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重晶石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706
颗粒名称: 胶州重晶石矿
分类号: P619.25+1
页数: 14
页码: 28-41
摘要: 重晶石是一种重要工业矿物原料,主要用途有三:一是制取含钡的化学品,用于白色颜料、橡胶填料、军工等;二是重晶石粉用作石油天然气钻井泥浆的加重剂,加固井壁,防止井喷,并可屏蔽核反应堆;三是制作锌钡白,用于油漆、颜料、高级橡胶制品,提取金属钡等。随着非金属工业在世界上的迅猛发展,重晶石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胶州重晶石矿位于铺集镇河北村和高家庄一带,与高密县化山矿区、瓦屋庄矿区连在一起,为一大型重晶石矿床。胶州境内分布面积约三平方公里,矿体露头点十余处,重晶石正规地质储量近百万吨,矿体多裸露地表或埋藏较浅,便于开采。
关键词: 矿产 重晶石矿

内容

重晶石是一种重要工业矿物原料,主要用途有三:一是制取含钡的化学品,用于白色颜料、橡胶填料、军工等;二是重晶石粉用作石油天然气钻井泥浆的加重剂,加固井壁,防止井喷,并可屏蔽核反应堆;三是制作锌钡白,用于油漆、颜料、高级橡胶制品,提取金属钡等。它以其化学性质稳定、体积稳定、比重大(4.2〜4.7)、独具吸收X射线与r射线的特性,广泛应用于10多个工业部门。随着非金属工业在世界上的迅猛发展,重晶石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胶州重晶石矿位于铺集镇河北村和高家庄一带,与高密县化山矿区、瓦屋庄矿区连在一起,为一大型重晶石矿床。胶州境内分布面积约三平方公里,矿体露头点十余处,重晶石正规地质储量近百万吨,矿体多裸露地表或埋藏较浅,便于开采。
  地质概况
  高家庄矿区。主矿脉长度710米,沿走向两端分枝为两条。矿脉厚度1.5~7米,平均厚2.2米,矿脉厚度稳定,向两端分枝后渐尖灭。矿脉走向为北西向,主矿脉倾向近于直立。矿石多为重晶石板状晶体的集合体,颜色为浅粉红色一一浅肉红色,矿石质量优等,硫酸钡(BaSo<)最高品位90.2%,最低品位85.66%, 矿石中重晶石矿物含量90%以上,含少量石英、方铅矿等。矿石硬度低,较易破碎。
  河北村矿区。矿脉露头17处。矿脉最长为250米,最短为20米,长度大于100米的共8条.矿脉最厚为8米,平均厚度为1米以上。矿脉厚度沿深基本稳定,矿脉走向多为北西向。矿石质量各矿脉相差较大,其中硫酸领(BaSo4)最高品位为95.9%,最低品位为50.5%。矿石中除大部分为板狀重晶石外,含白色石英在10%—30%左右,影响了矿石的质量及其他物理性能。
  开采历史
  胶州重晶石矿直接裸露地表,极易识别。当人们一旦了解了它的经济价值,即行开采利用。据《山东省矿产产地资料汇编》载述:“明朝时已在仲家庄开采”。未曾查见有清朝开采的记述。中华民国时代,民族资本家及日本商人进行过开采。抗日战争开始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重晶石矿处于停采状态。
  一、建国前的开采
  1932年,济南资本家吴清泉在青岛设立清泉矿业所,集资二万元,准备在胶州铺集开采重晶石。开矿之前,“经专家施以精细调查后,谓地中蕴蓄甚富,面积之广,约23000余公亩,蕴藏量约36万吨。本县与高密县接壤处最为丰富”(《胶济铁路沿线资料调查汇编》)。说明当时是经过地质调查的,是有充分的地质科学依据的,并进行了简单的规划设计。业就,即由铺集镇河北村乡民王法五领工,在河北村首先开采重晶石。同年开工的矿坑还有任家沟、黔陬北岭、高密县西化山、菜园庄等五处采矿点。可见当时的规模已不算很小,推测采矿人员不下数十人。
  清泉矿业所将矿石采出后,进行简单地手选,剔除劣矿与夹石,即用大车将矿石运往火车站(高密站、胶州站)或红石崖码头。因海运价格便宜,多由水路运至青岛码头,销往外埠。外销地点为“天津、上海及德、美、日等国,销路畅旺,每年尚有相当盈利。”当时青岛码头计价吨矿成本“约14元4角,外销售价吨矿约售17元。”其用途为“欧美、日本等国制作磁油铅粉等化学药品之原料”(《胶济铁路沿线资料调查汇编》)。
  开矿时间不到一年,开采矿石不足万吨,因当地乡民崇信神灵,怕破了“风水”,极力反对采矿,使本来可为当地带来一些文明与繁荣的清泉矿业所,半途夭折,就范停产,迁往高密县化山继续采矿。
  1933年秋,日本商人使用各种手段,取得中国政府的同意,继续在铺集河北村一带开采重晶石,当时日人称星泉石矿,公司名谓“谦记成贩卖所” 。两名日本商人在河北村常住,委托河北村“地方”(乡约)王法孔为买办,胶东人吴某为工头,吴懂得些土法采矿知识。
  开矿初期,雇用矿工(农民)10多人,后期发展到30多人。此次开矿,共开3个井口,露天作业。井口均沿矿脉走向开掘,宽3-5米,最深达7—9米。每日出矿石约4—5吨。日本商人为了省钱,连一些最简单的提升设备都没购置,全靠肩扛人抬把矿石搬运至地表。开采工具均是较落后的锨、镢等,辅以炸药爆破。日本商人很重视矿石质量,每年由青岛“田总”(工程师?)几次来胶检查质量,指导开矿。矿石采出后,经简单的人工手选,即运往青岛,由日人自销。
  日本商人对矿工很苛刻。矿工们每日早饭后自带午饭上工,一直干到太阳落为止,散工后各自回家。春天昼长夜短,矿工们在潮湿阴冷的矿坑里作业,一天工作长达十几小时。矿工每日工钱4角,中国领工(工头)每日工钱5角。
  由于没有任何劳动保护,加之矿石重量大,在肩扛人抬的搬运过程中,矿工们砸伤腿脚是经常的。矿上没有任何医疗设备,矿工们发生红伤,都是相互救助,以土代药,撒敷伤口,以野菜(荠荠菜)止血,临时撕块破布包扎伤口,继续劳动。即是红伤较重,走路一瘸一拐,也不敢声称自己有伤有病,唯恐被解雇,以保住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工作,保住“饭碗”。
  矿工们不仅劳动强度大、工钱低,而且发生伤亡后,矿方连抚恤金、殡葬费都不给一分一文。1935年,大王吴村放炮工臧玉培在点炮后”因超过预定时间未起爆,为工友们的安全和环致被解雇,冒险下井排“哑炮”。由于当时用的是灰(土)炸药,药性不稳定,臧玉培下井后“哑炮”突然爆炸,当场重伤毙命。臧的妻小苦苦哀求矿方给予抚恤,矿方毫无表示,家人只好把尸体拉回草草埋葬了事。
  经过三年多的矿石开采,日本商人盈利不少。到1936年,两个日本商人因故离矿回国。自此,“谦记成贩卖所”倒闭,胶州重晶石矿再度停采。二、建国后的开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事百废待兴。
  1952年,胶州专员公署作出决定:(恢复)开采所辖境内的矿山。由专署实业公司牵头,财委等单位参加组成领导班子,李照兰、丁一九二人负责,具体由方文山等人参加,进行矿山开采的筹备工作。经过两年左右的筹建,共投资22.5万元,所辖区内高密、胶州重晶石矿等5处矿山,共18处采矿点,先后于1954年、1955年开工(恢复)生产。总部设在高密县化山村。高密县化山与胶州铺集重晶石矿合称为“山东省胶州专署实业公司重晶石矿”,属国营企业,是1954年开工(恢复)生产的。胶州参加开矿的务工农民(矿工)约130人,主要在高家庄、侯家庵、沟里路、黔陬北岭、河北村等处开采地表矿脉。生产工具以钢钎、铁锤、锨、镐等简单工具为主,配以炸药爆破,搬运形式全靠肩扛人抬。人均日产量最高为5吨,一般为2—3吨。1954年共采矿石6000吨,每吨矿石成本3元,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8.3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5万元。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达9.67万元。1955年后,逐渐增添一些简单的提升机械,如辘轳、滑轮等。开采出来的矿石经简单的肉眼鉴别和手选,把含石英量较多的劣质矿剔出,把矿石分选为块矿与砂矿(以块径2厘米为界)后分装;即由大车运往火车站,,销给天津化工厂、河北省束鹿化工厂、青岛红星化工厂等厂家。
  1956年,胶州专署与昌潍专署合并。原“山东省胶州专署实业公司重晶石矿”解体,胶州重一晶石矿单独立矿,为县属国营企业,继续组织开采。
  1958年全国大跃进时,重晶石矿的务工农民达千余人,该年的开采矿石量达数万吨,并增添了不少的开采机械及碎矿设备。1959年后,因化工部门对重晶石的用量减少,矿石逐渐滞销。到1960年,胶州重晶石矿数年积存的矿石达22万吨之多。1961年上半年矿山被迫停产“下马”,大部分干部、矿工转行,或下放农业务农,仅留少量人员看守厂房、设备。胶州重晶石矿又一次停采达数年之久。
  1965年,随着重晶石市场销路的好转,积存数年的重晶石矿石陆续销往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及新疆等地,矿山又有了一大笔生产资金。有关部门决定招回矿工,做恢复生产的准备工作。1966年,重晶石矿全部恢复生产。此次重新开采,经矿山设计部门根据1957年化工部344地质队的地质普查报告进行了矿山开采设计规划,采用较正规的竖井分层巷道开采。主要生产矿区在高家庄、范家庄、河北村3处,共有生产竖井4口。由于经济效益较高,设备迅速增加,矿山得以稳步发展。在此后的十余年内,共添置机械设备数十台,建起了实验室与机械设备修理厂工程技术力量也有明显增强。
  1978年,投资22万元,架设了自胶城至矿区的专用高压输电线。全矿职工常年多在300—400人,最高年份达850人。除部分干部和生产技术工人是国家正式职工外,大部分是合同工人和临时工人(务工农民)。矿山设有数名医生组成的卫生所,可及时治疗矿工的一般疾病,定期为矿工检查身体,预防职业疾病。矿工下井生产,矿上免费供应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寒防潮劳动保护用品,以保证矿工的身体健康。
  由于拥有现代化的竖井提升设备、井下凿岩设备及装卸机械,矿山的采掘能力大大增强。其中1号竖井采深达250米,2号竖井采深达220米,3号竖井采深达200米,露天矿井采深达120米。、全矿年平均产矿石在2万吨左右,其中最高年份1978年产矿石3.5万吨,最低年份为1967年、1968年,年产矿石为1.5万吨左右。
  矿石采出后,按质量和粒径进行分选分装。仍以肉眼鉴定和手选为主,剔劣选优,提高矿石质量。矿石粒径在2厘米以上的为块矿、粒径在1—2厘米者为砂矿,余者由球磨机粉碎至220目、325目,为重晶石粉。块矿与砂矿主要销往天津化工厂、青岛红星化工厂;重晶石粉主要销往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大庆油田、盘锦油田等,作石油勘探用。年销量在2.2—2.5万吨,矿石销价块矿为每吨30元,砂矿为每吨25元,重晶石粉220目每吨75元,325目每吨85元。采矿成本1966年一1970年每吨矿石平均8元左右,1971年一1982年每吨矿石由12元增加至25元,矿石粉碎成本每吨约12元左右。由于矿石成本较低,重晶石矿每年约有百余万元的利润获得,並且重晶石粉由外贸部门年组织出口3000吨,主要销往日本,其次是英国、加拿大等国,为国家换取外汇。胶州重晶石矿经过断断续续60余年的开采,尤其是建国后的正规深采,几条主要矿脉采深达200米以上,矿体多已萎缩为纺锤形,长度在40—50米左右。根据重晶石矿床热液充填型矿体出露长度与深度类等的成矿规律,矿脉已接近根部,无继续扩大的远景,表明资源涉近枯竭。另一方面是井下开采,抽水、矿石提升耗电量大,井巷支护耗用优质木材较多,人均开采效率降低等原因,造成采矿成多偏高。其他一些较大的矿体在居民稠密区内,目前尚不能开采。鉴于上述几点,1982年县政府决定将重晶石矿转交给铺集公社开采,9月份交接完毕。原矿上职工大部分转业至新建的胶县精锻齿轮厂,少量转至河西郭萤石矿。至此,胶州重晶石矿的正规开采即告结束。
  自1954年至1982年,国营重晶石矿共计采矿石120万吨,工业总产值达8000万元,上交利润近3000万元。尚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由于50年代的非正规开采,地表矿体采后填坑无任何资料可查。在矿山回采过程中,因地表矿体采掘情况不明,近地表的三层、五层矿未敢回采,估计尚有10余万吨储量可采,日后仍可采用露天坑采形式回采这部分矿体。
  在其他人口稠密居民区内及较小的矿脉,共计还约有30多万吨的可采矿石储量。
  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矿上曾对矿井的涌水量进行过记量观测,日涌水量在千吨左右。水流多来自西北方向,与地表水体王吴水库无明显的水力联系,从未发生过大水淹矿事故。
  由于50年代地质工作较为简单,如日后经过详细的地质工作,仍有发现隐伏新矿体的可能。
  1988年6月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四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四辑》

本书收入“昔日胶城商业面面观”、“清末民初胶州市场流通的货币”、“胶州重晶石矿”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杨龙庆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吴清泉
相关人物
铺集镇河北村
相关地名
重晶石
相关专题
高家庄矿区
相关专题
河北村矿区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