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商祥泰木行沿革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921
颗粒名称: 英商祥泰木行沿革概况
分类号: F276.7
页数: 6
页码: 48-53
摘要: 祥泰木行的原名为"中国木材进出口有限公司”,是在香港注册,按照英国规定的香港公司条例组织起来的。传说祥泰木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为德国人所创办,当时名叫"发泰木行”。德人战败之后改由英人经营。青岛祥泰开办时,洋经理为美国柯林司和华经理毕筱方。
关键词: 英商 祥泰木行

内容

上海各国侨商占据租界时期,英商行家凭借老牌帝国主 义的侵略占有着优势。祥泰木行就是他们木材业中的巨擘之一。
  祥泰木行的原名为"中国木材进出口有限公司”,是在香港注册,按照英国规定的香港公司条例组织起来的。传说祥泰木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为德国人所创办,当时名叫"发泰木行”。德人战败之后改由英人经营。
  上海为远东著名海港,在我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体制之后,木材的用途更加广泛,成了帝国主义进行经济侵略,建设冒险家乐园的必需品。外国人看到木材业有利可图,都趋之若鹜。因此持有祥泰股权者英、美、徳、日等国人都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后来也有祥泰的股票交易。迷信洋商的中国资本家也购进不少。
  英商安利是比较有名的洋行,它是祥泰木行政财方面的后台老板。听说上海几个著名的犹太财阀如沙逊、哈同等,也与祥泰有财政上的密切关系。
  我国工商界在上海经营木材者不乏其人,然而从美国进口洋松,几为祥泰所垄断。我国木商大多数只能在国内做些批购零售生意,是难以和祥泰竞争的"祥泰的职工分中外两个部分。外人和华人在待遇上大不相同。外人大部属于领导阶层,如大班、二班(经理、副经理)及工程师等。从工资来看,外人比中国职员高几十倍,比中国普通工人更高出几百倍之多。
  祥泰惯用小恩小惠来笼络职工为他们卖力。中国职员的薪金虽比别家洋行低些,但在年终结算时,不管盈亏如何,都能分到一定比例的类似佣金的"花红”。所以中国职员的实际收入,比别家洋行还略高一些。同时,该行还每月拿出相当于职员工资的十分之一来专册记载,作为公积金,也就是养老金,退休时发给职员。
  外籍职员中美人较多,英人很少。因该行木材多由美国西海岸的波特兰、奥勒冈运来”对中国职员采取"量才录用”方法。具有学业文凭的写封自荐书经面试合格即可录用。中国职员中具有大专程度的很少。主要录用对象是教会学校毕业的,或豪门贵族推荐的。
  祥泰从外国进口木材,由外籍人员经办,华人不准插手。木材来源除美国外,还有菲律宾、加拿大、婆罗洲、印度等。还有的来自西伯利亚、库页岛。
  苏联建国之初到二十年代后期,因财政困难,曾与祥泰签订合同,廉价供应西伯利亚优质红白松。当时由海参威南下的运木船接踵而来,运到上海、天津、青岛等地。不到两年,苏联即单方面声明,不再供应。祥泰为此曾提出控诉。据说这场官司一直打倒日内瓦国际法庭。
  中国木材产区,如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及东北的原始森林,是采之不尽的。由于大多数木料属于质软材小的杉松之类,不适合现代化大型建筑,而作为普通房屋或割制工农用料,销售却是很广的,于是祥泰便在福建内地设完备的锯木厂。因为在山区,不得不交给中国职员办理,但外籍人员又不放心,于是千方百计进行监视。并利用教会聘请了会讲华语的牧师,深入山区监视采购工作。由于这个牧师的残酷剥削,激怒了当地农民,把他杀害了。当时反动政府的统治力量还达不到边远山区,只能说是被"土匪”杀害。祥泰不得已才把福州锯木厂迁到青岛,并采用电机割制木材。
  祥泰有几家基本主顾,如英商大英烟草公司和和美商美孚火油公司,他们的包装木箱和烤烟大桶用的板材很多,每年以数万立方计。他们与祥泰订立长期供应合同。二十年代初,上海二十几层的国际饭店大楼,在合同中也规定,承包营造厂也必须用祥泰的木料。其它高楼大厦工程大都如此。足见当时的祥泰几乎垄断了整个上海的木材业。
  早先,上海南京路最热闹地区有一段马路路面,系用质高价昂的红硬木块铺成,也是英工部局向祥泰订购的。上海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建筑基础所用的打桩元木,特粗特长,也是由祥泰从国外购进的。我国修铁路。建码头以及电讯所用的木材,十之八九购自祥泰。
  三十年代世界经济由大萧条趋向好转时期,许多中外贸易商纷纷向美国直接订货。祥泰乘机削价倾销,使中外贸易商货到之后,无利可图。祥泰与美国木业巨子但忒罗塞尔公司关系密切,在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口岸均有常驻代表,搜集有关情报,正确灵通,在业务上常操胜算。在我国内地,有权威的建筑工程师及有实力的营造厂,都愿与祥泰打交道,因为他的曲到之处多为其他木材业所不及。它还到处设立代销点为其代销木材,付给佣金。继上海、青岛之后,南京、汉口、天津等大城市,都设有锯木厂。
  1921至1941年,我在青岛祥泰分行锯木厂工作达二十年之久,故厂务情况知之较详。厂内以洋人工程师为正,以华人厂长为副。工程师前后更替四次,有美国人、德国入、南斯拉夫人。其中以德国工程师通汉的成绩最为突出。他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俘,被苏联释放后由西伯利亚来中国谋生,为青岛祥泰所录用。试用初期,月薪只几百美元。几年间就猛增到几千美元。他之所以得到如此优厚待遇,就因为他对厂里机械设备有许多创造和革新,效果十分明显。中国厂长的职责,管理生产、注意节约,督促职员编审各项报表。负责营业的经理,在厂长的协助下,决定产销对策。
  青岛祥泰开办时,洋经理为美国柯林司和华经理毕筱方。有一天早晨,柯林司看见一工人推一辆轻便铁道车,满载木材,慢而吃力,便招呼感冒未愈,带病上班的张瑞周师傅帮助推车。张年老有病,又不懂英语,且不是分内之事,未予理睬。柯林司大怒,认为有损他的尊严,下令将张开除,毕筱方认为此事纯系课会,劝柯收回成命,柯加以拒绝。引起中国职工的强烈愤慨,将罢工对抗,柯见势不妙,向青岛领事馆求援,并电告上海总公司。上海总大班亲自来青调处。最后,借口张瑞周年老多病,自愿辞职,由厂方给了他一笔款,了结此案。
  1922年,祥泰在大港二路一片荒地上建造了一所办公大楼,青市当局屈从英国领事馆命令式的请求,派警察在大楼前昼夜站岗巡逻。"七七”事变以后,英日关系日趋恶化。祥泰最后一任工程师南斯拉夫人裴克伟,招募了一批白俄难民,用进口的跑字钢表进行巡逻。1940年深秋之夜,祥泰发生一次特大火灾,据说是因为楼上电线漏电所致。当时火光冲天,工程师裴克伟及全体职工赶到现场,都呆若木鸡。消防队虽然赶到,见火势凶猛,亦无计可施,这场大火烧了几十个钟头,为青岛市绝无仅有。祥泰在上海英国皇家公司保有火险,特派老资格英籍公证人来讲,亲自作了现场调查研究,结论是漏电引起。于是厂房建筑。机器设备及原材料等,凡属烧成灰烬的,以账据为凭,全部由保险公司赔偿。祥泰获得踣偿费125万美元,但恢复是不容易的。未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接管了英美在华的全部财产,祥泰也宣告结束。
  祥泰为笼络职工,也搞了一些福利措施。如:(1)每个职员一日三餐就食于公司食堂,饭食费用全由公司负担;职员家属也可在食堂吃饭,由食堂将饭送至家中;(2)大小职员都领房租津贴,单身者免费住公司宿舍;(3)职员每两年有一个月探亲假,不论家乡远近,均报销旅费;(4)聘请美籍刘吉赞大夫及德籍许伯德大夫作为特约医师,职工可到他们的珍所看病,重大工伤或需要住院治疗的,可转入大医院,由公司负担费用;(5)文体活动由中国职员自己组织,公司予以支持。另外,公司还组织了祥泰俱乐部,购置了书籍杂志,箫、笛、京胡、口琴、手风琴等乐器,并组织踢键、跳绳及打乒乓球等体育活动。祥泰篮球队在当时也是很有名气的,在每场友谊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部分队员还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华北运动会和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运动会。
  最初,青岛祥泰木行曾向胶济铁路局租用了大港附近六十多亩地皮,订有二十五年的长期租约。此处原系海滩,在德管时代被填为平地,故称大港埋立地。上面没有建筑物。祥泰在这里盖起锯木厂及成品仓库,各种木料整船装入,堆积如山。里面轻便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经过1940年的火灾以后,一切全成灰烬。时至今日,这里面貌焕然一新,新型的麻纺织厂,庞大的仓库,一幢一幢的铁路宿舍,两所中小学校,鳞次栉比,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新旧对比,感人至深。
  (王之千整理)
  
  周馥
  周襪在清朝末年任山东巡抚,这时胶澳已成为德国租界,他是第一个到胶澳租界与德国总督会见的中国高级官员,在小说《官场现形记》中曾有描写。
  辛亥以后,许多官僚逃至青岛,托庇于德帝保护,周馥因与德督有过来往,也于19]2年到青岛,在湖南路上购地,筑了住宅,做一名"离公"。周馥与袁世凯是姻亲,他的儿子周学起是袁世凯的幕僚,北洋政府的财政部长。
  周氏家族以后弄政从工,经营企业。在天津、青岛等地开办了许多企业,多以"新”为名,如华新纱厂(今青岛国棉九厂)、启新洋灰厂等。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私人企业家之一。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解放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青岛的工业、商业、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和特点。这不仅为研究青岛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并且为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材。同时,它也为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政策,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材料。特别是民族工商业处于当时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和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如何加强企业管理,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民族经济,其中有些方面是可以供今天参考和借鉴的。

阅读

相关人物

武进
责任者
周宏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通汉
相关人物
柯林司
相关人物
毕筱方
相关人物
裴克伟
相关人物
周馥
相关人物
上海市
相关地名
青岛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