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之管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558
颗粒名称: 餐桌上之管窥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5
页码: 252-256
摘要: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把能否吃饱、吃好,看成是天大的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国人民不聊生,甭说吃好,就是吃饱,都是奢望。正如此,“吃了吗”这句“国问”,至今仍是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50年,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从普通百姓餐桌上不难窥见人们生活质量发生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 莱西县 餐桌 饮食文化

内容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把能否吃饱、吃好,看成是天大的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国人民不聊生,甭说吃好,就是吃饱,都是奢望。正如此,“吃了吗”这句“国问”,至今仍是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50年,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从普通百姓餐桌上不难窥见人们生活质量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说“主食”
  小时候,听我爷爷、奶奶讲,解放前,十户九穷,穷苦的中国人吃不饱穿不暖,有的一年四季讨饭吃,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我爷爷奶奶拉扯我父伯叔姑7个孩子,含辛茹苦,一年到头全家难能吃上顿饱饭,就是腊月三十过大年,一家九口好不容易才能积攒点米面,吃顿素馅杂面饺子。一旦遇到灾荒年景,全家只好挖野菜、吃青菜充饥。在解放前度过童年的我父亲至今看到青菜煮汤就倒胃口,因为他和我伯叔姑小时候青菜汤当主食,曾浑身浮肿闹过病,遭了不少罪。一声春雷震天响,镰刀锤子闹革命。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华民族翻身得解放,中国人民从此走向了和平建设之路。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在建国后的头30年里,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物质生产不丰富,农民吃粮凭"工分”,城市居民吃粮凭“粮证”,粮票比人民币还紧缺,且不得买卖。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百八十斤麦子,20斤油料,两三百斤粗杂粮,这就是每个农村人口一年的“口粮”。曾几何时,有些落后地区农村人口一年几度青黄不接,需挖野菜或添青菜接济,吃饱肚子也不甚容易。城市居民每个成年人每月约30斤商品粮(粗细粮供应比例为倒“三七”),也不是吃得太饱。进入80年代以后,农村改革的春凤吹遍神州。政策对了头,农民有劲头。农民们相信科学,运用科技,在责任田里放心大干,一年下来,五谷丰登,果茂粮丰,农户家里大囤满小囤流,餐桌上几乎顿顿肉炒菜白馒头,取代了过去一日三餐咸菜、瓜干、窝窝头。如今大米白面成了城乡居民的“主食”。米面当家,杂粮吃稀罕,粗粮成了畜禽饲料;反季节栽培蔬菜,一年四季有青菜绿食,野菜也成为商品走进大市场,成了人人争着吃的“特色菜”。富裕起来的城乡居民,有时图新鲜,一家几口走入大街小巷,主食副食,传统名吃,美味佳肴,任你品尝,尽你挑选。在70年代以后出生没尝过苦日子的一些青少年,说如今玉米面掺上杂米面做成的窝窝头比大米馒头好吃,真是吃神了。
  (二)谈"吃肉”
  新中国成立以前,对食不果腹的中国人来说,饭菜里沾上肉腥味,那简直是“腊月三十过大年”都不敢企盼的。建国后,党和政府号召“大养其猪”,实现"六畜兴旺”,城乡居民逢年过节吃顿鲜肉,享受美味佳肴,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60、70年代,一名普通职工月工资是30至40元,每斤鲜猪肉是0.73元,每月工资能买40至50斤肉。肉便宜,但一家一户养的猪少,肉也少,所以要想吃肉时,只有拿着肉票(或供应证)才能买到,每月只能买上三两次,且大多数人都愿意要大肥膘肉,为的是锅里多点荤腥味儿。记得有一年,我妈妈养了头大肥猪,真让村里人眼馋心热,这头肥猪饲养了一年半,竟卖了200多元,那时这笔款简直成了居家小银行,东邻西舍有急事就跟我妈借钱用。
  肉少,且凭票供应,想吃肉,必须到国营食品站去排队买,有时来人来客想多买点肥肉,必须跟卖肉的同志和颜悦色地说上一大堆好话,求一通人情,或许能够照顾你斤半两的。如果谁得罪了他们,你要想吃斤肉,那可就难了,实在没辙,只好找人代买,才能在餐桌上见着点荤儿。我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那时想买点生活奢侈品不是随便就可以办到的,就是连日常生活用品都紧缺。
  计划经济时代在新中国持续了30年后进入了改革开放年代,各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养猪业也由一家一户的圈养向规模养殖发展,为此,餐桌上的猪肉供应充足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开始由温饱向小康迈进。这时一名普通职工的工资在300元以上,每斤鲜猪肉在5元左右,每月工资都可以买到50斤以上的猪肉。一般的城乡居户每月吃上5斤鲜猪肉是不在话下的。
  50年过去了。如今,走到农贸市场上,大排档的鲜猪肉,应有尽有,任挑尽拣。卖肉的个体私营业主,笑脸相迎,只要肯出钱,什么样的精肉、瘦肉、排骨、后肘,都可以满足你餐桌上的需求,只是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走后门”、“拉关系”抢着买的大肥肉,即使削价卖,也不“香” 了,有的顾客就是因为买的鲜肉带的肥膘多了,和卖肉的人发生了争执。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短短的十几年过去了,在讲究提高生活质量、增进健康水平的今天,有相当一部分城乡居民已不再多吃猪肉了,只想在市场上买点精瘦肉、牛羊肉、野味调节一下生活。过去一直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猪下货,因其不腻人,脂肪含量低,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了餐桌上的“上货”,不少人抢着买,争着吃,且价格一直在上扬,熟下货居然高于鲜猪肉一至二倍甚至更多。
  50年,弹指一挥间。昔日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已荡然无存。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正在创造新的人间奇迹。时代的车轮正在驶向更加文明发达的21世纪。时代的变革,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引起人们餐桌上生活质量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生活由求饱到求好,由满足于填饱肚子到追求健康享受,这不仅仅是时代的变化,而且是人们思想观念、生活理念上的根本转变。
  50年的巨变,丰富了中华民族餐桌上的“吃文化”。在喜庆建国50华诞之际,让我们12亿中国人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餐桌”上,为21世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繁荣团结先干一杯!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九辑》收入“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探索”、“50年城区话巨变”、“崛起的昌华”、“莱西市文化采撷”、“硕果累累的医疗卫生事业”等30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日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