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郁生岛居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964
颗粒名称: 吴郁生岛居轶事
分类号: K825.72
页数: 5
页码: 168-172
摘要: 吴郁生,字蔚若,又号钝斋,江苏省吴县人。他的先世曾出过两代状元,本人是光绪丁丑翰林,庚子年曾放四川主考,历官邮传部尚书、军机大臣。他出身于簪缨世族,官也做到极品,是清末政坛上的显要人物之一。辛亥革命以后,清廷已被推翻。一些遗老们都视德人统治下的青岛为世外桃源,纷纷迁来居住。吴郁生这时也迁来青岛。在湖北路三十一号宁阳路口建房居住。吴郁生的学问文章,当时亦硕为人所推重,如鼎鼎大名的南海康有为,就是吴做主考时所选拔的门生。他尤工书法,也是晚清一位名书家,学欧最为成功,晚年巳尽摆脱馆阁体,后更敷力李北海书,兼收二家之长,笔力雄健,极尽错综纵荡之致。
关键词: 吴郁生 青岛市

内容

吴郁生,字蔚若,又号钝斋,江苏省吴县人。他的先世曾出过两代状元,本人是光绪丁丑翰林,庚子年曾放四川主考,历官邮传部尚书、军机大臣。他出身于簪缨世族,官也做到极品,是清末政坛上的显要人物之一。
  辛亥革命以后,清廷已被推翻。一些遗老们都视德人统治下的青岛为世外桃源,纷纷迁来居住。吴郁生这时也迁来青岛。在湖北路三十一号宁阳路口建房居住。宁阳路一带,住着许多迁来的前清达官贵人,所以当时人都称为“赃官巷”。吴郁生家当时称为“吴公馆”,是一座二层花园洋房,和他往来的都是一些前清遗老和世交戚友,深居简出,一般人是不容易见到他的。
  吴郁生对养生之道很有研究,他四十岁上即独身断欲,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即在自己书桌前行三跪九叩礼,欢不间断,有人认为他这是不忘旧主恩泽。他一直在青岛作寓公,没有担任过北洋军阀和民国的官职。他活到八十六岁,逝世时是四十年代初,是赵琪担任伪青岛市长的时候,当时殡葬情况是很隆重的。
  吴郁生在京为官期间,喜藏珍贵文物书籍。庚子义和团进了北京,当时他不在北京,曾把他的儿子捕去,后经端王保释出来,家藏古物,损失不少。他寓居青岛后,即将家产分给两个儿子。长子早卒,由孙寅伯继承,次子曾懃分得一半。解放后将他在八大关的另一处房子卖给政府,全家迁往上海。并将珍藏书籍全部捐献给图书馆,受到市人民政府的奖励。其孙寅伯后来迁居香港,将所带古物陆续卖掉。
  昊郁生平时除看书写字外常到崂山游览。有时也看看电影,特别爱看京剧,只要有名演员来青演出,他必往观看。当时赵琪也偶尔送票给他,对他推崇备至,因而赵琪也获得他一些墨迹。
  吴郁生的学问文章,当时亦硕为人所推重,如鼎鼎大名的南海康有为,就是吴做主考时所选拔的门生。他尤工书法,也是晚清一位名书家,学欧最为成功,晚年巳尽摆脱馆阁体,后更致力李北海书,兼收二家之长,笔力雄健,极尽错综纵荡之致。由于不轻易为人书,不及先祖父(廷琛)及王垿之字易求,故在青岛流传的墨迹也比较少。吴郁生在青所书匾额,只有四方路瑞芬茶庄及平度路玉生池二处。至于所写屏对,我所鬼到的有七言对联一付,上联曰:“愿携侠士青藤杖”,下联曰“试著仙人紫绮裘”。此联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楹联墨迹大观》第十册内。又见到其外孙莫雅闻珍存吴所写的对联两付,一联曰“应费明河千斛水,要分清署一壶冰”,又一联曰“宜有高鸿在廖廊,已如神骏出风尘"。我手中高存有他写的北海书屛幅。以上三付均为吴八十岁以后所书,迖到入书俱老的境界,盖巳不可多得矣。
  再有一些碑帖名著,经吴郁生手笔题跋者亦不少。我所见到的有;一、题清湖北巡抚《彭公芍亭墓志铭》;二、题清日照丁萼亭著《望奎楼遗稿》书签;三、题东莱《赵氏楹书丛刊》;四、题黄公渚作《惠崇江南春图画页》等等。
  昊郁生与先祖刘廷琛过去在京同官,到青岛以后,又住前后街(我家住湖南路),相距不远,因系两代交谊,故当年常有往还。先曾祖刘云樵所写草书遗墨,均精装成若干册每册封面均为吴郁生用楷字署签曰《刘云樵先生草书陶诗(或X诗)第X册》,并在册后跋云:“云樵先生养真家巷,日作草书尽二十纸,大都抄录古书及名家诗集,今岁潜楼出所藏分装四十余册,余得遍观之,册或数十页,首尾如一笔书,讶其老境,绝不退转,潜楼更出先生旧临书谱自书为六百几十本,不觉惊叹老辈用功之勤,虽一艺犹专精如此,岂独有恒为上寿之徵哉。”此题跋为吴郁生戊午年所书。
  又题先祖《《潜楼读书图》古诗一首,兹录全诗如下:
  乱离轻乡邑,患难多友生, 荒荒穷岛间,
  素心乃合并,劳于轸古谊, 陈章郁幽情。
  咫尺潜楼上,照席罗璚英,潜公不下楼,
  坐拥书百城, 有时独深念, 耳不闻电霆,
  岂伊念在昔,澄精理八纮。横风吹海立,
  群鸥色然惊,风定云自还,喜咏沧浪清,
  伟战造化力,变灭须臾更,山泽钟灵气,
   谁能毁厥成。比岁在龙蛇,蹄迒纷纵横,
  冰霜塞宙合,翳此重离明,默揣否泰远,
  终复还清宁。 明簪有聚散,岁月徒峥嵘,
  微生感精卫,心与东海盟,中夜枕书卧,且听波涛声。从这首题诗中,得知先祖当年在青岛,交游中有劳乃宣,章一山等人,同时也窥见当时替楼藏书情况。后段是写感念时局混乱,有隐居东海以待河清之意,反映了当时遗老们以此相互标榜,真实诗史也。以上两件均尚珍存,幸未散失。
  吴郁生在青岛居住的时间较久,平时虽不常出门,但由于生活优裕,极爱游山玩水,与其二子曾懃暇辄驱车往崂山,几遍历其胜。余曾见老人在山道上乘肩舆的照片。
  凡是崂山名胜古迹,不仅摄影留念,而且将每一处风景及其山环水曲、雄伟秀美等状况,都用文字作了扼要简明的介绍,并编列了《崂山名胜目次及旅行须知》。从狮子峰开始,至马山共三十二处,每处均附有照片,由某处至某处力几日游程,以及某处有算人所设饭店、某处有荷兰酒店、某些官观寺院可供食宿等;也都有详细介绍。
  是册经吴之次子曾懃编纂,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编为《中国名胜第二十二种一一崂山》。吴郁生在册之首页,题了 “崂山胜境”四字,并弁言曰:
  崂山位于山东即墨县东南海滨,峻而险,奇而深,实测海拔三千八百尺,其高盖可想见,故古有“泰山自言高,不如东海崂”之语。《寰宇记》云:“秦始皇登崂山,望蓬菜”。其时驱民修道,群以为苦,其得名也以此。唐、宋上好方士,道家以兴,遂以此幽奥之区,为养真之所。元初,邱处机以帝者师,赐号长春真人,修养于此,宫观之盛,于斯为最,至今已渐呈衰象矣。山中除华严庵为佛寺外,宫观道院尚存二十余处。余等侨居青岛,去其地不百里,暇辄蜡展往游,寻幽探奇,几穷其境。私意足迹所及,惟此山差能传雁荡、黄山之神,而巉峭雄深,又另辟一面目,不可谓非海内胜境也。合前后所摄影数十帧,急付珂罗版精印,以饷世之好游者。
  他对崂山风景的介绍,文字简洁而优美,如介绍东海日出:“白云洞顶平坦,晓起登眺,海平山静,云飞日升,金光霞彩,不可语状。”再如介绍鱼鳞口:“由圈子里过峡半里,途穷径绝,危壁环峙若城,怒瀑下泻,喷珠吐玉,允称奇胜。”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山水图画,读来恍若置身其间。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青岛市,山东省辖地级市,别称岛城、胶澳,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  、特大城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 。青岛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南、东濒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地处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青岛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 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 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制胶澳,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遂因“一港一路”而兴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青岛市。  青岛是中国帆船之都, 世界啤酒之城、联合国“电影之都”  、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中国品牌之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诗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吴寅伯
相关人物
吴曾懃
相关人物
青岛市
相关地名
潜楼读书图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