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革命烈士陵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259
颗粒名称: 鲁中革命烈士陵园
分类号: K928.76
页数: 2
页码: 124-125
摘要: 鲁中革命烈士陵园是原鲁中军区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于沂南县万松山麓的一座陵园。该陵园始建于1943年7月,因当时战事频繁,工程时建时停,直至1944年2月方才落成。
关键词: 鲁中革命烈士陵园 万松山

内容

鲁中革命烈士陵园是原鲁中军区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于沂南县万松山麓的一座陵园。该陵园始建于1943年7月,因当时战事频繁,工程时建时停,直至1944年2月方才落成。
  陵园内建有纪念碑一座,高5.3米,碑正面刻有“抗日烈士碑”五个大字,系武中奇书。背面碑文(石烽撰文)记载了抗战以来鲁中军民英勇抗敌的丰功伟绩;石碑两侧刻有1885名烈士英名,其中有旅级以上干部9名、团级29名、营级103名,连、排、战士1744名。碑周围的山崖石壁上刻有鲁中区党委、鲁中军区、鲁中联合办事处、鲁中抗联及罗荣桓、黎玉、肖华、范明枢、刘民生、张伯秋、郭维诚等领导人的十多幅题词。
  1945年5月,日寇最后一次“扫荡”鲁中地区,陵园惨遭破坏,纪念碑被炸毁,1965年3月,沂南县重修陵园,重刻碑文,尽量再现原来建筑面目,并将原石碑修立于其左。此后,烈士陵园不断进行扩建,修建了纪念堂、陈列室等。
  陈列室内有1940年铜井战斗简介,罗荣桓元帅指挥的留田突围简介,1941年冬大青山突围战简介,1947年孟良崮战役简介等;有陈明、刘子超、刘炎、汉斯•希伯等烈士传略;还有我军某团政委杨荫田、二级战斗英雄戴怀杰等烈士简介、遗物等。
  1981年,曾任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原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罗舜初逝世后,将骨灰安放在万松山烈士陵园。抗战时期曾任沂南县妇救会主任、鲁中区妇联主任的王寅同志的骨灰也安放在这里。
  如今,鲁中烈士陵园已成为纪念先烈、教育青年一代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郑玉强刘维常)
  万松涛和唱英灵
  骑车小憩斜阳中,绿弦汶水弹歌声。
  回眸群峰一巍峨,万松涛和唱英灵。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境内已查明汉以前的古遗址有172处,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物。两汉、三国至魏晋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和今沂南县境域大体相一致的阳都县,城址在今砖埠镇孙家黄疃一带,当时是东西通衢的要冲,繁荣昌盛的城邑。抗日战争时期,沂南县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山东、鲁中、沂蒙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消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的战场。钟灵毓秀的山川,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文明的人文资源。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阳都风物》一书,主要辑录了沂南县的山川、古迹、历代英杰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及相关的古诗文。目的是通过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沂南、热爱沂南、宣传沂南。 本书在组稿、审稿、编印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教育干部李庆余等一批有志于沂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同仁,为收集资料,不辞辛苦,默默劳作。退休史志工作者张建国,在审读中作了部分史料的复核工作,使作者的表述更加准确。原县政协常委、退休教师尹继林,不仅从行文上进行了认真的审校、润色,还激情满怀地创作了不少赞美山川、思吊抒怀的诗词,以作补白,使本辑文史资料更加富有文采。

阅读

相关人物

郑玉强
责任者
刘维常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罗舜初
相关人物
王寅
相关人物
沂南县
相关地名
万松山
相关地名
万松涛和唱英灵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