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八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蒙阴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114
颗粒名称: 蒙阴县八景
分类号: K928.652
页数: 7
页码: 19-25
摘要: 蒙阴县有八处山青水秀、风景别致的地方,称为蒙阴八景。这些地方不但景致美丽,引人入胜,而且各有一段传说故事而载入史册。
关键词: 蒙阴县 景象

内容

蒙阴县有八处山青水秀、风景别致的地方,称为蒙阴八景。这些地方不但景致美丽,引人入胜,而且各有一段传说故事而载入史册。自古以来,各处文人墨客来此游览,留有不少诗句,我们县志上可说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象我们唐朝伟大诗人白居易、宋朝文学家苏东坡都在八景之一的中山寺留有不朽诗句。
  蒙阴八景,这是指旧蒙阴县说的。解放后,由于区划变动,有三景已划入外县(蒙山叠翠归平邑县,嶅山卓碑、龙泉漱玉归新太县)。我们蒙阴县还有五景,今将五景简介如下:蒙阴山仙人洞:座落在蒙阴山(海拔417米)之阳悬崖上,洞口朝南偏西,在此仰望峰顶入云,俯瞰河流如带,别有一番情趣。古时就是齐鲁名士隐居、游览、读书、赋诗的地方;近代附近群众曾在此逃避匪乱;现在每逢节日,人们仍四处前来游览。《山东通志•卷三十六•古迹》载:"承宫故居,在县南五里汉承宫避乱处(即仙人洞)。”清宣统《蒙阴县志》载:“仙人洞,在城南五里蒙阴山上,广容百余人,汉承宫隐此,为本县八景之一,曰'南山仙洞’。”又载:"承汉宫字少子,姑幕(汉县,今诸城西北五十里)人……勤学不倦,后躬耕漿阴山……官至侍中祭酒(侍中,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的近臣;祭酒,学官名,为博士之首)。”仙人洞是一天生石洞,因"仙人”住过而得名。洞深19米,宽15米,高4・5米,四壁奇丽,顶部穹窿,十分壮观。内有南北两块明代石碑:北碑是天顺五年(1461年)辛巳冬十月立,赐进士观通政司邑人李炯然撰文,题曰“游仙洞诗之记”,内有“若隆冬居之则忘其寒;盛夏居之则清气逼人”等句,虽说“诗之记”,但未见诗‘南碑是嘉靖七年戊子(1528年)孟冬由蒙阴县知事蒋钺所立诗碑,上镌八首诗,都是与诗友张公松岗的酬对诗,大部剥落,字迹难辨,今选较清晰者二首抄下:其ー,和松岗诗灿霞谁说道家贫,大抵吾儒多好静,山头高奉光天日,不是寻常安乐处,瑶草仙风甚逼人。居然此地可藏真。洞口清流汶水津。年年花开四时新。
  其二,奉陪松岗偶成林游偶尔谢尘忙,独唱云谣惊地籁,碧桃何处空山色,清兴浑忘归去晚,紫府深深倒玉觞。旋通空窍引天光。黄菊多情递野香。半林枫叶映残阳。
  洞口前壁上有三人题字;一是邑宰王丕若于北宋至和甲午(1054年)十月四日所题;二是邑佐葛昌奎X和二年(若是“至”即1055年)九月十三日所题;三是"县令刘庠兴文X府议事还邑因游石室”,(北宋)元佑丙寅(1086年)五月十三日题。另外,在洞口下一巨石上刻有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山东参政陈沂的篆书"仙洞”二字。洞内西壁上有四幅人物浮雕:三人佩剑,一人吹笛,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洞内有不少滴泉,宛如房檐滴水,声音洪亮,即使严冬季节,仍滴水不绝,更给仙人洞增添了美妙神奇色彩。州府志、县志都载有不少游人来仙洞游览的诗句,但大都是文人墨客抒情写景的随和诗,其中也有诗意较浓、艺术性较高的作品,这里录明天顺年间进士李炯然和清代燕人张能鳞的各一首作结:
  一、蒙阴山仙洞李炯然仙人飞去向蓬山, 丹灶尚余松焰黑, 月明绿树猿空啸, 何日得捐冠冕系,洞府无人敞不关。石床惟有藓痕斑。日暝青山鹤自还。此身来伴白云间。
  二、蒙阴山仙洞张能鳞昔人已脱尘凡去, 峭壁悬崖虑莫攀, 语意其中可卜居, 更余一井甘露水, 我来望仙仙不见,彤云白雪一时封,此地空余仙隐处。洞口依稀招客语。石床石屋并石书。狂饮百杯兴蔼如。山洞青空飞雨霰。隐然流出桃花片。二、汶水拖蓝:汶水拖蓝在桃墟乡汶水与桃墟河汇流处。旧县志云:"汶水拖蓝在城东二十五公里苏家后村之西桃墟河与东汶河汇流处。其中独有方广数丈,经冬不冰,其下必泉脉所出也。”据说这两条河汇流处,过去水深变蓝,映上蓝天,天水ー色,景色秀丽,这就是汶水拖蓝之景。过去有不少文人到此旅游,赋诗填词,盛极ー时。
  到实地考查,据老人说,过去两河汇流处确有个地方“方广数丈”,冬不结冰。有些青年专门冬天在此地捕鱼。靠汶水拖蓝处有月牙桥(桥上盖石月牙形)也是此景的一个组成部分,远近闻名。
  三、中山晩照:中山寺位于坦埠镇驻地西北五华里,有名的“中山晚照”之景就出在这里。旧县志云:“中山在城北五十五里,为本县八景之一,曰“中山晚照”。又云:"中山晚照在城东六十里(晚照在寺的北山,故说六十里)坦埠集之西北,有中山古刹,昔年金碧辉煌,今就倾颓矣。”中山晚照之景到底是怎么ー回事?传说纷纭,莫衷一是。据传说,当年寺后山谷间,有时在夕阳西下后,发出ー道红光,分外好看,ー会印消失了,这就是所谓中山晚照。形成晚照之景的传说很多,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寺中和尚为了赚钱,欺骗善男信女而制造的假象;再就是晚照是阳光经不同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时出现的奇异幻景,似是海市蜃楼景象。这些说法不一定可靠,但晚照是根据这些传说来的当无疑问。
  这中山寺、中山晚照之所以远近闻名,还有另外原因,那就是唐朝的伟大诗人白居易、宋朝的文学家苏东坡,都到过这里,留有不朽诗句。宋真宗又在这里御制过响石碑,那就更名振寰宇了。
  今将响石碑上宋真宗、白居易、苏东坡三首诗抄录如下:(一)栖真亭响石诗地宝含章凝碎质,宴居群籁林间息,涧下遗根形最怪,禁闱倍得增嘉景,(二)栖中山寺闲泊池舟静掩扉,愁因暮雨留教住,揭瓮始尝新熟酒,冬裘夏葛相催促,中山寺石刻上诗真宗御制天姿表异吐奇声,默听余音砌畔生。霜中效响气尤清。化力还应为曲成。
  白居易老身慵出客来稀。春被残莺唤遗归。开箱试着旧生衣, 垂老光阴速似飞。
  苏轼风流王谢古仙真, 金马玉堂余汉事, 困眠一榻春盈帐, 夜半老僧呼客起,暂住空山五百春。落花流水失太人。梦绕千岩冷逼身。云峰缺处涌冰轮。
  四、张子书堂:张子书堂(亦称北麓书院)在旧寨乡驻地西北二十里司马寨山(亦称云云山)前。旧县志云:"张子书堂,在城东北三十里莫庄之西北,即北施书院也,久废,旁有洗砚泉。"又云:“北施书院,在县东北三十里,元张子垫教授于此,蒙阴八景之 .."。
  张子何许人?我们只知道是蒙阴人,具体村庄不详。沂州府志云:“张子名垫,蒙阴人,隐居教授,以荐举召入太学,授翰林院检讨不就。”旧县志亦云:"张子垫长于文学,元时隐居教授,乡人从之者甚众,以荐举召入太学讲经,授翰林检讨不就。” 据传说,张子变卖家产,修建义学,凡来求学的,一律不收学费。由于他教学认真,学生成绩优良。传说,他教出来的学生,出了十几名举人。他教书几十年,桃李满天下。旧官府多次派员劝他出去做官,他不是避入深山,就是婉言谢绝。他到了晚年,家中一贫如洗,贫病交加,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婉言谢绝好心人对他生活上的照顾,直到张口气喘,行走步履维艰时,仍是循循善诱,教导学生,最后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张老夫子自认不能干了,又不愿给人以麻烦,因而夜间出走,不知所终。
  五、堂阜遗址:堂阜,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古地名,在今县城西北15公里西高都村一带。在一些古地图上有一条发源于蒙阴、新泰两县交界处的堂阜水,即以"堂阜"得名。《沂州府志》载:"堂阜,左传庄公九年管仲脱囚于此。杜注:蒙阴西北三十里有夷吾亭,即堂阜也。水经注:"桑泉水又东南,堂阜水入焉,即此。"清康熙《蒙阴县志》云:"堂阜,左传庄公九年桓公杀子纠,管仲请囚,鲍叔牙受之,及堂阜而脱之,即此。今为本县八景之一"”西高都村中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小河,据碑石记载是春秋时齐、鲁交界处。齐桓公袭齐公位后,引渡公子纠和管仲。在鲍叔牙的保荐下,管仲至堂阜脱鲁囚,官至齐国上卿,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的第一霸主,政声名于天下。
  后人在脱囚处建亭纪念,这就是"夷吾亭”,即蒙阴八景之一的"堂阜遗址”。亭已荡然无存,只剩几片瓦砾;有一块记载此事的八楞碑,也在1967年“改革”中被破坏。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前来凭吊,留有多诗句,仅选明嘉靖年间进士公跻奎七律一首做结:小白河中学匹夫, 春秋百代留遗迹, 祸福塞翁疑失马, 只因鲍叔吹嘘力,相扶霸业并昆吾。堂阜千年入壮图。险危蒙庆梦啼乌。管仲何须待价沽。

知识出处

蒙阴文史资料

《蒙阴文史资料》

出版者:蒙阴县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的史料,包括“蒙阴县概况”、“蒙阴县历史沿革考略”、“晋蒙城考证”、“蒙阴八景简介”、“闻名天下的孟良崮”、“杜洽蒙阴地方利弊详文”等近三十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地名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蒙阴县
相关地名
蒙阴山仙人洞
相关专题
汶水拖蓝
相关专题
中山晩照
相关专题
张子书堂
相关专题
堂阜遗址
相关专题
和松岗诗
相关作品
奉陪松岗偶成
相关作品
蒙阴山仙洞 其一
相关作品
蒙阴山仙洞 其二
相关作品
栖真亭响石诗
相关作品
栖中山寺
相关作品
中山寺石刻上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