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宋家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307
颗粒名称: 血战宋家沟
其他题名: ——记国民党五十七军抗击日寇的一段战事
分类号: E297.33
页数: 5
页码: 140-144
摘要: 宋家沟村,位于莒南县西南部(原属临沂县南五区),周围重山叠岭,古木参天,沟岔纵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五十七军曾驻扎在这里,他们与当地群众一起,用鲜血挥写了抗击日寇的一段光辉历史。
关键词: 日寇 血战 宋家沟

内容

宋家沟村,位于莒南县西南部(原属临沂县南五区),周围重山叠岭,古木参天,沟岔纵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五十七军曾驻扎在这里,他们与当地群众一起,用鲜血挥写了抗击日寇的一段光辉历史。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五十七军三三三旅悄悄地开进了该村。他们在旅长王肇治的率领下,主动出击,先后在西安子窝、石柱山、十字路、王家庄子等地同日伪作战,消灭敌人五百多名,打死战马四十余匹,缴获野战炮一门,重机枪两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军民的抗战爱国热情。当时韩家村的开明士绅王林翰曾宴请过五十七军连级以上干部,以示庆祝。
  五十七军的抗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但一门野战炮被缴,日军而深感不安。便调集重兵,伺机反扑。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开始集结附近(山东南部、薪浦、赣榆)兵力约五千人向宋家沟方向蠕动。十二月一日凌晨,兵分四路向宋家沟发动了疯狂进攻,顿时硝烟弥漫,火光冲天。
  当时村里的群众扶老携幼,已大部撤离。日军进村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寻找失去的野战炮,他们用铁锨镢头掘坟墓,翻庄稼地,扒地瓜窖子,将全村内外搜了个遍,终于在螃蟹沟找到。残暴的日军把村民宋振渠、宋振彩身劈数段用来祭炮,鲜血染红了周围的土地。
  随后,新浦、青口一部日军来到朱苍,另一部分驻到了岭东殷家沟,形成“口袋”,则别有企图。
  五十七军转移到距宋家沟二十里的崖子、东、西夹河一带后,为了减少宋家沟群众的损失,百十一师三三三旅王肇治旅长(因作战能喝酒,人称大酒壶)率领一个营的兵力,于十二月一日晚出发攻打宋家沟的敌人。他们事先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兵分两路,一个连队从南部佯攻,边战边往东撤;另两个连队埋伏在村北的沟里。宋家沟地形复杂,当夜伸手不见五指,去村南的连队迷失方向,未能按计划行动。村北的部队,等到天将亮了仍未听到村南的枪声,就派了一个连摸进村子。他们悄悄地爬进北围子里,未发现大部敌人,只将两个看电话的鬼子当即击毙,便仓促撤离。这时埋伏的日军用机枪和步枪从四面八方一齐射击,把五十七军的两个连队逼到村后一条不到一里的沟里。到早上八点钟,日军集中全部兵力进行围攻。驻殷家沟的敌人从东面进攻,另一部分日军从下河迂回到济济沟西崖的岭顶上,从西面进攻,形成了对宋家沟的包围圈,他们用大炮.轰击,用轻重机枪射击,还施放了燃烧弹,整个战场一片火海,战斗相当残酷。
  整个战斗,五十七军因中敌之计,伤亡惨重,牺牲官兵七十二人,其中正副连长四人,(全部葬在宋家沟)。宋家沟群众被杀害四人,房屋被烧毁一百余间,损失财物不计其数。
  五十七军在驻扎宋家沟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团结当地群众,英勇杀敌。他们的爱国行动与烈士的英名一起,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作者简介:
  卢洪韶,一九二一年生,莒南县相沟乡中沈保人。一九四一年参加革命,曾任沐水县兴云区分区书记,一九四八年南下大别山,曾任湖北省荆门市委委员、沙洋医院书记,一九八一年离休,一九八六年六月八日病故。
  卢廷俊,一九三三年生,莒南县相沟乡中沈保人。一九五二年参加工作,任相沟乡沈保联中教师,一九八二年退休。现任相沟乡老干部协会副主任兼文史组长。
  宋甲森,一九二一年生,莒南县相沟乡宋家沟村人。一九四六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中共莒南县委组织部干事,莒南县人民医院板泉分院书记兼院长。一九七六年离休,现任相沟乡老干部协会主任。
  李克学,一九七〇年生,莒南县洙边乡李家沟村人。中师毕业,现在中共莒南县委办公室工作。

知识出处

莒南文史资料

《莒南文史资料》

出版者:临沂分社

《莒南文史资料第一辑》收入“谈莒南县城驻地十字路的历史沿革”、“在罗帅身边的日日夜夜”、“罗荣恒二三事”、“常师长简传”等3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卢廷俊
责任者
宋甲森
责任者
李克学
责任者
卢洪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卢洪韶
相关人物
卢廷俊
相关人物
宋甲森
相关人物
李克学
相关人物
宋家沟
相关地名
宋家沟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