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244
颗粒名称: 黄庭观
分类号: K878.6
页数: 4
页码: 72-75
摘要: 黄庭观,位于孙祖镇皇上寺村后,蒙阴顶子山前。旧《沂水县志》载:“黄石寺,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即指此。黄庭观原分东西两院,西院分前后三个大殿,分别是龙王殿、奶奶殿、佛爷殿,后两殿从院东门进,前大殿从南门进。西北角是和尚住处,并有角门通后山。龙王殿前有一水井,直径一米,深约4米,泉水长年流淌。
关键词: 黄庭观 皇上寺村

内容

黄庭观,位于孙祖镇皇上寺村后,蒙阴顶子山前。旧《沂水县志》载:“黄石寺,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即指此。
  据当地老人讲,黄庭观原分东西两院,西院分前后三个大殿,分别是龙王殿、奶奶殿、佛爷殿,后两殿从院东门进,前大殿从南门进。西北角是和尚住处,并有角门通后山。龙王殿前有一水井,直径一米,深约4米,泉水长年流淌。院西南角有一石碑,为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修建黄庭观时所立。碑青石质,碑身高1.61米,宽0.87米,厚0.17米;碑帽高0.76米,雕有二龙戏珠图案。面东为《黄庭观记》碑文,西面为施主姓名。
  碑文首先论述了道教教义:“夫闻背戏坝下者,乃应先天而先地,是已道生二气混合,人生天地之间,铭记于石上,镌题显其清德,代代子孙享福也。……”
  接着叙述了黄庭观位置优势:
  “东连黄石大山,上有云穴松顶,众势连珠,似群龙而作戏;西枕白虎之势,岭□水秀,群山似舞凤而翱翔;前有炉山异景,山藏洞壑清泉,内隐百鼎炼丹之炉,丹成银河之色,葛仙公跨鹤而飞升也;后取望仙之势,云岩古迹,清凉之景,来山堰浪;西有汶水涉津,灌胤于黄石山下;背靠森耸翠玉,诸峰四向皆拱;中有瀑涌甘泉,道隐洞天福地。”
  碑文又从道教形成说明“黄石大仙”来历,金大定三年(1163)戴家庄戴知观住持等人修建道观情况。
  碑文结尾为一首七言诗:
  “朝颂黄庭两卷经,仰祝□今万年寿,暮演长生聪明咒,伏愿臣宰永千秋。”
  碑文最后为修建日期及书丹者、石匠等人姓名:“大元国至元十一年岁次甲戌仲春丁卯朔中旬壬戌日志”,“书丹秦门潼州太原王仲和,沂水县石匠王成、弟王兴。”
  根据碑文开头一段“莒州沂水县第六乡马文贾道存撰”可知,当时此地属莒州,所以后面有“进义校尉行莒州防判刘思温、赐紫宁和大师行莒州威仪蔡德和、忠显校尉行莒州同知陈□道、宣授武略将军行莒州防御史孔源”等。
  特别要指出是:碑文中还有“宣授武略将军行莒州达鲁花赤阿合不花”,系元朝统治者派驻莒州的蒙古人。査资料得知:“达鲁花赤,蒙古语为镇压者、制裁者、掌印者,转而为监临官、总辖官之意,既可以监察地方行政长官,又是地方政权的最高负责人。元朝规定,自路以下,无论总管府、州府、县廷,均设握有实权的'达鲁花赤'一人掌印办事,而总管由汉人,同知由回回人充任。”
  “元朝在县以下,建立村社、里甲等基层组织。凡五十家编为一社,用汉族地主、乡耆为社长,负责统治基层,催交税收。但在社长之上,另有蒙古提点官进行监督,特别是派遣蒙古军队或探马赤军驻社,名义上是与民共同编社,实际上是进行军事控制。村社以下有里甲,凡二十户编为一甲,甲有甲,主,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甲主对甲内老百姓有无上权力,为所欲为,甲主的衣食逬项,也全部由所属村民供给。村社、里甲都是元朝统治汉人的最基层组织。”
  (见《中国历代官制》P269-271)
  现该碑因年代太久,部分字迹不清。
  在龙王殿(旧址三间堂屋尚存)西南不远处有二块石碑并排,共宽1.66米,高1.36米,厚0.20米,东面为碑文《建修龙王庙碑记》。碑文开头引用《南华经》(即《庄子》)、《易经》内容:“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主张是,孰隆施是?《易》曰:云从龙,盖以云行雨施,有龙则灵。观其化被草木,泽润生民,无旱干水淹,捍灾御患,虽百世祀之可也。”
  碑文接着叙述了“邑之黄石寺,古名胜境也。”辛酉春(1921)住持觉惠僧等倡议修建龙王庙的过程,最后一句:“仰庙宇之崇严,想盛德之广大,愧无宏文述韩昌黎海神之典,幸非淫祀异陆,鲁望埜庙之碑是为记。”
  立碑日期:“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岁次癸亥年春元月吉日立。”
  住持僧、领袖、匠人等(略)这里要指出的是:“韩昌黎海神之典”是指唐代散文家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写的《南海神庙碑》。内有:“海于天地间为物最矩,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
  该处遗址东院为民房,前为闲院,尚存三株高大挺拔、生机盎然的银杏树,仍显出该寺庙的古老和勃勃生机。北边一株,大人需三抱另一推,直径约1.5米。其前10米处,西一棵树围4.1米,东一棵树围3.5米,现仍结果。
  该寺庙北山顶有老母殿和道姑庙。当地传说,一年轻和尚到庙内给道姑送饭食,趁机将其奸淫,引起民愤,告至官府。县官觉得不好办,就和事说道:“罢了吧!”老百姓回来就把和尚活埋在地里,用铁耙耙了和尚。后案件告到皇帝那里,皇帝亲来了解,也未对百姓处置。所以村名至今仍称“皇上寺”。
  (张建国)
  幻觉遥远皆纯真
  不慕洛阳城缤纷, 无惑清池浴美人。安于乡间得古朴,醉乎山里娱泉林,
  一方净土数流年, 幻觉遥远皆纯真。投石击起千重浪,直面现实才青春。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境内已查明汉以前的古遗址有172处,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物。两汉、三国至魏晋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和今沂南县境域大体相一致的阳都县,城址在今砖埠镇孙家黄疃一带,当时是东西通衢的要冲,繁荣昌盛的城邑。抗日战争时期,沂南县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山东、鲁中、沂蒙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消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的战场。钟灵毓秀的山川,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文明的人文资源。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阳都风物》一书,主要辑录了沂南县的山川、古迹、历代英杰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及相关的古诗文。目的是通过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沂南、热爱沂南、宣传沂南。 本书在组稿、审稿、编印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教育干部李庆余等一批有志于沂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同仁,为收集资料,不辞辛苦,默默劳作。退休史志工作者张建国,在审读中作了部分史料的复核工作,使作者的表述更加准确。原县政协常委、退休教师尹继林,不仅从行文上进行了认真的审校、润色,还激情满怀地创作了不少赞美山川、思吊抒怀的诗词,以作补白,使本辑文史资料更加富有文采。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建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孙祖镇皇上寺村
相关地名
黄庭观
相关作品
幻觉遥远皆纯真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