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六十九军驻蒙期间的回忆片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蒙阴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154
颗粒名称: 国民党六十九军驻蒙期间的回忆片断
分类号: I251
页数: 3
页码: 54-56
摘要: 一九三八年春,国民党第六十九军入鲁。该军所辖一八一师朱文和部驻新泰、蒙阴;新六师高树勋部驻莒县、沂水;军部设在新泰县的土门村。该军政治部部长张友渔是共产党员,在该军做统战工作,很受官兵欢迎。政治部下属有一支由延安抗大、陕北公学和东北三省流亡青年学生组成的一个学生团。它包括戏剧、歌舞、美术、曲艺等宣传队伍,受时代潮流冲击,学生团卷进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该部驻鲁南期间,对蒙阴县的抗日运动促进很大。尽管石友三是个翻云覆雨,朝秦暮楚,名副其实的倒戈将军,但是,一方面因形势所迫,另一方面在发动群众抗日的同时,还可以壮大队伍,扩充自己的势力,所以,石友三也高喊抗日,拥护统战。
关键词: 回忆片断 回忆录

内容

一九三八年春,国民党第六十九军入鲁。该军所辖一八一师朱文和部驻新泰、蒙阴;新六师高树勋部驻莒县、沂水;军部设在新泰县的土门村。该军政治部部长张友渔是共产党员,在该军做统战工作,很受官兵欢迎。政治部下属有一支由延安抗大、陕北公学和东北三省流亡青年学生组成的一个学生团。它包括戏剧、歌舞、美术、曲艺等宣传队伍,受时代潮流冲击,学生团卷进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该部驻鲁南期间,对蒙阴县的抗日运动促进很大。尽管石友三是个翻云覆雨,朝秦暮楚,名副其实的倒戈将军,但是,一方面因形势所迫,另一方面在发动群众抗日的同时,还可以壮大队伍,扩充自己的势力,所以,石友三也高喊抗日,拥护统战。
  六月,张友渔派共产党员南如梵和刘大昌来蒙阴为民运指导员,做抗日宣传发动工作。适逢台儿庄会战大捷,歼日寇精锐土肥原师团,国民党军在蒙阴城东门外召开台儿庄会战大捷祝捷大会。会后,六十九军学生团演出了宣传抗日救亡的文艺节目。当演唱"九一八”歌曲时,台上台下声泪俱下,感人肺腑。南如梵和刘大昌二人利用军方公开合法身份,以"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建立鲁南杭日根据地”等口号,号召我县爱国青年、各阶层人士团结一致,奋起抗日。依据第五战区制定的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组织条例,成立了包括国民党主要成员翟临庄、孟浦云、类浦南、八路军岸堤抗日军政干校代表陈精忠和无党派爱国人士杨荆石等人参加的"蒙阴县民众抗日总动负委员会”,翟临庄任主任委员。
  为了学习抗战理论,更好地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工作,六十九军政治部部长张友渔举办了青年抗日训练班,爱国青年崔淑良(肖航)、张春云、张淑媛三十余人参加了训练班。在培训期间,正值六十九军军部召开驻鲁南各部队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八路军四支队代表林浩同志为训练班的青年作了报告。学员结业回到蒙阴后,组织了青年救国团和妇女救国会等一些群众性抗日组织,后来李因倜、杨裕民、杨守先等人,奔赴岸堤八路军抗日军政干校学习参加了革命工作。
  秋天,郑小隐来蒙阴任县长,开办了短期小学教员训练班。在训练班上,南如梵讲了统一战线,刘大昌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并邀请八路军岸堤抗日军政干校高光宇同志作形势报告,不仅扩大了统战政策的影响,而且也在小学教员中培养输送了一批革命干部,同时,蒙阴县"动委会”也与岸堤干校建立了联系。如干校派阎君、李镇到城郊做青年工作,蒙阴也介绍王正斋等人去岸堤学习。秋后,因石友三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国民党反动势力忌恨异常,以"保卫大武汉"的名义,命令石友三率部南下,但当石部行至安徽境内时,武汉已于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失守了,石友三见形势不利,又回师山东。十二月,按蒋介石的指令石部离开山东进驻河北。蒙阴县部分青年随六十九军北上。

知识出处

蒙阴文史资料第二辑

《蒙阴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辑为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的史料,分为名胜古迹、政治与军事、统一战线、人物传略、论坛、诗·文、资料七个栏目,收入资料二十余篇。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东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高树勋
相关人物
南如梵
相关人物
刘大昌
相关人物
翟临庄
相关人物
孟浦云
相关人物
类浦南
相关人物
崔淑良
相关人物
张淑媛
相关人物
张春云
相关人物
陈精忠
相关人物
杨荆石
相关人物
新泰市
相关地名
沂水县
相关地名
莒县
相关地名
蒙阴县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