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立中学的往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144
颗粒名称: 青岛市立中学的往事
分类号: K828.4;G639.28
页数: 6
页码: 219-224
摘要: 1945年9月,匡黎满怀光明和希望,考入青岛市立中学就读,编入高中一年级乙班。校长由王文坦兼任。学校校舍原系贵州路小学,教室简陋,数量又少,学校只好实行二部制,高中部上午授课,初中部下午授课,学生全部走读,除校园外,学生再无体育场所。1946年9月,新任校长林冠一莅任。原校长王文坦调任青岛私立商业学校校长。匡黎1948年7月,四八届同学毕业,于1948年9月,经本班同学张谟贤介绍,去青光通讯社(辽宁路240号)以记者身份作掩护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
关键词: 青岛市立中学 匡黎

内容

甄审与反甄审斗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是年9月,我满怀光明和希望,考入青岛市立中学(一所男子中学,另设有青岛市立女子中学)就读,编入高中一年级乙班(高中三个年级,各设四个班)。校长由王文坦兼任。学校校舍原系贵州路小学,教室简陋,数量又少,学校只好实行二部制,高中部上午授课,初中部下午授课,学生全部走读,除校园外,学生再无体育场所。
  开学近月余,市府明令要对全市教职员及大中学生进行甄审,教职员、学生都冠以“伪”字。全市教职员、学生闻讯为之哗然。事实真相是,甄审是假,借甄审之名,行迫害之实,清除所谓激进分子 (赤色分子)是真。一场反甄审、反迫害斗争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青岛私立文德女子中学教员费筱芝夜至江苏路、湖南路交叉路口处贴反甄审标语,竟遭枪杀(案发后,青岛保安队、警察局相互推诿凶杀责任,后经化验枪弹明证为青岛保安队所杀害)。全市教职员、大中学生义愤填膺,一场大规模学生运动一触即发。青岛市立中学成立了以高三学生李永年为首的10人委员会,负责领导本校的反甄审斗争。校长王文坦集合高中部学生训话,软硬兼施,对学生反甄审斗争集会游行一事横加阻拦,被学生们轰下台去。李永年登台讲话,并宣布了王文坦的十大罪状。《军民日报》记者也来市立中学游说,在高中一年级乙班教室内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切勿外出集会游行,免遭不测……”几句鹦鹉学舌,学生焉能为之蒙骗。一场反甄审、反迫害,为死者讨还血债的斗争爆发了。
  全市大中学生佩带黑纱、白花,肩起死者的灵柩,高呼“反对甄审”、“反对迫害”、“严惩杀人凶手”、“血债要用血来还”的口号,拉起长长的游行队伍,行进在湖北路、中山路、胶州路上。死者灵柩安放在胶州路日本大庙里,举行了隆重的祭奠,学生们失声痛哭,围观市民也无不为之动容。有的报纸还以“哭秦庭”为标题报道了这一事件。
  请愿学生是日齐集市政府大门前,要求面见市长李先良,答复所提条件。李先良闻风从市府后门溜走,由市参议长张乐古代为接见,对学生所提条件口头应下,并在市府大门首台阶上面向请愿学生跪下,请求学生先行回校,再行研究解决。随后,请愿队伍离去了。
  为平息学生运动,李先良宣布青岛市立中学提前放寒假。
  1946年2月,青岛市立中学高中部迁至临清路,一幢二层楼,背靠第三公园。教室、走廊用木板间隔开,隔音效果极差。在胶州路、江苏路交会处东侧一幢二层楼上,一约50平方米的房间,作高中部学生宿舍用。
  高中部学生全部重新注册,经考试录取后方得入学上课。我被编入高中一年级二班。那位曾经领导市立中学学生进行反甄审斗争的李永年同学(一米七左右的个子,穿一身黑制服,双目炯炯有神,一脸秀气,一身英俊,讲起话来,侃侃而谈,有理有据),再未出现在同学中。每回想起反甄审斗争这件事,李永年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眼前。
  倡民主林校长被逐
  1946年9月,新任校长林冠一莅任。原校长王文坦调任青岛私立商业学校校长。据悉,林校长曾执西北联大历史系主任,教授,民盟成员。他一米八左右的个子,方圆脸,浓眉,戴一副近视镜,言谈举止温文尔雅,颇具学者风度。
  林校长作风民主,治校有方,深受师生爱戴。学校政治环境宽松,治学空气浓厚。学校朝会,林校长讲话,学生秩序井然,全神贯注,全部沉浸于校长之语意中。教师博学多才,学生刻苦攻读。举教师授课两例。张居斋老师任职高中代数课,上课从不带教本,一堂课讲完,定理、公式、例题,讲解之明了,演算阐述之准确,学生听完如同印在脑子里。刘象天老师任职地理课,上课只带几只彩色粉笔,讲课时边画地图边讲,地图画得既准确,又色彩鲜明,学生为之折服。
  1947年春,高中部迁至单县路(日伪时商业中学校舍,现青岛市第一中学校址),只学校迎门一幢“厂”字形二层楼,正楼一楼东为总务处、训育处,西为教务处、教员办公室、会议室;东侧一楼为礼堂,西侧一楼先做学生宿舍,后学生宿舍迁至大楼东平房,又改作音乐教室。二楼全用做教室。
  为解决住宿同学就餐,我与四九届毕业同学祝恂然出面,与学校事务主任于素炭老师商定,利用西侧一楼地下室办饭团,学校出资购置炊具。雇用胶县人赵顺绪及孙某当炊事员。就餐同学20余人。一日窘餐,早饭:小米面窝头(内掺大豆面)、小米稀饭、咸菜;午饭:窝头、黄豆芽或萝卜做菜;晚饭与早饭同。账目日清月结。林校长还到饭堂用了一顿午餐,吃了一碗豆芽菜,两个窝窝头,边吃边赞美说:“窝头松软香甜,豆芽菜鲜美;既节约,又能吃好,吃饱,要把饭团好好办下去。”林校长离职后,地下室改作它用。为解决同学们的吃饭问题,我与祝恂然又想方设法觅得费县路一夫妻小店,商定每人每月一袋炮车面,供给一日三餐一月,早餐:小米稀饭,咸菜,馒头;午餐:馒头,豆芽或萝卜菜;晚餐:稀饭,馒头,咸菜。还是20多位同学用餐。店主本以为学生饭量小,可以赚一点。哪知学生都是大肚子汉,一天下来,店主提出不干了,可有口头协议,同学们不同意,店主无奈只好硬着头皮作赔钱的生意。一个月下来,店主说什么也不做了。我与祝恂然虽想为同学继续做好事,可也无能为力。住宿同学一日三餐,都要跑到单县路东头,火车老站南的饭市里买饭吃,有的吃小米饼子,有的吃霉谷煎饼,为完成学业,在饥寒交迫中苦度春秋。
  回头再说林校长离职的事。在一次校会上,林校长坦诚地说:“要把市中建成民主的摇篮。你是国民党也好,你是共产党也好,我都愿和你交朋友。”林校长的话,振聋发瞰。这可犯了国民党的大忌。
  林校长学富五车,健谈,山东大学请他为学生作学术讲演。某小学教师仰慕先生之才学,结为朋友。国民党借此大做文章,《民言报》刊出倒林文章,大标题《林冠一不爱江山爱美人》。至此,林知在青已不容他有立足之地,辞却故旧知交及众多莘莘学子的挽留,悄然离去。
  听惊雷于无声处
  1947年9月,我进入高三学习。是时,周斌汉校长走马上任,周系青岛市教育局督学主任,国民党市党部委员。周到任不久,有些同学说:“周'棍气'十足。”随后,布告栏内出现了“周斌汉大坏蛋”的字条。
  这时的青岛,早已是污水一潭。
  国民党为打内战,开门揖盗。1945年9月美太平洋第七舰队即登陆青岛;而后,国民党第八军也由海上接踵而来。美兵军纪败坏,酗酒、嫖娼、乘人力车不付钱、寻衅滋事司空见惯;盗卖成风,卷烟、食品、衣物、军车,得手就偷;马路上开起吉普车,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压死中国人,如被逮住赔偿,则一条人命竟低于压死一只驴。国民党政治腐败,任人唯亲,攀龙附凤,裙带钩连,竟至昨日汉奸伪佐,今日新贵高官。重庆飞青之接收大员,百姓呼之为 “劫收大员”,曾几何时,茕茕孑立,囊空如洗,转眼间,珠笼翠绕,食玉炊桂。通货膨胀,物价飞腾,民不聊生,街头时有饿殍。民怨沸腾,“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1947年5月4日,上海各校学生游行示威,反对内战,运动迅速波及青岛。山东大学及青岛市立中学、青岛私立文德女中等六中学,奋起举行反饥饿、反内战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青岛市府得知,于各中学大门外部署了大批警察及警车,各中学示威学生队伍根本出不了门。山东大学的游行队伍冲出门去,即被宪兵特务抓去四十余人,据说被抓者都是校方告密之预定目标。青岛市立中学学生发起每人献“一小饼”钱活动,慰问身陷囹圄的山大战友。
  青岛市立中学也陷于一片沉默之中,公众场合,无人谈论国家政局之事,连鲁迅的作品也在被禁之列。同学之间似乎有一张人为编织的幕在隔开。然而,地下火在升腾,有良知的学子怀抱琵琶另有别弹。就以我们高三•二班为例,长于唱歌的同学王恩谭、傅懋垣星期天外出参加溪音歌咏团(进步文艺团体)。徐克家同学经常向我谈时局,中途辍学去解放区。我与高二同学祝恂然(其堂兄祝凯然当时任滨北专区专员)、扶轮中学同学相镜琪、本班同学李某约定,不参加“三青团”。我在作文中经常针眨时弊,国文老师郑希诚出于鼓励与关怀,批语中写道:“愤极勿作激语”,“文如江水之泄,一放无阻”。我的作文本用完后,还被同学要去,作为留念。我任班级壁报委员,报头题目“黎明”,这在当时也是为“人”所讳的。毕业时,教务主任于缙玉为我留言:“大智若愚。”宋文坚同学留言:“不作根铁棍子,也要作根木棍子,因为木棍子还可以打狗,这世上狗比人多啊!”
  1948年5月间,我们班教室北墙上,挂出了马克思、鲁迅巨幅画像,正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校长周斌汉得知,立即集合全校同学于操场,声色俱厉,扬言要开除高兰•二班全班同学。后未见下文,不了了之。
  1948年7月,四八届同学毕业,路在何方,各自选择。部分同学升学深造;部分同学奔向解放区;少数同学去了台湾;少数同学青岛文史资料
  留青做地下工作。我于1948年9月,经本班同学张谟贤介绍,去青光通讯社(辽宁路240号)以记者身份作掩护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
  附杂感二首作为本文的结束。
  其一
  人生盘盘古今同,个中甘苦须亲躬。
  莫道老年喜怀旧,几多哲理往事中。
  其二
  路漫漫兮其修远,冰薄渊深战战行。
  逃脱刀丛①履陷阱②,冲出罗网③向光明。
  【① 刀丛:指日伪屠杀。
  ② 陷阱:指国民党统治.
  ③ 罗网:指国民党统治.】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青岛市,山东省辖地级市,别称岛城、胶澳,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截至2022年10月,青岛辖7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11293平方千米。青岛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南、东濒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特点。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本刊收录青岛市近现代各个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科技、社会、自然资源、民族、宗教和人物等方面的资料。本辑共设立了移民寻根、记清遗臣、文苑撷英、医林名粹、外企老板、二战劳工、往事追忆、徐福东渡、先民行踪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匡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文坦
相关人物
费筱芝
相关人物
李永年
相关人物
林冠一
相关人物
张居斋
相关人物
刘象天
相关人物
于素炭
相关人物
赵顺绪
相关人物
周斌汉
相关人物
青岛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