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的兴建与拉城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499
颗粒名称: 城隍庙的兴建与拉城隍
分类号: K878
页数: 7
页码: 200-206
摘要: 封建社会,城隍庙各县有之。当年,即墨城的城隍庙规模宏伟,建筑精巧,香火鼎盛,在即城诸庙中可算上乘。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载,即墨城隍庙于明朝洪武二十年,由县丞杨泰申始建;弘治二年知县张闻重修;嘉靖九年邑人蓝章再重修;清道光十八年知县秦锡九复重修。整个工程自始建至完善经历了两个朝代,共达430多年。即墨城隍庙座落于即城东门里大街路北,东接孔庙,西邻书院,占地面积约六市亩左右。学生进了庙,道人慌了神。三校学生将城隍庙的神象拉掉后,国民党即墨县法院紧接着迁了进去,重新在这里断起了阳世官司。一九四五年冬,国民党十二师赵保原部驻扎即墨城时,将城隍庙拆除。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城隍庙

内容

封建社会,城隍庙各县有之。当年,即墨城的城隍庙规模宏伟,建筑精巧,香火鼎盛,在即城诸庙中可算上乘。
  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载,即墨城隍庙于明朝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由县丞杨泰申始建;弘治二年(1489年)知县张闻重修;嘉靖九年(1530年)邑人蓝章再重修;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知县秦锡九复重修。整个工程自始建至完善经历了两个朝代,共达430多年。
  即墨城隍庙座落于即城东门里大街路北,东接孔庙,西邻书院(现东招待所处),占地面积约六市亩左右。整个建筑的布局和形式是这样的:庙门座北向南,隔街对面有一高大影壁,影壁上有一对蓝绿色“狮子滚绣球”的浮雕。进得园形大门楼,走一段长约八十米、宽约三米半的窄长长廊,就是城隍庙的二门。门前两旁立有两根镌有楹联的石柱,楹联为:
  积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则昌
  作恶不颓祖宗有余德德尽则颓
  门上匾额书“不由人算”四个大字;匾额上方悬挂一个比门扇还大的算盘,同“不由人算”相衬托。进得二门,甬道两旁的木栅内分塑着“哼、哈”二将,名曰“方弼”、“方相”,高约两米,身边各有一匹桃红烈马,金盔金甲全副披挂,显得十分威武。再沿石阶而下为一大院落。院落东侧建有古钟楼;西侧有厢房八间,南三间为会客室,北五间系道人寝所;正中为戏楼。戏楼座南向北,青砖绿瓦,八角飞檐,四周由数根合抱粗园柱支撑,戏台为约四指厚的木板铺就;戏楼底部四面各有园形拱门,皆可出入,结构严谨,建筑精巧,使人大有古朴典雅之感。戏楼内外俱有匾额,外匾是:“勿作戏观”,内匾为:“举首自省”;舞台出入门分别悬有“龙飞”、“凤舞”二小匾,俱为知县秦锡九所手书。戏楼以北,中间有一木质牌坊,东侧是土地祠,西侧为牛马王庙;牌坊后面就是城隍正殿。
  正殿前,有东西两厢各六间,名曰“十二廊房”。内塑各种鬼卒,青面獠牙,面貌丑陋,形象各异,栩栩如生。据传,乃是人们在阳世违背了伦理道德,而在阴间惨遭各种酷刑报应的处所。两厢的西南隅设一方形巨石,上面镌有“望乡台”三个大字;东南角有一铁制园形火池,供焚香烧纸用。
  城隍正殿是一幢五大间前出厦、卷棚式的主体建筑,也是所谓城隍爷在此料理冥府事务、断决阴世冤案的“中枢机关”。殿门正中的匾额是:“正直无私”,两旁的楹联为:
  想前世应已注定何必急急忙忙干些歹事
  了今生不能常在就该干干净净做个好人
  殿内正尊的用玻璃镶嵌的阁龛内,是一个身披黄袍的泥塑城隍坐像;阁龛两侧的楹联为:
  举念须检点上有神明下有鬼
  作事看报应远在儿女近在身
  字体浑厚大方,据说是邑人郭琇所题、。坐像两旁分立着判官、鬼卒、“牛头”、“马画”,右前侧塑一裸体少女,名曰“妖芒”。据传,患病者上前摸一摸“妖芒”,再许土愿就能病除。左前侧有一精工雕琢的木制城隍象,膝盖上装有“消信”,按动“消信”木象便可自动坐立,专供“出巡”时用。大殿左右各有厢房三间,内塑六个鬼役作为城隍的“护卫”,正殿后面为中院,座北的三间殿房为城隍“寝宫”,内塑城隍“夫妻”坐像,并设有桌、椅、床铺、被褥等;出“寝宫”北进,最后面是一幢二层楼房,楼上塑有城隍像,楼下陈列着城隍的衣甲、兵器及出巡时的轿子等一应物什。
  过去,每年古历正月二十二日、五月十三日这里都逢庙会。据说这两个日子分别为“城隍爷爷”、“城隍奶奶”的“生日”,在庙会上都要设班唱戏为城隍“夫妻”庆寿。这两天,城里关外和四乡各村的善男信女们争相来庙许愿、违愿,香火极旺。清明节及古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是城隍出巡的日子。清明节出巡为“放孤魂”;七月十五出巡为“查孤魂”;十月初一出巡为“收孤魂”。城隍出巡时,由人们用轿子将城隍木像抬着经东关至北关的“孤魂堂”休息;这时,本县县官要到“孤魂堂”迎接,演一出阴阳“父母官”拜会的闹剧。吃过午饭后,再由北关经西关、南关,于晚上将城隍送回城隍庙。往返路上,鼓乐喧天,鞭炮齐鸣,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城隍庆寿、城隍出巡的活动,在即墨一直延续了五百多年。民国十九年(1930年),国民党即墨县党部委员孙月廷、孙绍先、王义维同职业学校校长王法生、考院校长于子宅等为破除迷信,商定将城隍庙的神像拉掉。三月十二日,萃英中学、考院高等小学、职业学校的师生共三百多人,集合在东阁外开会,在校长和部分教师的鼓动下,学生们对破除迷信,拉掉城隍神像的倡议纷纷响应。会后,师生们排着长队,帶着镐锹、绳索,浩浩荡荡地涌进了城隍庙。
  学生进了庙,道人慌了神。城隍庙中的主持道人黄仲见事不妙,连忙同两个徒弟一齐下跪,给城隍求情。可是,学生们一个个象打足气的皮球,那肯听他这一套,在部分教师和管叙洪、管叙洛、黄祖武等和极学生的带领下龙腾虎跃地奔向正殿、后殿及十二廊房。进得正殿,将大绳套在了城隍的脖子上,推的推,拉的拉,掀的掀,刨的刨,随着“ー、二、三”的哨音和口号声,轰隆ー声巨响,偌大一个泥塑城隍被拉下了神台,摔了个粉身碎骨。与此同时,其它殿房里的学生也在噼哩啪啦地砸个不停,城隍、阎王、判官、鬼卒统统被推翻在地,有的被摔到殿外,整个城隍庙顿时“神”阴间城隍逊了位,阳世法官又续职。三校学生将城隍庙的神象拉掉后,国民党即墨县法院紧接着迁了进去,重新在这里断起了阳世官司。一九四五年冬,国民党十二师赵保原部驻扎即墨城时,将城隍庙拆除。
  (县文化局史志组供稿)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即墨人口发展简考、即城军民抗匪护城之目睹、孙殿英打顾震之经过、即墨知县陈毓崧轶事、即墨县联庄会会员训练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泉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泰申
相关人物
张闻
相关人物
秦锡九
相关人物
孙月廷
相关人物
孙绍先
相关人物
王义维
相关人物
王法生
相关人物
于子宅
相关人物
赵保原
相关人物
即墨城隍庙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