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升鸿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0919
人物姓名: 胡升鸿
人物异名: 字:渐逵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38/001
起始页: 0189.pdf
出生年: 1880年3月26日
卒年: 1972年6月1日
籍贯: 浙江建德县南乡洋尾里蔡村
亲属: 胡丰萃;童谷轩;程光璧;家法
非亲属: 茅以升

传略

胡升鸿,字渐逵,浙江建德县人,清末留日学生,专攻铁道建设,是颇有名气的我国早期铁路工程师。 清光绪六年(1880年3月26日,胡升鸿出生于浙江建德县南乡洋尾里蔡村一个中产家庭。父亲胡丰萃。外祖父童谷轩,学识渊博,擅长诗文,家里设“四教堂”,教育子女、外甥读书。胡升鸿从小爱好学习,为外祖父所喜爱,就长期住在离蔡村10里的洋程外祖父家里读书。胡升鸿读书刻苦,常常边吃饭边看书,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而学业大进,19岁时,考中秀才,次年,补为廪生。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屈膝求和,接受庚子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和约》,中国的大好河山处于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之中。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起年轻的胡升鸿的无比愤慨和无穷忧虑。在工业救国的社会思潮影响下,他决心出国,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挽救中国的危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胡升鸿由严州官立中学保送到杭州浙江抚院参加留学考试,及格后,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理化专科和东亚铁道学校建设科求学。在日本留学期间,由于经济困难,中途曾休学回国,在嘉兴任教一年,积了一点钱,重返日本留学。 1910年9月,胡升鸿毕业回国,被分配到津浦铁路济南站工务处为练习生。1914年升任帮工程师。津浦铁路是清政府借英、德等国外资修筑的,由德籍工程师巴贺及卜乐贺承包业务,主持修造。胡升鸿在日本留学时已学会日文、英文,这时由于工作需要,边工作,边学习,经过几年努力,又掌握了德文、俄文。所以胡升鸿能看懂英文、日本、德文、俄文本的铁道工程技术资料,并把书本上学得的知识运用到筑路实践中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德籍总工程师的器重。不久被提升为副工程师、工程师,成为德籍总工程师的得力助手,充分显示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学识和才能。在建筑济南泺口黄河大桥中,胡升鸿发挥了积极作用。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8月14日,中国对德、奥宣战,德籍工程师先后离职回国。筑路的重任,由胡升鸿等中国工程师担当起来。 1928年日军攻占济南,“五三”惨案发生,泺口黄河大桥被毁坏。津浦路局组成抢修顾问团,由局长杨承训和工务处长吴士恩邀请铁路桥梁专家茅以升和陈体诚、侯家源等前往勘查。吴士恩、胡升鸿和嵆铨等代表铁路局亦参加工作,胡升鸿并负责照料抢修黄河大桥顾问团人员的生活事务。由此胡升鸿结识了茅以升,并成为好友。当时胡升鸿与茅以升等共用一节工务车,每晚停在泰安车站过夜,一早则坐车到黄河大铁桥工地工作。前后经过两周详细勘查,周密商讨,拟定了修复方案。经铁路局批准,由吴士恩和胡升鸿负责施工,终于使济南泺口黄河大桥迅速修复通车。 1932年,浙赣铁路建造灵溪大桥,交通部派胡升鸿到杭州与浙赣路局有关人员协商设计。胡升鸿到江西灵溪实地勘查后,制定方案,并参与了灵溪大桥的施工工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冬天,日军进犯济南,泺口黄河大桥遭到日军破坏,形势紧张。胡升鸿托人将家属护送回建德老家,自己仍然在济南铁路局坚守岗位,继续办公。日军炮轰济南,铁路局办公大楼被击毁一角,胡升鸿居住的坚固的楼房也被击中倒塌一部分。济南即将沦陷,遵照上级指示,胡升鸿才撤离济南,转移到南京,再转移到芜湖、九江、长沙、湘潭。当时湘黔铁路尚未修造,湘桂铁路已经在修建,但工程进度缓慢,去云南交通不便,胡升鸿等留在湘潭待命。这时胡升鸿的妻子程光璧及其长子家法也来到湘潭。 1943年,胡升鸿被调到重庆,在国民政府交通部技术厅任技正。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上半年,胡升鸿从重庆回到南京,仍在交通部技术厅任技正职务。 1947年底,胡升鸿被调到浙赣路局工作,为了生活方便,住在金芝巷16号其堂弟胡才甫家里。当时胡升鸿曾接受浙大校长竺可桢的邀请,多次去浙大讲课。他理论结合实际的讲述,很受学生欢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邀请他参加政协,共商国家大事。胡升鸿以年老为辞,没有参加。后经政协浙江省杭州市委员会再度邀请,他参加了市政治协商会议。自从1960年1月至1973年3月曾担任政协浙江省杭州市第二届、第三届委员。在每次开会之前,胡升鸿总是广泛听取周围群众各方面的意见,归纳整理写成提纲或讲稿,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胡升鸿还勤于著述,所著有《轨道力学》、《电焊学》等,可惜其书稿未曾出版,即遭十年浩劫,被付之一炬。 胡升鸿对自己严格要求,一生俭朴,从不穿昂贵华丽的服装,他在济南铁路局任工程师时,每月薪金550元,除一小部分供养家属和自己生活费用外,大部分都用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他在济南的寓所,前后有两间大厅,陈设帆布床20多张,凡浙江同乡、亲友到济南去求他帮助的,他总是热情接待,供给食宿,赠送川资,排难解困。有时,还捐钱给公益事业单位,举办慈善事业。1955年,胡升鸿在杭州铁路分局退休,常用退休金帮助附近一些生活有困难的群众。 胡升鸿热爱孩子,每逢端午、中秋、春节,他总要买些糖果、糕点分送给邻居小孩,让孩子们愉快地度过节日。60年代困难时期,白糖要凭票定量供应,邻居急于要用白糖,胡升鸿便把政府优待高级知识分子的白糖拿出来,赠给邻居。每逢新学年开始,他就买些纸张、笔墨、簿子分送给邻居的小孩子,供他们上学使用。有的邻居一时无钱交费,想不让孩子上学,胡升鸿便为他们交学费,并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服务。 胡升鸿热爱家乡,早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他曾向浙江地方政府提出建议,在桐庐严子陵钓鱼台下富春江上修建水电站。可借他的建议没有引起重视。 1972年6月1日,胡升鸿午睡醒后,不慎从床上跌下,左腿髋骨断裂。医师认为胡升鸿年事已高,不宜开刀,只能服药。卧床10个月,于1973年3月13日逝世。遗体火化后,骨灰埋在建德里蔡祖之侧。胡升鸿把毕生精力献给我国铁路事业,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一位值得纪念的我国早期铁路工程师。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省革命斗争时期文史资料汇编,包括毛泽东主席首次来济南、忆山东省首次民间旅游团赴苏联、朝鲜、访苏回忆等内容。

阅读

相关专题

练习生
职位
技正
职位
技正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