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腔名演员一一刘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497
颗粒名称: 柳腔名演员一一刘森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183-188
摘要: 刘森这个名字在即墨童叟皆知,当地群众ー直把他称为柳腔“戏母子”。刘森为一代柳腔名伶,冠以“戏母子”之称,实不过分;刘森的ー生,与柳腔戏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刘森”,是艺名;他的本名叫刘作廉,即墨县南泉镇揶城刘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刘森深受家庭影响,自幼迷上了柳腔。刘森10岁入私塾,14岁便辍学随父学艺。意外的成功,使他显示了才艺,崭露头角。固定演出既减轻了奔波之苦,节省了一定时间,刘森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着手进行柳腔的研究和加工。这是即墨县有史以来成立的第一个专业柳腔剧团,刘森是该剧团的首任团长。刘森的演出尤为广大的农村妇女所喜爱。
关键词: 人物传记 刘森

内容

在即墨,人们只要谈起柳腔,就会谈到刘森。刘森这个名字在即墨童叟皆知,当地群众ー直把他称为柳腔“戏母子”。刘森为一代柳腔名伶,冠以“戏母子”之称,实不过分;刘森的ー生,与柳腔戏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刘森”,是艺名;他的本名叫刘作廉,即墨县南泉镇揶城刘村人,出身农民家庭。父亲刘世贞,是一位民间柳腔艺人。刘森深受家庭影响,自幼迷上了柳腔。
  刘森10岁入私塾,14岁便辍学随父学艺。17岁时,为求深造,又投师陈镇举(南泉镇辛城村人),不久便出山,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涯。
  刘森19岁时,由一次去青岛探亲的偶然机会,经人介绍到东镇戏院唱戏。意外的成功,使他显示了才艺,崭露头角。22岁时,刘森去平度等地,与刘嫚(刘德昌)、刘小(刘洪石)、刘玲(刘邦君)搭班演出,声名远扬,成为柳腔有名的“四刘”。
  “七•七”事变以后,日寇“强化治安”,不许聚众唱戏,刘森遂去青岛谋辟戏路。在青岛,刘森初与董世坤等人搭班,不久就自己领班。领班后,他在东镇大陆市场简易戏院寻得落脚点,开始固定演出。
  固定演出既减轻了奔波之苦,节省了一定时间,刘森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着手进行柳腔的研究和加工。他借与梆子、京剧、评剧等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机会,把这些剧种的某些长处吸受过来,融汇于柳腔之中,使柳腔不论在唱腔的板式,还是在音乐的伴奏与曲牌上,都得到充实和完善,达到空前完美的程度。
  曰寇投降后,国民党统治下的青岛,局势更加混乱。城市戏路堵塞,刘森只好返回农村,边经商、边教戏,聊以度日。
  雄鸡一唱天下白。新中国建立以后,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开辟了柳腔的新天地,也为刘森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刘森步入了新的生活。
  1951年,刘森在担任挪城区工商联主任的同时,在丰享庄村组织了第一个农村业余柳腔剧团,活跃在即墨西部。1952年冬,县委宣传部安排他们在即墨县城“文艺剧院”做示范演出,大大地推动了全县农村业余柳腔剧团的发展。1953年春节期间,许多唱京剧、歌剧等的村庄,都改唱柳腔。业余柳腔剧团似雨后春笋,在即墨遍地出现,古老的柳腔剧种,以此焕发出新的生机。
  1954年春,刘森联合丰享庄、大吕戈庄两个村的业余剧团,组成了民间职业柳腔剧团一一即墨民艺柳腔剧团。1956月5月,根据《山东省民间职业剧团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精神,即墨民艺柳腔剧团经过整顿、登记,转为自负盈亏、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专业剧团,并于1958年更名为“即墨县柳腔剧团”。这是即墨县有史以来成立的第一个专业柳腔剧团,刘森是该剧团的首任团长。
  在党的领导下,专业柳腔剧团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应邀到青岛、烟台、昌潍等地区演出,足迹踏遍了胶东半岛。刘森,这位即墨柳腔剧团的创始人,作为一名优秀的艺人代表,1954年当选为即墨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当选为即墨县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
  刘森的舞台艺术名不虚传。他工旦角,精花旦,善演《月墙》中的王美蓉、《井台会》中蓝瑞莲等角色。他表演细腻,唱念俱佳,深受观众欢迎,他所塑造和刻化的舞台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1951年10月,在胶州专署婚姻法宣传演岀中,他的演唱夺得锦旗。在1953年秋季的胶州专区文艺会演中,他演出的《十八相送》,被省广播电台录音播送。在1955年1月的胶州专区文艺会演中,他演出的《王定保借当》,荣获演员一等奖。
  刘森的演出尤为广大的农村妇女所喜爱。过去当地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
  “听说刘森上了台,
  大嫂子慌把枕头揣进怀,
  撒腿跑到戏台下,
  空拍枕头当小孩儿!”
  许多妇女听起刘森的戏来,往往是:乐悠悠眉开眼笑,飘忽忽忘记做饭。其强烈的艺术吸引力,可以想见。
  刘森不仅是一位柳腔艺术权威,也是青年柳腔演员的良师益友。他善植“桃李”,热心传艺。经他教授过的徒弟,有的成了较有名气的演员,如毛秀美(艺名兰嫚)就是代表之一。他对艺术力求创新,坚持戏剧改革,先后编演了《辛城》等一些现代剧目;挖掘、整理了《珍珠衫》、《白玉楼》等一批传统剧目。
  刘森对柳腔孜孜以求,但道路并不是平坦的。1958年,他被错划为“右派",遭受过痛苦,1961年5月因心脏病去世,年仅47岁。
  刘森虽已作古了,但他对柳控做出的贡献,为观众留下的艺术形象,难以磨灭。每当人们谈到刘森,总为他的早逝感到遗憾。他倘若活到今天,亲眼看看柳腔的繁荣,定会乐得他捏腔呐嗓、扭动腰肢,登台显显老姿容。
  (县文化局史志组供稿)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即墨人口发展简考、即城军民抗匪护城之目睹、孙殿英打顾震之经过、即墨知县陈毓崧轶事、即墨县联庄会会员训练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宇晓
责任者
江志礼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森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