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瀛“请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357
颗粒名称: 李子瀛“请客”
分类号: K825.2
页数: 9
页码: 116-124
摘要: 在我们苍山县民间流传着一句歇后语:“李子瀛请客 ——去不的”。所谓李子瀛“请客”,即反动地主李子瀛残酷屠杀我抗日干部的“横山惨案”,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李子瀛何许人也?对于这些问题恐怕五十岁以下的人都不甚了解。我作为事件的一个目击者,今就本人记忆,对李子瀛“请客”的前前后后追述如下。李子瀛为此十分恼羞。这是李子瀛跻身于兰陵政治界的第一步。李子瀛迫于当时的局势,为了保护其地主家庭的利益,表示愿意参加抗日,因而取得了进步力量的信任。
关键词: 人物传记 李子瀛

内容

在我们苍山县民间流传着一句歇后语:“李子瀛请客 ——去不的”。所谓李子瀛“请客”,即反动地主李子瀛残酷屠杀我抗日干部的“横山惨案”,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李子瀛何许人也?李子瀛为什么"请客”,李子瀛请客的经过如何?为什么说李子瀛“请客”——去不的?对于这些问题恐怕五十岁以下的人都不甚了解。我作为事件的一个目击者,今就本人记忆,对李子瀛“请客”的前前后后追述如下。
  李子瀛其人
  李子瀛,一八八七年生于临沂县第八区团园店(今苍山县横山公社)一个占地三十顷、酒厂一座的大地主家庭之中,早年曾读过私塾,他的父亲叫李化龙,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李先舫,次子李巨川。
  其先,李子瀛不过是一个土财主,在临沂西南乡兰陵一带政界中并没有什么地位,且常常被操纵政权的兰陵大地主们敲竹杠。李子瀛为此十分恼羞。为了甩掉自己头上的土帽子,李子瀛多方奔走,最后,不惜以三千元重金买通了当时国民党临沂驻军六十六旅旅长李占标,奴颜卑膝地认了李占标一个本家大叔。这一下子李子瀛在政治上找到了靠山。由于得到掌握临沂军政大权的李占标支持,李子瀛不久便当上了八区联庄会会长,兰陵一带大地主们皆刮目相看了。这是李子瀛跻身于兰陵政治界的第一步。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在鲁南领导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对李子瀛作了大量争取工作。李子瀛迫于当时的局势,为了保护其地主家庭的利益,表示愿意参加抗日,因而取得了进步力量的信任。一九三八年冬,兰陵一带抗日民主力量,乘尚岩日伪据点伪兵哗变之机,联合李子瀛拔除了兰陵的鬼子据点,取得了抗日斗争的一大胜利。李子瀛乘机扩大自己的武装,在其原有的二十条看家枪的基础上,成立“国民抗敌自卫团”,李子瀛自命为团长。至此,李子瀛成了兰陵一带的土皇帝。他手下那支武装力量便是他日后反共反人民的本钱,这是李子瀛走向反革命道路的一个转折点。
  随着李子瀛羽毛逐渐丰满,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便向李子瀛伸出黑手。当时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临沂行署专员张里元暗中与李子瀛勾结,并派遣国民党特务何志彬潜入李子瀛部,当了李子瀛的付支队长,为李子瀛出谋划策。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在兰陵一带蓬勃发展,随时给李子瀛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李子瀛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经过周密策划,于一九四0年五月二十六日,以设宴请客为名,将共产党抗日干部车志远、陈德五、王一鳌、孙锡九、蒋作孚等骗至横山,残酷杀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横山惨案”。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李子瀛请客”。从此,李子瀛撕掉了抗日救国的假面具,公开暴露了他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面目。
  事后,共产党本着大局为重的原则,为团结抗日起见,仍对李子瀛进行了仁至义尽的争取工作,在其遇到日寇扫荡被迫撤离他的辖区的时候,还把革命根据地的地盘让他作暂时驻扎之地。但由于阶级本性所决定,李子瀛不仅不思悔改,并于一九四二年指示其部下李友德公开投降日寇,充当了日寇的剿共大队长。而其本人则更加疯狂地从事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勾当。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一九四四年二月二十八日,我鲁南军区五团配合地方武装一举歼灭了李子瀛支队。李子瀛的两个儿子被当场击毙,怙恶不悛的李子瀛也被活捉,经抗日民主政府公审后就地枪决。
  李子瀛为什么“请客”?
  这事必须从抗日战争前期兰陵一带政治斗争的形势说起。
  一九三八年三月上旬,日寇铁蹄踏进兰陵,所到之处奸淫烧杀,f座历史悠久的鲁南文明古镇仅在几天之内变成一片废墟。真是白骨蔽原野,荒草没街衢,野狗食人肉,狐兔入房屋。其凄惨景象令人目不忍睹。
  这年秋天,日寇驻枣庄司令部派了两个鬼子(川奇和古庄叟)和一个汉奸队长(李春林)带领百名伪军在兰陵镇安了据点,委任兰陵侍卫府大地主王权和当了维持会长。几个月内,据点里的伪军扩充到二百多人。日寇在兰陵设据点的目的在于确保台潍公路畅通,进而打通峄(县)枣(庄)至郯(城)马(头)的通道,然后与郯城马头之敌携起手来,卡住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
  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正在兰陵以东泇河两岸广大农村蓬勃开展,一九三八年秋成立了八路军临郯独立团,各区青年纷纷组织抗日先锋队(简称"青抗先”)。兰陵一带爱国青年车志远、陈德五、孙仲典、王子玉、王锦堂,杨景田、周常贵、孙哲南、靳耀南、王柏华、任广秀、秦泽蒲、黄辛三等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青救十七分团”,后改名"兰陵青救区团部”。一九三九年又成立了“动委会”。车志远任主任,陈德五任副主任,王一鳌、孙锡九任委员。此时,兰陵周围的大部分村庄相继成立了工农青妇等抗日群众组织,泇河两岸到处响起抗日救亡的歌声。就在这一年,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也进驻鲁南。
  这时,国民党五十一、五十七、六十九三个军也先后来到鲁中、鲁南迪区。国民党临沂行署专员张里元指派兰陵一带的大地主潘西池、魏凡三、孙世红等成立国民党鲁南行署,网罗土匪头子张如德、"小野猫、”表照桂等,组成八个武装大队,名为抗日,实则反共。
  因此,当时兰陵一带成为日寇、国民党和共产党激烈争夺的地区。兰陵一带的地主,有的公开投降日寇当了汉奸,如王权和等;有的投靠国民党顽固派、如潘西池,魏凡三等;有的开明士绅则支持或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还有的动摇于三者之间,徘徊观望,看风驶舵,因此便成了敌、顽、我争夺的对象,李子瀛起初便属于这一类。
  抗日战争一开始,李子瀛唯恐自家的性命财产难保,然而又无所适从,终日若丧冢之犬惶惶不安。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党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主动找李子瀛谈话,向他阐明抗日救国的道理,希望他参加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来。当时他表示赞成抗日。
  而兰陵据点里的鬼子为了向东扩张,打通到郯城、马头的通道,也看上了李子瀛。他们把李子瀛请到兰陵,与之洽谈,并委任他当泇河两岸维持会区长。李子瀛知道兰陵据点只有两个鬼子,二百多伪军势单力孤,靠不住;而泇河以东就是八路军的根据地,沂河支队、县大队时常到兰陵以西活动,八路军一一五师就驻在苏鲁边区;另外,国民党张里元的队伍也不时出没于横山、层山之间。在此情况下出任汉奸管军事。由于拔除兰陵据点在泇河两岸影响很大,外界都以为是李子瀛干的,而他又打出抗日的旗号,所以李子瀛的“国,国民抗敌自卫团发展很快,不到几个月功夫便扩充到四百多人,分为三个营:一营长李友德,二营长李巨川,三营长赵子九。三九年秋天,土匪头子陈忠义的老婆陈张镇又带百多支步枪,两挺轻机枪投到李子瀛部下,成了第四营营长。这样李子瀛手中便掌握了一支相当规模的武装力量。
  李子瀛手中有了枪杆子,腰杆子便壮起来了。其后,成立兰陵区民主政府,李子瀛让“动委会”主任车志远当区长,而车志远却拒绝担任,李子瀛便自封为区长,这一来,李子瀛俨然成了兰陵一带的土皇帝。他打着抗日的招牌,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挨村逐户派粮派款抽枪抽丁,从广大贫苦农民到一般地主无一幸免,稍有违抗,即以汉奸论处,许多无辜百姓,惨遭杀害,泇河两岸的人民受不了李子瀛的敲诈勒索,纷纷献粮献款参加“动委会”。李子瀛由此而对 “动委会”心怀不满。
  “动委会”对李子瀛的胡作非为理所当然地进行了批评,并把它的反动言行刊登在当时的苏鲁边区抗战小报上、而李子瀛就是这个小报的读者,他看后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对“动委会”怀恨在心。
  起初,李子瀛只知道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而对“动委会”的性质并不十分清楚。后来,他大儿子李先舫去沂南岸堤八路军办的军政干校学习,回来后告诉他“动委会”也是共产党领导的组织,他才恍然大悟,由先前对"动委会” 的不满变成了仇恨。
  就在这时,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发现李子瀛成了鲁南地方实力派便向他伸手了。一九三九年秋至一九四0年春国民党五十七军、国民党临沂行署专员张里元及国民党却城县长梁麻子,经常秘密差人到李子瀛处活动。共同的阶级本性,使他们一拍即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派遣国艮党特务何志彬打入李子瀛部,充当副支队长,暗中为李子瀛岀谋划策。这时,李子瀛实际上已经投入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怀抱,而“动委会”方面却对此毫无觉察。为了保护他的地主阶级利益,为了在兰陵一带排除共产党的力量,在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指使下,经过一番周密的策划,李子瀛便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力量举起了屠刀。
  李子瀛“请客”的经过
  一九四O年五月二十五日,李子瀛发岀请帖,邀请当时兰陵区委全体委员和“动委会”全体干部到北横山他的团部赴宴。二十六日,区委干部有的出发了,在家的也未去。“动委会”的全体干部车志远、陈德五、王一鳌、孙锡九和临沂县民主政府二科科员蒋作孚应邀前往。临行之前有人提醒说,自古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还是不去为好。可是车志远同志却说:“借个胆给李子瀛,他也不敢!”就这样,他们到了北横山李子瀛的团部。下午三点左右入席,李子瀛方面出席作陪的是李友德、李康候(国民党员抗战前系临沂县民生银行行长)、王子明(李子瀛的团副),另外还有个地主武装独立户。伺宴全是李子瀛的卫队,盒子枪全部插在腰里一一过去,“动委会”的人曾多次去李子瀛处赴宴,伺宴也是这帮人,不过盒子枪都是放在匣里,背在身上,而这次却不同往常,尽管如此,“动委会”的同志却并未介意。一一入座后闲谈了大约十几分钟,首先上了四个盘,李康候斟酒让菜,李友德抽身离去。时隔半个多小时又上了四个大碗,随后李友德复入席。大约又过了五分钟,上了一个莲子大件。当时不知谁说了一声"莲子真甜”!话音刚落,砰然一声,李友德将手中酒杯摔碎,随之院子里突然响起了机枪,宴会屋里顿时消烟弥漫,匪徒们一拥而入把我们的同志全部捆绑起来。直到这时,同志们才知道中了李子瀛的奸计。车志远同志当即大骂李子瀛叛国投敌,一个匪徒拔出匕首恶狠狠地割下他的耳朵,鲜血直流,但他仍然骂不绝口。最后,匪徒们把“动委会”的同志们押出团部大门,车志远同志走在前头,满身彤红,成了血人,横山街的群众都目不忍睹,纷纷含泪关掩大门。同志们昂首挺胸走向刑场,英勇就义。李子瀛以我五名抗日烈士的鲜血换取了沈鸿烈八万元奖金。
  这就是震惊鲁南的李子灜“请客”-“衡山惨案”的全部经过。
  沉痛的教训
  李子瀛“请客”给予革命人民的教训是十分沉痛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
  一、在思想上当时“动委会”的同志不懂得阶级斗争的复杂性、残酷性和政治斗争的策略性,对李子瀛之流的反动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幼稚地认为抗日的利益高于一切,对李子瀛不仅没有必要的警惕,相反却完全信赖他,对其阴谋活动竟没有丝毫觉察。二、在政治上没有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正确路线,过分依靠李子瀛,甚至连辛辛苦苦发动群众建立起来的抗日政权也拱手让给了李子瀛。
  三、在军事上放弃了对抗日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只知帮助李子瀛发展武装,而自己手里却没有枪杆子。
  总而言之,由于当时“动委会”领导人的幼稚、右倾,麻痹大意,才使李子瀛“请客”阴谋得逞,使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这一沉痛教训革命人民应该永远牢牢记取。“李子瀛请客一一去不的”,便是苍山人艮从这一沉痛教训中得出的通俗明了的结论.
  更正122页倒数第三行应为;另外还有个地主武装独立户孙式如。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本刊整理、收录山东省苍山县(2014年恢复兰陵县县名)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宗教、侨务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选登了《苍山革命斗争大事记》《苍山名胜古迹简介》和《王思衍和他的遗作》等12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善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子瀛
相关人物
车志远
相关人物
陈德五
相关人物
王一鳌
相关人物
孙锡九
相关人物
张里元
相关人物
李友德
相关人物
李巨川
相关人物
赵子九
相关人物
陈张镇
相关人物
梁麻子
相关人物
沈鸿烈
相关人物
蒋作孚
相关人物
李康候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