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宗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132
颗粒名称: 方宗熙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9
页码: 101-109
摘要: 方宗熙,曾用名方少青,1912年4月6日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在方先生的少年时代,中国政局动荡,波诫云诡,他对中国的前途十分迷惘。在此期间,在云霄中学任教的庄少青先生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先生不仅关心他的学习,也关心他的生活,在促膝谈心中,使方先生懂得了很多革命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真谛。日本投降后,方先生于1946年应薛永黎校长邀请,到新加坡华侨中学教授生物学,并兼任图书馆馆长。1950年6月在多伦多大学当访问学者,并短期讲学。是年年底,他处理了全部物品,用多年的积蓄购买了直飞香港的机票,这位神州赤子终于经香港回到了祖国。自1938年1月出走南洋,屈指算来,他远离祖国已整整13年了。方先生回国初期,任国家出版总署编审(1951年2月至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编辑室主任(1951年7月至1953年4月)。1953年应山东大学副校长童弟周教授邀请,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此后的数十年,方先生一直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教研室主任(1953年一1959年4月);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教授、系主任,并兼海洋生物遗传研究室主任(1959年一1979年)、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59年一1985年),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1979年12月一1985年),还曾兼任山东海洋学院图书馆馆长。
关键词: 方宗熙 教育工作者

内容

生平
  方宗熙,曾用名方少青,1912年4月6日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祖辈三代以烧砖瓦营生,在兄弟姊妹八人中,他排行第四。家庭生活贫困,平时随家人参加劳动,只有在砖瓦生意兴旺时,才雇人帮忙,生意清淡时,举家食粥,尚不得饱腹,一个妹妹就是因生活窘迫才不得不送人当童养媳的。
  方先生少年时期的知识是在忙里偷闲中学来的,生活的艰难,使他从小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并善于利用闲散时间。在云霄小学上学时,以勤奋闻名全校。1926年云霄中学创办时,经考试直接进入初中二年级。
  寒暑假期间,正逢严冬酷暑,也不敢偷闲半日,除帮家里烧窑搬瓦弄砖外,他常到一位老耆儒陈伏园先生处学习古文。他兴趣广博,除古文外,还喜欢古典文学、诗歌、散文、戏剧,并富表演才能,他的文学功底就是在这一时期打下的。在为一位同学送行时,他即席写下了反映离别愁绪的诗篇“骊歌唱罢海风吹,碧水悠悠空自流,两岸芦花牵别恨,数声风笛不胜愁”。那时他还是一位初中生。
  在方先生的少年时代,中国政局动荡,波诫云诡,他对中国的前途十分迷惘。在此期间,在云霄中学任教的庄少青先生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先生不仅关心他的学习,也关心他的生活,在促膝谈心中,使方先生懂得了很多革命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真谛。后来得知,庄先生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在庄先生的影响下,他初中毕业后背着父母,远离家乡到广东饶平参加了广东北伐军武装宣传队。当得知庄先生为革命牺牲后,方先生十分悲痛,他将多年精心构思的科普处女作《古猿怎样变成人》取“少青”笔名,永志纪念。
  1929年后,由于申请到了福建省清寒奖学金和陈嘉庚奖学金,先后入厦门大学预科和本科学习,主修生物学,副科化学。193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助教。期间报考出国留学,因发生七七事变,未能成行。日军入侵我国后,厦大内迁,血气方刚的方宗熙不愿在日军铁蹄下当亡国奴,出走南洋。在尚未办妥手续期间,应母校云霄中学聘请,在该校短期任教三个月。
  1938年初,流亡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在中华中学任教,并兼教务主任。那里是华侨聚居地之一,也是方先生宣传救国,鼓动抗日的基地。授课之余,经常组织学生义演,支持国内抗日募捐。珍珠港事件后,1941年12月,日军侵占南洋,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屠杀马来人和华侨,方先生与爱国华侨一起匿居深山马来人村,靠种菜度日,并为困在深山而荒废学业的炎黄子孙补课。他抱定一个意愿:不为日本侵略者服务。在深山匿居至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后,方先生于1946年应薛永黎校长邀请,到新加坡华侨中学教授生物学,并兼任图书馆馆长。由于得到华侨友人的资助和英国奖学金,1947年秋到英国伦敦大学留学,专攻遗传学,1949年底通过题为《手掌上a-b掌纹数目的遗传和大舌症低能的关系》博士论文答辩,获伦敦大学人类遗传学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英伦的方先生欢欣鼓舞,取得博士学位后就着手准备回国。由于英国政府的阻挠,乃转赴英联邦之一的加拿大,1950年6月在多伦多大学当访问学者,并短期讲学。是年年底,他处理了全部物品,用多年的积蓄购买了直飞香港的机票,这位神州赤子终于经香港回到了祖国。自1938年1月出走南洋,屈指算来,他远离祖国已整整13年了。方先生回国初期,任国家出版总署编审(1951年2月至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编辑室主任(1951年7月至1953年4月)。1953年应山东大学副校长童弟周教授邀请,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此后的数十年,方先生一直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教研室主任(1953年一1959年4月);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教授、系主任,并兼海洋生物遗传研究室主任(1959年一1979年)、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59年一1985年),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1979年12月一1985年),还曾兼任山东海洋学院图书馆馆长。在学术活动方面,他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山东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等职。在主持与支持学术刊物方面,他任《遗传》杂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编委兼海洋生物学分卷副主编、山东海洋学院学报副主编、《遗传学报》、《海洋学报》、《海洋湖沼学报》、《海洋湖沼科学理论丛书》、《中国科普丛书》等刊物编委等职。在社会活动方面,他是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山东省人大代表,第一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二届山东省政协常委,第四、五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第二届青岛市政协常委,第五届青岛市政协副主席,第四届青岛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联络工作委员会委员,民盟青岛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侨联委员,山东省侨联副主席,青岛市侨联主席等职,他十分关心、支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是该所兼职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方宗熙的人品也是十分高尚的。他多次出国考察与学术交流,但从未为自己买过一件免税商品。一次,由他领导的考察小组赴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访问考察,他们省吃俭用,将剩下的美元购买了60多件仪器,还将剩余的800多美元全部上交给学校。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即使身体严重不适,也不轻易麻烦别人,一直到1985年春节,因腰酸腹痛转剧才告诉家人,其实这已是胰腺癌晚期,在赴上海瑞金医院动手术前,自知生还希望渺茫,他忍着剧痛,给中国遗传学会负责人提出关于开展遗传工程研究的建议,一心以祖国建设为念。对相依为命的老伴则无奈地吐露最后的心愿与痛苦,他说:“惨啊,真惨啊!我还有三本书没有写出来。①”方先生于1985年7月6日在青岛逝世。
  方先生自加拿大回国后,在科研、教学和科普创作等各个领域中始终不停地奋斗,在政治上积极进取,早在1946年,即在新加坡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回国后,毕生勤奋,追求进步,终于在1985年6月8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关于他的生平与贡献已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海洋科学家条目中。
  在经济藻类遗传育种上的贡献
  作为遗传学家,方先生主要从事经济藻类遗传育种研究,这是开发近海海洋生物资源的一项研究。近30年来,他主持的海藻遗传研究小组获得了以下成果:
  (1)在海带常规育种和有关遗传学研究方面:1959一1964年成功地培育出“海青一号、二号、三号”海带新品种和若干自交系②,为我国海带遗传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普及了海带常规育种的原理和方法③,推动了海带养殖业的发展。而利用海带品种进
  【① 江乃萼:《抓住时间的人》,载于《科普创作》杂志,1986年,第1期,第4〜6页。
  ②方宗熙、吴超元等:《海带“海青一号”的培育及其初步遗传分析》,载于《植物学报》,1962年,第10卷,第3期,第197〜209页;方宗熙、蒋本禹:《海带叶片长度的遗传》,载于《海洋与湖沼》,1963年第5卷,第2期,第172〜182页;方宗黑、蒋本禹等:《海带叶片长度遗传的进一步研究》,载于《海洋与湖沼》,1965年第7卷,第1期,第59〜60页;方宗熙、蒋本禹等:《海带叶长品种的培育》,载于《海洋与湖沼》,1966年,第8卷,第1期,第43〜50页。
  ③方宗熙、蒋本禹等:《海带遗传和育种的研究》,载于《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生物学报》试刊,1965年第4期,第392〜400页。】行养殖,这在国际海藻养殖史上还是首创。
  (2)在推动建立海带遗传学方面:完成了几种海带关于性状, 如叶长、叶宽、叶厚、柄长等的遗传学研究①。
  (3)在海带和裙带菜等海藻的单倍体遗传育种方面:1976年首次发现海藻的雌性生活史,即在单配子体单独分离培养的条件下,观察到配子体细胞由孤雌生殖长成雌抱子体②,从而在实验上论证了性别的遗传基础,该发现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随后又发现染色体在雌性幼抱子体中的自然加倍过程③,同时还成功地培育了这些海藻配子体(单倍体细胞)的无性生殖系(克隆)④,推动了遗传学的研究。在具体应用上,培养出了若干海带单倍体细胞系,摆脱了长期以来海带育种受季节性的限制⑤,培育出“单海一号”、“单杂十号”新品种⑥。利用雌雄克隆的杂交,发现
  【①方宗熙、蒋本禹等;《海带柄长的遗传》,载于《植物学报»,1962年第10卷,第4期,第327〜335页;方宗熙、蒋本禹等:《海带叶片宽度遗传的初步观察》,载入《三十年植物学会论文汇编》,1963年出版;张景镐、方宗熙:《海带叶片厚度遗传的初步研究》,载于《遗传学报》,1980年第7卷,第3期,第257〜262页。
  ②方宗熙、戴继勋等:《海带单倍体的遗传学实验》,载于《中国科学》,1978年第2期,第226〜231页。
  ③戴继勋、方宗熙等:《海带雌倍体和幼雌施子体的细胞分裂》,载于《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第118〜122页;戴继勋、崔竞进等:《海带孤雌生殖和染色体自然加倍的研究》,载于《海洋学报》,1992年第14卷第1卷,第105〜107页。
  ④戴继勋、方宗熙等:《海带雌倍体和幼雌抱子体的细胞分裂》,载于《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第118〜122页;戴继勋、崔竞进等:《海带孤雌生殖和染色体自然加倍的研究》,载于《海洋学报》,1992年第14卷第1卷,第105〜107页。
  ⑤方宗熙、戴继勋:《单倍体在海带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载于《遗传学报>,1980年第7卷,第1期,第19〜25页。
  ⑥方宗熙、崔竞进等:《海带“单海1号”的育选一一用海带单倍体材料培育新品种》,载于《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3年第13卷,第4期,第63〜70页;方宗熙、欧毓麟等:《海带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一一“单杂10号”的培育》,载于《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5年第15卷,第1期,第64〜72页。】了海带的杂种优势①,并从这些材料中发现了一个呈隐性遗传的自然突变型②。上述的发现与研究成果,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4)在对多细胞海藻进行的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培养中,使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细胞,并发育为完整的个体,为海藻遗传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与方法③。他在海带和裙带菜体细胞 (二倍体)以及紫菜体细胞的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海藻养殖和育种的技术革新④,并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利用酶分离紫菜营养细胞,进行育苗和养殖,并首次获得商品工程紫菜⑤。这些成果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5)在紫露草微核技术研究中,方先生领导的研究小组与美国西伊里诺大学马修德教授合作,自1980年以来在应用一些诱变剂实验上取得了进展⑥。这种“微核”是环境监测指标,也是应用遗传学方法监测环境污染的一种新技术。为此,还在国内举办了两期学习班,为该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方先生对耐盐水稻品种选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①方宗熙、欧统麟等:《海带杂种优势的实验》,载于《海洋通报》.1983年第2卷,第6期,第57〜61页。
  ②方宗熙、欧筑麟等:《海带的一个自然突变型》,载于《海洋学报》,1982年第4卷,第2期,第201-208页。
  ③唐延林、方宗熙:《用酵分离紫菜营养细胞和原生质体获得成功》,载于《海洋学报》,1982年第4卷,第5期,第94〜96页。
  ④方宗熙、阎柞美等乂梅带和裙带菜组织培养的初步观察》载于《科学通报》,1982年第27卷,第11期,第690-691页。
  ⑤方宗黑、戴继勋等:《紫菜营养细胞的酶法分离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载于《海洋科学》,1986年第10卷,第3期,第46-47页。
  ⑥方宗熙、马德修等:《应用微核技术监测梅水诱变剂的初步实验》,载于《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1年,第11卷,第2期,第74-79页。】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奋斗不息
  方先生从自身的经历中悟出,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特别是海外华侨扬眉吐气,但中国要富强,不再受人欺侮,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寄希望于年轻人。在我国教育尚不发达,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必须要有一批能满足各种层次青少年要求的优秀教材、参考书和科普读物。本着这一意愿,近40年来,方先生勤奋著述,笔耕不辍,为普及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编著的大学教材有:《生物学引论》、《普通遗传学》、《达尔文主义》、《拉马克学说》。大学参考资料有:《生命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遗传与育种》等。并与周建人、叶笃庄先生合译达尔文名著《物种起源》及《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仅这两本巨著,译文就达100万字以上。他为千千万万中学生精心编写了《动物学》、《植物学》、《达尔文主义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学》四种教材。他把科普工作看做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让科技人才幼苗茁壮成长的施肥催青的方式。对待科普工作,他十分认真、热情,所采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期日演讲会上做专题讲座,为中央领导人作海洋开发讲座。当然更多的是进行科普创作,他曾留下十几册科普著作和几百篇科普作品,这是献给我国青少年的一笔珍贵财富。在这些财富中,都浸透了方先生毕生的情和爱,倾注了他的心血。为此,1984年,他与华罗庚、茅以升、高士其、钱学森等七位老科学家在中国科普作协“二大”会上受到大会表彰。
  方先生的科普著作,科学性强,深入浅出,无论多深的奥秘,经他妙笔生花,都使人清澈明了,既懂得了逻辑推理,又明白了因果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文学欣赏与享受,因此他的科普著作深受青少年喜爱。其中的《古猿怎样变成人》,曾出了五版,还译成了维吾尔文和藏文,在神州大地的少数民族中也广为传播。方先生的科普著作,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给人以光明。在方先生与江乃萼合著的《生命发展的辩证法》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于是出现了人类。同时出现了新的客观规律一社会发展规律。”“生命的发展,好比长江大河。起源处,小泉潺潺,微不足道。一旦汇成巨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不也是这样的吗?”①方先生认识到科普创作是当代中华文明史中重要的一章。在民族的觉醒、创造的意念、探索的精神的激励下,在生物与遗传学的领域上开辟了科普创作的美好前景。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不断地从这里摄取养料和新鲜血液,并在这里获取成长和壮大的动力。一位新加坡的名医周振汉说得好:我的一个儿子名叫周忆熙,是为了纪念远在祖国的方宗熙老师而取的名。我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听方老师的生物课,看方老师的书入了迷,他真是我的一位恩师。在方先生的影响下,在他毕生任教的山东海洋学院校园里,一批中年教授们也正在积极从事科普创作。
  抓住时间的人
  令人惊奇的不仅在于方先生有众多灿烂的著作,还在于他是一位大忙人,教学、科研、社会活动已经够繁重了,哪儿有这么多时间来写书呢?方先生常以莎士比亚的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来回答。他的老伴、山东海洋学院副教授、地理学家江乃萼回忆道:方宗熙回国后,在北京的两年时间里,夜以继日地工作,没有去过颐和园、故宫、北海、天坛等北京雄伟壮丽的名胜古迹。方宗熙从小珍惜时间,在印尼巨港山区避难期间,种菜担水之余, 手不释卷,日夜读书。回国后,在家也很少与夫人孩子们逗趣、聊天,以至于方老谢世后,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方菁向方夫人略露微辞说:我常想起父亲,但我总觉得我对父亲太不了解了,因为他只想着工作,很少和我说话,所以对他,我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因为缺少
  【①方宗熙、江乃萼:《生命发展的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6年岀版,第230页。】素材。但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好爸爸,他用无声的行动,给我们做出榜样。
  方老著述十分勤奋,即使当了名教授,依然如此。夜晚读书,研究资料,翌日凌晨即起,伏案写作两小时,完成两三千字左右,然后白天教书或在实验室研究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从来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也不串门,如此持之以恒,他就比常人争取了更多的时间。方先生社会活动很多,占去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但他毫无怨言,总认为这都是应该做的。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努力把失去的时间追赶回来,在外出开会的旅途中,无论在车上、船上、飞机上都在构思着腹稿,记在笔记本上,下榻后便利用空隙时间修改已写成的初稿。他专心于途中思索的方式与习惯,往往给人造成一种误会。方夫人说,我和他一起到校园的路上,别人向他打招呼,他全然没有理会,原来走路时他也在思考问题,根本没有在意,和他没有深交的人,还以为他是个傲慢、目空一切的人,这真是冤枉了他。方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青岛市,山东省辖地级市,别称岛城、胶澳,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截至2022年10月,青岛辖7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11293平方千米。青岛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南、东濒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特点。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本刊收录青岛市近现代各个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科技、社会、自然资源、民族、宗教和人物等方面的资料。本辑共设立了移民寻根、记清遗臣、文苑撷英、医林名粹、外企老板、二战劳工、往事追忆、徐福东渡、先民行踪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安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方宗熙
相关人物
庄少青
相关人物
薛永黎
相关人物
青岛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