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汶河景点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234
颗粒名称: 百里汶河景点多
分类号: F590.3
页数: 11
页码: 32-42
摘要: 汶河,古称桑泉水,自云濛湖流入沂南县境,向东南蜿蜒曲折流经7个乡镇,从阳都故城北侧汇入沂河, 流程67公里。汶河是典型的山区河流,落差大,曲折多,河床石沙互见,水流湍急。当其绕山而行沿壁而走之际,常有危崖深渊,现出几分野性;当其暂得宽余,徐行阔野之时,则又静若处子,妩媚有加。两岸盛产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也可见麦田翻金浪,玉米起青纱。汶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富饶的河、战斗的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汶河两岸打过多少漂亮仗,出现过多少英模人物,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关键词: 汶河 沂南县

内容

汶河,古称桑泉水,自云濛湖流入沂南县境,向东南蜿蜒曲折流经7个乡镇,从阳都故城北侧汇入沂河, 流程67公里。
  汶河是典型的山区河流,落差大,曲折多,河床石沙互见,水流湍急。当其绕山而行沿壁而走之际,常有危崖深渊,现出几分野性;当其暂得宽余,徐行阔野之时,则又静若处子,妩媚有加。两岸盛产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也可见麦田翻金浪,玉米起青纱。
  汶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富饶的河、战斗的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汶河两岸打过多少漂亮仗,出现过多少英模人物,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如今的汶河,桥若排虹,闸似串珠,沿岸粮茂果丰,城镇迭起,宛如一条彩绸,斜披于沂南大地,为这片热土平添岀无限生机。假如让我们从云濛湖出发,顺流而下作一次徒步考察,那将是一次饶有兴味的旅行。当我们三里一停、五里一赏,流连于各景段、景点之际,一定会使您游兴倍增,获益匪浅。可以这样说:认识了汶河,您就认识了沂南县的山川和人民,认识了老区的昨天和今天。西大门和徐敏山
  云濛湖水冲出泄洪闸便进入沂南县境。河南岸第一个村子就值得驻足,她就是战斗的堡垒兴旺庄。该村的战斗故事说不完,仅举两例,可知“堡垒”之坚。1942年正月初一晚上,500多伪军偷袭兴旺庄。执勤民兵发现敌情奋起抵抗,全村老少齐参战,伪军扔下7具尸体狼狈逃窜。下一次,日军亲自出动,为首的中队长一进村就被地雷炸死,军刀都炸弯了,其余日军各自奔命。
  这个村有三件革命历史文物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一件是鲁中区党委奖给该村的锦旗,上绣“人民靠山”四个金字。一件是该村民兵模范马有才使用过的步枪。马有才曾在一次战斗中打哑敌人三挺机枪,打死打伤敌人几十名。第三件也是一面锦旗,是三野二十军政治部在上海奖给该村业余剧团的。该剧团随军宣传慰问,战淮海,过长江,打进南京城,亮相上海滩,从上海回山东时,荣获这面锦旗,上书“渡江支前,无尚光荣”八个大字。
  说起西大门,有一个英雄的名字和西大门紧密相连。他就是原沂南县副县长兼县大队队长、战斗英雄徐敏山。战时,徐敏山常率县大队在西大门警戒,有时向敌占区出击。他是放牛娃岀身,智勇双全,枪法特准,屡建奇功。根据地军民称他为“牛馆司令”。敌人却闻风丧胆,敌伪内部发生狗咬狗的争执时,常互相赌咒发誓说“谁要做了亏心事,叫他出门碰上徐敏山。”现在兴旺庄仍保留着徐敏山住过的房子、地雷战的遗迹和日军中队长的军刀。亲临其地,目睹实物,不禁对老区人民肃然起敬。
  小延安和岸堤干校
  告别兴旺庄,河水东流7公里,便来到“小延安”岸堤。岸堤是一个大集镇,一、六逢大集,现分为6个行政村,为岸堤镇政府驻地。
  1938年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和山东抗日军政干校进驻岸堤。随后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也相继进驻,根据地从这里逐步扩大。当时的岸堤,人才荟萃,抗日形势高涨,被誉为“小延安”。
  干校设在岸堤南庙,门前就是汶河。从河边仰望,干校大门原貌尚存。“巩固统一战线,争取最后胜利” 这幅对联清晰可见。院内现存两栋古建筑,曾是宣传科办公室和女学员宿舍,现作为校史陈列室。在这里可以看到校长孙陶林的照片,各期学员名册等珍贵史料。干校在这里共办四期培训班,培训学员2000多名。后来,这些学员大都成为党、政、军重要领导干部。光辉校史彪炳史册。
  火线桥旧址
  告别干校东行6公里,进入马牧池乡,经过“鸡太渊”到达崔家庄和万良庄之间,这里就是火线桥旧址。这座桥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她的功绩却永载史册。请看以下史料:
  炮火中架起“人桥”的沂南人民
  孟良崮战役的第二天,通往战场的木桥被敌机炸断,后方部队的辎重武器过不了河,前方的伤员运不下来。在这决定胜负的时刻,附近的群众自动组织起来,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砍树木,拆门板,连夜架起一座浮(便)桥,由于水深浪激,桥面不稳,架桥的群众便纷纷跳入水中,双手抱着桥墩(桩),肩膀杠着桥板,形成一座“人桥”……(节选自《孟良崮战役概述》中共临沂地委党史征委编)
  这段史料记载的就是万良庄的火线桥。当时青壮年都支前去了,架桥的多数是识字班。离休干部李桂芳就是架桥的组织者之一,她至今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当时后续部队看到激流处桥板由人扛着,不忍心通过。 架桥的群众着急地喊:“同志们快过,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
  军情火急,民情火热,部队毅然走上“人桥”。
  “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
  军民齐声喊着这豪迈的口号,互相鼓舞着,支持着,大批弹药、给养、重武器,源源不断的运往前方。
  这样的人民!这样的军队!怎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七十四师这颗“硬核桃”,注定要被砸碎了。
  现在火线桥下游2公里,万良庄村东,早已架起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公路大桥。火线桥虽然不在了,就让这座桥作为她的后身,分享她的光荣吧!万松山和五空桥
  再前行10公里,来到万松山。万松山属依汶镇, 在河北岸,是北大山的一条支脉,伸到河边,势如神龟饮水。山上苍松翠柏四季长青,鲁中革命烈士陵园就建在山前坡。下临河水,山水之间恰容界岸公路穿过。过往行人到此多驻足休憩,趁便瞻仰烈士陵园。
  陵园建于1943年,安葬着山东省战工会副秘书长陈明等1885位烈士。1945年日军末日来临但困兽犹斗,最后一次扫荡,将陵园严重破坏,纪念碑被炸为两截。日本投降后,陵园进行了修整,纪念碑于1965年重立。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亲题“抗日烈士碑”五个大字。
  陵园大门宏伟,纪念堂、陈列室肃穆庄严。烈士坟茧依山面水,浩气常存。
  陵园以东里许,有个小村庄叫五空桥,刘士矩老人三钻视刀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1941年9月,日军扫荡,在村里捉住老人,叫他说出八路军的去向。老人不肯透露半点消息。敌人要铡死他,老人宁死不屈,自己钻到铡刀下准备就义。敌人把他拉出来,继续威胁利诱,老人又钻了进去。如是者三,敌人终究拿他没有办法,气急败坏地把他毒打一顿,“开路开路的。”这真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现在村里的老人仍能准确地指出敌人安放锄刀的地方,时常教育子孙不要忘记日寇的暴行。诸葛港水上公园从五空桥前行,经过依汶镇政府驻地,到达诸葛港水上公园。公园拦河闸建于1979年,系以桥带闸工程,长451米,共35空,闸高2米,蓄水210万立方米,水面1.3平方公里。输水干渠凿穿东岸山梁,经过县城流到大庄。灌溉界湖、大庄两镇稻田数万亩。
  拦河闸蓄水后,波光粼粼的水面,宏伟的桥闸,便利的交通,龙须山与湖水互相映衬。使这里成为一个优美的景点,前来观光、垂钓的络绎不绝。1991年原朱家里庄乡政府看好这一旅游资源,投资开发,定名为诸葛港水上公园。购置各式游艇,水中筑岛,岛上建亭植树,各种安全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节假日,岸边游客云集,水上游艇如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汉墓景区
  河水越闸南流,至明生,刚欲向东,冷不防又和旋崮头接了吻,复调头向南,到达北寨汉墓。
  这里已是县城西郊,西外环从旋崮山头往南,衔接界岸、界青两条公路。卧龙山在北寨村正东,卧龙公园的姊妹亭和亭内游人抬头可见。从卧龙山上往西看,但见:“汶水弯弯字母痕勿桥遥对入山深/欲寻汉墓何须远/只在前方北寨村。”位于北寨村内的沂南汉墓博物馆,占地6.8亩,从地面陈列室可进入地下墓室。墓室分前中后三室,还有五个侧室,总面积60多平方米。有画像石42块,画面内容丰富,艺术价值极高。该墓是我国已发现的汉画像石墓中规模宏大、雕刻精美、而又保存最完整的一座,2001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段河道,北绕圈里(村),南环远里(苗),中间向西凸入西山小流域,形如阿拉伯数字“3”。谕岸土质肥沃,有谚语:“金明生,银寨里,不如辉峨东门外里”。明生在北面,刚刚经过。寨里即北寨、南寨,辉峨即河西辉峨村。
  河西岸的西山小流域向为西郊一景,近几年经界湖镇大力开发治理,尤为诱人。小流域南北两端分别有远里桥、北寨桥架于河上,即“双桥遥对”之势。
  流域内以环山公路为主道,游览路线全长20公里。这里有百亩榴花,数池碧水,时而山坳遮眼,时而顶峰极目;峭壁逼人,果园留客;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无水土流失之虞,有引人入胜之美。从县城来已开通公交8路,花两元钱可消半日闲,是一条旅游热线。
  古渡新貌
  河水绕过远里村,进入张庄地界,沿辉山崮东坡南流。崮前是洪观寺旧址现存碑碣多块,古柏一棵。石碑最早的为明代万历年间所立,古柏据说植于唐代,程咬金在这棵树上拴过马。洪观寺古渡,西岸为石门亭村,东岸为中辉山村,是界湖通孙祖的交逋要冲,过去有船常年渡客,渡口繁忙。张庄汶河水漫桥建成后,公路从县城绕道张庄通往孙祖,洪观寺渡口从此冷落。但绕道而行终非长远之计。2000年,新的圣刘公路动工修建,仍走洪观寺。在渡口建桥,现在大桥已竣工,长320米,宽12米,共19空,采用混凝土预制梁、双排沉降桩工艺,既坚固又美观。公路路基已经完成,铺上沥青即可通车。届时从孙祖到县城,路程缩短10多公里。孙祖以西、以南各地同时受益。从县城到孟良崮也有了捷径。沉寂多年的洪观寺古渡将重新为山区开发敞开大门。
  留田突围旧址
  从洪观寺大桥往南3公里,河西岸便是留田村。罗荣桓元帅亲自指挥的留田突围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如今河上架了桥,从河东岸界青公路进村十分方便。留田突围旧址标志碑就立在桥东头公路边。碑文简要介绍了突围经过。详细情况是:
  1941年冬,日军“扫荡”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战术。11月5日,包围圈缩小到留田一带村庄。八路军一一五师直属队和山东分局机关2000多人陷入重围。面对严峻的形势,罗帅从容镇定,决定出敌不意地向临沂方向突围。部队趁着夜色从留田出发,马衔嚼,人禁声,神不知鬼不觉地连续通过敌人三道封锁线,未发一枪一弹。次日,到达费县的诸满一带。不但跳出重围,还威胁到敌人后方的安全。日军大肆鼓吹的铁壁合围以扑空而告终。太平洋学会记者、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当时随军行动,十分佩服罗帅指挥的果断、我军情报的准确、纪律的严明,以《无声的战斗》为题,向全世界作了报道。罗帅的战术被总结为“翻边战术”载于军史。有诗赞道:铁壁合围漫鼓吹/千军万马遁如飞/翻边战术奏奇效/敌焰消时我扬威。
  留田村以西1公里,有松山和松山温泉。到了留田,不可错过这两个景点。
  临沂市区的水源——黄埠拦河闸
  黄埠拦河闸在张庄镇政府住地以东3公里,闸长260米,高2米,共35孔。以闸代桥,可通汽车。蓄水158万立方米,水面1.6平方公里,回水区达到张庄大桥下。张庄镇驻地成了近水楼台,因之生色。河水经暗井过滤后,流入地下输水管道。管道直径1.2米,全长47千米,日输水8一10万立方米。
  为保证水质清洁,从上游至此均采取了严格的水源保护措施,以法实施。闸建成后,水质一宜良好,达到一级饮用水标准。
  “一尘不染汶河水,流入兰山千万家。”这是沂南人民的心愿,也是沂南人民为临沂市城市建设献上的一份厚礼。
  河口美景
  从黄埠拦河闸下行6公里,便到达阳都故城,也就是汶水入沂的河口。这里有袁家口子大堤和“石鸣风雨”两大景观。
  袁家口子大堤是战时边联县人民政府兴建的一处水利工程。过去每逢沂、汶两河洪峰相遇,汶水入沂受阻,常常从南岸袁家庄以东决口,故名袁家口子。决口后洪水咆哮南下,淹没砖埠东部30多个村庄,至洙阳村以西,夺蒙河复入沂河。1941年春边联县民主政府在严酷的战时环境中,动员人民一边抗日,一边抗灾,修起大堤根绝水患。
  堤长5039米,要冲处砌石堤318米,堤上尚存纪念碑一座,黎玉、牟宜之、范明枢均有题词。
  “石鸣风雨”,为旧沂水县八景之一。是一道石梁锁住河口,巨石密布,若断若连。天晴水小时,汶水从石梁间穿出,声若弹琴;风雨交加河水陡涨之时,则轰鸣如雷,数里可闻,故得其名。
  旧官吏真是昏庸迂腐。这石梁分明是一障却说成一景,还禁止民众在此采石,说是坏了风水。民主政府修堤时,破除迷信,化害为利,取石梁之石,砌南岸大堤,就地取村,一举两得。
  现在石梁残迹犹存,仍不失为一景,但绝不会阻水成灾了。
  河口以南数百米,即阳都故城,另有介绍。汶河之行,到此为止。有五古一首作结。
  汶河口即景
  沂汶汇流处,旖旎好风光。沂水自北来,浩浩复汤汤。汤汤浣平沙,一路稻花香。汶水从西入,曲似九回肠。少闻沙积岸,每见石铺床。一曲园千亩,瓜果共琳琅。二水初交流,泾渭各一厢。浣沙波光白,漱石水色苍。身处汇流脊,且将两臂张。沂水缓而温,汶水激且凉。恰如金山寺,小青与白娘。地灵岀人杰,诸葛诞此方。河腋阳都城,《水经》记载详。当年小诸葛,应是戏水郎。髻龄辞故井,胸中有文章。大名垂宇宙,光辉照家邦。曾是智星国,今作状元乡(注)。山区大开发,气象更辉煌。日东高速路,诸葛纪念堂。思古情幽幽,抚今意洋洋。今日沂蒙山,更是好地方。
  注:近几年,砖埠镇先后有两名考生,取得全省高考成绩第一名,被誉为“高考状元”。
  (李庆余)
  
  分享清澈不伤廉一一汶水南送临沂市区志贺
  一
  雨洒雪融汇百川,冰莹玉洁度流年。
  喜闻兰山盼纯真,潺潺慨送是清甜。
  二
  金雀银雀玉一般, 兰山一片艳阳天。
  近汶楼台先得月,分离清澈不伤廉。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境内已查明汉以前的古遗址有172处,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物。两汉、三国至魏晋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和今沂南县境域大体相一致的阳都县,城址在今砖埠镇孙家黄疃一带,当时是东西通衢的要冲,繁荣昌盛的城邑。抗日战争时期,沂南县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山东、鲁中、沂蒙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消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的战场。钟灵毓秀的山川,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文明的人文资源。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阳都风物》一书,主要辑录了沂南县的山川、古迹、历代英杰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及相关的古诗文。目的是通过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沂南、热爱沂南、宣传沂南。 本书在组稿、审稿、编印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教育干部李庆余等一批有志于沂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同仁,为收集资料,不辞辛苦,默默劳作。退休史志工作者张建国,在审读中作了部分史料的复核工作,使作者的表述更加准确。原县政协常委、退休教师尹继林,不仅从行文上进行了认真的审校、润色,还激情满怀地创作了不少赞美山川、思吊抒怀的诗词,以作补白,使本辑文史资料更加富有文采。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庆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徐敏山
相关人物
孙陶林
相关人物
陈明
相关人物
沂南县
相关地名
诸葛港水上公园
相关地名
汉墓景区
相关地名
留田突围旧址
相关地名
古渡新貌
相关地名
石鸣风雨
相关专题
黄埠拦河闸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