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团窜犯店头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489
颗粒名称: 还乡团窜犯店头村
分类号: K266
页数: 4
页码: 151-154
摘要: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重点在浙蒙山区。三月,在西从徐州东到连云港长达数百里的战线上,分成几路,向北进攻,大有席卷解放区、将我一口吞掉之势,形势十分紧张。蒋军所到之处,抢粮抓丁、强奸妇女,无恶不作。我解放军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或深入敌占区,消灭蒋匪军有生力量。地方游击队则保护和转移军属及军用物资。
关键词: 临沭县 还乡团

内容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重点在浙蒙山区。三月,在西从徐州东到连云港长达数百里的战线上,分成几路,向北进攻,大有席卷解放区、将我一口吞掉之势,形势十分紧张。蒋军所到之处,抢粮抓丁、强奸妇女,无恶不作。我解放军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或深入敌占区,消灭蒋匪军有生力量。地方游击队则保护和转移军属及军用物资。趁主力转移之机,当地恶霸地主和反动富农与一些不法分子,互相串联、互相勾结,在国民党伪政权的指使下,组成了乡、保组织机构和地主武装,乘虚向解放区进犯,气焰十分嚣张。店头的还乡团头子武可达带领一伙外逃的地富反动分子近百人,在三月初窜到店头。初八凌晨被我武工队赶到李家庄。在这期间,还乡团驱使上百名群众替他们修筑暗堡、抢走军粮数万斤,搜去步枪三十余枝,抓走军属刘大娘、张兴胜,除严刑拷打外,还叫张兴胜坐“老虎凳”、灌辣椒水,首要分子武可达並要强娶识字班队长郭永明为妻(后因形势紧张,未能得逞)。
  这一伙亡命之徒逃到李家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庇护下驻扎下来。由于当时的物资紧张,供应发生了困难。他们狗急跳墙,在这年九月,纠合了一批乌合之众,组成所谓突击队,东渡沭河,夜袭店头村。进村后,这伙匪徒首先放火烧了妇救会长张大娘的房屋,并以土匪拉户方式,抓去了军属周炳友、陈继文、白大娘,干部家属张兴余、妇救会长陈久明、贫农武可彪、孙瘸子,打伤军属张怀宝,打死农会干部万维邦和民兵家属陈大嫂。陈大嫂怀抱不满周岁的陈冠军,孩子虽幸免枪杀,但两眼被鲜血捕瞎,时至今天,乡亲们只要看见瞎冠军,无不痛骂万恶的还乡团。被拉去的军属,受尽折磨,乡亲们凑钱,分期赎回,还乡团共敲去银洋三千余元。最惨的是妇教会长陈久明,因丈夫在外抗战,家中无钱赎回,还乡团又处于阶级仇恨和报复,结果同武可彪、孙瘸子,被敌人一同活埋了,她死时才三十二岁。
  可耻的下场
  1948年9月至11月,辽沈战役的胜利,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淮海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自东海,西到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发动了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围歼国民党反动派军队。
  临郯一带的敌伪政权和武装,欲战不得,欲守不能,欲逃无路,完全成了“瓮中之鳖”他们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一部分伪顽分子看到大势已去,有的化装南逃,有的带枪反正。最后只剩下最顽固的六十余人,妄图南逃,结果被我军堵截在码头镇,他们不甘束手就擒,还妄想凭借坚固的工事,顽抗到底,拒绝放下武器。这时,我军发起了攻势,经过二十四小时的激烈战斗,一举歼灭了顽抗的敌人,有的被击毙,有的被打伤,有的被俘虏。遗憾的是:还乡团首要分子武可达,化装潜逃,至今下落不明。

知识出处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临沭县文史资料》二辑所载各文记述的临沐县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基本符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一指导方针。但因所述史料多系年代久远,再加我们水平所限,很难通过一文一次将所有情节记述准确。本集末刊载了徐相谦同志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的关于《临沭县文史资料》第一辑几个问题的补充与订正。对他这种热情关怀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我们表示衷心感谢与钦佩。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相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兴胜
相关人物
周炳友
相关人物
陈继文
相关人物
张兴余
相关人物
陈久明
相关人物
张怀宝
相关人物
店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