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武术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816
颗粒名称: 青岛武术史话
分类号: G852
页数: 7
页码: 139-145
摘要: 我国武术历史悠久,据传嵩山少林寺为武术的发祥地,其练武主旨是祛病益寿、强国强种。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少林寺涉有灭清扶明之嫌,曾被两次焚毁,僧徒死者达数百人。少林寺经浩劫,徒众散走四方,各以本身武艺传授于穷乡僻壤或深山古寺。因畏清朝之专横,深恐祸及身家,故各立宗派,以求脱离少林关系,如武当派、太乙派、昆仑派、峨眉派等不一而足。因此,武术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擅长武术者除传授徒众外,有的卖艺江湖,有的投身镖客,分门别派,缺乏团结精神。
关键词: 武术 武术史话

内容

我国武术历史悠久,据传嵩山少林寺为武术的发祥地,其练武主旨是祛病益寿、强国强种。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少林寺涉有灭清扶明之嫌,曾被两次焚毁,僧徒死者达数百人。少林寺经浩劫,徒众散走四方,各以本身武艺传授于穷乡僻壤或深山古寺。因畏清朝之专横,深恐祸及身家,故各立宗派,以求脱离少林关系,如武当派、太乙派、昆仑派、峨眉派等不一而足。因此,武术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擅长武术者除传授徒众外,有的卖艺江湖,有的投身镖客,分门别派,缺乏团结精神。
  青岛自1898年开埠后,在德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相继占领统治下,不许民间习武,故无武术之可言。至1922年我国收回青岛后,始有韩桧生、杨明斋等先后来青授徒,其中以杨明斋对青岛武术贡献较大。
  杨明斋系山东省阳谷县人,武术世家岀身,家中开设拳房,以教拳为业。杨明斋兄弟姊妹均自幼学拳,对武术造诣颇深,除十八般武艺件件俱通外,杨明斋还谙习气功工夫,能表演“铁板桥”、“揉锤贯顶”等项目(注)。更可贵的是在全国几至失传的“孙膑拳三十二手”,经杨明斋的秘传,得以保留下来。
  1917年,马良任济南镇守使,成立山东武术传习所;韩桧生为总教习,广招武林高手任教,杨明斋经该所教习王子平介绍前往投考。投考者须与总教习比试武功,杨明斋与韩養生对打时,运用孙膑拳独技法连胜二次,马良即挥旗停止比赛,录用为教习,从此杨明斋名闻全国。嗣因马良下台,山东武术传习所结束,众教习星散。韩桧生前来青岛馆陶路齐燕会馆设立“国技学社”授徒,杨明斋则到上海等地打拳卖艺,闯荡江湖。后闻韩桧生在青岛,遂于1927年来青岛看望韩桧生。适因韩桧生年老多病,无意继续授徒,素知杨明斋武艺高强,乃将国技学社让与杨明斋任教。
  此时杨明斋又被本市北京路小学校胡镇中聘为武术教员,白天在北京路小学教学武术,晚间在国技学社授徒。所教拳种有埋伏拳、罗汉拳、查拳、形意拳以及散打等,有时也教授孙膑拳。在器械方面,刀枪剑戟、七节鞭、三节棍等,根据学员爱好进行教授。国技学社为本市培训了一批武术骨干,如韩冠英、纪雨人、祝正森、孙玉秀、徐自良、高伦士、栾秀云等都是功底深厚,蜚声本市武坛的高手。1929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运动会上,获武术最优奖者26人,本市即占4人,他们是祝正森、高守武、高作霖、纪雨人。随后又有曾在山东武术传习所任教习的高凤岭来青,在四方路三会馆设场教授猴拳、醉拳、金刚拳等,也为本市培训了不少武术骨干。由于杨明斋是少派,高凤岭是太乙派,两派门户观念很深,各行其是,不相往来。
  1928年,国民党南京政府为了团结全国武林入士,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张之江任馆长,并通令客省市设立地方国术馆。青岛市国术馆于1929年10月成立,馆长由当时青岛市长马福祥兼任,副馆长由国民党市党部主任委员李郁廷兼任。下设总务、教务、编辑三科,总务科长李丹亭,教务科长高凤岭,编辑科长杨明斋。科员八人为王芹塘、王介山、刘英华、王旭东、纪子舟、周鼎臣、侯甫增、田占魁。办事员十人为傅赞训、高作霖、王琴轩、韩冠洲、臧醒吾、李景尧、纪雨人、祝正森、邵复圣、常秉毅。国术馆的宗旨是:(1)扩大武术宣传,树立武术基础,增强民众勇武精神。(2)打破传统思想,消除门派观念,齐一步伐,认清目标,达到强国强种的目的。
  开始时,青岛市国术馆并无正式馆址,暂借包头路小学为办公地扯。至于经费,市政府每月仅拨发300元,因此馆长及科长均为义务职,其他职员只津贴少数车马费。另外每月有200元器械购置费,用以购买器械及补助经费之不足。
  青岛市国术馆最初计划在全市设立武术练习所三十处,推广武术的学习。为了培训武术师资,国术馆成立了教授班,借恩县路育英小学操场进行学习,第一期教授班于1930年3月上旬开学,学员一百人左右,多系曾在国技学社及三江会馆学习的武术爱好者参加。课程分学科及术科两种。学科有杨明斋著述之《孙膑拳三百六十手》、高凤岭著述之《金刚十八式》以及武术道德等;术科有长拳、器械、散打等。教员由杨明斋与高凤岭担任,学习期限定为一年举业。
  1931年12月沈鸿烈任青岛市长兼任国术馆长,市党部常务委员李先良任副馆长。当时适逢“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沈鸿烈为提倡尚武精神,非常重视武术发展,将市北区广东路1号公产房屋拨给国术馆做为正式馆址,通令各中、小学增添武术课程,选派第一期教授班毕业的学员到各校担任武术教员。青岛国术馆又举办第二期教授班,继续培训师资,将全市武术练习所增至一百九十个。其中有两个女子练习所,由栾秀云在平原路设立第一女子练习所,由姜爱兰在禹城路设立第二女子练习所,一时之间,不分男女,苦练武功,尚武精神笼罩岛城。国术馆为考核各练习所成绩,每季派视察员到各练习所检查成绩,报请市政府发给奖金,以资鼓励。奖金共分四个等级,一等三十元,二等二十元,三等十元,四等五元。1933年7月,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在青岛新建体育场开幕,大会有武术表演项目,青岛市国术馆组织代表队参加,杨明斋在会上表演了绝技“铁板桥”和“揉锤贯顶”,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女队员栾秀云和姜爱兰表演剑术及双钩,姿式优美,疾徐自如,博得好评。其他队员如祝正森、孙玉秀、高伦士等表演了拳术,基本功扎实,武艺精湛,也都博得了好评。
  自1933年至1936年,本市举办了三次打擂比赛,,分五个项目进行:(1)散打(三局两胜)(2)摔交,(3)长兵,(4)短兵,(5〉笔试(作文)。第一次比赛在平度路新新大舞台举行,参加比赛者有48人,举行两天,市长沈鸿烈到会主持。比赛结果,第一名是韩冠英,其次为纪雨人、孙玉秀、祝正森等。第二次比赛也在新新大舞台举行,参加比赛者有200人,举行两天。市长沈鸿烈仍到会主持。比赛结果.第一名是王永彬。其次是曾广仁等。第三次在汇泉体育场举行,参加比赛者有400人,会期原定一个星期,因日本人提出抗议,后来只举行了三天即行结束。中央国术馆李烈军来青主持,比赛结果,第一名是钟寿山,其次为刘慎思等。
  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青岛市国术馆特从北平聘来武术专家尹玉章编制,《砍刀术》,向各武术练习所、各学校以及我国海军陆战队传授,一时之间,人手大刀一把,喊杀之声不绝于耳,因而引起日本对我国武术馆的怀恨。1937年8月14日,日本海军士兵数名行经德县路夭主教堂附近,其中两名被人阻击毙命,日本军舰即卸下炮衣,准备武装登陆,并于当晚到国术馆抓人,杨明斋因单身在青,住在国术馆内,被抓至停泊前海之日本军服上。此时沈鸿烈一面命令我国海军陆战队作紧急准备,阻止日本海军武装登陆,一面与驻青日本领事馆交涉。日本见我有所准备,为确保其在青各大纱厂不受损失,未敢采取军事行动,并将杨明斋释回。
  1937年8月底,日本在青岛的侨民全部撤回日本,将其所有财产交由市政府负责保管。1937年12月18日沈鸿烈奉命撤出青岛,在撤退时,挑选各武术练习所人员组织爆破队,将日本纱厂全部炸毁。本市国术馆人员,一部分以杨明斋为首的跟随沈鸿烈撤往鲁南抗战,杨明斋在临沂罗店为国捐躯;一部分以高芳先为首的跟随李先良撤往崂山抗战,高芳先任崂山青岛保安队(简称青保)总队长。
  1938年1月10日,日寇登陆,青岛沦陷,因日本对我国武术素抱仇视态度,市民不能公开练习武术。至1940年,有曾在战前第六届全国运动会获得查拳第三名、第七届全国运动会获得武术全能第四名的孙玉君,以袪病健身为名,申请设立太极拳研究社,经伪教育局批准,在高唐路22号(第三公园内)开业,由孙玉君教授各种拳术。日本海军士兵常来参观。有一次,一个日本海军士兵来与徒弟摔交,徒弟数人都被他摔例。该日本士兵洋洋得意,扬言要与教师比试。孙玉君无奈,当即出面比试,只经一个回合,即将其摔倒在地。该日本士兵爬起来之后,便灰溜溜地走了。
  1944年,日本采取怀柔政策,在太平路天后宫成立了健民社。因崂山“青保”成员多系武术人员,日本意图利用武术,以优惠条件引诱“青保”人员来降。但不久日本投降,其梦想终成泡影。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国民党接收青岛,恢复了青岛市国术馆的工作,馆址仍设在广东路1号,馆长由市长李先良兼任,副馆长由“青保”总队长高芳先兼任,下设三科,第一科长是臧醒吾,第二科长是杨庆先,第三科长是钟寿山(后改为孙玉秀)。在发展武术方面,由于老一代武术人员或效死抗日疆场,或另有工作,因而师资严重缺乏。于是青岛国术馆连续举办了两期教师班,培训师资,接着又成立了近100个武术练习所。
  为激励练武人员的热情,本市于1947年举办了第四次打擂比赛,比赛办法与战前的三次相同。比赛结果,第一名是李月明,其次是王利可等。
  这一时期因接收大员忙于“劫收”,货币贬值,物价直线上涨,影响了武术事业的发展,使之处于停止不前的状态。
  我国武术是一项传统的、有益于人民身体健康的活动。青岛解放后,人民生活安定,在公园海滨自发地出现了许多打拳练武的入群,他们挥臂踢腿,舞剑耍棒,学练不懈,我市武术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气势。
  我市在武术组织方面,解放初期曾有拳师孙玉君、胡健夫、孙文彬、王玉彭等在髙唐路22号成立国术研究会,研究武术理论,整理武术拳种,为发展武术做出不少贡献。到了八十年代,在市体委领导下成立了青岛市武术协会,会长刘金海,副会长薛举进、马文章,秘书长徐学礼,各区也成立了武协分会。同时为了培训武术骨干,拳师徐学义在芝泉路设立了东方武馆,新兴农工商公司在山东路设立了武术学校,校长为拳师张炳斗。各区武协分会也在公园海滨等处设立武术队,由拳师传授拳术,学员认真学练,武术气氛空前高涨。
  青岛武术历居山东前列,每次比赛都能取得较好名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青岛武术正在日新月异,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
  (注):"铁板桥”是仰卧在木凳上,腹部放置一块大石条,另一人用铁锤将石条砸为两半。“揉锤贯顶”是在头部放置红砖五块,用铁锤将红砖砸砗。

知识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市北区文史资料》第一辑在有关单位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现在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区文史工作的一点成果。今后将陆续编印,不定期出版。在这里,谨向支持帮助我们工作的单位和局志表示衷心的谢意。 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的,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搞好文史资料的征集和编纂工作,既可以多方面记载史实,供人了解过去,又可以史为鉴,惠及当今,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史料,对两个文明建设有所促进。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第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马良
相关人物
张之江
相关人物
马福祥
相关人物
李郁廷
相关人物
李丹亭
相关人物
高凤岭
相关人物
王介山
相关人物
刘英华
相关人物
王旭东
相关人物
纪子舟
相关人物
周鼎臣
相关人物
侯甫增
相关人物
田占魁
相关人物
傅赞训
相关人物
高作霖
相关人物
王琴轩
相关人物
韩冠洲
相关人物
臧醒吾
相关人物
李景尧
相关人物
纪雨人
相关人物
祝正森
相关人物
邵复圣
相关人物
常秉毅
相关人物
栾秀云
相关人物
姜爱兰
相关人物
钟寿山
相关人物
孙玉秀
相关人物
杨庆先
相关人物
刘金海
相关人物
薛举进
相关人物
马文章
相关人物
徐学礼
相关人物
徐学义
相关人物
张炳斗
相关人物
青岛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