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畔备战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190
颗粒名称: 大沽河畔备战洞
分类号: K269.5
页数: 8
页码: 37-44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我即墨西北部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环境是相当艰苦的。盘踞在刘家庄、南村、蓝村等地的日伪军,经常对我进行扫荡、搜捕,国民党隋永谞旅之管明斋部也不断地对我挑衅袭击,甚至配合日伪军对我合围包抄。当时,我根据地的范围尚不大,又属平原地区无山少岭。为了对付日伪顽军经常性的对我扫荡和袭击,尤其是对付日伪军对我常驻村庄突然于拂晓前包围搜捕的惯用伎俩,根据上级指示,我根据地的工作人员都要挖修备战洞,以备突遇敌情时用以掩身藏物。
关键词: 大沽河畔备战洞 抗日根据地

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我即墨西北部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环境是相当艰苦的。盘踞在刘家庄、南村、蓝村等地的日伪军,经常对我进行扫荡、搜捕,国民党隋永谞旅之管明斋部也不断地对我挑衅袭击,甚至配合日伪军对我合围包抄。当时,我根据地的范围尚不大,又属平原地区无山少岭。在夏秋季节,我们尚可以青纱帐和茂密的树林为依托与敌人周旋;而每至冬春季节,则是一片一望无垠的空旷原野,无遮无掩,一目了然,对我白天活动十分不利。尤其是自1943年春,日伪军在我根据地的腹地一移风店修了据点后,对我们的工作和活动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为了对付日伪顽军经常性的对我扫荡和袭击,尤其是对付日伪军对我常驻村庄突然于拂晓前包围搜捕的惯用伎俩,根据上级指示,我根据地的工作人员都要挖修备战洞,以备突遇敌情时用以掩身藏物。
  所谓备战洞,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地窖子。挖洞时要求严格保密,除参与者外,不得随意将洞的数目、地点告诉任何人,同志之间也不准互相打听,以防扩大泄密面。根据指示精神,当时几乎每个干部都挖过。就我所知和尚能记忆起的有:县公安局在马军寨、堤前、大院、黄戈庄等村挖过;县大队在冬春季节常常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也在马龙疃、孙家、七级一带挖过;马金铭、王景文等同志在大院、古城挖过;苗田峰、孙老头等同志在南埠、官庄挖过;李明德、江文秀等同志在堤前村挖过;胡耕民、马骥等同志在移风店、甄家庄挖过;鲁毅、于忠等同志也在移风店挖过。我分别与县邮局孙智贤、袁子仁、张书太、张光泽等同志,在家西村后的河堤树林里,朱家庄村西的野地里,在古城张光泽家的院子里,朱家庄朱庆泽家的草园内都挖过。
  因我根据地地处大沽河畔,其土质沙性较大。挖备战洞时,如挖得面积太大,怕塌方伤人,再加上当时物质条件所限,且多需在晚间秘密进行,所以只能挖可容纳三五人的小洞或十来人的长而窄的洞型。洞的选点因用途而定,有的挖在村外,多是挖在村内。挖在村外的,主要是用来藏物,如刚从上级领来未来得及下发的被服、武器弹药等,有时也用来关押犯人。挖于村内的,主要是用来藏人。因此,都是挖在一些思想觉悟高、政治上可靠的房东、烈军属、村干部和积极分子家里。有的挖在天井的菜地下,有的挖在草园的草垛下,有的挖在猪圈旁,有的挖在水井边或炕底下,也有的挖在房前屋后的坟茔中。
  备战洞的挖法因地制宜,多种多样。我在家西村后挖的一个洞,是象挖坟坑一样,平地起土,下挖二米半左右,宽如一席之大的长方型深坑,然后,我们几个同志悄悄地摘抬了马军寨圩子墙东门的一扇破旧门板作为顶盖,加盖后覆以厚土,整平掩迹即可。在朱家庄村西挖的方法与上相同,也是秘密摘抬了该村圩墙西门的一扇门板做的顶盖。在朱家庄朱庆泽家草园里挖的,则是先从地面破土约半平方米的园径,直接下挖二米半深,再从洞底南侧横挖成人进入后能坐能躺的一席之大的长方洞,用铁锨柄捅上气眼,洞内铺以谷草即成。遇到紧急情况时,躲入洞内后,由房东用事先备好的装满土的土筐堵上洞口,用土或杂物掩好不露一点破绽。据说马金铭等同志在古城李汉兆家附近的一口枯井旁挖的,是利用井筒内的壁砖作洞口和通气孔;在炕底下挖的,是利用原有的地瓜贮藏洞或在洞中掏洞。总之,备战洞的挖法花样繁多,各有千秋。
  挖备战洞的最大难度是运土和保密的问题。无论是在何处及如何挖洞,挖出来的大量泥土,都必须运至远离洞口的地方并妥善处理,以防被敌人发现疑点遭致破坏。向外运土,是件非常缓慢而麻烦的事,因为必须在夜间悄悄地、一筐一筐地往外手提或肩挑,且不能让外人看见或听见。为了慎重起见,有时要脱鞋赤脚而行,必要时还必须设岗放哨。因此活只能几个人偷偷地干,所以要挖成一个洞,需费几个或十几个不眠之夜。有时在挖洞过程中,不慎被不可信的人看见,为了安全,不得不停挖该洞而另选它址。1944年底,我与张光泽在古城村南挖洞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这些备战洞,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对保存我革命力量,粉碎敌人扫荡和围村搜捕,确实发挥过不小作用。我们有不少同志,就是在备战洞的隐蔽下而脱险于日伪顽军的搜捕。1943年的一个寒春夜晚,我与马金铭、于克本三人,就是因为宿在大院村范中雨家天井里挖的备战洞中,才未被次日清晨窜进该村搜捕的驻南村日伪军发现,从而躲过了一场大难。在此前后,胡耕民同志在移风店,吴善堂同志在桥西头,李明德同志在堤前村,吴成章同志在七级村,都曾遇到过类似险情,都是在备战洞的躲藏下才得以脱险的。但是,也曾发生过宿在备战洞中而遭到不幸的情况。1943年冬,我公安局的五名战士,因“躲情况”而藏进了挖在黄戈庄村后老君庙内的备战洞中,由于该村一个汉奸告密而被驻刘家庄的日伪军抓去全部杀害。再如,也是这年冬天,我与孙智贤、袁子仁三人入宿挖在朱家庄朱庆泽家草园的洞中,虽,然敌人次日来该村围捕时没被搜到,但因疏忽大意,洞中留的通气孔太少,致使我们三人差点被闷死。
  在抗战时期,备战洞确实起过不少作用。但是,我们这些挖过洞、住过洞的人们却深深体会到,而真正起作用的是那些帮我们挖洞和掩护我们住洞的人们,即根据地内那些虽名不见经传,然而有着高度爱国觉悟和舍身忘我精神的房东、党员、村干部和积极分子们。如无他们的通风报信、堵、开洞口、提供被褥、铺草、食物等的协助和掩护,可以肯定的说,备战洞挖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的。当时县委书记吴善堂同一些县委领导同志,对此都曾高度的赞扬过这些根据地的好人民、好同志。受过暴风骤雨摔打的人,更觉母亲怀抱的温暖。事隔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仍然坚信毛泽东同志的一个伟大真理:“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根据地的群众我是终生难忘的。在事隔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仍很怀念他们并常常在梦乡又回到了战斗过的故乡。

知识出处

即墨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即墨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本书收入大沽河畔备战洞、即墨县第一座变电站及第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李毓昌命案审理原委追述、黄培文字狱始末、追述丈儿山庙会、.马兆基崔希珊孟吉方口述、龙塘埠大庙考、即墨乡间的基督教堂概况、抗战回忆录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晓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孙智贤
相关人物
袁子仁
相关人物
张书太
相关人物
张光泽
相关人物
朱庆泽
相关人物
鲁毅
相关人物
李汉兆
相关人物
范中雨
相关人物
即墨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