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进步人士李传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314
颗粒名称: 民主进步人士李传询
分类号: K825.2
页数: 11
页码: 189-199
摘要: 李传询是我的老师,又是同村同姓,在我的记忆里,他是一位朴实稳重,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的进步人士。受时代限制,使他无处施展才华。尽管如此,他苦苦寻求救国的道路,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迹,终致积劳成疾,三十一岁逝去。今年八月二十五日是他病逝五十二周年纪念日。为此,作为他的学生、挚友,撰此稿以示対他的怀念和崇敬。
关键词: 军事人物 李传询

内容

李传询是我的老师,又是同村同姓,在我的记忆里,他是一位朴实稳重,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的进步人士。受时代限制,使他无处施展才华。尽管如此,他苦苦寻求救国的道路,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迹,终致积劳成疾,三十一岁逝去。今年八月二十五日是他病逝五十二周年纪念日。为此,作为他的学生、挚友,撰此稿以示対他的怀念和崇敬。
  李传询,字筱泉,一九〇六年出生于莒南县团林乡李家桑园村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四人,传询居长。其家有土地二十八亩,房屋两处。另外,其父李家银会染布技术,开染坊,故其生活在当地是较富的。
  传询六岁入读私塾,聪慧好学,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提倡新文化的热风吹到了莒南东部偏僻的乡村。这时,传询看了一些进步书籍,思想大受启发。他毅然弃学儒教考入了莒州师范,毕业后先在家乡及管帅、坪上任教,历时十二年,直到去世。他将短短一生的全部心血贡献绐了教育事业。
  (一)
  一九二六年李传询在莒州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李家桑园,热心地办起了以传播新文化为主的学校。当时无校舍,他就动员父亲挪出自己的五间房屋作教室,接着四处动员乡邻子弟弃读私塾上学堂。由于筱泉文化水平高,又善书法,懂历史,还有很重要的一条,他品德高尚,群众信赖,于是很快便有七十多名乡邻子弟入学,办起了团林乡第一处新学府。新校建成后,又看到一部分贫困无资上学的子弟,他又成立了一个夜校班,使近三十名青年读上了书。筱泉为了教育培养好一代青年,夜以继日地向学生传授新文化,宣传“三民主义”,特别对夜校班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大,除教他们识字外,重点向他们宣传“三民主义”的好处,提倡民主与和平,人人平等,有饭吃,有衣穿,共同过上美好的生活。在此启发教育下,很快以夜校班学生为骨干力量,掀起了一个反封建、反迷信、反儒教的革命活动,本人亲自对其祖父李宝书强行拆除邻居墙基的行为,以及对其叔祖父李龙书用封建思想束缚村民之事进行了反抗,并带领青年李家坤、李家春数十人砸庙推神,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他在坪上完小任教时,由于国内政治形势出现了新局面:即红军长征的胜利,“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等等,这时传询思想更加激进,他要求做到师生平等,不打骂和体罚学生,对斗殴的学生也以批评教育为主,启蒙他们向往新社会并为之奋斗。
  与此同时,他努力团结进步教师谢子符、张石生、尤克明、马致云以及谢辉、徐干卿等同志,经常汇集在一起,探求救国道路。聚会活动的地点,都是在坪上镇过街楼陈老中医家中的铺内。后来,他们组织发动学生,推倒了该镇北一座菩萨庙,并改为校舍,使坪上的封建豪绅若干年来,一直借此欺骗愚弄人民的幌子被撕破了。
  由于他思想激进,敢做敢为,所以遭到一些封建势力的反对和恫吓。如在家乡任教时,其祖父对他的言行甚为恼火。他曾用家规打堂棍来管教他,让其俯首就范,结果打了一夜,他坚强不屈。始终是棍起喊“三民主义”,棍落喊“吾党所宗”。在坪上任教时,当地豪绅谭界臣和坪上完小校长刘方卿为首十余人向传询写恫吓信。信开头写:“砸菩萨庙当学堂,李猴子命快亡”。当传询看到悒吓信后,泰然自若,并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传询热爱劳动人民,把自己置身于劳动人民之中,这就使他的一切活动有了根基。他每次放学回到家,总是有十余人,有时达二十余人不约而同地登门拜访他,找他啦家常,了解国际时事。为此,他与群众的感情愈来愈深厚。如今八十岁的村中老人,象李家语、李家友、李家时等人常说:“那时与传询啦个呱,就觉得脑子开阔了,心里亮堂了,……唉!好人不长寿啊。”
  (二)
  一九三五年,谢辉同志出狱后,为了存身,曾托朋友问过区长李锦堂,要求做助理工作。这时谢辉的政敌国民党路镇区区长,又去莒县县府控告谢辉是共产党员(一九三一年谢辉曾在烟台被捕,也是这人告发的),当时传票(传犯人的一种文件)已到坪上区公所。在这危急之际,谢辉向传询面求安全之策。传询和谢辉志同道合,友谊深厚,见谢辉又面临不幸,他立即表示:不要怕,这场官司,我去替你打,你给我代课。遂奔赴莒县替谢辉申冤辩诉。由于传询机智胆大,又依其伯父李锦堂区长的招牌,不亢不卑地面见了国民党莒县县长许树声,将谢辉的问题做了陈述,反复申明对谢是诬吿,是因乡邻不睦官报私仇,等等。由此消除了谢辉是中共党员的嫌疑,同时请求勾销了埒上区公所对谢辉被捕前的一张批复。从此谢辉得以在坪上区公所安全存身。此事以后,谢辉和传询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九三七年秋,传询患病,谢辉多次远道看望他,每次见面,都是促膝谈到中夜。传询病故,谢又来奔丧,在灵前痛哭一场。一九四二年,谢辉任专员时,还来桑园看望传询的亲属,井送北海币十元,以补贴其家。
  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五年期间,山东省省防军的田团(团长姓田)来莒南东部九岭一带剿匪,该部队和莒县县府为了杜绝匪患,曾下令将坪上以东所有看岭户一律迁回原村庄。这样将看岭户逼得无路可投。有的闯东北,有的当长工,有的终日乞讨。
  看岭户不幸的遭遇,传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终日想给他们找个生存之路。他想最好让他们在岭附近释地建村。为此他挺身而出,奔赴莒县县府,找到田团负责人,向他们陈述了坪上以东看岭户迁居的困难以及建新村利国利民的道理。在他的请求下,莒'县县府,田团领导人,同意了传询的请求。一九三六年莒县县府批示,看岭户集中建村。团林乡的李家村、化家村就是那时建立的。
  一九三五年的冬末一个早晨,山东省韩复桀的部队展书堂师追剿巨匪刘桂堂(即刘黑七),进入坪上一带村庄时,弄得鸡犬不宁,财物抢劫一空。当这伙兵即将到达李家桑园时,传询临危不惧,从容不迫。他扮装成一个国民党要员,身穿呢子大衣,头戴卷毛皮帽,到村外迎接展师部队。面见当官的说:“兄弟这次探家,欣逢各位兄弟,剿匪驾临,请进村到寒舍一歇。” 在他突如其来的迎接下,再看看他的穿着,这伙兵被弄懵了。认为这位人士,风度不凡,定是政府要员。这时大兵的头领,立即命令部队不许进村,就地休息。接着村民烧了米茶,凑了一部分穆子煎饼和生咸菜,让其吃了一顿早餐。此举为其村避免了一场洗劫。全村老少感激不已。
  传询幼年时,便对土豪劣绅有憎恶之感。及至去莒州师范学习到任教,这种感情愈加强烈。传询的叔祖父李龙书依仗其“增生”学位(比秀才稍高),在处理村民纠纷事件中,总是欺弱扶强,让弱户向有势力者赔礼或请桌客了事。传询对其长辈这种行为,曾多次进行抗辩。有一次,传询严厉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说其叔祖父这样的处理是欺弱助邪。其叔祖父暴跳如雷,拿起竹竿照传询就打。传询一面忍受竹竿之苦,一面进行申述。在事实面前,终于使其叔祖父认识了自己的过失。从此以后,出现类似事件,多数找李传询征求处理意见。
  有一年,他目睹坪上学校校长刘方卿在经济上有贪污行为,政治上反对进步。于是传询便列举八条罪状向莒县县府起诉,起诉事由:贪污一名校友的工资(即批准用三名校工,只用了二人)。建校舍十一间,多报一倍的费用,化为己有。护校枪十支拿到自家用,反对破除迷信,等等。由于事实确凿,莒县县府为了掩人耳目,撤销了刘的校长之职(后又复职)。
  一九三七年,他在病重期间,日宼已掀起了侵华战争,他一再嘱咐其弟李传涤和其子女,成人后要走抗日救国之路,决不当汉奸卖国贼。病逝不久,其弟李传涤便离家出走,在营州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先锋队干校(后改为山东军政干校)。
  以后,其子女五人,继承父志,都在年满十六岁以后,参加了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政府。
  (长子李长春现任山东省石油公司负责人;次子李逢春在潍坊市机床厂任工程师;二女儿在陕西省军区某医院当负责人)
  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作者筒介:
  李家述,现年六十岁,莒南县团林乡李家桑园人。一九四八年参加革命工作,一九八一年九月由日照盐务处离休。
  赵臻,一九五O年生于莒南=山乡东埠村,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曾任乡镇秘书、县政协文史办公室主任。现任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知识出处

莒南文史资料

《莒南文史资料》

出版者:临沂分社

《莒南文史资料第一辑》收入“谈莒南县城驻地十字路的历史沿革”、“在罗帅身边的日日夜夜”、“罗荣恒二三事”、“常师长简传”等3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家述
责任者
赵臻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传询
相关人物
李家述
相关人物
赵臻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