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愚川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0731
人物姓名: 陶愚川
人物异名: 号:勉如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32/001
起始页: 0270.pdf
出生年: 1912年7月
籍贯: 浙江绍兴
亲属: 陶成勋;吴氏;陶百川;陶广川

传略

我叫陶愚川,号勉如,1912年7月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陶成勋,是前清秀才,以行医为业,母亲吴氏,在我8岁时去世。我兄弟3人,长兄陶百川、次兄陶广川,他们现均居住在美国。我年幼时,家境贫寒,以后求学,均赖长兄陶百川资助。 解放后,我获得了新生,开始着手编著酝酿已久的中国教育史。特别是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找到了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使我解决了许多我过去由于思想方法不正确而不能得以解决的教育史上的难题。从此,我发奋图强,节衣缩食,克服种种困难,至“文革”前,我先后完成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中国明清教育思想史》《中国宋元教育思想史》、《中国隋唐教育思想史》。在十年动乱中,我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白天挨批斗,晚上在“牛棚”里埋头写作,又接连写出了《中国秦汉教育思想史》、《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史》。遗憾的是,9部教育史手稿大都遗失在动乱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左”的思想的清除,在校、系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我凭着过去多年积累的资料,笔耕不辍,专心著书,相继写完了《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现代部分)3册约100多万字。这3本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古代部分在1985年出版后,引起教育史研究学术界的重视。认为,该书是“把比较科学方法引进中国教育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本书曾参加了1985年香港书展,1986年11月又荣获山东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对于这些,我认为是我应该做的工作,党和人民给了我极高的荣誉,1987年,山东省总工会向我颁发了“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同年。济宁市总工会也颁发了“七五建功奖章”。在荣誉面前,我深感自己做得很不够,离人民的要求相差很远很远,同时更激励我,在有生之年,竭尽全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的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的情况,主要内容为记述我国许多知识分子为了振兴祖国,造福人民,满怀救国之志,远涉重洋,赴异国留学,老一辈知识分子在海外留学的艰苦生活,旨在以生动、翔实的“三亲”资料,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人们为改革开放、早日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阅读

相关专题

教授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