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赵保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618
颗粒名称: 抗日战争时期的赵保原
分类号: K812
页数: 13
页码: 133-145
摘要: 赵保原,字玉泉。1904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大赵家村,父辈务农。该原名赵宝园,1938年11月反正之后改名赵保原。青年时,曾到东北学过买卖。1923年参加了奉系军阀举办的军事讲习所。1924年春天,学习结束后被任命为准尉通讯助理等职。1927年在上海西南参加过奉系军阀阻挠北伐的松江战役。1932年伪满州国建军,赵保原在大汉奸李寿山部下任团长,成为李寿山的心腹。他曾多次率部在大孤山、长白山等地进攻抗日队伍,双手沾满了抗日人民的鲜血。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赵保原

内容

赵保原,字玉泉。1904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大赵家村,父辈务农。该原名赵宝园,1938年11月反正之后改名赵保原。青年时,曾到东北学过买卖。1923年参加了奉系军阀举办的军事讲习所。1924年春天,学习结束后被任命为准尉通讯助理等职。1927年在上海西南参加过奉系军阀阻挠北伐的松江战役。1932年伪满州国建军,赵保原在大汉奸李寿山部下任团长,成为李寿山的心腹。他曾多次率部在大孤山、长白山等地进攻抗日队伍,双手沾满了抗日人民的鲜血。
  “七•七”事变后,赵保原任伪骑兵第三旅旅长,与日本浪人张宗援结识。(张宗援诡称曾与张宗昌结为兄弟)来山东招兵买马组织伪山东省自治联军。1938年赵部奉调入关,编入这个自治联军,成为主力。赵保原到胶东后,遭到了抗日军民的严重打击。其时张宗援部下的高华清师反正,投归山东省第八区保安司令厉文礼,使日本人失去了对自治联军的信任。在此情况下,赵保原乃不得不宣布反正,率部由胶县拉到平度的三户山,投靠厉文礼,编为山东省第八区保安第三旅。赵保原反正后,转移到昌邑北乡潍河两岸。日本侵略军由高密、坊子出动部队,并用飞机配合,紧追不舍。赵保原率部随厉文礼沿烟潍公路东进,经掖县进驻莱阳,从而摆脱了日军的追击。赵保原到达莱阳后,受到胶东行辕的重视,令他驻守莱阳城关并暗中拉拢他,使之脱离厉文礼,直属胶东行辕。
  1939年2月26日,发生了胶东行辕事变〔1939年2月26日夜间,国民党内部复兴社和CC系之间为争夺地方实权而相互残杀的事件〕。事件发生后,胶东局势陷入完全瘫痪状态。国民党七区党务专员李先良出来收拾残局。他考虑到赵保原在胶东掌有重兵,对地方社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赵保原身无实职,很可能成为地方上一个不安的因素。因此,李先良电请省政府加委赵保原为莱阳县长,得到同意。后来赵保原又被任命为山东省第十三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十三区辖莱阳、掖县、即墨、平度、昌邑、潍县)。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赵保原就连升两级,这是李先良有意识地拉拢他,以便利用其势力控制整个鲁东局势。从此,赵保原的军政系统迅速扩大起来。他起初进入胶东时,部属不足两千人。1940年后,赵保原的十二师及十三区所属的军政系统全部人员,猛增到一万五千人以上。
  赵保原进驻莱阳之后,当地老百姓遭了殃。苛捐杂税,敲诈勒索,强拔壮丁,逼得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家破人亡,民不聊生。有的被逼跑到关外,有的扶老携幼,背井离乡,逃到解放区。莱阳人民在其摧残搜刮下,陷入饥饿、苦难的深渊。使莱阳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当时在莱阳流传着“六等人”的歌谣:“一等人在万第成吃坐穿,二等人是区长光吃白面,三等人是乡长捉户不慢,四等人是保长专管掳款,五等人是甲长孙跑孙颠,六等人是花户叫哭连天。“
  抽捉壮丁,又是赵保原的一大罪恶,赵保原每次配合敌伪扫荡时,即大量捕捉壮丁。1941年冬,赵保原抽捉壮丁五百送给日本。1944年秋,其副师长张起陆及参谋长皋鸣九与敌接洽,为敌抽拔壮丁三千,致使赵保原所辖区域,从十八到三十五岁的青年多被抽了壮丁。不在家者则由父母作押,无丁可抽者,则勒交“壮丁代金”,每丁达万元伪币。青年被抽捕一空,老弱转死沟渠,老百姓因而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
  赵保原在反正后的头一年在院里、松旺庄、团旺等地有过抗日行动。不久就变成表面上打着抗日的幌子,实际上是通敌叛国,破坏抗战,祸害人民的投降派。从缴荻的赵保原给莱阳伪县长的信以及其参谋长皋鸣九去青岛与日谈判后给赵保原的电报,足以说明赵保原的行为,其信与电报原文如下:
  同文县长仁兄惠鉴:
  久仰光霁,恨登龙之未遂;咫尺天涯,怅识荆之无由。引领琴堂,曷胜葵向!敬启者:弟等素稔吾兄系出东北,夙隶芳师(按:即孙传芳一编者注)乃燕赵间之豪士,安国军之巨擘,私衷钦迟者久矣。弟昔年亦曾沐恩于雨师(即张作霖一编者注)追随于芳师,推本溯源,弟与兄实有袍泽之谊。今邻封接壤,分境而治,殊不啻同舟共济,故弟每每引而幸也。
  自兄下车之始,弟即训示部属,不准与贵部磨擦,以期互相扶持,协同剿赤,庶能拯民水火,共济时艰。无奈敝部单位较多,编制庞大,故琐琐风波,点点细故,在所难免也.然弟为增强贵我双方感情起见,故竭力训导所属,加以箝制之,冀补缺憾于既往,期免贻误于将来。至于三七区与贵方发生之误会,弟等当即一面重惩三七区当事者,一面派参谋长赴城道歉,事实俱在,谅皆鉴察。讵料吾兄阳善阴恶,面慈心狠。竟缘此小嫌而不能释,大有因噎废食之概。除一面翻云复雨,挑拨是非,以便扩大事态,而泄私忿外,另一面秣马厉兵,筑垒掘壕,甘作庸人之扰,扰乱秩序,切实为吾兄不取也。何者?贵我两方虽立场稍殊,而“讨共救民”一也,今吾兄因一时小忿而乱大谋,此弟不解者一也。敝部与日方业已合作一载,吾兄不但不能从中维持感情,反而挑唆是非,致豆箕相煎,而遺“匪”(把坚决抗日的共产党八路军叫做匪一编者)以笑柄,此弟之不解者二也。敝部与贵军并肩大规模作战者业已四度矣,计龙虎山协同剿“匪”者一次,海阳协同剿"匪”者两次,(即1942年春冬两次敌伪联合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大扫荡一编者注)。平度协同讨伐王尚志(国民党的部队一编者注)者一次,彼此互信互助,亳无猜疑。今吾兄从中作梗,以致功亏一篑,感情行将破裂,此弟不解者三也。吾兄在莱固属政绩卓著,然在山东之能称为“模范”守者,实弟暗中相助,不加阻挠之力也。而吾兄不惟不感,反加仇视,此弟不解者四也。今“共匪”猖獗异常,最近贵方被其攻下之据点及逼迫放弃之据点颇多,例如:平度之马厂,柳行,栖霞之蛇窝泊及文登城等是也。不闻吾兄有倡议讨贼之举,而独欲摧残并肩作战之十二师,此弟不解者五也。今青纱帐起,"共匪”乘机肆虐,掘路劫车之事,所见不鲜,昨夜(二十四日)又将大野头占领,迄尚未去,其轻视贵我双方可见一斑。若不早为株除,则后患堪虞。而吾兄独若无事,此弟之不解者六也。夫人为热血动物,最富感情,然亦最好负气,若迫之过甚,则势必有所反抗。即古人所谓: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压迫力愈大,反抗力愈大,是也。倘吾兄过甚压迫,则弟虽能强相容忍,但恐敝部官兵不能甘心奈何,果尔以兵戎相见,则吾兄又将何以善其后耶?此弟不解者七也。今者剑拔弩张,严重异常,然谁为多事之戎首,谁居忍让之被动,以吾兄之明达,谅能明辨是非,洞鉴曲直也。况战端一开,则伤亡难免,至影响于大局,波及于行政,岂浅鲜哉?非徒劳民耗财而已,尤恐鹬蚌相持,利诸目光如炬之渔人。夫渔人为谁?实乃贵我两方不共戴天之八路也。然而天下之事诚有不可思议者,古人谓:急之则合,缓之则离,洵千载不易之论也,但识事务之俊杰,自能善为运用也。尚望吾兄念夙昔之旧好,捐今日之小嫌。须知部队之间磨擦龃龉之事在所难免,即本军亦难免误会之事发生,况友军乎?换言之,即父子之亲,手足之谊,家庭之间,犹难免勃谿之生,阅墙之斗,口角之争,况其他者乎?早施解铃之妙手,速设天外善策,庶作补牢之计,藉收桑榆之效,则贵我双方幸甚,胶东军民幸甚。否则九州之错铸成, 则双方均悔无及矣。临池依依,不尽欲言,尤希熟思为盼。尚祈赐我箴规,俾资韦佩。专此布臆。
  顺祝政安伏维爱照不宣。
  三十三、七、二十六
  皋鸣九去即、青与敌酋谈判的报告
  师座钧鉴:职于二十六日赴即,当日天雨,抵即天晚。大雨彻夜未止。于二十七日午赴俵部队会见,当将最近“匪军”动态及讨伐四纵队问题详陈无余。对四纵队请求协力讨伐一节,彼不敢擅专,遂要求与职协同赴青,向内田司令官面陈,并求其即时表决。职以事关重大,且又不便拒绝,当于二十八日早八时乘专车赴青,于上午十时与内田会见,谈至下午三时始止。归纳概略,可分三项:一、对我用政治争取手段,短期内(约两个月间)决不用武力威胁或其他手段。
  二、对四纵队协力讨伐问题,慨然允于即日出兵,务期肃清,以示对我部援助之热意。
  三、最后乃以钧座赴青会面为要求。
  总之,此次谈话,极为曲折而有意义,需面详陈,当晚宴请俵部队长,西田山本副官,尽欢而散。于昨晚随职返即,今日乘车返莱,明早与平冈会晤后,即行返防,谨此奉闻,敬请。
  钧安
  职
   皋鸣九(签字)
  三、三十晩七时
  赵保原反共之初,为了表示仍效忠日宼,便将其内部原有旳日本军官全部释放。继之,又先后在青岛、莱阳城设立了与敌联络办事处。同时其副师长张起陆、参谋长皋鸣九经常赴莱阳城及青岛之间,与日接洽,秘密接受日宼番号,将部队改编为皇协军,配合日伪不断扫荡抗日民主根据地。1942年冬,赵保原曾以三个团及四个中队的兵力,配合日伪两万余人,对根据地进行拉网“扫荡”,使尽其烧杀抢掠之本能。1944年秋,八路军围攻平度古岘日本据点,赵保原则又以两千兵力向八路军进攻,为敌解围。海阳邢村敌人被八路军迫退时,赵保原出兵三千掩护敌逃窜。几年中赵保原配合敌人"扫荡"抗日根据地,进攻八路军不下百余次。赵保原在前方配合日伪进攻八路军,在后方则杀戮抗日人民,摧残抗日力量。抗日人民,进步人士和抗日家属,被枪杀、活埋、铡刀铡的成百上千,凡有抗日言行,一被发觉,莫不立遭杀害。仅在大河源北沟因抗日被活埋的就有三百多人,大野头村东河里,在1943年春解冻后,发现被赵保原杀害的尸体七十余具。五龙河畔到处都成了赵保原屠杀人民的场所。据赵保原集团出版的《抗战纪实》中供认:五年期间就有“二万余”人死于其屠刀之下。
  1945年春节,八路军集中优势兵力,向赵保原盘踞的万第发起讨赵战役,仅三天,赵保原被完全击溃,并拔除了在莱阳境内的全部大小据点。赵保原率部逃往即墨,继续与人民为敌。
  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赵保原进驻胶高即县城,继而又招降纳叛,重新打起了“十二师”的招牌,率一个装备精良的团驻守胶县县城。1946年6月,解放军突然包围胶县城,激战一昼夜,该阵地被突破,赵保原突围时在胶县北门(奎光门)被解放军击毙。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为莱西文史资料,主要记录了抗战前莱西的水集工商业、文化遗址、 抗战时期工作概况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永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赵保原
相关人物
张宗昌
相关人物
李寿山
相关人物
厉文礼
相关人物
李先良
相关人物
皋鸣九
相关人物
张作霖
相关人物
王尚志
相关人物
山东省
相关地名
蓬莱县
相关地名
大赵家村
相关地名
莱阳市
相关地名
掖县
相关地名
即墨区
相关地名
平度市
相关地名
昌邑区
相关地名
潍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