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龙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崂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780
颗粒名称: 犹龙洞
分类号: K928.3
页数: 5
页码: 152-156
摘要: 崂山自古就有“神宅仙窟"之称。大山上下,群峰狭谷之中,大大小小、争奇斗异的天然石洞,比比皆是。在这数不清的石窟中,特别引人入胜的,当数小巧玲珑、幽静秀丽的“犹龙洞”。 犹龙洞座落在崂山北端、东海路西侧,太平宫西北的山坡上。游人出太平宫东院的边门,步行约百余米,即可到达犹龙洞的石级之下。
关键词: 犹龙洞 崂山

内容

崂山自古就有“神宅仙窟"之称。大山上下,群峰狭谷之中,大大小小、争奇斗异的天然石洞,比比皆是。在这数不清的石窟中,特别引人入胜的,当数小巧玲珑、幽静秀丽的“犹龙洞”。
  犹龙洞座落在崂山北端、东海路西侧,太平宫西北的山坡上。游人出太平宫东院的边门,步行约百余米,即可到达犹龙洞的石级之下。站在石级下,举目西看,是四个直径约0.5米的“凸”形楷书大字:“鳌老龙苍”。笔法刚劲有力,雕凿别具风格。步上十七层依石凿成的石级,便登上了犹龙洞洞外的小小平台。平台南北长约8米,东西宽4米,全是用直径约0.4米的正方形花岗石石板铺成。平台边沿,分别竖着五根高约8米,直径约0.4米的方形石柱。石柱与石柱之间,用铁链牢牢相连,恰似五个手扯手的顽童,紧紧围住犹龙洞的洞口。,那立于平台入口处的两根石柱,更是特别耐人寻味:方形石柱顶上,各雕着一个浑圆的石球,犹如两个剃光了头发的童子,侍立两边,十分虔诚地接送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旅客游人。
  犹龙洞原名“老君洞”,本是太平宫(原名“太平兴国院”)第一任道长刘若拙为纪念道家的鼻祖老子而命名的。明朝隆兴年间,山东提学邹善来太平宫游览时,觉得“老君洞"这名字太俗,随行的即墨县县令杨方,便根据《史记》中的“老君,犹龙也”,把洞名改为“犹龙洞”。据说,现在洞外右边石头上刻的直径约40公分、红漆涂底的“犹龙洞"三个大字,就是当年为它改名的县令一一杨方的手书。
  犹龙洞是“混元石"(又名:“翠屏岩"。它是太平宫历代道士们在上面练功、作法的地方)下的一个天然石洞,洞口朝阳开。洞深约8米,宽约4米,高约2米。洞口高约1.8米,宽约60公分。洞口两侧各开有一个直径约50公分的圆形木质小窗。门窗都用红漆涂染,玻璃镶孔,天成洞穴与人工装饰浑然一体,别具风采。
  据道士们讲:过去犹龙洞的洞正中石台上,塑着一尊高大的老君像。两旁石台上,各塑有四尊稍小的罗汉像。它是代代太平宫道长打坐修炼的专用洞窟,号称“洞天福地”。洞内的一切设施,十年浩劫中全被扫进了山涧,冲进了大海。“洞天福地”一夜之间,变成了"陈土烂泥”。而今,只有当年塑像下的石座,仍完整无缺。
  犹龙洞洞口外的,正上方,刻有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明末学者顾炎武的诗句:
  云是老子曾过此
  后有济北黄石公
  犹龙洞洞外左上方,刻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大德二年书写的《太上玄元道德经》第一章的全文:
  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大德十一年赵孟頫书
  此刻石是一九七九年复修太平宫时,根据赵孟頫
  的手迹放大后重刻的,实属崂山刻石中珍贵的墨迹。
  犹龙洞外右上方,刻有直径约40公分的四个隶书大字“别有洞天”。字以蓝漆涂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十分醒目。
  阳春三月,登上这犹龙洞的小平台,仰首看那高高耸立的混元石,在从仰口湾边飘来的云雾之中,时隐时现,真有:置身仙山琼阁,羽化而登仙之感。若是秋高气爽的九月,站在这犹龙洞洞边,面向东方,近盼远眺,则又是另一番境界:平台前八棵碗口粗的刺槐,整齐地排列在洞外三面,如同八个肃然屹立的守护神,日夜守卫着这块“洞天福地”,寸步不离地忠于自己的职责。对面不远处,状如雄狮的狮子峰,正昂然翘首怒目耽耽,大有和苍“龙” 一决胜负之势。
  举目远眺,太平宫下,仰口湾边,那金黄色的沙滩和湛蓝的海水,在刚刚升起的朝阳照耀下,闪闪放光,争相辉映,如同两匹颜色不同的特大型绸缎,平铺在山下,色夥分明,使人娱目骋怀。难怪当年拍电影《青春之歌》的外景,导演选中这里,让女主角林道静踏着金色的沙滩,走进碧蓝的大海,去解脱人生的苦恼,走进另一个“世界”之前,饱尝一下眼福,经受一次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最最美好的洗礼呢!
  犹龙洞不仅洞穴玲珑剔透,使人流连忘返,这洞外的风光,也分外旖旎多姿,引人遐想,疑为世外桃源。

知识出处

崂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崂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崂山区,山东省青岛市辖区,是青岛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山东半岛南部,青岛市区东南部,黄海之滨。东、南濒黄海,西邻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西北邻李沧区,北接青岛市城阳区和即墨区。辖区陆域面积395.8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7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03.7千米。本书内容分为古迹寻踪、锦山秀水、岛屿考记、珍品集萃、佛教拾零、碑记辑佚六个栏目,既是第一辑内容深度、广度的补充,又是崂山文史资料征集的继续。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崇纲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若拙
相关人物
邹善
相关人物
杨方
相关人物
沈鹏
相关人物
崂山
相关地名
犹龙洞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