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公 鼐诗选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蒙阴文史资料第三缉》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176
颗粒名称: 第一部分公 鼐诗选注
分类号: I207.2
页数: 49
页码: 1-49
摘要: 公鼐是明末万历年间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提出“齐风”的诗歌主张,公鼐“论诗主张一时代有一时代之风情反对模拟复古”,与于慎行、冯琦时称“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在晚明诗坛占有重要的地位,三人一起标举“齐风”共同推动了万历前期山左诗坛的发展,以地域之风影响全国,成为晚明诗风走向的先导。“齐风”主张有其自身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诗歌 诗词 公鼐

内容

拟秋怀
  壬申秋,初读《空同集》.适有三司马阅边之命"因拟作焉①。
  阅实三臣出帝京,
  居然九塞属长城②。
  秋风笳鼓燕山满,
  晚色旌旗瀚海清③。
  国计连年称“款虏”,
   边防此日重销兵④。
  有怀投笔非吾事,
  愿学龙门策太平⑤。
  〔注释〕
  这是作者在随父进京读书时写的一首诗,时年作者仅十六岁。诗中借“三司马阅边一事以欢呼雀跃的心情讴歌了与北方交好的“款虏”政策,并表达了自己要参加谋划太平九业的雄心壮志。
  ①壬申:明穆宗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空同集》;明代复古诗派首要诗人李梦阳的诗集名。李梦阳别号 “空同子”。拟作:模拟别人诗的形式而作诗。《秋怀》是李梦阳一首诗的诗题。
  ②这句说!阅边境的三位大臣奉命离开北京城,竟然使边防九镇和长城连成一道牢固的防线。
  九塞:为了防备蒙古地方统治者的袭扰,明朝廷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一线先后设置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九个重镇,称为“九边"或“九塞”,派驻重兵,明朝廷又沿各镇修缮长城,加强防卫能力。属(zhU主)连接。
  ③这句的意思是:随着秋风,胡笳金鼓声传遍了燕山一带;在傍晚夕阳的照耀下,军旗飘扬,显示了边境的清静太平。
  笳(jia加)胡笳,蒙古族的乐器名,多用于军事。鼓:金鼓、军鼓。瀚海:指长城外草原荒漠广大地区。
  ④ 这句诗说:国家连年来执行交好蒙古族的政策,今天,在边防线上又大量撤兵。
  国计:国家大计。款虏;款:诚心、恳切。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款雳”:即交好蒙古族的政策。明隆庆年间,由于蒙古贵族内部冲突和力量衰落,加之朝廷张居正执政期间对蒙古采取了 “供赏互市”的友好政策,使的明朝与蒙古的关系趋于正常,边防平静。
  ⑤ 这句的意思是:投笔从军不是我的志向,我愿象父亲那样帮助天子策划太平盛世大业。
  投笔:即“投笔从戎"。龙门:原指司马迁。他是西汉夏阳龙门人。司马迁任过太史令。而公鼐的父亲公家臣于一五七一年中进士后,入翰院,谀称“太史公”。公鼐在《问次斋闲居》诗中说;“先子龙门令”亦是此意。朱明秀注
  
  辛丑得第年逾仕矣①
  释褐明经暮,操觚秘馆严②。
  因知进士少,不遂老夫僭③。
  惯见苍龙础,仍攀翠羽帘④。
  傫然诸俊后,白发几茎添⑤。
  注释
  ①这是作者在万历29年(公元1601年)考中辛丑科进士后写的一首抒怀诗。时年已44岁。由于其父公家臣遭张居正迫害贬职,继而去世而带来的一系列不幸遭遇,使作者在青年时代耽误了科考成名的机会,几次应考,也是屡试不第。现在幸而得中进士,却已接近老年,自己认为已超过了“出仕”的年龄。诗中表达了且悲且喜、感慨系之的复杂心情。逾:超过。仕:出仕、做官。
  ②开头一句说:我考中进士时已经很晚了,手握判笔的试官选取试卷也真够严格。说明能够考中确不容易。释褐。释;脱去;褐:平民穿的布衣。意指脱去平民的衣服,换上官服。(考中进士即於:味着做官。)明经:唐代科举制度中的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此借用来说明中了进士。操觚:操:持、拿,觚(gu孤):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这里指试官判卷。秘馆,亦称秘阁。试官阅卷的地方。
  ③这句的意思是:因为知道每科进士的名额很少,使我不能遂心如意地超越别人而高中。遂:遂心。老夫:作者自称,突现年龄已老。僭:不合理地超越。
  ④这句说:我多次碰到凶神,机遇一直不好,所以屡次进京应试不中。苍龙础:即太岁星座,古时以为凶神。仍,重复,屡次。攀:高攀。翠羽帘:皇帝仪仗中一种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意即争取考中而接近皇帝。
  ⑤这句的意思是:现在终于考中了,我无精打釆地跟在诸位英俊的新科进士后面,自惭形秽,头上的白发又添了几根! 傫(lei)然:病困拘束,无精打采的样子。诸俊:诸位英俊的青年进士。
  朱明秀注
  
  诸将①
  上谷渔阳拱帝京②,
  相连河外受降城③。
  一从塞马来南牧④,
  遂使王师罢北征⑤。
  绝徼尚传青海箭⑥,
  中原新动绿林兵⑦。
  主忧正值宵衣日⑧,谁向天山答太平⑨。
  【注释】
  ①诸将:这是作者在居官期间,面对明王朝内患外忧、岌岌可危的严峻形势,为激励将领勇敢守土保疆,恪尽职守而写的一首律诗。录自《明诗别裁集》。
  ② 上谷;在今河北易县一带。渔阳: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二者都是拱卫京师的门户。拱:拱卫、把守。帝京:指明朝京城北京。
  ③河外:指黄河以北,大黑河以东的地区。受降(xiang)城: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为了接受我国北方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投降,汉武帝令将军公孙敖所筑。故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东阴山下。唐时,又沿黄河北,大黑河东三筑受降城。这句话的意思是:上谷、渔阳、受降城遥相拱峙,形成犄角,把守着帝王的京城。
  ④一从:自从。塞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牧马。来南牧:来长城以南放牧。明万历九年(1581年),明朝统治者为笼络当时蒙古各部落,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并在大同、张家口等地开设马市,准允蒙古人入境买卖。
  ⑤王师:指明王朝的军队。罢北征:停止了向北方蒙古等部落的征伐。这句诗的意愿是:由于明王朝采取了与北方少数民族友好的政策,于是不在发生征伐蒙古的战争。
  ⑥绝徼(jiao叫):极远的边疆。青海:这里泛指自朝鲜半岛至南海的广大海疆,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日军再次侵略朝鲜,1609年(万历三十五年),荷兰殖民者侵入澎湖列岛。葡萄牙人也占我澳门。箭:古代将箭头插在军事情报上,以示军情火急。
  ⑦中原:指除边疆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指中土、中州或黄河流域。绿林兵,指当时的农民起义军或群盗股匪。新莽末年,王匡、王凤等聚众起兵,占据绿林山(今湖北当阳东北),号称绿林军。这句话的意思是:然而极远的沿海一带,还不断传来外族入侵的紧急军情,内地又出现了新的农民起义。
  ⑧ 主忧:主;指皇帝,皇帝正在为〔国承忧。宵(xja。肖)衣,宵:夜。天不亮就起身穿衣主持国事。旧时多用来称谀皇帝勤于政事。
  ⑨天山:横贯新疆中部的大山系,这是泛指边疆。答,回报。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正是皇帝为国事日夜担忧的严重时刻,哪位将领敢于镇卫边疆,向皇帝回报四境太平的喜讯呢?
  朱明秀注
  
  居庸关①
  太行来万里,天险冷陉西②。
  银海围弓剑,金城列鼓鼙③。
  近关烟火盛,绝幕塞尘低④。
  想象犁庭日,忧时意转迷⑤。
  〔注释〕
  ①居庸关,旧称军都关,蓟门关,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在北京市昌平县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形势险要,向为交通要冲,是防卫蒙古族入侵的主要关隘。作者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居庸关的险要形势和雄壮军威,也表达了自己忧时忧国的焦虑心情。
  ② 来万里:来自万里,从万里来。
  冷陉西:陉(xing行),陉首,山绝之路,即山脉中断的地方。意为,太行山从西边一直延伸过来,在居庸关地方中断形成隘口,形势险要,其西因势高峻变得寒冷。
  陉岭,在今山西代县北,为北方军事要塞,唐在此建雁门关。
  ③银海:闪着银光的湖泊。海:这里指伪陆湖,如青海,什刹海。金城:防守牢固的城镇。列鼓鼙:排列着大小战鼓。鼙(pi皮)军乐中的小鼓。
  ④绝幕(me漠):幕通漠。绝:遥远。漠:沙漠。指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塞尘:塞外的烟尘。
  ⑤想象:回想起。犁庭:把房屋和庭院铲平变成耕田。比喻彻底灭亡其国。《汉书•匈奴传下》:“固己犁其庭,打其国,郡县而置之。”这里是指明初朱元璋命徐达、蓝玉等人袭破元人主力于捕鱼儿海,彻底消灭了元朝。忧时:有感于当时的形势。作者所处的明末,国势已经江河日下,蒙古人特别是满州人军力渐强,已经屡次侵犯北疆,明人已无力有效地控制边防。意转迷:由原来的兴奋而转:而愁怅迷惘。
  朱明秀注
  
  夏日行岱野书所见①
  夏日之日一何长,晨经岱南午汶阳②,
  欲息嘉树不可得、
  枳棘刺眼弥路傍③。
  徕松甫柏半秃缺。
  流沙覆地白如霜④。
  比年亢旱民居尽,
  剔屋伐木绝村庄⑤。
  今春多雨禾始起,
  斛麦钱百民反伤⑥。
  卖儿贴妇苦不售,
  时当盛夏苦无粮⑦。
  敲朴疮痍饥欲死,
  朝求纵舍暮逃亡⑧。
  前限未完后限急,
  吏卒叫嚣人走藏⑨。
  我行安车犹畏热,
  观彼负载行踉跄⑩。
  四顾嗷嗷皆沸鼎,
  吾独何意求清凉⑪!
   我欲使泰山化阳迈,
  犹恐铲凿销精芒⑫。
  我欲使东海输宝藏;
  犹恐漏卮枯沧桑⑬!
   何能一借康回力,
  尽卷滔滔入混茫⑭。
  〔注释〕
  ①作者在一年的夏天,路经泰山返回蒙阴时,一路所见,赤地千里,哀鸿遍野,人民卖儿卖女,背井离乡,而官府差役的横征暴敛,叫嚣欺凌之势亳无少诚。作者怀着悲愤而同情的心情,写下了这篇声泪俱下的歌行体古诗。
  据《蒙阴县志》载:“乙卯(明万历43年,公元1615年)之岁,东人大饥。鼐疏请发赈,一路赖此全活”。当即指此。
  岱野:泰山的郊野。书所见用诗写出所见到的情景。书:写。
  ②一何;为什么。岱南:泰山南部。汶阳:东汶河(流经蒙阴)北岸。山之南河之北谓之“阳”,汶阳:即蒙阴北部。
  ③ 欲:想,打算。息:休息。嘉树:指能遮浓荫的大树。枳棘:枳(zhi纸又名臭桔,枸桔,小灌木。棘:酸枣丛。弥;满。
  这句诗说:在炎热的中午,想找一棵大树在浓荫下休息,却找不到。一路上都是令人刺眼的矮小的臭桔和棘棵。写途中天气的炎热和景物的荒凉。
  ④徕松:徂徕山(泰山南部余脉)的松树。甫柏:新甫山上的柏树。新甫山(古山名,在新泰县西北),《诗•鲁颂•闷宫》上有“新甫之柏”之说。《老子•王弼》注:
  “甫,物之始也”。徕松甫柏:泛指徂徕新甫山一带的松柏。流沙覆地;由于水土流失,田野里覆盖着一层白沙。
  这句诗说:徕探山一带只生长着一些幼小的松柏,有一半是禿顶缺枝,田野里流沙覆地,象盖上了一层白霜。极写灾荒的严重。
  ⑤比年:连年。亢旱:大旱。剔屋:剔除。意为把房屋的门窗、木料、笆草统统拆除,仅剩屋框。
  这句诗说:由于连年大旱,当地的居民已经大部分逃散,房屋塌了,树木伐了,村庄也没有了。
  ⑥禾:禾苗、庄稼。斛(hu胡):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农反伤:农民反而受到伤害。
  这句诗说:今年春天多雨,庄稼才茂盛地生长起来,粮食丰收了,粮价大跌。一斛麦才卖一百文钱,农民反而受到伤害。(这里是指谷贱伤农)。
  ⑦这句诗说:(在大丰收的年岁里),为卖儿子,白送上老婆,仍然卖不出去!时当盛夏,家里已经没有了粮食。
  ⑧敲朴:刑俱。贾谊《过秦论》李善注:“长曰敲,短曰朴”。这里指官吏严刑逼征。疮痍(yi夷):创伤,比喻灾后民生雕敝。朝(zhao招》:早晨。纵舍:纵,放弃,舍:住宅。
  这句诗说,官吏不顾农民连年灾荒造成的严重创伤,反而严刑逼征,使人民饥饿欲死,他们早上才打算放弃自己的家园,晚上就逃走了。据《蒙阴县志》载:“乙卯大饥,蒙人流走河南五百户。”
  ⑨限:指限定农民交粮的数量和日期,吏卒;指官府催粮的差役。叫嚣(xiao消),威逼、吼骂。走:逃跑。
  这句诗说:前次限定交粮的数目还未交上,后一次限定的数目又催急了。催粮的差役们威逼吼骂,吓得居民们跑的跑,藏的藏。
  ⑩安车:古代一种小车,可以安坐。犹:还。彼:他们。指逃荒的农民。负载:负:背着。载:用头顶着。踉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
  这句诗说:我坐在车里行路,还怕热,看看他们,肩上背着沉重的行李,跌跌撞撞的四处逃荒。(心里能不难过! )。
  嗷嗷:哭叫声。鼎:古代的锅。沸鼎:开了的锅。
  这句诗说:四下里看看,到处都是哭叫着的逃难的入群,就象开了锅一样;我又怎能忍心去找凉快的地方呢!
  ⑫阳迈:阳关大道。销精芒:失去锋芒。
  这句诗说:我想把泰山凿平,变成阳关大道,又恐怕铲凿等开山工具会失去锋芒。
  ⑬输:送。漏卮(zhi支):渗漏的酒器。《铁盐论・本议》:“川源不能实漏卮,山海不能赡溪壑。”后常用来比喻利权外溢。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这里指中国的辽阔疆域。
  这句诗说:我想让东海向大地输送宝藏,又恐怕大地象一个渗的酒器一样,把所有的沧海桑田都漏干。⑭康回:神话人物。屈原《天问》:“康回为其二之名。”滔滔,形容水势之大。混茫:广阔无涯的境界。杜甫诗;“意惬关正动篇终接混芒。”
  这句诗说:怎么能够借一下康回的神力,让那滔滔不绝的流水,全部流入这一望无际的大地呢?
  朱明秀注
  
  朱仙镇岳祠歌①
  朱仙镇前祠庙古,
  翠殿巍峨罗鼎俎②。
  鄂王面南衮绣裳,
  宪云配飨坐廊庑③。
  英风飒飒五月寒,
  犹有余威震骄虏④。
  职官享祀黎民趋,
  椎牛烹羊昼击鼓⑤。
  是谁面缚置阶前?
  三五纵横草莽间⑥!
  往来践踏或撞击,
  头颅缺折肌肤穿⑦。
  败铁无知等尘土,
  似留遗臭沾腥膻⑧。
  胸前尚存贼“桧”字,
  便欲掣剑诛神奸⑨。
  低徊此地五百载,
  金牌恸哭声如在⑩。
  高宗贪位桧逢君,
  徒使忠良陷菹醢⑪
  黄龙直北竟成空,
  翠柏依南常不改⑫。
  千秋此恨几时休,
  滔滔汴水流东海⑬。
  〔注释〕
  ①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西南境。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飞大败金兵于郾
  城,乘胜追击至此。岳飞被害后,士民在此修建岳王祠,以资永悼。歌:指歌行体诗, 古诗形式之一。这是作者在游岳王祠时写的一首歌行体古诗。诗中表达了对岳飞忠贞报国的无限景仰,也愤怒地鞭笞了宋高宗、秦桧等人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利禄不惜陷害忠良,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
  ②祠庙古:专为祭祀的古庙,此处指岳王祠。翠殿:用翠绿色琉璃瓦盖顶的殿堂。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罗:罗列,陈列。鼎俎:二者都是古代的炊具,这里指岳王殿中陈列的祭器。
  这句诗说:在朱仙镇有一座古老的岳王祠,翠绿的殿堂里陈列着各种祭祀用的古器具。
  ③鄂王:南宋宁宗时,为岳飞洗雪翻案,并追封其为鄂王。这里指岳王像。面南:面南而坐。衮绣裳;衮(gun滚), 古代帝王的衣服。《诗经》:“我靓之子,衮衣绣裳”。这是指绣着龙凤标志的帝王的衣裳。云宪:指岳飞的养子岳云和女婿张宪,他们与岳飞同时遇害。配飨:亦作"配享”,附祭。廊庑(wu勿):殿堂的偏房。
  这句诗说:鄂王像身披帝王的衮衣绣裳面南端坐,岳云张宪陪侍在正殿的偏房。
  ④英风飒飒:就是英姿飒爽,指岳飞像英俊威武的神姿。五月寒:在五月里殿中有一股寒气。这里指庄严肃穆的气氛。犹:还有。骄虏:骄横的敌人。虏:古时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这句诗说:岳鄂王仪态威武,使得五月的殿堂里也有一股寒气。他的余威还能震慑骄横的金人。
  ⑤职官:专管岳祠的官员。享祀(Si四)祭祀。群黎:众多的黎民百姓。趋:前来。椎:捶击的工具,这里是杀的意思。
  这句诗说:(岳祠)有专门负责的官员按时祭祀,众多的黎民百姓也杀牛、煮羊,敲锣打鼓前来礼拜。
  ⑥而缚:对而被缚。(指秦桧夫妇、万俟=等奸臣的铁铸像)。三五纵横草莽间:横三竖四的躺在旁边的杂草里。
  ⑦ 这句诗说:来往的入,随意的对其践踏或打或砸,使得它头颅破裂身无完肤了。
  ⑧ 败铁:腐锈的铁:指铸造秦桧等人的废铁。等尘土:象尘土一样。
  腥膻:专指牛羊等肉的怪味。北方辽金等民族善食牛羊肉,秦桧卖国求荣,投靠金“虏”,沾满了腥膻味。连生铁铸像上也带有这种味道。遗臭万年。
  ⑨ 掣(che彻):抽取,拔出。诛:杀。神奸:死去的奸贼。
  这句诗说:看到铸像胸前残存的“桧”字,便忍不住要拔出宝剑砍杀这个早已死去的奸贼。
  ⑩低徊:低头徘徊。五百载:岳飞死后至作者写诘时已近五百年。金牌,指宋高宗力逼岳飞从抗金前线撤;军的命令。即所谓"十二道金牌"。恸(tong痛)哭:大哭,哀痛之至。
  这句诗说:我低头徘徊,回想这里五百年前,岳家军在抗金前线上,接到撤军的命令,全军大哭的情景。
  ⑪逢君:逢迎巴结皇帝。徒:白白的。菹醢(zu阻hai 海);蕰:切碎,醢;剁碎成肉酱。
  这句诗说:由于宋高宗贪恋偏安朝廷的皇位,秦桧为了巴结皇帝,白白地使忠臣遭到了杀害。
  ⑫黄龙:南宋时金入的都城。岳飞曾对其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这句诗说,岳家军“直抵黄龙”的壮志最后只有落空,然而,他们那翠柏依南的爱国信念是永远不会改变的。⑬汴(bian鞭)水:河名,流经开封、朱仙镇附近。
  这句诗说:这千古的仇恨几时才能消失,它象滔滔东流的汴水一样,永远没有尽头。
  朱明秀注
  
  丁未人日①
  百年将半后,十载乞闲身②。
  童子粘屏喜,乡邻送酒频③。
  人当初服日,花近故园春④。
  野趣何供给,盘中芋栗新⑤。
  【注释】
  ①这是作者在1607年(明万历35年)正月初七写的一首抒情试。作者在诗中回忆了自己在家乡欢度春节时的欢乐情景。表达了作者希望辞官乞闲的愿望,以及对平民生活的留恋。丁未:明万历35年,公元1607年。人日;古时以古历正月初七为人日。
  ②作者时逢五十岁,所以说百年之身,从此进入后半生。乞闲身:即“乞身”。封建时代官员因年老自请退休,亦称“乞骸骨”。欧阳修诗“三朝窃宠幸逢辰,晚芦恩深许乞身” 。作者于万历29年中进士,当官还不到十年,年龄也还不老。这里主要表示自己从开始就不愿居官的清高情绪。
  ③ 屏:姑(挂)在壁上作装饰的条幅,如]寿屏、字屏等。频:次数多。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象自己回家后,儿童们欢欢喜喜的在厅堂里贴上字画,乡邻们一次又一次的送来酒浆,以示祝贺。
  ④初服:未做官时的服装。这句意思是:人还是生活在家乡的时候好,春天到来,连花儿也象有情似的开的艳丽多姿。
  ⑤ 野趣:野,指民间,与朝(指朝廷官府)相对。野趣:民间生活的情趣。
  这句诗的意思是:民间生活充满了情趣,何需专意求索 (供给:靠别人供应),我的盘子时时盛满了新鲜芋头、栗子。
  朱明秀注
  
  过蒙阴旧城山家留饮①
  故堞依山麓,相传旧汉城②。
  桑麻千亩遍,梧竹一村平③。
  客醉迟归意,来稀重别情④。
  出门逢野老,重与话躬耕⑤。
  【注释】
  ①这是作者在游览汉代蒙阴县城故址,被山村人家留饮后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中体现了诗人与山村乡邻的深厚感情。
  蒙阴旧城:蒙阴县,汉置。故城址在今县城西南十公里左右的联城一带。山家;山村人家。
  ② 堞(die迭)城上的矮墙,墙垛口。这里指古城墙。山麓:山脚。
  ③ 这句主要写汉蒙阴城故址一带平展富庶,植被茂盛。
  ④ 客人(指自己)醉了,只能多留些时候,因为来的机会少,所以更珍重离别时的感情。
  ⑤ 出门时遇见一位山村老人,便停下来再一次与他啦起家常。
  野老:在山野居住的老入。躬耕:亲自耕种。
  朱明秀注
  
  潞河岸行①
  潞河三月下,寒重怯春衣②。
  欲逐莺花往,多逢塞雁飞③。
  酒旗烟村没,猎火暮村微④。
  望望南征道,扬帆当已归⑤。
  〔注释〕
  这是作者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傍晚,踽踽独行在潞河边上,有所期待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表达了一股怅楚、思念的情绪。
  潞河:即北京市通县以下的北运河,在明代是通向江南运河的第一个码头。一五七七年,其父公家臣因得罪首辅张居正而被贬官滁州。从诗意看,诗人所期待的,很可能就是日夜思念的父亲,盼望他能“赐环”而归。
  ② 这句说:时令虽已三月,但在潞河岸边,身穿春衣,还是感到寒气逼人。怯:令人害怕。
  ③这句的大意是:我本想追随着黄莺和春花前往,看到的却多是塞外的大雁向回飞去。逐:追逐、追随。塞 (sai ):边塞,这里指北方。
  ④这句的意思是:夜幕就要降临,周围村落里的酒旗、炊烟渐渐隐没了;在猎人灯火的闪烁下,只能模糊地看到村舍的轮廓。没:消失、隐没。微:模糊、不清楚。
  ⑤ 这句的大意是:我极目向南方望去,你大概已经扬起风帆,顺着运河就要回来了吧!
  当:大槪、可能。当然也渗杂着诗人的殷切盼望。
  朱明秀注
  
  南圃就客求果栽
  蒙山西陲汶水曲,
  为圃十年称退谷②。
  一去七载长安尘,
  羁栖畏途怀踯躅③。
  鹤怨猿啼蒙垢氛,
  松摧菊没成幽独④。今年解绊始归来,
  拟辟荒涂结茅屋⑤
  畚锸激流昼不休,
  桔槔灌园夜相续⑥。
  已诣徐卿觅果栽,
  复从韦二求绵竹⑦。
  老夫深愧杜陵翁,
  亦向草堂学卜筑⑧。
  结实千箱翠万竿,
  步屧开樽愿已足⑨。
  耳热息肩行南溪,
  看儿原上驱黄犊⑩。
  〔注释〕
  ①这是作者在万历年间第一次“引疾归”后写的诗。当时作者任“东宫日讲"及“协理詹事”,而宫中为“建储”事,正直的官吏和神宗阉党发生严重争执。他做为各皇子的教师,被卷进斗争的旋涡里,动辄得咎,因此把官职视为“畏途”,只好“引疾乞休”,借回家养病为名,辞去官职,毅然返回故里。诗中表达了他对居官的惧怕、厌恶心理和回家后亲手经营南圃的欢欣情趣。
  ②陲(chui垂):山边陲。曲:河流弯曲的地方。圃;苗圃、果园。退谷:退隐后的藏身之所。
  这句诗说:在蒙山西边的山脚下,汶河拐弯的地方,我于十年前建立了一所园圃,做为隐退后的住所。
  ③长安尘:长安,古都名,这里代指明代京城北京。尘;指居官时的尘事纷纭。羁栖(ji基qi妻):被官职系留在外边。畏途:艰难而可怕的道路。踯躅(zhi支zhu朱):徘徊,拿不定主意,不安心。
  这句诗说,我一去北京做官就是七年,被系留在艰难而可怕的职位上,心里老是心神不定。
  ④ 蒙垢氛:蒙受到了肮脏的污染。垢:污垢、肮脏。
  这句诗说:自我离开后,南圃无人管理,蒙受到了污染和冷落,使得仙鹤哀怨,猿猴悲啼;松树被摧折,菊花也巳枯干,变得绝无仅有。
  ⑤ 解绊(ban拌):指辞去官职。绊:约束。拟:计划,打算。
  这句诗说:今年我辞去官职刚回来,就打算重新开辟荒芜了的田园,并在里而盖上了茅草屋。
  ⑥ 畚锸(ben本cha插);畚:畚箕,盛土的工具。锸:就是锹,翻土的工具。桔槔
  (jie洁gao搞)亦称“吊杆”,—种原始的提水工具。
  这句诗说:我手执畚箕和铁锹,不停地翻土运土,整个白天川流不息,用吊杆提水灌园,晚上还要继续干。
  ⑦ 诣,到。觅(mi密)寻求。绵竹:一种表皮上有花纹,适于点缀园林的风景竹。
  这句的“韦二”“徐卿”是借用而非实指,杜甫有《从韦二求绵竹》和《谐徐卿觅果栽》等诗,这里是以杜甫诗题化为诗句。全句用典,并非实指其入。
  ⑧老夫:作者自称。深愧:深深比不上的意思。杜陵翁,指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字少陵,后人尊其为杜陵翁。草堂,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上建立的“浣花草堂”。卜筑:选择建筑地点。
  这句诗说:我虽然远远地比不上杜甫,但也要象他建造浣花草堂一样,建造一所清静的住所。
  ⑨结实:结出果实。翠万竿:生出万根绵竹。翠,指竹子。步屧(xie屑):穿着木底鞋。步:作动词用,穿。屧:木底鞋,好象现在的拖鞋。杜甫诗:“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开樽(ziin尊)拿起酒杯,指喝酒。樽:酒杯。
  这句诗说:等到南圃里结出千箱果实,生岀万杆竹子,我脚穿木底鞋,手拿酒杯,过着闲散的生活,也就心满意足了。
  ⑩耳热:指因劳动而面部发烧。息肩:放下肩上的担子。原上:高原,指山上的平地。黄犊:黄色的牛犊。
  这句诗说;干活热了,旅下肩上的担子,沿着南溪漫步,悠闲地看着儿童们在高地上放牧黄牛。
  朱明秀注
  
  归田杂咏二首①
  其一
  山城负穷巷,门无车马喧②。况乃去荒野,深谷围邱樊③。
   宵夜葺绹索, 辟径除蒿蘩④。
  桃李颇娟娟, 榆柳亦高骞⑤。
  烧畲略接畛,激涧辄穷源⑥。
  虽无南北垞,仅同椒漆园⑦。
  枕流堪洗耳, 倚杖行负暄⑧。
  隐忧唯租调,自得无陵援⑨。
   天伐倘可脱,不愧任公言⑩。
  〔注释〕
  这首古诗借用陶渊明《归田园居》韵律,写出了作者弃官归田后欢欣闲适的愉快心情和自甘清贫的超脱旷达品格。
  ②负:倚、靠近。穷巷:偏僻的小巷。喧:喧闹。
  这句诗说:住在靠近山城的小巷里,门前也没有车马来 往的喧嚷声。
  ③邱樊(qiU丘fan范) 邱,同丘。樊:篱笆。
  这句诗说:况且是住在荒山野谷里,用篱笆围成的院落 里。(就更没有人来了)
  ④宵夜:早晚。葺(qi奇):原指用茅草补修房屋。这里当修理讲。绹(tao逃)索:绳索。指井绳。《诗经•七月》“宵尔绹索”。辟径:开辟小路。蒿蘩(hao浩fan繁):青蒿和白蒿。这里泛指野草。这句诗说:起早带晚地修理灌园用的绳索,在园中开辟小路,铲除杂草。
  ⑤ 颇:很,非常。娟娟:姿态美好。亦:也。高骞 (Qian牵):高直欲飞的样子。
  这句诗说:桃花梨花非常娇美好看,榆树柳树也又高又直,挺拔茂盛。
  ⑥ 烧畲(yu余):烧荒地。畛(zhen珍八田间的小
  路。激涧:指山沟中的流水。辄(zhe辙〉:经常。穷源:水源松干断流。这句诗说:烧掉地里的荒草,修条小路把田地连接起来。水流浇急的山涧也经常干涸断流。
  ⑦垞(cha茶):小丘。王维《帝于宅》诗:“轻舟南土宅去,北垞渺难即。”椒漆园:古地名。战国时庄周曾为椒漆园吏。
  这句诗说:我的田庄虽然不象王维的具有南垞、北垞那样广阔,也能比得上庄周的椒漆园。
  ⑧枕流:躺在小溪边上。堪:能,可以。洗耳:表示厌听政事。《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倚杖:拄着拐杖。负暄(xuan宣):在阳光下取暖。
  这句诗说:夏日我仰卧在小溪旁,不愿参与政事,冬天,手扶拐杖,接受阳光的沐浴。
  ⑨隐忧:藏在心里的忧愁。惟:只有。租调:土地赋税。自得:自己认为。陵援:强大的援助。陵:高。指身居高位的给予的援助。
  这句诗说:我唯一的忧愁是按时交纳田赋地税。自己知道并无高手对我援助。
  ⑩ 天伐:指皇帝对自己的惩罚。作者不愿卷入政治旋涡,装病离职回家。仍有受到惩罚的可能。可脱:可以逃脱。
  这句诗说:我只要能躲过皇帝的惩处,对我引病归家的行为并不感到惭愧,任凭别人评说。
  朱明秀注
  
  其二
  远游得暂归, 圉圉久方释②。
  渐与朝市远, 转恋林野寂③。
  田畴日以亲, 风雨颇相习④。
  农人告及春, 欣然顾祓襫⑤。
  夙昔渔樵邻, 来往无厌时⑥。
  负杖桑荫午, 荷锄麦珑夕⑦。
  绕屋榆烟暝, 隔水梨花白⑧。
  流莺调簧舌, 乳雉舒绮翼⑨。
  林疏山翠展, 雨涨溪声急⑩。
  远目任纵横, 安步随偃息⑪。
  童青时导从, 闲静供扶掖⑫。
  溪山本不廉,琴酒能自适⑬。
  一区安蓬蒿, 一盂饱橡栗⑭。
  决骤性乃然,褊心终匪石⑮。
  〔注释〕
  ①《归田杂咏》的第二首在内容上承接第一首。主要描写归田后与乡邻们颇为融洽的友好关系以及直接参与农事活动的情趣,表达了自己安于清贫、自得其乐的清高品操。
  ②远游:指离家到京城去做官。暂归:作者是“引疾归”,所以说回乡只是暂时的。圉(yU语):心情郁闷不舒。方:才。释:放下。指心情松散。
  这句诗说:远离家乡能够暂时冋来,郁闷的心情好久才得以舒展。
  ③ 朝市:指京都、朝廷。恋:依恋。
  这句诗说:逐渐地疏淡了对朝廷政事的关心,转而依恋山野林下的宁静。
  ④ 田畴(chou筹):耕种的土地。风雨:指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
  这句诗说:我对田地的感情日加家近,对农村的自然环境也逐渐习惯。
  ⑤ 欣然:高兴的样子。顾;看。引伸为找,准备好。
  (be脖shi式):蓑笠之类的防雨具。
  这句诗说:农民们告诉我已经到了春忙的时候,我高兴地准备好蓑衣苇笠。
  ⑥ 夙(su)昔:过去,从前的。渔樵:打渔的、砍柴的邻居。
  这句诗说:从前一起居住的一些打渔的、砍柴的邻居,现在又与我来往,从没有厌烦的时候。⑦ 负杖:拄着拐杖。荷锄;抗着锄头。
  这句诗说:有时中午拄着拐杖在桑荫下漫步,有时傍晚扛着锄头徘徊在麦垅
  之间。
  ⑧ 绕(rdo )环绕。暝(mie名):昏暗。
  这句诗说:环绕在屋顶和榆树梢上的炊烟使天空变得昏暗;隔着河水望去,对岸的梨花更加白艳。
  ⑨ 流莺,飞着的黄莺。乳雉(shi矢):幼小的野鸡。绮(qi起):有花纹的纺织品。
  这句诗说:飞着的黄莺,呜叫出笙簧一样的声音。幼小的野鸡舒展着它那象绸缎一样美丽的翅膀。
  ⑩ 这句诗说:稀疏的树林更能展现出山色的青翠,大雨过后,山水暴涨,溪声变得更加急促。
  ⑪纵横:指四面八方。偃(yan宴):卧倒。指躺下休息。
  这句诗说,站在这里,可随意四处远望,慢慢步行,可随时随地躺下休息。把作者脱离官场,除却羁绊后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童青:年轻的侍从。扶掖(ye夜):扶着,架着。
  这句诗说:年轻的侍从时前时后的跟随着搀扶我,供我使唤。
  ⑬这句诗说:在山中居住亦不容易,不过,从弹琴饮酒中也能找到乐趣。
  一区:小地方,指住处。蓬蒿:指简陋的住处。一盂:一碗。橡栗;橡实和栗于。指粗劣的饭食。
  这句诗说’只要有一点简陋的地方就可以安居,只要有一点粗劣的饭就能吃饱。
  ⑮决骤:迅速、果断的决定。然:这样。褊(bian扁):原指小衣、内衣。这里当小、狭窄讲。匪:通“非”。
  这句诗说。果断地决定过这样一种山居生活是我的性情决定。我的心胸虽窄狭,然而终究也不是石头。
  朱明秀注
  
  问次斋闲居①
  先子龙门令,遗编手自摩②。
  轩书禹穴秘,秦典西山多③。
  世业惭歆向,时名谢李何④。
  芦灰对沧海,何以障颓波⑤?
  〔注释〕
  ①这首诗是作者在自己的书房里,为怀念去世的父亲而作。作者想到先父遗著丰富、成就高超,而使自己感到惭愧,进而表达了自己发奋向上,超越前人的志向。
  问次斋:是作者书房的名子。“问次”是“敢问其次”的简化。语出《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子路问士》“……。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府焉。'”所以作者的文集叫《问次斋集》(共一首卷)。文意是表示既希望达到“士”的要求,又表示了自己的谦虚。作者字孝与,恐亦与此有关。
  ②先子:对已去世的父亲的尊称。龙门令:“龙门太史令”的简称,本指司马迁。这里借指其父。司马迁,西汉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县)人,曾任太史令,故称“龙门太史令”。明清以来,文入多谀称翰林院编修为“太史公”。作者父公家臣曾任此职,所以作者以“龙门令”喻之。摩;揣摩。
  这句诗说:我过世的父亲是司马迁式的人物,他的遗著,都是他亲手揣摩编写而成。
  ③轩:指“琴月轩”。本是公鼐叔祖父公一鸣(字次山,曾任南陵丞)所建的“养性之所”。后公鼐父公家臣也曾居住过。公家臣有《琴月轩》一访。明万历蒙阴知县杜洽也有咏《琴月轩牡丹》诗。禹穴:指《禹贡》和针穴等地理、医学书籍。秦典,秦朝的法律著作。这里泛指先秦典籍。西山:可能是指中山书院。遗址在坦埠西南中山寺中,是公鼐曾祖父公跻奎改建,公家臣在此开辟“见蒙书屋”,做为自己的读书之所。
  这句诗说:琴月轩中收藏的郡是《禹贡》针穴等秘籍, 先秦典籍要数中山书院为多。
  ④惭:以为惭愧,歆(xin欣)向:指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他们都是著名文学家。谢:逊谢、不如,比不上。李何:指明代复古诗派“前七子”的主要入物李梦阳、何景明。
  这句诗说:想起刘向、刘歆父子就感到惭愧,自己不能象刘歆那样继承父业,论起当时的文人,我的名声比不上李梦阳、何景明。
  ⑤障:阻挡。颓波:比喻衰颓的风尚或趋势。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诗:“高文击颓波,四海靡不传”。
  这句诗说,与父辈相比,我就象轻贱的芦草烟灰;面对包容万象的浩瀚大海一样,怎样才能阻止这种向下滑的衰颓趋势呢?
  朱明秀注
  遣兴拟杜①
  人苦不知足,愿欲何终极②。
  当其入天门,犹未厌八翼③。
  一朝成蹭蹬,唾井无复昔④。
  昔日李将军,灞亭人不识⑤。
  〔注释〕
  ①“遣兴”是诗人为抒写自己的感慨而经常采用的题目。杜甫有以《遣兴》为题的诗多首。拟杜:模仿杜甫。作者只采用了杜甫《遣兴》的五古形式,在内容上并无雷同。
  作者在这首诗中嘲弄了 “人苦不知足”的自私欲望,鞭笞了投井下石的炎凉世态。
  ② 这句诗说:人最大的弱点是永不知足,自私的贪欲哪里是个尽头呢!
  ③厌:满足。《孟子•齐人》“则必厌酒肉而后归”。天门、八翼:《晋书•陶侃传》中说:“(陶侃)又梦生八翼(长了八个翅膀),飞而上天,见天门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门不得入。……”明郑若庸《玉玦记•访友》:“八翼天门,竟悲歧路。”后来,八翼成了 “志愿不遂”的意思。
  这句诗说:当他飞上天门的时候,对长上八个翅膀也不
  满足。
  ④一朝:一旦。蹭蹬(ceng层deng登八失势难进的样子。唾:唾弃。井:“投井下石"的简化。
  这句诗说:一旦受到挫折,不得势了,被人唾弃,甚至落井下石,也无能为力。
  ⑤ 李将军:指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他被贬为庶人 (平民)后,有一次外出回来,路过灞
  陵亭(在陕西西安市东,因汉文帝陵墓在此而得名。亭:驿亭。)灞陵尉(皇帝陵的看守官)竟以“夜行”的罪名扣留他。他的随从说:"这是过去的李将军。”尉却说:“今将军也不行,何况过去的!”(参看《史记•李将军列传》)。
  这句诗借李广被扣的典故,说明了一旦失势,就会遭到小入的白眼和欺凌。借此反映了世态的炎凉。
  朱明秀注
  
  沂山瀑布①
  飞泉上从绝顶出,
  凌空中界两山间②。
  谁使岷山能逆折?
  谁取龙门为倒悬③?
  侯阳鼓势直奔海,
  列阙垂光横亘夭④!巨灵手挽星汉落,
  箕斗移向岩石边⑤。
  吴门练影千万丈,
  挈来倒挂齐都前⑥。
  不知香炉在何处,
  恍然身在巨庐颠……⑦
  【注释】
  ①沂山:是沂蒙山脉之一,位于沂水县和临朐县的交界处,海拔1032米。瀑布:指百丈崖瀑布,被誉为“江北第一瀑”°在沂山东镇庙以上二公里处,瀑高65米,飞溅而下,声震山谷。本诗是作者与友人同游沂山时,有感于百丈崖瀑布波诡云腾气势和宏伟壮丽的景色而写的。诗中运用了反问、设喻等手法,将瀑布那种游龙飞虹、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呈现到了读者面前。
  ② 绝顶:指沂山顶峰。中界:瀑布从空中飞下,成为两个山峰的界线。
  ③岷山: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界的山脉。逆折:返头东折。龙门:在山西河津县西北。它扼守黄河,形势险要。以岷山、龙门喻指沂山及瀑布。
  ④侯阳:疑是"阳侯”之误。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淮南子•高诱注》:“阳侯,陵阳国之侯也。其国近水,溺水而死。其神能扬大波,有所伤害,则为之阳侯之波。”鼓势:凭借鼓噪喧腾的声势。列阙(que缺):排列的高楼台阁。阙:古代的高大建筑。垂光:照射下来的灯光。横亘(gen艮):横贯。
  这句诗通过两个比喻写出瀑布奔腾暄嚣、振入心扉的气势。
  ⑤巨灵:古代神话中分开华山的巨神。赵彦昭《登骊山》:“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星汉:即银河。箕斗:星名。即箕宿,斗宿。
  这句写瀑布奔流直下,珠花飞溅,宛如巨灵神把银河、箕斗等星宿撒向人间。
  ⑥吴门:苏州的别称。练:洁白的熟绢。影:极言绢薄、透明。这里是把沂山瀑布比做苏州产的洁白而透亮的绸绢。齐都:指春秋时齐国都城临淄,沂山在临淄东南。
  ⑦香炉:江西省庐山北部名峰,多瀑布。李白《观庐山瀑布》:“日上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恍然:忽然醒悟。巨庐颠:高耸的庐山顶峰。
  这句诗又以庐山香炉峰瀑布比喻百丈崖瀑布。自己身在沂山,却好象到了庐山的顶峰。
  朱明秀注
  
  望蒙山吟有寄①
  蒙山秀出东海边,海上白云相与连②。
  昼倚晴峰望五岳,夜凌绝磴攀青天③。月明正照峰头树,
   猿猱乱啼不知处④。
  周围林麓接桑田,
  中有幽禽自来去⑤。
  六月重阴爽若秋,
  初平牧羊在上头⑥。
  拍手大叫碧空应,
  振衣长啸万壑幽⑦。
  齐鲁千里平如掌,
  俯视一气恒块莽⑧。
  眼底不生京洛尘,
  物外自有烟霞想⑨。
  嗟君只在此山间,
  欲望从之蹊路艰⑩。
  豺狼昼出当道卧,
  一望使我摧心颜。
  燕客初成《怀旧赋》,山高鸿雁不得度。
  安能握手蓟门来,
  桃花正开春未暮。
  〔注释〕
  ①这首诗是作者游蒙山所作,遥寄过去在京师的一位友人。前一部分描写了蒙山挺拔磅礴的气势和壮丽的山景。抒写自己因奇丽的山景所引发出的拍手大叫、振衣长啸的豪放情怀,并以浪漫主义笔法叙述了初平牧羊,仙迹往来,给这座名山增添了灵异色彩。后面部分表达了对过去在京师友人的深切怀念。在作者的想象中,友人好象就在蒙山,多么想去跟他晤面啊!但山路艰险,豺狼当道,真是近在咫尺,远隔天涯。这就不能不使人联想到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魏阉擅权,正直之士受害的时候。作者不正是因魏忠贤的迫害而和友人分手的吗!最后,诗篇以沉痛的笔调,叙写两人握手蓟门,共赏春景的不可能,只好以一篇怀旧赋来表达自己的深沉怀思。就是这篇怀旧赋,也无从寄达,还能说什么呢!真是哀怨悱恻,感人情怀。蒙山:山名。在今山东蒙阴县南,为蒙阴与费县、平邑之界山。吟:诗体的一种名称。
  ②秀出东海边:山峰秀丽,高出东海之滨的上空。海上白云相与连:海上的白云与它相连接。相与连,与它相连。
  ③昼依晴峰:白天依靠着晴天时的山峰。五岳:是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夜凌绝磴:夜晚登越峭绝的石阶。凌:升,登。绝磴;峭绝的磴路。磴;石阶。
  ④ 猿猱(讹。挠),猿和猱都是灵长类动物。这里泛指猿猴。不知处,不知在什么地方(指猿猱)。
  ⑤林麓:树木被覆的山麓。麓,山脚。桑田:植桑的田地,泛指农田。幽禽,栖息于深邃处的鸟。"
  ⑥六月重阴,农历六月,山上浓荫铺地。重阴;重重树阴。初平牧羊,初平即黄初平,汉丹溪(故沼在今四川棊江县东南)人。据《神仙传》:他十五岁牧羊,被道士收留,四十余年没回家。其兄初起到山上将他寻到,和他一起往看羊群。没有看到一只羊,只有白石。初平叱曰;“手起。" 于是白石皆变为羊,约数万头。上头:指山的高处。
  ⑦碧空应,蓝天应和。振衣长啸:抖动着衣服长啸。振衣,抖动衣服。长啸:蹙口发出长而激越的声音。万壑幽3众多的山壑阴暗幽深。
  ⑧这两句说:齐鲁大地平坦辽阔,俯视大地万物不过是一些平常的草丛。齐鲁:齐国和鲁国都是周国名,在今山东境,这里泛指山东。平如掌:平坦如手掌。俯视:低视。一气:古时称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为一气。这里指大地万物。恒块莽:普通的草丛。恒:平常。块:量词。一块,几块。这里指丛。莽:草。
  ⑨这两句说:眼前没有京都的纷扰,自然会有超脱尘世来此隐居的念头。眼底:眼前,眼中。京洛尘:京洛即洛阳,因东周、东汉都建在这里,故称京洛。这里代指明都北京。尘:尘土。这里代指尘世的喧嚣。司空曙《下方诗》:
  “三十年来往,中间京洛尘。”物外:指世外,超脱于古事之外。烟霞:山水胜景。唐田游岩全家隐居太白山、箕山。他对唐高宗说: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这里指避世隐居。想广想法,念头。
  ⑩这两句说,您就在这蒙山之中,我想寻访跟随您,但道路艰难。嗟,叹词。表示感叹。君:对人的敬称,这里指友人。从之:跟随您。之:代“君”。蹊西)路艰:山间小路极其艰险。蹊路:小路。
  ⑪这两句说:豺狼白天就当道而卧,一看到它就感到极度忧惧。摧心颜:心忧慎而变色。摧;摧折,悲痛。心颜:心情与脸色。
  这两句说:我刚刚写成了怀念您的文章,由于高山阻隔,传书的鸿雁难以飞度而不能寄给您。燕客:作者自指。因他刚从北京归来。北京在春秋时为燕国地。杯旧赋:赋名。晋潘岳怀思其岳父杨肇而作,感情深沉,凄婉感入。这里指作者怀思其友的文章。鸿雁:大雁。传说它能传递书信。据《汉书•苏武传》:“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牧羊北海。后匈奴与汉和亲,汉要求放还苏武,.匈奴伪称苏武已死。苏武的属吏常惠教给汉使者,诡言汉武帝在上林苑中射下一雁,雁足系一帛书,说苏武在北海某大泽一带。匈奴单于不得已,放苏武归。”后因称传递书信为鱼雁往来。
  ⑬这两句说:怎么能够实现您从北京而来,我们握手晤谈,正当着这春意正浓桃花方开的时节!安能:怎能。蓟门:专地名。传说周封尧的后裔于蓟。其后,燕并蓟为国都。旧址在今北京德胜门外,称蓟门。这里代指明京都北京。
  国祯明注
  
  初春出郭望蒙山雪色①
  出郭春风放柳衙,
  飞鸿点点过睛沙②。
  横空河汉含珠斗,映日芙蓉吐玉华③。
  幽梦常闻缑氏曲,
  旧游述忆武陵花④。
  采真欲问丹合路,
  羽盖何时入紫霞⑤?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初春远眺蒙山雪色的诗。诗人按着自己看到的景物顺序,先写了春风新柳,点点飞鸿的近景,接着笔峰一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银河北斗,映日玉莲,壮丽的蒙山霁雪图。颈联作者以联想的“缑氏曲”、“武陵花”两种事物,给这座名山渲染出一层世外仙境的神秘色彩。最后则写面对这迷人景象,作者俗念全消,真想出世仙游了。出郭:出城。郭:外城。雪色:雪后的景色。
  ②这两句说:出城春游只见春风吹拂下的排排柳树吐放新芽,点点鸿雁迎着青光飞过沙滩。放柳衙:柳树萌放新芽。柳衙:唐时,曲江池畔多柳树,行列如排衙,称柳衙。飞鸿;飞雁。点点:形容细小而繁多。庾信《晚秋诗》:“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过晴沙:晴天飞过沙瘫。晴沙:晴天的沙滩。
  ③这两句说:积雪的蒙山犹如横空银河镶嵌着繁星,又象映日荷花吐放出洁白的花朵。横空河汉:横在天空的银河。含珠斗;包含着北斗星。珠斗:北斗星。唐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映日芙蓉,阳光映下的荷花。芙蓉:荷花。吐玉华;吐放出莹白如玉的花。吐:开放。华:同花。
  ④这两句说:梦中常常在蒙山听缑氏山的仙曲,有时还在忆念旧时游蒙山看到的象武陵源里那优美的桃花。幽梦:隐约的梦境。缑维(gou沟)氏曲:指缑山月。曲牌名。缑氏;山名。在今湖南偃师县东南。据《列仙传》:周灵王太子晋在此山乘白鹤升仙。武陵花:武陵源的桃花。武陵:晋时郡名,在今湖南常德市。晋陶潜撰《桃花源记》,称晋太元中武陵郡渔人入桃花源,所见秦时来此避乱居民的后裔,生活淳朴安适,俨然另一世界。
  ⑤这两句说:我要问询通往仙境之路作釆真之游,何时能乘着翠羽为饰的车子到神仙所居的地方去呢?采真:单纯凭人的自身本性,顺应自然,超脱现实。据《庄子•天运》孔子向老聃问道,老子说:“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墟,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天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丹台路:道家称修炼成仙的路。丹台:仙人的居处。羽盖:以翠羽为饰的车盖。这里指升仙乘坐的车子。紫霞,紫色的云霞。指神仙所居之地。
  国祯明注
  
  汶南别业秋居①
  向晚烟弥望, 秋山更可看②。
  九霄孤鹤唳, 一壑万松寒③。
  客话桑麻田,家收禾黍残④。
  明农吾分事,身世此相安⑤。
  〔注释〕
  ①这首诗叙词述作者引疾辞官回家后,隐居汶南别业时的情景。前两联以质朴的笔触,立体地勾勒出汶南别业的秋景:后两联集中描写了农家风惜,颇有陶诗《归田园居》遗韵。汶南别业:作者在蒙阴县汶河之南的一处别墅。别业:别墅。
  ②这两句说:傍晚烟霭弥漫,此时秋天的山色更令人注目。向晚:傍晚。弥望:满眼,广远的样子。
  ③这两句说:高空孤鹤发出清鸣,山壑万千松树矗立寒气中。九霄:天。这里指高空。鹤唳(1i厉)—鹤鸣。
  ④这两句说:客人来访闲谈种田的老话,家里收获已经衰残的禾黍。桑麻:桑与麻。这里代指农事。孟浩然《过故人庄》:"把酒话桑麻。”残:衰残。指庄稼成熟。
  ⑤这两句说:通晓农事是我份内的事,今后我要在此安度晚年。明农:明晓农事。身世:一生一世的经历。
  张钦业注
  
  中山寺同三叔徐丈小饮禅房①
  梵宇隋堂上,浮图霄汉间②。
  吹箫鸣凤下,扶杖卧龙还③。淡淡峰如笑,嘤嘤鸟亦闲④。
  欲寻白傅迹,疑是对香山⑤。
  〔注释〕
  ①这首诗写作者与其三叔和徐丈小饮中山寺的情景。诗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中山环境的美好、静谧'和凤鸣、龙卧的灵气,尾联并以中山和香山相况,更增强了中山的雅韵。中山寺:寺名。在蒙阴县城东约三十公里处的中山上,古迹有响石、栖真亭。三叔:即公一鸣。徐丈;当为一徐姓老人。丈:旧时对长辈的称谓。禅房:僧人居宿的地方。
  ②这句说:进入佛寺的祭堂,只见佛塔高耸天际。梵宇:佛家语。即佛寺。隋堂;寺内用作祭祀的屋子。浮图:即塔。霄汉:云霄和天河。比喻天空的高处。
  ③这两句夸写中山寺之灵气,凤和龙都是神话中的动物:吹箫把鸣凤引下,扶杖只见卧龙回还。也有将自己辞官家居比作卧龙回归的寓意。扶杖:拄的手杖。卧龙:眠卧之龙。多比喻才能特异而未见用之才。吹箫:据《列仙传》:秦穆公时箫史,善吹箫,娶穆公女,居凤台。吹箫似凤声,引凤止其屋,后随凤凰飞去。
  ④这两句说:淡雅的山峰美好如笑,嘤嘤鸣叫的鸟儿十分悠闲。淡淡:浅淡的样子。嘤嘤(ying英):鸟呜声。
  ⑤这两句说:要寻找白居易的遗迹,好象面对的是香山。白傅:指唐朝诗入白居易。他在开成初年拜太子少傅,后入称他为白傅。香山:山名。在今河南省洛阳龙门山之东,唐白居易曾筑石楼于此,自号香山居士。
  张钦业注同陈、徐二生游南竺①
  古殿瞻蒙岳,前当第一峰②。
  朱甍藏翡翠,青嶂削芙蓉③。
  览胜晨登塔,参禅夜叩钟④。
  堪怜随孺子,更喜待元龙⑤。
  〔注释〕
  ①这首诗是作者同陈、徐二生游南竺院所作。诗中叙写了师生共同瞻望蒙岳美景和登塔览胜、叩钟参禅那些难忘的时光和纯真的情谊,表达了对陈、徐二生的怜惜情怀和殷切的期待。陈、徐二生:生平不详。生,老师对弟子的称呼。南竺:即南竺院村。在蒙阴县城南一公里外。这里原有金代始建的寿圣寺,规模宏大,盛时僧众达千余人,现仅存遗址,尚有大银杏树一株,下有明嘉靖年间《蒙阴县城南银杏树歌行》碑。
  ②这两句说:在寿圣寺的古殿,仰首看蒙山,前面正对着蒙山第一高峰。古殿:古老的佛殿。指南竺院的寿圣寺佛殿。瞻:仰望或远望。蒙岳,蒙山。在蒙阴县城南约十五公里处。岳:高峻的大山。当:对。第一峰:指蒙山第一高峰龟蒙顶。
  ③这两句说:朱色殿阁隐藏在碧林之中,青峰峭削犹如荷花。朱甍(meng萌),红色的栋梁、屋脊。这里代指蒙山上的庙宇。藏,隐藏。翡翠:青绿色。青峰:青色的山峰。嶂:似屏障的山峰。削:陡峭如削。芙蓉:荷花。
  ④这两句说:早上一起登塔览胜,夜间共同敲钟参禅。览胜:观赏美景。参禅:佛家语。于禅定中参研真理曰参禅。
  ⑤ 这两句说:相随的两个年轻人实在可爱,更喜的是他们成为优秀人物指日可待。孺子:古时儿童的通称,也指年轻人。这里指陈、徐二生。元龙:东汉陈登之字。据《三国志•魏书》注引《先贤行状》,“登忠亮高爽,深沉有大略,少有扶世救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这里代指陈、徐二生。
  张钦业注
  
  夏日南竺寺中,友人王季祯读书南山,早晚过从,图史棋酒相乐也①
  为爱空门路,偏宜避世心②。
  林光收暑气,庭翠结秋阴③。
  扫石献供饷,穿林度梵音④。
  南村良友在,早晚喜相寻⑤。〔注释〕
  ①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回家居南竺寺时所作诗中描写了南竺寺清寂凉爽的幽静环境,反映了作者倦于政事和对退隐、闲居生活的满意情怀,表达了对王季祯的深挚友谊。南竺寺:即寿圣寺。座落在蒙阴山之阴的南竺院村。王季祯:作者友人。生平不详。南山:即蒙阴山,在蒙阴县城南约二公里处。过从:互相往来。图史棋酒:指研讨图书史籍、下棋、饮酒。
  ②这两句说:因喜爱佛寺的环境而往来这里,此处很适宜我避世隐居的心境。空门:佛教以空门为涅槃之门,故称空门。世称佛家为空门。路,道路。引申为环境。这里指南竺寺。偏宜:很适宜。偏:很、最。避世:逃避事务而隐居。
  ③ 这两句说:映入树林的阳光暑气已经消失,庭院里绿
  树结成的浓荫,如同秋天一样凉爽。林光:映入树林的光。暑气:盛夏之热气。庭翠:庭院中的绿树。
  ④这两句说:打扫石桌,进献贡品,僧颂经的声音穿过树林,飞度远方。献供饷:奉献供品。梵音:佛家语。僧人作法事时的赞叹、歌咏之声。亦曰梵吹。
  ⑤这两句说:南村有好友王季祯住在那里,早晚愉快地互相寻访。南村:指王季祯读书的南山的村庄。
  张钦业注
  东蒙祠遇雪①
  想象蒙祠路,同云接地封②。冰悬石磴窄,雪戴玉华重③。
  话旧僧犹健,题名客几从④?
  寻源不可到,归径绝人踪⑤。
  〔注释〕
  ①这首诗是作者游东蒙祠遇雪回家后所写。诗的前两联写去东蒙祠的路上,同云密布,天地相接,冰悬石磴,蒙顶戴雪的景况,第三联写在蒙祠中听僧人话旧,看文士题名的经过;末联写归途积雪,已无人踪,无法上溯而行,探究治水源头。东蒙祠:即蒙祠。在蒙山前怀,为古颛臾王祀蒙山处。旁有万寿宫、贾成公祠等建筑。郦道元《水经注》:
  “治水东流经蒙山下,有蒙祠。”即此。现祠已废,土坛尚存。
  ②这两句说:思想起蒙祠路上的情形,阴云铺天接地笼罩了一切。想象:思想其形象。同云;雨雪时天空均匀密布的阴云。亦作彤云。风:封锁,笼罩。
  ③这两句说’石磴上悬挂着冰凌变得吏加狭窄,蒙顶戴雪就象层层叠叠的玉兰花。石磴:石阶。玉华,色白如玉的花。
  ④这两句说:一说起往事,僧人仍很健谈,来寺题名的人也不知多少。僧:按蒙祠系道观,“僧人”当为作者之误。犹:尚,还。题名:旧时文人骚客探胜访幽,常简述其事,并记下游访的时间和同游人的姓名,称为题名。几从:几个跟从的人。
  ⑤这两句说:由于雪大寻求治水水源不可能到达,归来的路上已经没有人的行踪。寻源:寻求根源。即寻求治水的源头。归径:回归的小路。
  张钦业注
  
  穆陵关①
  昔日齐侯履,南疆尽此封②。
  诸山沂作镇,五岳岱为宗③。
  霸国犹余业,重关识旧踪④。
  故园相去近,回首云海重⑤。
  〔注释〕
  ①穆陵关t古关名。在今山东临胸县和沂水县交界处的大观山上。关的两边山谷峻狭,地势险要,周时为齐国南部边疆,被称为齐国天险。这首诗是作者回家路经穆陵关怀古之作。诗人东眺西望,面对这座处于泰、沂两座名山的雄关,不由触发了怀古情怀。以此作为封疆南部边界的齐国,它称霸的业绩,至今流传,而雄关的穆陵的遗迹,尚:可辨认。但是昔日声威震慑诸侯的齐侯哪里去了呢?回首北望,只有茫茫云海。
  ②这两句说:穆陵关过去是齐侯足迹所到之处,齐国的封疆南面到此为止。齐侯履:春秋时(诸侯国)齐国国君足迹所经之处。齐侯,春秋时期封王齐地的诸侯。《左传•僖公四年》管仲对曰:“……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③诸山:众山。泛指泰山以东的山。沂作镇。沂山作为众山之主。镇:众山之主。旧称沂山为东镇。为全国五镇 (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之首。
  ④霸国犹余业:春秋时期称霸的齐国,还有遗留的业绩。重关:陡险纵深的关隘。这里指穆陵关。识旧踪:还能辨认出过去的踪迹,即旧时关址。
  ⑤ 故园;故乡。公鼐的故乡是蒙阴,在穆陵关以南。海云重:云海相连,迷蒙无边。
  王宗媺注
  
  岸堤道中①
  东游多胜迹,行役即登临②。
  旅食溪堪钓,醉眠风满襟③。
  夏云随地起,晓气入林深④。
  湛湛汶川水,南来若有心⑩。
  〔注释〕
  ①岸堤:今蒙阴东部的一个镇,明、清代均属沂水县辖区。作者是蒙阴人,岸堤在蒙阴的东边。这首诗作于东游途中经岸堤时,寓情于景,读来使入体味到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情怀。
  ② 胜迹:有名的古迹。行役:旅途劳累。这句诗说:出蒙阴东去旅游,有很多名胜古迹可看,只要吃得住旅途劳累、辛苦,即能到达游览的胜地。
  ③这两句说:旅途暂息,可去小河钓鱼佐餐;酒后酣睡,山风吹拂着衣裳。堪:能,可以。襟:本指衣服胸前的部分,这里代指衣裳。
  ④ 晓气:早晨的光照或雾气。
  ⑤湛湛:水深而清的样子。汶川,指汶水。山东境内有三条汶水,这里指东汶河。岸堤坐落在东汶河的北岸。若有心:似乎对旅客有深情。
  何培刚注
  
  沭水道中①
  沭水源从大岘西,穆陵天际控三齐②。
  傍岩烟火关城近,出谷云霞海气低③。
  双鬓征尘宵驻马,一灯乡思夜闻鸡④。
  游人但问东牟道,不觉春深岸草萋⑤。
  〔注释〕①沭水:即沭河,源出沂水县沂山南麓,临朐县大岘山的西边,流经山东省南部江苏省北部。沿岸有齐长城浮来山、莒国故城、北沟头古文化遗址、春秋鄟邑等名胜古迹。这首诗当为作者溯沭河北行去今文登县一带,经沭河发源地时而写,描绘了穆陵关的险竣形势,表露了旅途跋涉怀念敌乡的心情。
  ②穆陵天际控三齐:穆陵关高耸天际,控制着三齐地带。穆陵关:在今临朐县南大岘山上,地势险峻,春秋时为齐国南部边界的重要关隘。天际:与天交界的地方,极言其高。三齐:秦亡,项羽立旧齐国王族田都为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安为济北王,其封地因皆为齐国故地,故称三齐。这里泛指山东中、东部地区。.
  ③这两句说:靠山的村落升起炊烟,表明离城已不远:山谷笼罩着云影霞光,大地雾霭低弥。傍:靠近,临近。烟火:即炊烟,借指住户、人家。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关城:城池。海气:海上的雾霭,这里泛指雾霭。
  ④这两句说:晚间停下马来,双鬓沾满了旅途的风尘;夜里面对孤灯,乡思萦怀,难以入睡,愁听报晓鸡鸣。双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征尘:旅途中的风尘。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何处不销魂!”乡思:思乡之情。闻鸡:听到鸡叫。
  ⑤这两句说;游人只顾打听去东牟的路,却没有发现入春已久,沭河两岸的青草长得很茂盛了。东牟:古县名,故城在今山东省文登县西北。不觉:没有发觉。春深:入春已很长时间。深,在这里指时间久。萋;草生长茂盛的样子。
  何培刚注

知识出处

蒙阴文史资料第三缉

《蒙阴文史资料第三缉》

本辑主要内容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鼐诗选注,共二十五首。第二部分是公鼐诗辑共八十七首。第三部分是公鼐文辑共六篇。第四部分是公氏七世诗辑。其中有公鼐诗选注十五首,诗辑六十七首;公勉仁诗选注一首;公一扬诗选注一首,诗九首;公家臣诗选注六首;公家邻诗选注一首;公光国诗选注一首;公襄诗选注一首;公秉文诗选注一首.第五部分是公鼐研究资料,这一部分除收录了一些历史、资料书籍、县志及一些历史名人对公鼐的介绍、评价文章二十余篇外,还有朱明秀同志撰写的《公鼐家族世系考》、《试论公鼐的仕途政绩和文学成就》两篇文章,比较详细地考证了自元朝末年至明朝末年蒙阴县公氏家族的兴衰过程和公鼐的生平、简历及其一生业绩,这一部分有些内容虽不属文史资料范畴,但为了给公鼐诗文研究爱好者提供方便,也一并收进。

阅读

相关人物

公鼐
责任者
朱明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公鼐
相关人物
朱明秀
相关人物
拟秋怀
相关作品
诸将
相关作品
居庸关
相关作品
朱仙镇岳祠歌
相关作品
丁未人日
相关作品
潞河岸行
相关作品
南圃就客求果栽
相关作品
归田杂咏 其一
相关作品
归田杂咏 其二
相关作品
问次斋闲居
相关作品
遣兴拟杜
相关作品
沂山瀑布
相关作品
望蒙山吟有寄
相关作品
汶南别业秋居
相关作品
东蒙祠遇雪
相关作品
穆陵关
相关作品
岸堤道中
相关作品
沭水道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