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话郯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303
颗粒名称: 纵观古今话郯诗
分类号: I03
页数: 14
页码: 173-193
摘要: 泱泱古郯,文礼之邦。源启东夷,始建于周。历史悠久,物阜民康。风光秀美,地灵人杰。溯古察今,群星璀灿,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彪炳史志的著名诗人,产生过难以数计的吟唱佳作。今将我之所知,备述于兹,姑且题之日:“纵观古今话郯诗”。不当之处,敬请方家赐教。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鹿乳奉亲,至孝楷模。学识渊博,德礼治国。鲁昭公十七年朝鲁时,昭子问及为何以鸟名官,郯子侃侃而谈其祖少昊以鸟名官事,数典述祖,倍受席间诸贤称慕。嗣后,孔子亲莅郯国,问官于郯子。只有南朝梁时庾信留下《夫子见程生赞》一诗追记此事。“程生夫子,一遇相知。薄言倾盖,桑阴遂移。清杨共美,贤圣同羁。陈诗难别,赠绢伤离。”
关键词: 文艺工作者 诗词

内容

泱泱古郯,文礼之邦。源启东夷,始建于周。历史悠久,物阜民康。风光秀美,地灵人杰。溯古察今,群星璀灿,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彪炳史志的著名诗人,产生过难以数计的吟唱佳作。今将我之所知,备述于兹,姑且题之日:“纵观古今话郯诗”。不当之处,敬请方家赐教。
  郯子(生卒不详),春秋时郯国国君。鹿乳奉亲,至孝楷模。学识渊博,德礼治国。鲁昭公十七年朝鲁时,昭子问及为何以鸟名官,郯子侃侃而谈其祖少昊以鸟名官事,数典述祖,倍受席间诸贤称慕。嗣后,孔子亲莅郯国,问官于郯子。其间,晋国贤儒程琰本亦在郯国考察后离去途中,在城北十里铺处适与来访的孔子不期而遇,倾盖而语,甚是投机,程生与孔子以诗绢相酬答。因此,孔子师郯,问官倾盖成为千秋佳话。想来当时作为东夷文化发祥地的郯国诗风亦盛,憾未留下典籍。只有南朝梁时庾信留下《夫子见程生赞》一诗追记此事。“程生夫子,一遇相知。薄言倾盖,桑阴遂移。清杨共美,贤圣同羁。陈诗难别,赠绢伤离。”
  见之于典籍的郯城诗人,最早始自西汉。后苍,字近君,西汉著名经学家,东海郡郯人,官至少府。其侍奉夏侯始昌,精通《诗》、《礼》,对《齐诗》研究造诣高深。《汉书艺文志》载有研究《齐诗》的著作共五种一百三十二卷,其中后苍的成果颇多且位置居显。东汉学者应劭称其是《齐诗》的最早传人之一。后苍的弟子中,著名者有翼丰、肖望之和芬衡三人。史称《齐诗》有翼、匡、师、伏之学。
  南北朝时,郯城出现了众多的诗人诗作,创造了当时的辉煌。鲍照、鲍令晖兄妹颇有声望,足可与晋代左思、左芬兄妹相媲美,作为文学佳话,众皆乐道。
  鲍照(414—466年),字明远,出身寒门,不坠青云之志。因临川王刘义庆赞赏其诗文而提拔入仕,曾任侍郎、县令、参军、中书舍人。466年鲍照做临海王刘子项的前军参军掌书记,刘因谋反被赐死,鲍照在荆州为乱军所杀。钟嵘《诗品》中论鲍照说:“唯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清代刘熙认为他是南北朝最为杰出的诗人,在文学史上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鲍照的诗篇独树一帜,他一反南朝文坛的靡糜之风,唱出了感情激越、荡人心魄的慷慨悲凉之歌。鲍照诗作思想深刻,愤世嫉俗,关心国家,接近民众,擅长乐府。诗风陡峭奇劲,俊逸超拔,注重神韵。唐代大诗人李白称他“俊逸鲍参军”;敖陶孙《诗评》则有“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娇无前”之赞誉。鲍照开文人应用五言绝句之先河,改七言诗句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并可以自由换韵,为唐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流传至今的诗作二百零四首,其中《梅花落》、《拟行路难》、《代出自蓟北门行》和《代东武吟》等最具特色,颇有影响。
  鲍令晖(生卒不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诗品》评其“崭绝精巧,拟古尤胜"。《玉台新咏》仅存其七首五言诗。其诗《拟客人自远方来》:“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借物抒情,深切感人。曾有《香茗赋集》行世。
  徐摛(音chi迟)、徐陵父子,南朝梁陈间宫体诗的主要代表作家,与庾肩吾、庾信父子齐名。
  徐摛(474—551年),字士秀,又字士绩。官历太学博士、左卫司马、将军府记室参军兼代郯令、宁蛮府长史、皇太子家令兼掌管记室、郡太守、中庶子、戎昭将军、太子左上率等。其诗风浮艳,然华美艳丽,为世人所重,惜其诗流传甚少。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自幼聪慧,八岁能诗。二十五岁入选为东宫学士。徐陵仕于梁陈,虽为显官,勤于著述,著作颇丰。原有文集三卷,多已散佚。现存《徐孝穆集》六卷,仅录诗三十八首。《陈书•徐陵传》载:“其文颇变旧体,辑截巧密,多有新意”。他大胆吸收民歌音调,讲究对仗平仄,对唐代格律诗有积极影响。徐陵写过一些战争烽火、战士思乡之名篇,如《关山月》写道:“月出柳城东,微云掩复通。苍茫紫白晕,萧瑟带长风。羌兵烧上郡,胡骑列云中。将军拥节起,战士夜鸣弓。”诗风雄浑,清新刚健,可以说是后世边塞诗之先声。徐陵最大的成就和突出的贡献当数其编辑诗集《玉台新咏》十卷,收录自汉至梁一百三十一位诗人的诗作八百七十首。是这部继《诗经》、《楚辞》之后的诗歌总集,才使诸如《孔雀东南飞》等许多光辉灿烂的诗歌名篇得以传世。
  何逊(约480—518年),字仲言。八岁能诗,二十岁举秀才,未曾入仕便文名远播,成为朝野称赞的大诗人。身为布衣的何逊与朝中重臣范云成忘年之交,范云称文人作品“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官至尚书仆射、太子少傅的齐梁文坛盟主沈约盛赞何逊:“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己。”东海何家众多诗人中当数何逊、何子朗、何思澄,而“东海三何”中首推何逊。何逊为齐梁体(亦称永明体)代表作家之一。唐代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所编《文镜秘府论》一书中列举四首例诗,其中三首为何逊诗作。唐代大诗人杜甫赞其善于写诗。何逊逝后,同乡王僧儒辑其文集八卷刊行于世,可惜散佚。现存《何记室诗集》,为明人辑录。1979年中华书局点校后,更名 《何逊集》。
  “东海三何”中的何思澄(约479—532年),字元静。其诗只有《玉台新咏》中录三首幸存,原有文集十五卷尽佚。《南史•何思澄传》说他"少乙文,为《游庐山诗》,沈约大相称赏,自谓弗逮。傅昭诗制释奠诗,辞文典丽”。另题作《奉和湘东王班婕妤》,写得颇具特色。“寂寂长信晚,雀声喧洞房。蜘蛛网高阁,驳藓被长廊。虚殿帘帷静,闲阶花蕊香。悠悠视日暮,还复拂空床。”实写婕好受宠,确也胜人一筹。
  另外,郯城诗人何子朗、徐勉、徐悱及其妻刘令娴等在南朝文苑诗坛上亦颇具声名,诗作俱丰,今存著作不多。
  郯城诗人在南北朝时,群星辈出,光耀史空,前承周汉,后启唐宋,风骚独领,创铸了一时的辉煌。至明清时,郯城诗人再度复兴。出现了张明华、任文献、张世则、王椽、王调鼎、谢庆远等一大批诗人。《郯城县志》嘉庆、乾隆版艺文志中均录有其诗作,所收诗中吟咏郯城风物者居多。
  郯城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山川秀丽,风光怡人,引起了旅郯寓居的众多名贤大家的争相吟颂。元有关汉卿,明有薛宣、李烨、李萼,清有康熙、乾隆、周履端、王曦、冯可参、王植、屈复等。
  元代剧曲大家关汉卿、清代王曦,根据东海孝妇周青事,分别创作了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和《东海记》(亦名《东海孝妇记》)。人们一提《窦娥冤》,首先想到的是关汉卿所写的“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那窦娥临刑前的撕肝裂肺的愤诘悲叹。王曦《东海记》中的词曲,亦写得相当美朋动人。
  清朝康熙、乾隆两代名君,南巡期间几莅郯城,都留下了诗联。特别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驻跸郯城花园行宫,对姜湖优质香糯大加赞赏,赋诗以褒:“传闻姜湖米倍良,曾为易牙奉齐王。木杵砻出白玉粒,金镬煮就泛青香。初尝顿解旅途颜,再品释却舆马伤。始信古郯藏珍品,陈公知此撰全芳。”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三次巡幸郯城,写下了《郯城道中》、《郯子古城》诗二首,其中《郯子古城》还颇有情味:“纵观指吴令,按顿莅郯墟。少昊封嗣后,春风驻节余。何当庭馆此,为愧旰宵予。一夜圆其籍,千秋迹信诸。既成斯不悦,至止偶相于。谁与征倾盖,因之试访书。”
  值得一书的是流寓郯城四十余载的陕西蒲城人屈复(生卒不详),字见心,号梅翁,晚号金粟道人。乾隆初,召博学鸿词,不受。其诗风雄奇,写下了大量诗篇,著作有《楚辞新注》、《玉溪生诗意》、《弱水集》等。他久居郯城,热爱第二故乡,不少诗篇讴歌郯城风物名胜。尤其《郯城八景》诗极具风情,颇受欢迎,至今人们乐于吟诵。
  1668年郯城大地震,时任知县的冯可参写下了《郯城地震灾民歌》,对当时灾疫作了真实详尽的记述,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另《游清泉寺》诗中对甘冽的马陵山矿泉水赞誉有嘉:“灵液澄澄映古庵,时和野水落寒潭。擎来若有金山冽,烹就还同玉峡甘。乍酌已知喉可润,频斟何虑性能贪。陆翁若也曾经此,应羡名泉在古郯”。
  明邑人任文献、张景华休仕后归隐故里,写下了不少歌颂家乡的诗篇。清邑人王调鼎、王椽分赋郯城八景诗,都写得清新明快,极具新意,值得一读。
  民国六年,由郯城马头人徐吉亭、焦献南、梁秉臣倡导在马头镇成立了“沂南诗社”,禚小骞、梁晋蕃、高硐庄、徐霞苍、刘霜桥等人相继入社。他们每逢周末晚上集会一次,观摩作品,拟定题目。如此聚合约三年,因人事变动,于民国八年诗社停散。他们创作的大量诗词,因兵燹战乱,可惜存留甚少。马头名士于霭辰有《咏梅》诗云:“铁骨生来傲雪霜,凭将数点冠群芳。此生不作繁华想,落落风情只自香。”咏物寄情,高韬之致。
  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郯城百业俱兴,带来了诗词事业的繁荣振兴。郯城诗词爱好者们在郯城县政协的关怀支持下,于1992年6月24日创建成立了郯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赵明亮、田庆淮、刘文荣、郑华祥、王成春。主要组织者卢振英、刘增修相继担任一、二届会长。第一届副会长刘增修、王光明(兼秘书长)、葛兴仁、刘开林。第二届副会长管新野、葛兴仁、刘开林、王光明、夏政平(兼秘书长)。十余年来,学会队伍逐年壮大,连云港、苍山、临沐等地诗人争相参加,会员现已发展到60余人。共出诗刊《郯城诗词》(从第十五期起更名为《古郯新韵》)十九期,《郯城诗词选》、《陵山诗草》、《古郯新韵》三本诗集印行于世。学会会员相继出版的诗集有赵岩《梦幻部落》,夏政平《陵山石》、《海楼月》,刘增修《清风集》,徐庆远《沂沐本画诗文选》,李作标《雅俗自赏》等。自印的诗集有管新野《夕阳学步》,汪沂川《楹联集抄》、《毛泽东诗词101首集抄》,袁逸农《野草闲花集》、《湘水陵山集》,李灼绪《江风吟》和黄祥真《珑上吟诗集》等。会员中有不少诗作见诸国家、省、市、县级报刊或收录专集,并屡有获奖。
  据悉,县老年大学诗词班学员作品结集印行了《韵海探骊》和《夕阳之歌》两本诗集,马头镇诗友们也编印了《沂河诗草》第一期。郯城诗人出版的诗集有王自广《永恒的依恋》,禚洪波《人生旅途》、《与你倾诉》、《岁月与泪痕》,冷血(原名杜彬)《再探你的温柔》, 纪兴良《月光曲》,傅灏《灵台深处》和任立 《任立的诗》等。
  郯城是文明礼仪之邦,诗才辈出的地方。陵山铸魂,沂沐育情。迷信风水、心术不正的南国先生虽然能使郯城的墨泉湮灭,但墨河的水依然长流,郯城诗人的心潮依然澎湃,郯城诗人的神思依然驰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郯城诗词学会会长刘增修吟老去秋仙逝,学会于2003年年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领导机构。名誉会长徐勤功,会长管新野,副会长夏政平(兼秘书长)、葛兴仁、刘开林。由田庆元、文渊和李仁三位老人发起的马头诗社正在筹备成立,不久将问世。相信在郯城这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沃土上,将会有更多、更知名、更伟大的诗人出现,他们将创造出更多、更壮美、更辉煌的诗篇。
  夏政平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本书收入郯城县文化机构设置与沿革、郯城文艺界基本情况概述、郯城风景名胜、郯城地名考、郯城姓氏浅谈、郯城古代文化遗址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夏政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后苍
相关人物
鲍照
相关人物
鲍令晖
相关人物
徐摛
相关人物
徐陵
相关人物
何思澄
相关人物
屈复
相关人物
赵明亮
相关人物
刘文荣
相关人物
王成春
相关人物
葛兴仁
相关人物
刘开林
相关人物
管新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