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胞兄王汉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482
颗粒名称: 回忆胞兄王汉农
分类号: I251
页数: 13
页码: 83-95
摘要: 王汉农壮烈牺牲已经四十六年了,遇难时年仅三十二岁。出生于一九O九年,正值清末民初,军阀割据,极为混乱。我们家乡后白莲峪一带更是匪劫兵燹,民不聊生。当时我家靠父亲做小生意和几亩薄地维持生活,就更难安居,不是晚出早归,便是到韩村围子里躲避匪患。一九三0年,汉农考入省立临沂第五中学。
关键词: 回忆录 王汉农

内容

王汉农烈士遗像我的胞兄王汉农壮烈牺牲已经四十六年了,遇难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的一生虽是短暂的,但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道德品质以及献身革命的精神,都堪作我的楷模,值得怀念。
  他出生于一九O九年,正值清末民初,军阀割据,极为混乱。我们家乡后白莲峪一带更是匪劫兵燹,民不聊生。当时我家靠父亲做小生意和几亩薄地维持生活,就更难安居,不是晚出早归,便是到韩村围子里躲避匪患。那时韩村大地主王林翰请了个德高望重的私塾先生季允和(曹岭人,清末秀才)教自己的孩子,汉农也在那里借读。他深知家庭景况不佳,求学不易,就加倍刻苦学习,十三、四岁便读完四书五经,并读了许多诗词歌赋等古典文学作品,经常得到老师、同学和社会人士的赞誉。这时父亲被土匪绑架,倾家荡产才赎出。母亲又被土匪枪杀,落得家败人亡,学也上不起了。老师看他品学兼优,可以造就,于是破格免费收留。一九二八年冬,来了一个营的官兵住韩村一带,名为剿匪,实则扰民.他们强占学校,并把课桌砸了、把老师的书撕了、用来烤火、做饭,师生和家长均敢怒而不敢言。汉农气愤之余提笔写了两首打油诗贴在营部门上。
  其一:
  为驻军师辍圣学,都是为着救我活,若能剿灭贼土匪,谁人不把头来磕?
  其二:
  土匪似牛毛,官兵似强盜。
  民命无所依,国运何时好?
  官兵发现后立即把老师抓去,说他是前清秀才,保皇党,诽谤国民军,打得遍体鳞伤,老师看了字迹,明知是汉农所写,却坚持不吐露真情。汉农深知老师因自己惹祸而被抓受罪,急得在家捶胸痛哭,要去投案,父亲认为去投案是枉自送死,也救不了老师。一面把他锁在屋里不让出门,一面设法借凑了三十元大洋,托任交给营长汪达章,把老师赎出来送回家。汉农买了点心到老师那里磕头赔罪。老师不但没责怪他,反说:“玉书(汉农上私塾时老师给起的名),你写的好!有胆识,我绝不怪你,有你这样的学生,肉体受点苦也从心里高兴。”当即拿起笔,忍着遍体疼痛,写了幅赠言:玉书贤契留念:
  要忠于国家,孝于民学岳公武穆之精忠,秉文公祥之正气。
  愿与汝共勉之。拙师允和赠言
  没过几天,老师就与世长辞了。汉农把赠言作为座右铭贴在墙上,经常诵读,怀念恩师。
  此后,汉农辍学在家一年多,除务农和自学外,经常和许多青年及乡邻交往。他待人真挚,善于团结,在乡里有一定的威望,这也为他后来发动群众为抗战扩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九三0年,汉农考入省立临沂第五中学。由于他只上过几年私塾,没受过正规小学教育,所学的只是四书五经之类,根本不设数学和自然常识课程,要考中学,因难可想而知。他考五中时语文成绩名列前茅,数学则是请人代考的。那时五中早已有共产党秘密活动。汉农朴素的爱国忧民思想,一经接触进步师生,便一拍即合,经常积极参加进步同学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主义,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汉农也参加临沂学生举行的游行示威,砸了国民党县党部的牌子,赶跑了县党部负责人。事后,反动军警时常到五中搜扑共产党员。有一天,有人通知班上的学生戚鸣(又名戚锦吾,沂水人,汉农很要好的同学)“家里有人来找,叫你出去一趟。“戚鸣警惕性很高,对汉农说:“你先去看看,是什么样的人。“汉农当即到校院外,发现不少便衣警察,连忙回去对戚说:“可了不得啦!外面都是警察局的人,赶快逃走:“戚正考虑到那里落脚好,汉农着急地说:“先到我家躲躲!"于是戚鸣逃出后就直奔我家。随后,汉农也请假回家照应。两人情同兄弟,共住了一个多月,临走又凑了点钱资助路费,在这期间,戚对汉农及我村一些青年讲了许多抗日救国的道理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知识,使汉农的政治觉悟产生了新的飞跃。
  在五中毕业后,于一九三四年在同学闫雨村(现苍山县人,当时在北平上学)的支持下,到北平一个私立中学上了一年高中,才考上北平华北大学。当时家里很困难,无力负担全部费用,他就在亲朋的帮助下边教小学边上大学。正当他毕业的前夕,发生了“七七”事变,许多爱国学生无法安心学习了,有的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队伍,有的从事发动民众抗日的宣传工作。汉农也怀着满腔怒火毅然辍学,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八路军办事处(在沂水),参加了抗日工作,在那里和纪遵平、谢辉取得联系,派他回家乡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和他一起来的有张世甲(安徽人)、耿光波(沂水人)等。
  关于汉农这一段经历,我村八十多岁的老村干部王玉佩(去年病故)曾这样讲过:“汉农在北平上学都是我去迎送,那时他就很进步,时常和几个同学一起秘密贴传单,游行示威,哪回也没少了他。一九三八年夏天回到家,他父亲听说他没拿到文凭就不上了,很生气,非要打他不行。我们怕他挨打,都跟着去看。就听他父亲说:’咱上学不容易,眼看就毕业了,为什么不等拿了文凭再回来?’他参加革命的事又不便公开讲,只说:要那个(指文凭)没什么用处?’那时我们就觉得他头脑已经变了。”
  汉农回家后,经过一段秘密活动,首先动员了一批学生到沂水县岸堤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去学习。其中有我和本村的王筠、庙庄的袁永春、凌山头的王俊堂(冠夫)、曲坊的赵文华、李埠子的于奎清等。当时我们家乡一带处在五十七军和封建主政权严密统治下,以八路军的名义公开组织抗日队伍阻力太大,汉农就利用国民党县长柴子敬是他五中老师的关系,弄了个第五区自卫团长的头衔,以合法的名义开始组建抗日武装,恰好去沂水学习的同志也都回来积极参加了这项工作,不长时间就发动了三、四百人,开到界前一带集训,同时也和上级取得联系,人来人往不断,又加经常向地主借枪、要给养,引起当地封建势力的恐慌,他们到五十七军告密,说:“王汉农私通八路,是共产党,组织武装图谋不轨。"五十七军就派一个团包围了自卫团团部,武器被收缴,人被改编(后来大多陆续逃回家),把汉农押在军部,军长缪澄流亲自审问三次,汉农只说“我这自卫团长是柴县长委任的,只是为了保家乡打鬼子,没有任何不轨行为。”缪找柴子敬询问王汉农的政治背景,柴吞吞吐吐不敢作保”又找不到真凭实据,就仍把汉农扣押在军部,直到一九四〇 年“九•二二”锄奸,缪澄流逃跑后才获释。地方顽固势力因失去支柱也树倒猢狲散。苍马办事处主任白涛等亲自登门慰问,并动员他再组织抗日武装。我父亲怕再出危险,从旁阻拦说:"算啦!叫我儿多活两天吧!”但汉农毫不泄气。当即决定汉农任苍马办事处保安队大队长,于是重整旧部,不到一个月又拉起三、四百人(我和王筠都在内),开赴南古庄整训。时值严冬,没有被盖,大家只好铺草盖革,夜里冻得睡不着。一九四一年一月发生了皖南事变,形势紧迫,队伍就编入东进支队开往南方支援新四军去了。临走白涛找我和汉农说:“你兄弟俩别去啦,咱不能连根拔。你们还得留下组织新政权和抗日武装。”我们回到家,适逢农历年关,那阵子形势不稳,敌人造谣说:“人和枪都被王汉农给卖了。”挑动部分军属到我家要人要枪,闹得汉农在家住不下去,只好再回苍马办事处。白涛主任叫他带一个排回去建立区公所,就是青云区,区名也是汉农起的(这个区一九四一年六月划到沭水县,一九四五年十月沭水县撤销又划归临沭县)。工作很快开展起来,区中队也扩充到三、四十人。这时出了个叛徒季玉昌。一九四〇年,季混入八路军山东二旅任扩军连长,在旅部学习时听说汉农多次派人到他家要枪,从此心怀不满,总想伺机报复。经多次与李兆吉等密谋,于一九四一年二月策动二十余人带枪叛逃,连夜到柳庄找当时任青云区中队副队长的靖希义策划袭击青云区公所,靖当即窜回芦庄向汉农谎称季带人回根据地,想与区中队联合抗日,汉农不知季已叛变,当然热诚欢迎。区公所、区中队所有人员都急忙找房子、安排饭,张罗接待。季等一到,全都由汉农带领夹道欢迎,枪都挂在屋里。按照预谋,靖趁机带人先到各屋把枪收了,接着哨声一响,汉农等五十余人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被他们用枪指着动弾不得。季随即高喊:“愿干的跟着,不愿干的回家!”当时跟他走的不多,只劫去三十多支枪,把汉农也绑走了。
  汉农被扣押期间,季玉昌等劝他投敌,均被严词拒绝,并说:“你杀了我也不当汉奸。我不怕死,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做了牺牲的准备。”那时我们有亲戚在老四团,听说后即派人告诉季玉昌:“你家在根据地,要考虑后果!”并凑了部分钱赎回。临走,季玉昌又讨好汉农说:“今后咱各干各的,你干好了我跟你干,我干好了你跟我干。”汉农气呼呼地连腔也没答就走了。
  这时山东省国民抗敌自卫军在滨海一带活动,里面有好多人是汉农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很器重汉农的才干和在地方上的号召力,要他回地方发展抗日武装,并委任独立营营长,直属自卫军司令部,汉农欣然接受。经过一段活动发展到二百多人,组成三个连。一个警卫班,并有三匹马。一连长张奎贵,二连长梁兴甲,三连长赵文华(赵去学习时由段洪达继任)。人数虽不多,总算搭起了架子,大有蓬勃发展之势,引起了季玉昌的极大不安,于是千方百计拉拢独立营内部不坚定的分子,散布反动舆论,忘图瓦解独立营。一九四一年七月的一天,独立营移驻雷官庄。晚上,汉农正在西盘自卫军司令部开会,接报告说:“独立营内部有变。”汉农起身要走,司令部首长说:“先弄清情况再说吧。”汉农断然说:“不行,我得马上回去!”当即赶回营部连夜召集部队讲话,痛斥敌人的谣言:申明抗日救国大义,然后各回防地,并派了双岗。这夜季玉昌早已串通独立营内部二十余人,策划好当晚里应外合袭击独立营,并约定了带白手布为标记及联络口令。当季玉昌、李兆吉带人到雷官庄村外时,于清伦早在小松林里等候,马凤如等放开围门,由张云乾带路包围了营部,经一两个小时的对射,警卫班战士雷文礼、沈锦珩、班长周文彬相继牺牲。汉农正在营部指挥坚守,不幸被一颗流弹透过门板打入脑部,当场壮烈牺牲。
  当时环境恶劣,没有后方,更谈不上医院,负伤或牺牲后只得送回家料理。汉农遗体送回家后也就草草殡葬了。过了个多月,抗敌自卫军司令部在韩村开了个追悼会,老四因、沭水县、临沭县都派人参加,并送了挽联。后来临沭县烈士陵园将王汉农事迹载入烈士谱。
  事件发生后,独立营余部由张奎贵等带领撤到西盘抗敌自卫军司令部,首长进行亲切慰问,并共同商定要我继任营长,我父亲那时心情不好,坚决不同意,张奎贵去我家住下,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才勉强答应。我当时正在苍山区公所,调独立营后,经召集整顿,还有百人左右,编了一个连。附近打游击,几经扩充, 青口大队,我任大队长, 一支较有战斗力的队伍。
  后来又到干于县朱都又达三百多人,改为刘华村任政委,终成抗战胜利后,编入老六团开往东北,我又回沭水县新庄区(在现临沂市洪瑞一带)任区长。
  汉农的一生,是不断追求光明和进步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坎坷的一生。虽然他参加革命短短几年就献出了宝贵生命,但在苍马地区东北部根据地的开辟、组建抗日武装、发动青年参加革命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屡受挫折不屈不挠、忍辱负重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怀念。值此清明之际,仅就记忆所及作以上记述,聊表悼念之情。
  因年代久远,记忆不确,更加汉农许多活动与笔者不在一起,本文仅能记其事迹于万一,大量史实,尚待汉农的老领导、老战友另作详述。
  作者简介:
  王玉焕,临沭县韩村镇后白莲峪人,生于1915年。1940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沭水县新庄区区长、连云港市副市长等职。离休前任政协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员会副主席。

知识出处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临沭县文史资料》二辑所载各文记述的临沐县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基本符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一指导方针。但因所述史料多系年代久远,再加我们水平所限,很难通过一文一次将所有情节记述准确。本集末刊载了徐相谦同志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的关于《临沭县文史资料》第一辑几个问题的补充与订正。对他这种热情关怀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我们表示衷心感谢与钦佩。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玉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汉农
相关人物
王林翰
相关人物
季允和
相关人物
戚鸣
相关人物
张世甲
相关人物
纪遵平
相关人物
谢辉
相关人物
耿光波
相关人物
王筠
相关人物
袁永春
相关人物
王俊堂
相关人物
赵文华
相关人物
于奎清
相关人物
王玉焕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