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仁卿先生爱国抗日热心办学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870
颗粒名称: 崔仁卿先生爱国抗日热心办学纪事
分类号: K825.2
页数: 10
页码: 109-118
摘要: 崔仁卿先生名文会,仁卿为其字,山东省胶南县张家楼乡小崔家庄人,幼年读过六年私塾,下学后赋闲在家习文字练武艺。初在山区教学,后来从政,先后任国民党临江县政府第一科科长和县长等职。在民族危亡关头,崔仁卿先生保持民族气节,爱国心诚,坚持抗日斗争。东北沦陷后返回家乡,热心兴办乡村学校,继续从事抗日救国活动,做了一些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事情,至今当地人民对其爱国抗日办教育的德行,仍深为缅怀和称颂。临江处于危急之中,农商会和各界人士公推崔仁卿先生代理县长出面维持这岌岌可危的残局,并组织抗日斗争。
关键词: 人物传记 崔仁卿

内容

崔仁卿先生(1876-1964)名文会,仁卿为其字,山东省胶南县张家楼乡(原诸城县五区古寨乡)小崔家庄人,幼年读过六年私塾,下学后赋闲在家习文字练武艺。二十六岁时去东北。初在山区教学,后来从政,先后任国民党临江县政府第一科科长和县长等职。在民族危亡关头,崔仁卿先生保持民族气节,爱国心诚,坚持抗日斗争。东北沦陷后返回家乡,热心兴办乡村学校,继续从事抗日救国活动,做了一些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事情,至今当地人民对其爱国抗日办教育的德行,仍深为缅怀和称颂。
  在临江,代理县长坚持抗日
  崔仁卿先生于一九0二年赴东北,先在临江县岭西林子头教学,后于一九一五年去临江县政府从政,任第一科科长达十八年之久。他勤于政务,办事比较公正,深得同僚和各界人士的好评。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大举侵略东北,曾在日本留过学的临江县长董敏舒与日寇勾结,于一九三二年六月一日弃职逃往日宼占领的朝鲜境内。临江处于危急之中,农商会和各界人士公推崔仁卿先生代理县长出面维持这岌岌可危的残局,并组织抗日斗争。日寇得知消息后,当晚就将鸭绿江上我方的木筏、船只掠至朝鲜岸边,并于次日凌晨炮轰临江县城。临江县府毁于炮火之中。崔仁卿率警卫和政务人员撤往二道沟。
  一九三二年六月七日,临江县沦陷,通化抗日联军总部将原临江县公安大队改编为抗日联军第八路军,原大队长徐厚智,字达三任司令,并正式任命崔仁卿先生为临江县长兼第八路军参谋长。六月十五日,临江县抗日政府在一所乡村学校里成立。崔仁卿先生领导政府工作人员动员青年参加抗日联军,筹集粮饷、布匹,组织民工支援部队,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抗日联军,因当时布匹缺乏,有的甚至将结婚用的幔帐也拆下来送绐抗日联军。
  同年九月十二月,日宼进犯八道江,步步进逼,第八路军抗敌失利,部队溃散,临江抗日政权无法坚持,崔先生带着工作人员避至六道江的旱葱沟里,白天躲飞机,日暮才能回到屯里。日寇四处搜剿越来越急。崔仁卿先生只得将仅有的十几支枪坚壁起来,疏散随身人员,只身隐藏在一个庙里,后又转移到他的部下杨天寅家里,杨问他今后的打算时,他说:
  “我决不参加外国人的政府,我不仅不给满州国办事,就是满州国的饭我也不吃!”他在杨家住了六、七天,随即化装成商人,由杨天寅的父亲资助五十元奉天纸币,携带着临江县府的铜质黔记到北平,亲自呈缴给国民党当局。北平救国会委任他为辽东政治特派员,后来因中日双方签订塘沽协定而未能成行。
  回家乡,兴办乡学继续抗日
  一九三三年春,崔仁卿先生回到离别了三十年的家乡,转而把办教育作为抗日救国之路。在当时古寨乡乡长崔文亭的支持下,他在崔家滩首先创办了一所初级小学,学校取名“育英”,并亲自执教。同时他还四处游说,劝家乡父老兴办乡学。在他的多方推动下,各村相继办起初级小学和成人识字夜校,发展了原诸城五区的乡村教育。在发展初小教育的基础上,崔先生又着手筹办完全小学。为筹措经费,他不辞劳苦,两度西赴沂水、临朐等地,向各军政长官募款,并到侣霞店子(省府临时驻地)晋谒沈鸿烈,请求资助。方园百里的军政要员、名流绅士、商号富户,他都曾登门募捐,而且不得资助不罢手。终于在各界的资助下,办起了附设初中班的完全小学。
  为了保证常年办学的经费,崔先生又因地制宜为学校开辟财源,以补经费之需。他从地方政权那里报领了海边二千亩荒滩,以村民入股的办法,动员有钱的入钱股,无钱的入劳股,在荒滩上栽植一片约有六十万株的松树,购置了牛齐山前近百亩山坡,兴建了当地最早的苹果园。此外,还在崔家滩庄东南泥滩里挖掘鱼池,籍海潮起落留养海鱼。以松林、果园和鱼池的收入作为办学的基金。
  崔先生为办学而竭尽个人财力,自己过着简朴生活,有件事很可明其心志。一九三九年冬,青岛市济南路德合祥栈房掌柜辛太令,被鲁山土匪绑了票,经崔先生说情获救,辛太令要重金酬谢,崔先生因缺办学经费,遂让辛承担了建校所需的部份建筑材料,崔先生的办学精神,受到父老乡亲的普遍尊崇。有一次,他募捐归来,走到芏子口南山口,碰上拦路抢劫的人,崔先生只好讲明身份,以及身边款项的来历和用途,这些劫路人不仅没取分文,还护送崔先生到安全地带,由此可见他在家乡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崔先生为抗日而办学。因此,他始终拒用日伪审定的教材,坚持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属难能可贵。在崔先生的辛勤扶育下,至一九四三年,这所学校发展到六个小学班、三个初中班,有教职员工二十六人,学生四百四十人,成为当时诸、胶两县南乡规模最大的学校。为乡村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为救国,组建抗日武装
  “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占山东,齐鲁城乡的抗日烽火如火如荼。牛孔硕、丁秀卿等热心抗日的青年和爱国人士酝酿组织武装抗日。是时,崔仁卿先生已近垂暮之年,但仍壮心未己,毅然参加抗日救亡行列,与牛孔硕等人并肩携手,号召民众组织起来抗日。一些爱国抗日的知识青年,如张鲁东、刘干、陈效先、于剑波、陈祝三等纷纷响应,他们携枪结伴前来参军。
  一九三八年二月,这支二百多人的抗日队伍正式组成。由当时第八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历文礼委令为苏鲁战区抗日第二游击纵队独立第七大队,分编三个中队,中队的序号是十九、二十、二十一,崔仁卿任大队长,牛孔硕任政训处处长,十九中队(即一中队)队长为丁秀卿,二十中队(即二中队)队长由乡长崔文亭兼任,二十一中队(即三中队)队员成份多是青年学生。
  队伍建立后就在高戈庄、逢家台后、山张等地一面维持地方治安,一面与敌伪军周旋。他们先后打了两次漂亮仗。
  一次是在一九三八年五月七日,从日照方面过来了二百多名皇协军,沿路抢掠,抗日第七大队闻讯后,由丁秀卿率领,埋伏在山家村北的麦地里伏击敌人,给敌人以重创。敌军曾被迫打岀白旗准备投降,但由于盘据泊里的伪军王子经赶来增援而未能全歼敌军。这一仗振奋了民众的抗日精神,当地百姓杀猪宰羊,慰劳军队,全乡上万名民众,扛着铁锨木杈,打着红绿旗子,举行游行,庆祝胜利。
  第二仗是突击王子经盘踞的泊里据点。是年的六月下旬的一个夜间,第七大队分两路,一路由张鲁东带领一个分队巧夺南门,他们拎成进城取药的百姓,骗进城门,俘获了哨兵,占了南门楼;另一路由董焕军率领主力攻破北门,占领营部。这一仗将伪军暂时赶往贡口,占领了泊里。第七大队在泊里召开乡绅和村长会议,宣讲第七大队的抗日宗旨,号召民众团结抗日。
  此外,第七大队还配合国民党中央军的一个骑兵连,打过土匪刘黑七。因骑兵连败退,第七大队也撤出战斗。
  一九三八年冬,各种旗号的游击队兴起,崔仁卿因年力衰弱,退出队伍,仍回崔家滩办教育。这时,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已开入这一地区,并派出工作人员,帮助进行军政训练,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正当这支队伍准备接受改编的时候,已经投敌的王子经感到对他的威胁,对第七大队发动了突然袭击,集中袭击驻在寨里下村的一中队,枪杀了第一中队长丁秀卿。这支建立不到一年的抗日武装,除部分投奔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外,其余分散回家,第七大队自比解体。
  崔仁卿先生爱国抗日、重视教育,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但他对中国共产党缺乏正确认识,甚至和伪警备司令李永平同流合污。一九四三年六月,他在伪警备司令李永平召集的一次士绅名流会议上,发表了一些不得人心的反共言论,对此,参加此次会议的一些进步人士很为痛惜。一九四五年十月,崔先生和部分师生去青岛,后又去台湾。一九六四年在台湾病逝。
  根据杨天寅所供材料,徐增彩、于长春、崔焕兴、崔仲月等口述整理
  附:催仁卿于一九四七年向国民党青岛市李先良求助的呈文:呈为避00亲率教职员学化来青,生活窘迫各情形,报请鉴核俯赐救济事由:
  窃仁卿,本草芥下士,现年已七十一岁矣。赋性愚拙,贫而无子。少壮时,曾游东北,历经办理教育、服务县政达三十年之久。迨至九一八事变后,以辽宁省临江县长资格,发动民众,起而抗敌。仅经两年,弹尽援绝。终归失败后,转赴北平救国会内,蒙委为辽东政治特派员,二十二年春未及登程,而塘沽之协定成立,不得已乃奔回诸城县第五区民智锢蔽桑梓之地,历赴各村劝办乡学,为长期抗敌之后盾。同时并在该区崔家滩地方,创设初级小学一处。由仁卿自任教员,以便实施抗战教育。似此舌敝唇焦,经五年之久,各村初小,因之骤增。乃将崔家滩初小改为完小,以为发展教育,培养抗战青年之基础。更经报领距近崔家滩之海退沙滩内,自二十二年起,历植松树六十余万株,备作完小基金。七七事变后,倭寇侵扰,仁卿以衰朽之身,激于义愤,始则舍教育而呼号奔走,唤起民众,团结抗敌。后以各处游击队兴,仁卿以年力衰弱,离开武装同志,仍回崔家滩建筑校舍,继续办理原校,聘有真实同志,充任教员。当时曾经两度西赴沂水临朐等县山地,向各军政长官求款建筑。并到吕霞店子,赴省府,晋谒沈主席,求其补助外,由教育厅领得各科抗战课本。回校后,购机翻印多份。除本校各级学生留用外,并分行全区各校,一律采用,以符抗战教育之木旨。嗣以全区各乡中心小学六年级生毕业者渐多。尤虑青年失学而课入歧途也,乃于崔家滩增筑校室,添设初中学校,以资济救。其应需经费,除赴各处求助外,并由前植沙滩松树内,间伐树株,售购山荒,载植果树,购置熟田,以备收租。更于崔家滩庄之东南泥滩内,挖掘鱼池,籍海水潮来鱼之便,留养海鱼。所有经办以上种种生产事业,现在虽尚幼稚,无多收益,俟后获益,逐年增多,则小学中学各经费,不患无着。清夜思之,亦乐事也。乃自倭寇投降,肆扰,浙而迫近学校,群情惶恐。各级教员及中学生等,一百九十余竹,同时随仁卿仑促奔避,雇船来青。现已二十余天,而随之款,已经用尽。以后天气渐凉,不惟衣服不继,即目前食宿向题,均属窘迫,万分难支。诸城人情特殊,形同散沙。旅青者向无同乡会之设。不得已乃邀求诸城五区人之在青经商者,暂为无息贷款接济。由五区各乡长负责偿还,遍查五区人之在青经商者,又属无钱。计有东泰号、德合祥、德合泰、隆泰和、广顺和、三盛栈、陆丰号经理梁佐周等七家,尚称殷实。其中尤以东泰号经理仉光齐,自事变后拥资雄厚。其次则德合祥、德合泰,虽颇富有,而一钱莫鸣。仁遂亲求仇光齐出首,而仇光齐仅允借助三万元。以致其他各家,如梁佐周等,原拟借助十万元,现在五万元亦不允许。仁于半月以来步行奔跑,求救之中,而同乡商人视财如命,吝不肯助。仅有牟平、胶县商人借得联币六万元,暂为教员学生糊口,而杯水车薪仅救六日之急。仁声嘶力竭,无法维持。若任该教员学生各自回家,势必为所迫而利用之。后患何堪设想,万不获已,只得泣恳。
  钧座垂怜下情,俯赐设法救济,以维青年而重教育。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谨呈
  市长李
  具呈人:诸城县第五区崔家滩学校校长崔仁卿现住荷泽三路门牌十二号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一月二十三日
  批复:
  函商会请暂予以救济
  一、二十六
  注:此文录自青岛市档案馆所存原国民党青岛市政府之档案。

知识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倡导的。它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政协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对于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增彩
责任者
于长春
责任者
崔焕兴
责任者
崔仲月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崔仁卿
相关人物
董敏舒
相关人物
徐厚智
相关人物
历文礼
相关人物
牛孔硕
相关人物
丁秀卿
相关人物
崔文亭
相关人物
胶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