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峰战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258
颗粒名称: 九子峰战斗
分类号: K265.21
页数: 2
页码: 122-123
摘要: 孙祖是沂南县西南部的一个集镇,四面环山,一条河流紧靠村边,村北面有一道山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一条大道,村西南有一道东南西北走向的山岭,岭上有九个起伏连绵的小山峰,这就是著名的“九子峰”。这里山岭崎岖,沟壑纵横;九子峰独居群山之中,又紧挨村子,居高临下,形成天然屏障和高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徐向前元帅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期间,曾在这里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孙祖战斗。
关键词: 九子峰战斗 孙祖镇

内容

孙祖是沂南县西南部的一个集镇,四面环山,一条河流紧靠村边,村北面有一道山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一条大道,村西南有一道东南西北走向的山岭,岭上有九个起伏连绵的小山峰,这就是著名的“九子峰”。这里山岭崎岖,沟壑纵横;九子峰独居群山之中,又紧挨村子,居高临下,形成天然屏障和高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徐向前元帅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期间,曾在这里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孙祖战斗。
  1940年初春,沂水城和铜井镇两个据点的日军约计300人,纠集了100多名汉奸,自恃武器精良,孤军闯入我抗日根据地孙祖、岱庄一带,妄图捣毁我抗日民主政权,破坏沂蒙山区南部根据地的创建;掠夺群众财物,实行所谓“以战养战”。当时,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部机关驻孙祖镇东高庄。纵队发现这股敌人以后,徐向前司令员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根据敌人是单军深入、孤立无援的有利条件,决定消灭这股敌人。徐司令员对战斗作了周密部署,命令驻在孙祖的纵队政治部立即撤出,二支队四个营、纵队特务营和五支队交通营,火速集结于孙祖附近。当夜,山纵二支队在支队长孙继先带领下埋伏于九子峰一带。
  第二天早上,敌人在抢劫了岱庄、大平一带之后,由铁峪岀发向孙祖蠕动而来。几百人的队伍刚刚越过孙祖钻到九子峰下时,埋伏在九子峰上的我军战士迅速运动到山下,给敌人以猛烈袭击。敌人遭到突如其来的狙击,一时晕头转向,立即占领了孙祖。不多一会儿,敌人清醒过来,开始越过河滩向九子峰发起进攻。守卫在九子峰上的二支队战士顽强奋战,先后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不管敌人采取什么战术和花招,都被我英勇的八路军战士用枪、用宇榴弹堵了回去。
  入夜,全歼敌人的战斗打响了。二支队兵分几路冲向孙祖,敌人见大势已去,狼狈地向他们的老巢铜井一带逃窜。逃出不远,便遭到埋伏于荆山一带断其后路的山纵警卫团和地方武装的伏击,大部被歼。
  孙祖战斗歼灭日军1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沂蒙山区根据地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为了庆祝战斗的胜利,表彰和悼念在战斗中英雄牺牲的英雄,八路军山东纵队在孙祖召开了祝捷大会。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登台演讲,徐向前、黎玉向到会同志介绍了战斗经过,并号召大家继续坚壁清野,动员一切力量,粉碎敌人的扫荡。
  战斗遗址197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玉强)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境内已查明汉以前的古遗址有172处,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物。两汉、三国至魏晋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和今沂南县境域大体相一致的阳都县,城址在今砖埠镇孙家黄疃一带,当时是东西通衢的要冲,繁荣昌盛的城邑。抗日战争时期,沂南县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山东、鲁中、沂蒙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消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的战场。钟灵毓秀的山川,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文明的人文资源。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阳都风物》一书,主要辑录了沂南县的山川、古迹、历代英杰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及相关的古诗文。目的是通过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沂南、热爱沂南、宣传沂南。 本书在组稿、审稿、编印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教育干部李庆余等一批有志于沂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同仁,为收集资料,不辞辛苦,默默劳作。退休史志工作者张建国,在审读中作了部分史料的复核工作,使作者的表述更加准确。原县政协常委、退休教师尹继林,不仅从行文上进行了认真的审校、润色,还激情满怀地创作了不少赞美山川、思吊抒怀的诗词,以作补白,使本辑文史资料更加富有文采。

阅读

相关人物

郑玉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徐向前
相关人物
孙继先
相关人物
朱瑞
相关人物
沂南县
相关地名
孙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