗中高兴。第二日见连承基再没有什么表示,刘基炎便将增援的北伐军撤离登州,到烟台安营扎寨。清兵见此情形,炮轰黄县城垣攻城不止,当连承基刚刚组织了一个炮队准备迎敌时,黄县就被清兵攻陷,革命党人残遭屠戮。城破之时,连承基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倒在地。当他苏醒过来,再次给孙中山拍了电报求援,幸而陈其美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之命令,从海陆应援登州,再克黄县。 嗣后,孙中山委派胡瑛来烟台任烟台军政府都督,取消了登州军政府,改任连承基为鲁军少将总司令,连承基会同关外民军商震部及山东各地民军将革命继续向山东腹地推进。与此同时,以徐镜心为主要负责人的同盟会北方支部领导下的东北各地民军,在奉天、辽阳、辽中、凤凰城、庄河、复州城等地和山东民军遥相呼应,狠狠地打击了清王朝,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促进南北议和形成。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便开始拉笼亲信,排挤和暗杀异己。1912年3月,袁世凯派周自齐赴山东任都督,曲同丰、王潜等赴烟台任监督,开始了瓦解革命军的罪恶活动。袁世凯制造种种借口,首先解散了商震的关外军,然后散布流言蜚语,妄图将连承基的鲁军也解散,连承基未曾识破袁世凯的伎俩,即给袁拍了电报,详述军机之事。 当袁世凯的罪恶目的未达到时,又抛出了新的花招,将连承基的军队编成一个旅,任命连为旅长,并授予中将衔。随后召连进京议事,当连承基进京到达天津时,袁世凯暗中派其爪牙王潜将连的所属部队解散,连承基闻讯悲愤万分,识破了袁世凯召之进京的险恶用心,于是就在天津停住下来。 1913年3月20日,革命党人宋教仁被暗杀,连承基更进一步认清了袁世凯的反革命嘴脸,认为“袁氏既叛共和,即为民贼”(见连承基墓碑志)。于是,便于邹耀廷、任重、郑天楚、侯振东等人以直鲁豫煤矿公司的名义,积极购置军火,招集旧部,组织军队,联络关外军和津军准备兴师讨袁。 正当连承基奔走于津、鲁、大连等地联络友军,召集旧部时,不幸泄密,于1913年8月某日夜在天津被袁世凯的爪牙秘密逮捕,遂解至北京。 连承基身陷囹圄,遭受严刑拷打,却不为袁世凯所利诱,痛斥袁世凯之罪行。1913年10月3日凌晨,被关押折磨了3个月之久的连承基等一行7人,被袁世凯秘密枪杀于北京小河沿,连承基被害时,年仅36岁。 连承基将军被害后,其部下将遗体遣护送回故乡安葬。孙中山、陈其美、吴大洲等闻知噩耗后,非常悲痛,发来唁电、抚恤金、寄文悼念烈士,慰其亲属。 1916年,袁世凯登基当上皇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声讨,此时孙中山与吴大洲发电给连承基之弟连承〓(字锡臣),约他继承兄长遗志兴兵讨袁。连承〓接电后,立即与弟连承化(字惠南),倾其家资,召集义兵,组织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由大连港向关内开去讨袁。袁世凯死后,这支讨袁队伍撤回家乡,随后解散。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都督
职位
旅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