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沂城大火及火头刘曰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954
颗粒名称: 忆沂城大火及火头刘曰棠
分类号: K828.9
页数: 6
页码: 95-100
摘要: 在沂城阳东街中间旧隆盛和巷子和烟叶市街拐角处,有一杂货铺。这场大火就由此而起。铺主是一位胖敦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赤红脸膛的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口黄牙。他,就是“火头”刘曰棠。
关键词: 沂城 火灾事故 刘曰棠

内容

民国十一年(1922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上午九时许,沂城一场大火,将东关街三千余间民舍、店铺焚毁殆尽,财物损失无计,并烧死店主一名。劫后至今,虽已六十五年,因笔者家居附近,又正处少年时期,故得以睹闻。兹随笔述后,望家乡耄耋长者匡正。
  在沂城阳东街中间旧隆盛和巷子和烟叶市街拐角处,有一杂货铺。这场大火就由此而起。铺主是一位胖敦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赤红脸膛的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口黄牙。他,就是“火头”刘曰棠。
  刘曰棠家有老母、发妻,共同经营着这座前店后居的杂货铺。由于他谙熟生财之道,总是笑面迎客,微利成交,有时顾主没钱,还可赊欠。因而,四邻八乡的乡亲们都乐意和他贩买卖,所以生意做的还算兴隆。
  刘曰棠因发妻不孕,膝下无子。有一年黄河决堤,鲁西难民逃到沂水觅食,中有为生计卖儿鬻女者。刘买一男婴交由发妻养育。数年后,便将此子送往赵家巷子赵宗周老先生的塾馆就读,取名刘存。继之将刘存送与中街子高师傅为徒,习业建筑和开山打石。三年出徒,刘存已成一青年,刘曰棠便寻得一贫家女儿与刘存完婚。年后,生一子,乳名刘壮,刘存的收入亦可养妻小。至此,刘曰棠一家六口,温饱有余、其乐融融。
  刘曰棠温饱生变,虽有子孙绕膝,总觉得非亲骨肉,竟连他曾患花柳病之事也忘得一干二净,便又讨了个小老婆期望生子继后。
  小老婆进门不久,便恃宠撒娇,闹着要分家。刘曰棠喜新厌旧,言听计从。便与老母和小老婆独居前门头,将后居室分给嫡妻和刘存妻小,改门向烟叶子市。本想一宅两院,各不相扰,岂料从此竟“内乱”不已,祸起萧墙了。
  有一年已是连年干早,土匪猖獗,城乡建筑停顿,打出的石头无人问津,刘存无事可做,涉入赌场,想赌博捞钱,以弥补家境之不足。谁想初赌即输,越捞越深,欠下赌债二百银元。刘存步入歧途,母责妻怨,师傅训斥,债主屡逼,自感走投无路,一时心窄便悬梁自尽。刘存死后撇下老幼三口,刘曰棠不但不加照顾,还经常寻隙辱骂。自此嫡妇婆媳生计无着。且常处在垢骂之中。
  刘存遗孀出身贫冢,性格良善。夫死后,情愿苦挣扎,自食其力瞻养婆婆、抚养孤儿,便同婆婆一起日夜以针黹为业,做山鞋、缝布袜、浆补衣衫,赖以糊口。
  向来每年春季清明前后,日照、赣榆等沿海一带的小贩都来沂水贩卖黄脊子鱼、白鳞鱼、刀鱼等海鲜。民国十一年内陆干旱,海产却获丰收。黄脊子鱼每斤才卖5-6枚铜板,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贱。刘存的遗孀卖岀一双山鞋、一双布袜,就用挣的钱买了一斤黄脊子鱼,以解婆母和孤儿之馋,正在煎鱼时,骤然惹起了一场风波,以至酿成一场大灾难。
  刘曰棠的小老婆闻到后院鱼香,便妒火中烧,骂刘曰棠道:“你闻见了吗?后边你大皇娘和小皇娘又吃鱼捞肉啦!”刘曰棠压住心头火气解释说:“咱不是吃了好几次了吗!她们是用卖鞋的钱买的,又不是我给她们的钱,她们吃点也行!”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邻居杨家馆子的杨大嫂前来劝解,小老婆见有人劝就越发逞能,越吵越厉害。此时刘日棠便迁怒于嫡妇,提起一小桶煤油,隔着秫秸帐子,泼向煎鱼锅中,嘴里还骂着“X您娘,我叫您吃!”说时迟,那时快,煤油火焰一下子扑上了帐子和屋笆。顿时大火骤起。杨大嫂一见火起,便跑到街上喊人救火。这年天旱,阳东街一带的水井都干了,居民吃水都要到西菜园去挑,远水救不了近火。救火的人就急中生智,采取用土埋、用棍子砸、退屋草等办法救火,大家正在抢救之时,忽然一阵旋风,南边的铁匠炉,开家店也着起来了,北边的杨家馆子,西面的“泰和成”和宋艾的菜鱼小铺也着起来了。此时四面火起,已无法再救,便拼命向火中抢救财物。紧跟着又一阵旋风刮来卷着火苗从赵家巷子“聚丰”、“公泰”起,一直扑到广盛桥。除“元泰和”的瓦房外,所有草屋一齐燃烧起来。老当铺门前有座名叫“义隆”的估衣店,系潍县人所开,掌柜的姓陈,他只顾抢东西,活活被烧死,抢出来的东西也被趁火打劫的人拿去。就这样不到一小时工夫,大火便由广盛桥烧到武家牌楼。这时有的瓦房哨头也被烧炸,杂货店的煤油桶也燃烧爆炸,有的店家存的枪弹也被烧炸了。火焰吞噬了傅家巷子后,窜到了杨家牌坊,随即便漫延到北关的九曲巷子。此时,整个北关街、东关街成了一片火海,爆炸声、呼救声、啼哭声乱成一片。面对这样的大火,人们已根本无力救助,只有望火兴叹了。
  因这天是西南风,这场火灾未殃及阳西街。中街子、塘子沟、松园的少数房屋未完全烧毁。老城以里,因赖有城墙隔绝而幸免,否则,也难免遭池鱼之殃。当时的县官彭一卣曾令=署衙役参与救火,无奈杯水车薪,亦无济于事!他只有站在城楼上,面对大火慨然叹曰:“浩劫呀,浩劫!”这场大火一直烧了三天三夜,连城北十五里外前村庄里都飘落有这场大火的灰烬。
  沂水城南“万人坑”有一座火神庙,三月二十二日清晨,阳西街一带没有受到火灾的群众抬着香烛纸码去敬火神,以感谢神灵保佑未受劫难。而阳东街一部份受灾群众则扛着镢头、铁锨去砸火神庙,以泄受灾之愤。双方群众因感情对立以至大打出手,虽未死人,却也伤人不少。后经劝说,双方一致要找“火头”泄愤,而此时的刘曰棠早已溜之大吉了,后来听说在大火未熄之时,他便畏罪逃往东北去了。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开始,沂水城尚未沦陷,在东关街上出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瘸腿老人,有认识他的人说:“他,就是刘曰棠。”他,就是"火头”。
  1986年12月28日夜写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 第三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 第三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三辑》收录了略述抗日战争中沂水县的统战工作、巧破连环套、南墙峪反“扫荡”纪实、智布罗网——忆徐向前指挥的孙祖战斗、回忆葛庄战斗片断、葛庄战斗亲历记、热血洒尽英名永存——忆抗日英雄曹世范、国民党五十一军某部参加对崮顶战斗的追述、水桑麻话、郑佐衡先生与同兴丝厂等三十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希周
责任者
江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曰棠
相关人物
赵宗周
相关人物
刘存
相关人物
刘壮
相关人物
沂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