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千古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352
颗粒名称: 文峰千古秀
分类号: K917
页数: 5
页码: 80-84
摘要: 文峰山千秋不老,泇河水万古长流。文峰山位于苍山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北倚丛峦叠嶂的抱犊崮山区,南临莽莽苍苍的平原大野,象一座天然的屏风蜿蜒屹立在临枣公路的北侧。山上青石峥嵘,古柏阴森,坳静林幽,风景宜人。县烈士陵园就建在这里。文峰旧属临沂县。山上有春秋时期鲁大夫季文子的墓和祠,因此又名鲁卿山。季子名叫季文孙行父,为人“三思而后行”。他的墓今已湮没,仅有残碑一座,尚可“磨洗认前朝”。相传,后人为纪念他,兼以文峰山形远观如毫末,改名为“文峰”,古来就有“文峰映秀”之称。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文峰山

内容

文峰山千秋不老,泇河水万古长流。文峰山位于苍山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北倚丛峦叠嶂的抱犊崮山区,南临莽莽苍苍的平原大野,象一座天然的屏风蜿蜒屹立在临枣公路的北侧。山上青石峥嵘,古柏阴森,坳静林幽,风景宜人。县烈士陵园就建在这里。
  文峰旧属临沂县。据《临沂县志》记载,山之东有郎城村,是古鄫国遗址,又是孔门大弟子曾参的家乡;山之西有匡王村,相传为东汉时“凿壁偷光”刻苦自学而成名的学者匡衡的故里。山上有春秋时期鲁大夫季文子的墓和祠,因此又名鲁卿山。季子名叫季文孙行父,为人“三思而后行”。历任鲁国宣、成、襄三朝的宰相,一心"安社稷”,“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相三君而无私积”,"守清忠之操,不以宝玉为悦,不以妻妾之奉菲薄为忧”。在两千多年前的奴隶时代,能够做到当官不谋私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的墓今已湮没,仅有残碑一座,尚可“磨洗认前朝”。相传,后人为纪念他,兼以文峰山形远观如毫末,改名为“文峰”,古来就有“文峰映秀”之称。
  老年人至今还记得山上原有晒书台、龙王楼、关帝庙、三观庙、三星殿、眼光楼、泰山行宫、玉皇阁等建筑,可惜均毀于战火,今已荡然无存。文峰山东西长约十五余里,以大神山为主峰,南北宽五里,山上有奉仙洞,深达千余米。东边山角下有保存较好的朋国古城遗址。西边约三公里有石壁嶙峋、遍刻佛像的千佛崖,崖上留有汉光武帝骑马至此的蹄印,崖前壁上刻有双龙戏珠,东边石崖上刻有佛像数十尊。崖下有一片山坡地,生长的枣树没有倒勾刺,神话传说是刘秀骑马跳下所致。崖前一庙,庙后一泉,泉水穿寺中曲折流出,故庙名叫"泉源寺”。传说过去和尚在客厅用膳,就借流水传菜送饭,真是别有一番乐趣。
  庙前有两株古干参天、枝叶茂盛的银杏树,雌雄并立,枝叶相联,高约三十余米,东株粗五米,西株粗十米“这种第四纪冰川年代以后,在全世界陆续死亡、绝迹,唯独我国尚存的"珍奇植物",历经了人间沧桑,至今仍然枝叶扶苏,黛色参天。
  庙西有“龙王楼”,建于大宋咸平二年,楼下有洞,涛喷珠跃的山泉水从洞中流出,名曰“龙泉”,又名玉泉,泉水甘美,水势极旺,黄旱不干,可供万人饮用,苍山酒厂的"龙泉大曲”就是因此而得名。一九六五年重修了泉楼,更名为“幸福泉”,并安装了自来水管,供山中烈士陵园、医院等单位饮用与灌溉。
  龙泉西侧有登山的石盘路,共七十七盘三百九十七级台阶。沿石阶而上,松柏夹道,浓荫蔽旦,两侧巨石壁立,参差如林:许多松柏皆出自石隙中,路旁有二古柏,一株出自石壁缝隙,昂然挺立于石壁一侧,群众称之为“偏马松”;一株坐于石上,两条主根交叉长在峭壁岩缝,盘根错节,形如骑马,群众称之为“骑马松”。此处地表全无土壤,苍劲高大的古柏完全立于石上,蔚为奇观。道西山崖、间又有一泉,每年夏秋两季开始吐水,冬春则干。但在雨季中;天晴泉流,天雨泉止,虽降雨多日泉亦不流,流则晴天,因此名为“晴开泉”。崖间有几株老藤萝,好象从天而降的巨蟒,盘绕古木而下。夏日泉水从石壁间流出,好象巨蟒吐珠。
  由此顺石阶盘路北上,过奉仙洞,攀崖而上到小太奄庙旧址,赵鎛烈士墓就座落在此。再向北登,到达山顶,极目远眺,白云如玉,烟雾如涛。南望泇河蜿蜒如带,西瞰抱犊雄姿巍峨,东看白石皑皑,块块如雪,故《临沂县志》称之"神峰积雪",为临沂八大景之一。在天晴气朗,东日欲出之际,东观沧海,水波荡荡。所以此处又名“观海峰”。近望,满山遍植松柏,山麓均系果园。春天山花盛开,桃李争艳,蜂飞蝶舞;夏日浓荫遍山,芳草遍地,山泉淙淙;秋季松涛阵阵,秋虫唧唧,苹果飘香;冬月古柏苍劲,新松葱笼,翠妆素裹;一年四时都呈现着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文峰山不仅是美丽的山,而且是光荣的山。这里历史上曾是农民起义军绿林聚会之地;抗日时期曾是游击健儿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战场;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曾在这里屡次阻击、重创、聚歼进犯鲁南之敌。一九四四年鲁南行署在山上玉皇庙的遗址建立了“银厂惨案烈士纪念塔”,塔高十五米;塔身东面刻有赵鎛同志传略;西面是“四•二五”事变和“十·二七”银厂惨案牺牲的三十三位烈士名单;北面刻有惨案记事。塔底柱亭式,平台高一米,从四个方向铺设台阶和栏杆,塔周围面积二百八十八平方米,用青石砌成。塔前八米处有一古松,犹如泰山上的"望人松”,挺秀繁茂,树冠如棚。革命烈士象这劲松一样永远苍翠,万古流芳。从抱犊崮到文峰山,从文峰到苍山,当年是鲁南人民抗日革命根据地,许多党政军领导同志曾在这里作地下工作和坚持敌后斗争。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我地下朝郭志远、李绍九等同志在文峰山下的沟西村筹建四县边联功、事处,发展武装,组织自卫团,举办抵日骨干训练班,为发展山区救亡组织、建立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九四一年,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鎛同志就在文峰山脚下银厂村开辟革命工作,不幸被捕,惨遭敌人杀害。赵鎛墓就建在山上,墓方形,四角如亭柱,基面二十五米,底部是四级台阶,高一米,墓体是多块青石和四块石碑磨雕合成。墓前壁镶有赵鎛同志半身铜像一尊(用八十斤铜钱熔铸成),铸有"赵鎛同志遗像”六个大字,上面有花果谷穗。一九四七年一月曾被国艮党抢去,后被我部队夺回进行了整修。墓前有两棵高耸挺拔的青松,墓的周围是四百四十平方米的平坦地,这里是瞻仰革命烈士活动的中心。
  八师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同志的墓,位于文峰山腰,墓是直线四方形,青白石垒砌的院墙。基面十平方米,墓顶为环圆形。墓身前面刻有“曾明桃同志之墓”,墓身背面刻有“气壮山河”四个大字,两侧刻有曾明桃主任传略。
  一九三三年苍山暴动的领导人郭云舫同志的墓位于文峰山前,墓高三米,面积九平方米,四周镶有石碑,墓的前身刻有“郭云舫烈士之墓”七个大字。
  苍山县烈士陵园,座落在山南脚下,始建于一九四四年,全国解放后不断扩建。陵园大门上方,镶有“烈士陵园”四个镏金大字,门两侧石刻对联一副:
  烈士英名流传永如文峰屹立英雄业绩不朽随同松柏长青
  园内有一千二百六十四座烈士墓,座北朝南九间具有民族风格的烈士祠堂,祠堂两端配有古雅的耳堂,肃穆古朴。厅堂内放满了花圈和挽联,正面墙上有赵鎛烈士遗像,四周墙上挂着烈士英名录条幅。祠堂门前有一圆形花池,周围开满名为“满天星”的小白花,象征着烈士的品格洁白无瑕。花池两边六棵针叶青松,象征着烈士节操万古常青。
  烈士陵园附近是文峰山医院,建于一九五八年,今有房屋一百一十九间,病床一百张,医务人员九十名,是一所深受干部群众欢迎的治病疗养的好地方。山的东南角下是文峰山园艺场,属县林业局,今有房屋十七间,职工干部八十二人,果树面积三百亩,一九八二年年产苹果七十多万斤。
  今日文峰,山南临枣公路横跨;山西泇河流水环抱;山前灌溉水渠缭绕;山下花木果树飘香;山上青松古柏苍翠;山顶丰碑烈塔耸立。一九八三年三月山东省付省长王众音同志又为烈士陵园题词:<楷模〉,并书楹联一幅曰:"血染苍山同苍山永固”;“长眠文峰与文峰并存”。这古今风景胜地,更加巍峨壮观。
  今天,幸福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为了我们的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们,每逢清明佳节,有组织的干部、职工、学生和自动前来缅怀先烈的群众,络绎不绝。革命先烈们所表现的那种不为名、不为利,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避艰险、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勇向前。
  文峰千古秀,海河水长流.先烈长眠处,英名永不朽。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本刊整理、收录山东省苍山县(2014年恢复兰陵县县名)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宗教、侨务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选登了《苍山革命斗争大事记》《苍山名胜古迹简介》和《王思衍和他的遗作》等12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怀钦
责任者
刘开
责任者
刘庭尧
责任者
李学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