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劭忞与《新元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951
颗粒名称: 柯劭忞与《新元史》
分类号: K825.5
页数: 6
页码: 77-82
摘要: 柯劭忞,近代著名史学家,字风拣,号蓼园,山东胶州(今胶县)人,生于清道光28年(公元1848年)。同治6年(公元1867年)举人,光绪12年(公元1886年)丙戍进士,入翰林院,历任编修,侍讲等职,光绪32年(公元1906年),奉派日本考察学务,归任贵州提学使,后任学部丞参上行走、资政院议员、典礼院学士、国史馆纂修、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署总监督等。辛亥革命爆发后,柯劭忞任山东宣慰使兼督办山东全省团练大臣。民国成立后,为宣统侍讲,以孤忠自鸣。民国3年(1914年),袁世凯政府设立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柯劭忞等为总纂。民国17年赵尔巽病死,柯劭忞代理清史馆馆长职务,兼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民国23年8月31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本宅,享年八十五岁。
关键词: 柯劭忞 新元史

内容

柯劭忞,近代著名史学家,字风拣,号蓼园,山东胶州(今胶县)人,生于清道光28年(公元1848年)。同治6年(公元1867年)举人,光绪12年(公元1886年)丙戍进士,入翰林院,历任编修,侍讲等职,光绪32年(公元1906年),奉派日本考察学务,归任贵州提学使,后任学部丞参上行走、资政院议员、典礼院学士、国史馆纂修、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署总监督等。辛亥革命爆发后,柯劭忞任山东宣慰使兼督办山东全省团练大臣。民国成立后,为宣统侍讲,以孤忠自鸣。民国3年(1914年),袁世凯政府设立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柯劭忞等为总纂。民国17年赵尔巽病死,柯劭忞代理清史馆馆长职务,兼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民国23年8月31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本宅,享年八十五岁。
  柯劭忞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柯衡,字我兰,号佩韦,庠生,著有《汉书七表校补》、《说文考异》、《声诗阐微》、《杜陵拗律审言》、《杏花春雨堂诗集》等。其母长霞,系掖县李长白之女,国学湛深,诗学三唐,《晚睛稳诗集》中选录其诗甚多。稿中《乱后忆》一诗曾传诵一时。诗云;“插架五千卷,竟教一炬亡,斯民同浩劫,此意敢言伤?业废凭儿懒,窗闲觉日长。吟诗怜弱女,空复说三唐。"抒发了饱经离乱浩劫之苦的悲愤与感伤!其兄劭憼,光绪乙丑进士,曾任安徽贵池县知县,太湖县知县等职,著有《二珠山人诗集》。
  少年柯劭忞治学勤勉,近于入魔,据记载,有一天清晨,他父亲进入他的书房,只见烟气弥漫。当时正时值冬令,劭忞坐近炉火,衣袖被燃,劭忞正全神贯注,执卷讽诵,神与书会,竟毫不知觉。对他这种发奋攻读的精神,其父十分嘉许,但也常以书呆戒之。劭忞少时兼治算学,他从《知不足斋丛书》中拣出旧算学书数种,加以研习,时常与学友切磋讲论,并仿制古算学仪器,致力甚勤。开始,他曾因不了解天元(即今之代数)之术而闷闷不乐,钻硏弗懈。一天早晨,他对学友说:“我将通天元矣,昨晚梦梅定九相访也。”午饭之际,他欢喜雀跃,高兴地说:“我懂得了。“随即给学友等讲解天元之术如何如何,口讲指画,兴高采烈。这足见其治学专挚,几达如痴如迷之境地。由于劭忞勤勉攻读,于国学矻矻穷研,学识极深博。凡经史、词章、小学、天文、历算、金石,无不精通,成为一代著名学者。劭忞一生著述颇丰,计有《新元史》二百五十七卷,《新元史考证》五十八卷,《译史补》六卷(补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春秋谷梁传补笺》十五卷,《文献通考注》,《文选补注》,《尔雅补注》,《校刻十三经并各附札记》以及《蓼园诗钞》一卷,《续钞》四卷等书。
  劭忞在史学上的贡献,第一是独力编著《新元史》,其次要算《清史稿》五百三十六卷的完成。因为修撰《清史稿》的十四年期间,北洋军阀政府已在风雨飘摇之中,有名的纂修入员多先后死去,而柯劭忞不但撰写了《清史稿》中的《天文志》,整理了《儒林》、《文苑》等传,而且负责总阅全稿,代理馆长职务。
  柯劭忞曾综合前人有关蒙古汗国和元史研究新成果,倾三十余年精力,写成《新元史》,这是他在史学上的最大贡献。此书直至民国九年(1920年)成书,全书有《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计共二百五十七卷。时当徐世昌任民国大总统,明令公布《新元史》列为正史。一九二二年刊印行世。
  《新元史》传世后,受到了中外史学界的重视。“今世乃柯劭忞先生之《新元史》一书矣。”(王森然《柯劭忞先生评传》)一九二〇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系教授会对《新元史》进行论文审查,也高度评价了这部著作,《审查报告》指岀:“改修《元史》一节,为向来史学家屡作而未成之事,著者以平生之苦心毅力,成此大著,不可谓非千秋不朽之盛业也。《元史类编》之长处在博引旁搜,其短处在烦琐冗漫。《元史新编》•之长处在文章雅洁,论断明快,其短处在记事简略,史实不备。本论文(指《新元史》一一引者注)兼有二书之长,而无二书之短。自非学识赅博,精力绝伦,安能得此?”为此,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赠与柯劭忞文学博士学位。
  《新元史》一书的特点,中外史论家共认主要有四方面:其一,总结了明清学者研究元史的新成果。从明初到清末,五百多年中研究《元史》已成为学术界注目事项之一。各家著作有所长也有所偏,柯劭忞能集合各家研究成果之大成,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总结性工作。正如近人李思纯所说:“其书兼具全部改造与详备博赡之二种长处,中国元史学之有柯劭忞,正如集百川之流以成大海,集众土之积累成高绛。”(《元史学》)
  其二,补充了元世祖以前的蒙古史实。《元史》编慕之时,上距元末仅二、三年,史料之搜集尚未完全。前后开史馆二次,仅费三百余日,创始失之过早,竣功失之过促,疏漏舛错,在所难免。况且,蒙古帝国时期的文献本来很少,而《元秘史》一书直至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才译成汉洛,所以明初修的《元史》,自然对这一段是极为简貉。到了清末,柯劭忞有机会看到中西方研究《蒙古秘史》的大量资料,如波斯人拉施特(1247一一1518年)的《蒙古全史》,法国人多桑的《蒙古史》(1852年出版)以及明清学者胡粹中的《元史续编》、邵远平的《元史类编》、魏源的《元史新编》、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屠寄的《蒙兀儿史记》等等,所以他有条件补充元世祖以前的大量史实。
  其三,增补了一些人物的列传,这是很可贵的。《新元史》中,柯劭忞根据各家改编的《元史》,以及明清以来的野史杂记,增列了很多新传,如《隐逸传》的郑思肖、谢翱、唐珏、王炎午、龚开、汪元量等;此外,还立了韩林儿、张士诚、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方国珍等人物传,这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可贵的是还补立了《夏贵传》。夏贵是南宋的大将,勾结元军,在宋元战争最激烈的前线上,出卖民族利益,以淮西三府、六州、三十六县投降元军,牵动南宋军全线溃败,他沦为历史上可耻的叛徒。元修《宋史》,因为他是元朝的降官,《宋史》中没有他的地位,所以未立传。明修《元史》,又因他在元朝无事迹,更恨其无耻叛突,也未替他立传。柯劭忞在《新元史》中为他补传,这是很有见识、很有意义的。描写历史上的汉奸卖国罪恶,正可以教育后来人以热爱祖国、保卫祖国为荣,以出卖民族利益为耻。
  其四,纠正了旧元史的许多错误。由于旧元史修撰吋间短,未来得及详细核对,以致错课遗漏颇多,如同名人数个,教人弄不清楚;一人两传,编次无序等等,《新元史》都一一予以纠正。显然,《新元史》的内容,比旧元史清爽而有条理得多了。
  柯劭忞一生治学,于仕途淡漠无求。他虽历经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诸政权,并屡聘其出山,然以清高自持,未求仕进。劭忞与徐世昌是光绪丙戌同年翰林,夙相友善,晚年尤相亲。徐世昌任民国大总统时,曾于总统府内设诗社,号曰晚晴簃。劭忞是社友中最承礼遇者,被称为总统府坐上客,徐世昌所作诗,每就正于劭忞。劭悪《蓼园诗钞》卷五中冇《徐总统画江湖垂钓册子》一首,云:“篦笠蓑衣一钓竿,白蘋洲渚写荒寒。不知渔父往何处,七十二沽烟水宽。”此诗清适淡雅,实可视作劭忞抒怀壮志之作。
  柯劭忞政治上是以孤忠自鸣,自认为清朝遗老,感恩怀旧之情常流露于笔端。如《新元史》每篇末尾的史论都称“史臣曰”。如前所述,《新元史》成书于民国九年,刊卬于民国十一年,又经所谓民国总统明令公布,“史臣”二字寓意作何?再如,张勋复辟失败后,柯劭忞曾写过一首《俊奉新张忠武公》的诗,曰:“白首论兵气益振,功名何必画麒麟?可怜扩廓奇男子,百战终全牖下身!连云甲第化烟埃,想见将军血战回。鸣咽菖浦河里水,十年浇尽劫余灰。”充分表达了对张勋兵败的僦叹之情和他遗老的立场。
  柯劭忞一生从事学问,不善治生产,两袖清风,家无余财。胳终时以自拟刊刻《十三经并各附札记》及拟刻石存于曲阜孔庙二事未竞为憾。柯氏还谆谆嘱咐儿女,要勤慎敬谨,忠厚处世,继承父志。柯氏元配于氏,继配为吴氏。柯氏右二女三子。长子昌泗,次子昌济,均居家著述;三子昌汾,毕业于警官学校,与孔子七十六代孙女德懋结婚。柯劭忞死后的一切善后事宜,均由其亲戚孔令沅及世交彭俊卿处理。
  柯劭忞去世后,他的世交老友张曼石先生曾貌以长联,这幅长联,情真意切,它既是对老友故交深沉的悼念,又是对劭忞一生生动恰切的评价。谨录如下,作为此文的尾声:
  “通家三代,公适长我十龄,忆从束发受书,兄事略同师事。窃曾见丹铅率力,簪绶趋庭,入跻承明著作之班,出以庠序培材为务,声誉腾乎瀛海,功名付诸儿孙,国变后但闭门吟啸自娱,要勿负平生志耳。青史重完人,想奕世直笔褒题,任置忠义儒林文苑遗逸中,纤悉都无愧色。"
  “远客半年,悔不早归数日,一自下车闻耗,惊心弥复伤心。最难忘饮饯内堂,纵谈陈迹,遍及弱岁钓游所至,屡叹故交存在几希,情词倍极缠绵,体态未尝衰恭,濒行时尚扶杖殷勤相送,谁知即永诀期耶?白头怀旧侣,当此际灵座展拜,独于乡邻耆老学子孤寒外,凄凉别有余悲。”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青岛市,山东省辖地级市,别称岛城、胶澳,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  、特大城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 。青岛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南、东濒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地处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青岛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 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 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制胶澳,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遂因“一港一路”而兴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青岛市。  青岛是中国帆船之都, 世界啤酒之城、联合国“电影之都”  、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中国品牌之都。

阅读

相关地名

柯劭忞
相关人物
柯衡
相关人物
李长霞
相关人物
柯劭憼
相关人物
青岛市
相关地名
新元史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