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半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683
颗粒名称: 颜半城
分类号: K825.38
页数: 26
页码: 143-168
摘要: 城里颜家,系郯城有名的财主。传说其祖自明朝就流落郯城,后,由经营商业逐渐起家。至今传至多少代,无谱可查。发迹最大,人们常说的“颜半城”,是指颜锡琳、颜锡瑶、颜承燮这支近族。这三家同宗一祖,鼎盛时期"蜚声邻近各县。清末民初,其宅第、商业店铺,分布于整个城内南部,几乎占据半个城,故时称“颜半城”"。
关键词: 颜锡琳 颜锡瑶 颜承燮 郯城县 财主

内容

城里颜家,系郯城有名的财主。传说其祖自明朝就流落郯城,后,由经营商业逐渐起家。至今传至多少代,无谱可查。发迹最大,人们常说的“颜半城”,是指颜锡琳、颜锡瑶、颜承燮这支近族。这三家同宗一祖,鼎盛时期"蜚声邻近各县。清末民初,其宅第、商业店铺,分布于整个城内南部,几乎占据半个城,故时称“颜半城”"。
  这支颜姓,由贫到富,几经变化,荣辱沉浮,曲折兴衰,其家族沿奏;商业店铺、社会地位、内部生活等,分别成文,各自立篇。按访,问顺序,笔录整理六篇如下。
  我所知道的颜西林
  汪开元
  颜西林排行老二,人都称他“二爷”。我十四岁至二十一岁在颜西林家当佣人,是个打杂的,专侍奉“二爷”。颜西林死时是64岁,他死后我就离开了颜家,共干七年。
  他家在现在的实验二小北旁,拘留所东侧。路南路北两座宅院,院内有跨院。有瓦屋七、八十间,都是砖石结构。北院还有六间草屋。另外南关大桥南头路西即现在城关供销社处还有两位宅子,共三十多间瓦屋。总共有房子百间左右。土地在西南园、后桑园、沙常崖一带,后来又在西南狼墩湖置一顷多,共有土地近二百亩,地术算多,收入钱财主要靠生意。
  他的生意有:东增盛杂货店(今土产大楼处),西增盛杂货店(今保险公司处),增益槽油坊(今公安局处),增寿堂药铺(今工商银行处),西增盛酱园(今电影院家属院),西增盛烟店(令烟酒大楼偏北)等。这些宅院和店铺差不多占了半个城,人称“颜半城”號是这个原因。另外在马头还有一座西增盛杂货店。
  我在他家时,有佣人几十口子,我能记一着的有:
  家塾先生:先后有刘东阳、施慕绍、李淑庭(李是临沂人)。
  帐房先生:颜成泽,临沂人。
  裁縫师:田青云,本县重坊人。
  拉黄包车的:焦运生,济南人。
  厨师:刘汉光、刘主增,临沂人。
  挑水的:樊傻子,后采又换个姓杜的。
  打杂的:汪开元、汪开祥、赵小吉三人。
  记不清名的有:赶集收行税的三人。
  采购一人。
  看门的三人,专管看门。
  门勇十几人,专事保卫。
  女佣人有:
  烙煎饼的二人、推磨的二人、打碾的一人、看孩子的一人,绐女东家当丫环、嬷嬷子的三、四人。
  他家的佣人一个老鹤占一枝,各干各的,人少了不够占乎的。
  我在颜家时,生活不差,佣人吃饭不分上下,常年是麦煎饼,顿顿有应时蔬菜,豆腐、豆芽常年不断;逢年过节,亲戚来往,东家做寿,宾朋造访,迎送达官贵人,摆筵开桌,最低是海参十碗,好的是几个大件,有时还用“整猪整羊”"吃剩的佣人吃。
  颜西林每天两顿饭,早晨一碗蘑菇鸡蛋汤,晚上四菜一汤喝酒。厨子说:二爷的菜好办,汤难做,他是先闻后喝,一闻有“邪”味,就得重做堪别是夏天,有时得换两、三次,一次就喝中的很少。饭不是米就是面。二爷喜吃烙黄的干麦煎饼,一次牙卷一块,叫佣人把青口来的上好虾皮子,掐去两头,卷在煎饼星再放一棵大葱,溜上一醋盏子香油,拿着煎饼在院子里走着吃戏舂季好吃抢先上市菜,年年第一次下来的黄瓜、韭菜芽等,不管多贵,他先尝鲜。他还好吃 “姐猴子”、”毋蚰子”(,蝉猴和不长安的母叫乖子)。每年节令一到,用一个小铜板一个,买来腌成缸,吃时用油炸,常年自己吃。
  平时好玩表,嗜好吸大烟。只要二爷看中的表,不嫌贵,一定买来,如果又来新式样,即使刚买了几天的表,也当成“旧”表放在抽屉里,再买新的。临死时,光表攒有半抽屉。说起吸头烟,多是新奶奶给他烧烟泡,陪着吸。烟具很讲究,烟盘子是白银的外镶紫榆,两根烟枪;一根是九节犀角管,节节银子镶,一根是"蛇笙”管,竹子的,烟斗处镶银子。这些烟具很值钱,还有个银子的水烟袋,瓶钎和烟摄孑也都是金银的,据说光烟钎子就值一、二百块银洋。总之,他在生活方面,不管好吃、好玩、好穿、好用的,只要他看申,不嫌贵,不问价,非买不可。他家最主贵的一样东齿,就是白脸、青身的玉器珍玩一一刘海撒金钱,特别好看。
  颜西林妻妾十一房,在家不走的就是三四房,有时在外边领来个小老婆,过些日子就走了。他就一个哑巴儿,是二婆子沈氏生的。家塾先生就是教的这个哑巴。哑巴很聪明,写字、画画很好,雕刻也很精工,还会英文,与人交谈,书写纸上。
  颜西林最小的婆子,人称“新奶奶”,32岁。颜西林60岁。解放后1955年,新奶奶才死。服侍新奶奶的佣人屠氏,现在还健在,今年70多岁,住百货大楼西的一条南北巷内,是五保戶。
  颜西林是“事变”前死的,死时64岁。1936年7月30日死的,死后第二天八月一日,正是他的生日,还按活着的谱气又过一个生日,后来又做“堂祭”,摆筵喝酒有张学思陪着,二爷有替身,坐在席上首”喝酒时先央二爷:“喝、吃、刁着”。频频举杯,像活人一样。也有人说,这是坐“阴席”。
  颜西林死后,在家停灵四个多月,七、七都有僧道两棚,念经做佛事。棺材是上好的楠木方子,盖是香椿木的,周身没有一点铁器,全是木樺扣起,下边有四个铜环,非常高大,长两米,宽、高各一米七、八,人在里边几乎能站起来。成殓时,是睡在小棕床上,棕床用四块金砖垫腿八四肢和头下有五颗元宝,额上放一颗珠子。生前用的烟具、好玩的古董、玉器字画、衣物等陪葬物品很多。棺衣是绣花红缎子,棺里是兰缎子。棺林下地时有椁,椁是用大方子木板站立排严盖好,椁外青砖发磯墓。墓地占地好儿分,坟墓封土高大,在湖里村西、梅岭齐村东。
  出殡时除了僧、道、尼姑三棚子经,还有三棚子喇叭。最引人注目的、招人看景最多的是“阴阳宅”。“阴宅”是仿照“阳宅”扎成的。把他生前的住院、主房、客屋、书房、磨房、鸡舍、过道门楼、院墙、走廊、佣人、用具、猪、狗、羊、猫、鸡、雉、鹅、鸭、马、牛、驴、骡……全用竹子、秫楷、芦苇做骨架,五颜六色的彩纸糊外壳,扎成模型,出殡时摆二、三里路长。到林上,围着墓穴排列,摆成一个纸扎的宅院,占地多亩,四乡村民,纷纷前往看“阴宅”。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像逢古会一样。焚烧“阴宅”时,火势冲天,浓烟滚滚,外圈人赶紧远离,里圈人怆惶外逃,以免大火烧身,吆三喝四,煞是热闹。八十老人都说,在郯东,民国年间,没有比颜西林这个殡再大的了。前前后后,历时百多天,酒席上千桌,耗资巨额,详数说不着。
  颜西林的墓于1958年被南关和梅岭齐等村干、群扒平,现夷为平地。
  颜西林的事,我就说这些。别的事我就想不起来了。咱不知道的事也就无从说起了。
  丫环生活回忆
  屠氏
  我老家是临沂,先人逃荒,流落却城。从小父母双亡,七岁进颜家,在“新奶奶”跟前,她把我当成拾来的闺女教养。年复一年,岁添个长,就给新奶奶使唤,成了新奶奶的贴身丫环。
  新奶奶是颜西林的第十一房小妾,也是最后的一个婆子,是“二爷”在济南妓女院带来的。不知她娘门姓什么。佣人管女东家都称奶奶,不呼姓氏,大奶奶、二奶奶,排到十奶奶还好叫,十一奶奶很绕口,所以都称新奶奶。
  我在颜家,由于生活好,十八岁那年,个子就长高了,外人都说我长成了很“出条”的大闺女,正是青春妙龄时,颜二爷企图不良,新奶奶当即立断,把我许配给城里西南隅常年患瘫痪病的屠守才。出嫁时全是新奶奶陪送,妆奁一般:有橱、柜、”坐床、灯盆,还做几件新衣裳。新奶奶的養思木说净明。我的一生被颜家害得好苦,孤独无依,幸亏共产党来了,对我实行.“五保”,才使我晚年生活有着落。
  我在颜家十一年,饭食上平素是麦煎饼,顿顿有菜,新奶奶吃剩的好东西也给俺吃。逢年过节有小“采头”,八月十五,每包月饼,年除夕给四把徽子、,两碗炒花生、一碗炒栗子,拿到自己住处随懐吃。大年初一,全家上下都吃饺子,一顿就包好几箔。
  我平时不离新奶奶身旁:抹桌子端饭,提茶倒水,拿烟点火,梳头洗脚,铺床叠被,冬天生火炉,夏天揭扇子八她打麻将时,站在身边听支使。一早一晚,请安问好,常年如是。对东家说话柔声细语,不能大嗓门,行动轻便,不能莽撞,有时心里不悦,面上还得强装笑脸。回忆起来,给人当丫环,真是酸辣苦涩,什么滋味都有,就是没有甜味。
  我就说这些。
  我给颜赞臣拉包月
  苏成湘
  我叫苏成湘,今年七十四岁。旧社会拉黄包车度日。事变后曾于1939年至1945年给城里颜赞臣拉“包月”,车子是我的每月原粮300斤,入、车各一半,粗细粮都有。平时吃住,有时在颜家,有肘回自家。我不在他家时,他有事随叫随到。回忆那段生活,有些事情能想起来,有些事情也记不清了。现在我想起多少就说多少,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颜赞臣,字赞臣,名承燮。赞臣幼时丧父。生有二子,长子景勋,次子景君,景元的儿子叫颜世凯,现年50多岁,在衙门(人民政府)西开摩托车修理铺。世凯有个元子叫颜廷巾,给公家开小汽车。他的后人我就矩道这些。
  颜承维(赞臣胞兄)那边,他有两个儿子,大雁和二雁,大雁叫颜景坡,二雁叫颜景池,解放后颜景池教学,现已在莒南县退休了。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旧历三月廿三日,日本鬼子侵占郯城,城里人向乡下跑,那时叫跑“大反”。颜赞臣一家跑到山外罢村,他是按本家奔去的,因为该村颜姓很多。
  大约是1939年,八路军的东进支队来了,领导机关驻马头。是年秋天,马头人邓月楼来郯城衙门里大堂里主持会议,选颜赞臣为八路军的郊一区区长,区部安在簧学里,即现在西粮库。听说邓月楼是当时“动委会”民运科长。
  1940年,从东南桃林又来一伙鬼子,我记得很清楚,是旧历9月初6,鬼子进城,城里人向外跑,满湖都是人。这次颜赞臣一家也跑了,出城先跑到大颜庄住一宿,第二天又跑到岭南头住两宿,接着回到城后。这次来鬼子,城里成立维持会,维持会长李司芝,开始住城东八蜡庙,后来又住南皇亭。颜赞臣的邻居朱榭楠,也是维持会的一个头目,住城里南门里徐耀敏的宅子。颜赞臣因当八路军的区长,这次回来,不敢冒然进城,暂住城后村,叫我进城打,听消息,我找到朱榭楠说明颜赞臣的处境,朱说:“叫他来吧,没什么事”。我回去把颜赞臣带到朱榭楠住处,朱又写一封信,叫我送给在李司芝处干事的赵德锦。我去送信,颜赞臣与朱榭楠交谈的什么我就不知道了。这天晚上,颜赞臣回王巷“颜场”上住下了。随后就当了维持会的郯一区区长,区部安在他自己的宅子里,就是现在实验二小对门,原中国人民银行处,门向西;当时有个区中队,中队长是蒲汪人李备峰。
  颜赞臣当八路军和维持会的区长时,没听说办过什么大事。无非就是这、那开个会,应酬一些头面人物。在当八路军区长时,有东进支队朱参谋,住城里西门里,一次土匪抢高峰头,朱参谋帶人前往捉来十几名土匪,解到城里,在沙窝崖村西砍杀,颜赞臣去讲的话,叫苦主亲自砍杀土匪。维持会时,孔团一一孔瑞武住城南姜庄,孔因伐却子林得病,吃药打针不见效,说他是因伐林,郯子显灵得的病。孔许愿给郯子树碑,树碑时,郯城绅士名流应邀参加树碑仪式,颜赞臣又以维持会区长的身份到会讲了话。当时的县长是冯秉元。
  颜家到日本来时,家产衰败,沦为破落地主。听说他爹那辈有20多顷地,到事变前后仅有两顷左右地。平时生活不怎么奢侈,吃的是麦煎饼,米、面、荤、素菜兼有,比常人略好一点。出门坐黄包车。有三个婆子。二婆子好玩猫,经常喂十多只猫。跑反回来住王巷,还有个专喂猫的女佣人姓英,她是英广瑞的妻子。英广瑞是颜家的“家生子”。家生子,就是父母都是佣人,在地主家生、养成人,比一般佣人东家要高看一眼,像英广瑞父母早亡,小时颜家还供他上学,成婚后夫妻继续在颜家当佣人,这个喂猫的英老嬷嬷现在还健在,住城里实验二小南旁一条巷内。
  颜家在清末民初还办一处“颜氏学堂”,在现在的实验二小西部分。在这学堂上学的有孙星楼、蒋印朴、王士奎、壬士宝、张儒山、张学四……。教学的先生有张问山和南关张志栋的父亲张X堂。张问山是李庄东张村人,这人在张宗昌坐济南時当过蒙阴县的县长,很有学问。颜赞臣的娘芜时,张问山还给撰了一副丧联“好雨悟后三更月,泣杖而悲丑更寒”。
  颜西林在民国年间打过戏班子,是"全"字班的,如全安、全玉等,当时很有名。颜赞臣也成位过戏班子,有四、五十人,我在他家拉车子时还有戏箱,以后就卖了。还有一桩事,是颜赞臣和颜西林闹“家包子”的事,很有意思:颜赞臣八、九岁胞兄颜承维十一、二岁时,其父去世。当时.颜赞臣家有20多顷地,财势比颜西林大,颜西林常借故讹他,经常闹矛盾。赞臣这边受点窝囊气。颜赞臣成人就想报复一下,大约是20左右岁那年,一天晩上,颜西林因事外出,前边佣人挑着灯笼,后边佣人捧着烟袋。在回家时,走到一巷口,颜赞臣有意带一伙佣人在此巷口等候,单第颜西林一到,便迎头将灯笼一脚踢毁,接着把颜西林拥倒在染房倒的一堆靛脚上,弄得一身粘糊糊的。回家后问佣人是谁干的,佣人说是二少爷(指颜赞臣),第二天颜西林非要告他不行。颜赞臣虽然出了一口气,知道西林不会善罢干侏,于是他就藏到南关店里去了(现在的百货批发部),便托人说情请客,陪礼认不是,颜西林不依。颜赞臣藏有个把月,有人叫他外出活动活动,于是他就带着确人坐着轿车子去济南打通关节。路过曲阜,停车打尖,恰巧小圣人的娘外出,一看见颜的轿车子赞不绝口,随即有人告诉颜赞臣,刚才夸您车子的是小圣人的娘。颜赞臣灵机一动,当晩宿于某旅店,向孔府递了帖子,要把自己的车子赠送孔府,小圣人的娘喜出望外。第二天便请颜宿于孔府,攀谈外出原.因,颜赞臣说明受本族长辈讹的始末,孔府便赐颜赞臣一顶“亮兰顶子大花翎”,将其送回。至城北十里铺便放炮,城里县官闻讯,穿戴整齐前往迎接,县官是翰林出身各叫何业建,可能是他迎接的,自此以后,颜赞臣也就不再受颜西林的讹了。
  过去在城里开菜馆的徐福森说:事变前,颜赞臣的内弟李道宾通土匪,家中窝藏40多支枪,被人告发,伪政府罚款一万元,是颜赞臣拿的。衙门里东西厢房就是用这笔罚裁盖的,后来西侧的房子为班房(牢房),东侧房子为钱粮房。
  这次解放后,颜赞臣“蹲”公安局,因病保外就医,于1949年死于家中,死时不到60岁。
  我就说这些,有比我知道清楚的同志可似补充。
  我给颜家专喂猫
  英氏
  俺今年七十五岁,托共产党的福,如今身子还挺结实。儿子在外地工作,现在退休了,政府照顾得很好,现今的日月厂要比旧社会,真是苦尽甜来,晚年幸福。
  解放前,俺在颜赞臣家当佣人,啦起那些事,心里光发酸。日本鬼子来后,颜家也就没有什么财势了,可是还摆着地主的样。家里还有丫环仆女,雇工伙计。颜赞臣对佣人并不怎么苛刻,就是他的三婆子实在房害。颜赞臣有三入婆子,大婆子娘门涝沟姓窦,二婆孑李氏,兰婆子娘门重兴葛氐三婆手当家,佣人叫她姨奶奶。此人刁酸狠毒,做事不通情理。她一天三顿饭,吃饱了除了打麻将,吸大烟,就是玩猫。我在颜家就是专给她喂猫的。人都说她吃饱了没事耍洋欢,其实我看她是无聊,无聊人净干无聊事,袈猫本为捉老鼠,而她喂猫,专供玩赏消遣。
  跑“大反”回来后,住在王巷“颜场”上,她还喂十一只猫。她把这些猫都起上名:金花、黑花、白眼圈、黄尾巴,还有赛山虎、金钩挂玉瓶……。喂猫的碗上都写上猫的名。她叫猫各自吃自己碗的食。喂的是烧鸡、猪肝肺,曝时把碗摆在条几上。猫比狗性野,根本不听话,吃食胡乱吃,你吃他不吃,姨奶奶一看,说我不土心,没喂好,就连打带骂还捎带着罚跪。尤其猫“叫窝子”时,屋里、屋外、墙上、树上、屋脊上、梁头上,到处都是猫,乱窜乱跳,哇哇怪叫。别人说她家养几十只猫也有道理,因为引来不少外猫。平时这些猫就不按规定吃.食,叫窝子时更乱,有的吃,有的不吃,家猫吃,外猫也吃,“黑花”吃“白花”的,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管不好。姨奶奶一听猫叫就来看,一看猫没吃自己碗的食,二话不说,张口就骂,抬手就打。她就这样不循理,给她喂猫真是活受罪。一提起这些事,俺现在还光要掉眼泪。
  同志们想想,她家的猫连鱼都不吃,怎么能捉老鼠,真是造孽。
  这就是我在颜家喂猫的事。
  我的回忆
  颜承彬
  我叫颜承彬(女),今年72岁,父亲颜振楷,祖父颜锡琳,婆家东海县桃林马姓。祖父去世那年我出的嫁。出嫁前终日过着闺秀生活,轻易不出门,老祖的事知闻木多。怎样发家和日月衰败的一些说法常听家里人谈,还能回忆几条。
  听老人讲:我家的老祖是明朝从喜鹊窝迁来,住在郯城南门里。老人脸上有麻子,排行老二,人称“颜二麻子”。当时家境贫寒,在南门口摆一小摊,经营绳索、车绊等物,老祖为人谦和,好为街坊邻里操办红白喜丧事。由于和气生财,没几年便在南门外开一座小坊店。房少地窄,每晚只能宿客五、六人。一次有三个人推着三车子烟叶住到店内,后来烟叶没卖,客人走了。数月后这伙烟客也没回来。眼看烟叶生霉,老祖出于好心,趁天气晴和,想把烟叶给哂晒。谁知打开一看,里面包着金银财宝,又原样捆好存放,那知一直就没有人来查找这些烟叶。得了这宗外财发了家.光说“外财不发命穷,人”,我看钱少了不发,钱多了也能发家。这件事是真悬假,只是人云亦云很可能是瞎编的。我记事时,听说祖上是靠做生意发的财。
  祖父疑红手心,人说他是朱砂掌有福气,实则是享做生意的福。浑身都是蛇皮,每天早晨起来,床上皮屑像麸叶子,不是虚乎的,能扫一小把,别人都说他贵人异相,其实是皮肤病。“坐家刺史“是用钱买的,从来不出去做官。
  祖父一生就是吃喝玩乐"饭来张口,水来湿手,横草不竖拿,懒得连喊佣人也怕说话,在他屋内安上"光光钗",只要按动一下,就叮当作响,佣人便应声而来,听候使唤。
  俺家人丁不旺,祖父只有我父亲一个儿子。有一年来了一个南先生,看到俺家的宅子,说是凤凰宝地,可惜缺一个翅膀,如果添个翅膀就会人财两旺。这个翅膀正是徐奉袍的宅院,祖父想花钱买来,便托中人去说,徐问给多少钱,祖父说用银洋摆在你的宅院,铺满为价,徐想:既然这样主贵,钱 -再多我也不卖。结果没买成。
  我母亲过门时,祖父想图个吉利,择定桃红柳绿的阳春三月,谁知那年节气晚,没得夭缘,发嫁那天阴雨夹雪,雪里泡汤,鲜红的嫁妆,经雪雨一淋,上面雪花一片白,下面哗哗淌红水。从江苏土山舅姥爷家发的.嫁,几里路长,雪雨阻隔,走走停停,一连走了好几天,拿嫁妆的人都冻得打颤颤。外人都说,颜家主“败坏”了,颜(盐)入汤还能不化,顶白淌红是不吉之兆,事实俺家的财势也就一年不如一年了。还有一桩事也应言了:颜家巷东有座颜家楼,这座楼盖得较高,在城外能看见,别人说:颜(盐)出:了郯(坛)非化不可,颜家的钱要完了。这1些说法虽不是天意,却是人为,日本鬼子来了,世道乱了,家中人又不守业,我有个哥叫颜承英,无事不干,天天在家装鬼,吸大烟成瘾,连宅子都卖了。就是不来鬼子,后代人不习正,坐吃山空,也就把祖上撇的家业折腾光了。正是俗话说的:一辈子鲜,一辈子薦,十年河东转河西,地主发财不能过百年。
  别的事,佣人说那些也全有,叫我说” 我还说不全。
  访问孙绍德
  孙绍德今年82岁,家住归义乡茅茨村”事变前在颜锡瑶“玉记”店当“掌柜的”。解放后曾一度当过民办教师,有一定文化素养,在农村堪称“秀才”。虽年至耄耋,耳不聋,眼不花,一生不吸烟,从来不咳嗽。对当年经历的事情,记忆清晰。其耳闻目睹,亲自做过颜家的事,比较具体可靠,将访问他的材料,依其谈话顺序,笔录如下。
  颜半城,是指颜锡林、颜锡瑶、颜赞臣这支颜姓亲族。颜家的家谱,名“陋巷志”,此谱不知落入何人之手。
  我只知颜士奉是老三,士奉有二子,长子锡瑶,次子锡琨。锡瑶独子名振权,振权二子名承信、承俊。锡琨的儿名振才分,少亡无后。
  颜锡瑞、颜锡琳系胞兄弟,锡瑞无后。锡琳有一哑子名振楷,振楷生三子,名承英、承跃、承岩。承英的儿子咄景坤,承跃早亡、承岩有二子,景立、景华。
  颜振棋、颜振楣是否胞兄弟不清楚,振棋有儿子,名承烈,孙,景平。
  颜振楣有二子,承维、承燮。承维两个儿乳名大雁、二雁,即景平、景池。承燮两个儿,名景勋、景元。景元的儿世凯,世凯的儿名廷申。
  上述颜家宗族,亲缘关系不会很远,因为颜锡琳死时,颜锡瑶的后人和颜赞臣家的人都戴重孝。所谓“颜半城”,就是指以上,颜家这支宗族。
  颜振棋是举人,门上悬“孝廉”匾额。
  颜锡林住在颜家巷路北向南有两个大门,西门有“刺史第”匾,东门有“桂苑芬香”匾。
  颜家发家,据我所知,当年是张景布在颜家的地皮上开个“万全店”。张开店时,有南方寄来三竹篓广丰烟叶,广丰叶子很值钱,且内有财宝,后无人查找,为张所有,因此,生意越做越天,兴盛时不光店铺扩, 又用积资置地20顷。颜家看生意大了,收归己有,另聘人掌管,给张10顷地作罢。颜家发家实则是张景断出的力。颜家所得这10顷地,后来越分越少。颜锡琳在事变前,是因为娘们不和还是其他原因,曾按三股分家,分家时180亩地,每份60亩,分单是我写的。
  颜家鼎盛时由颜锡瑞掌家,锡瑞死时,临终遗嘱其中一条:不管后来财势如何,只要雇佣人,一律吃麦煎饼。故现在健在的颜家的佣人,异口同声说颜家的饭食不孬,顿顿吃麦煎饼。有一首糟塌颜家的民谣: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窝瞎,还有一窝没睁眼,就是颜二麻。这个颜二麻可能对人苛刻,指的是谁,说不清。
  颜锡琳家的内务事宜,由其外甥临沂人陈继芳掌管;外事有邻居颜承泽掌管。
  颜锡琳喜吃“姐猴子”,除了买,还有茅茨村盲人尹开勋,年年用布袋向他家送,临走时给装上馍馍、煎饼带回,一用姐猴子向二爷挟饭吃。他喝的口蘑汤,浇香油的同时还浇一匙蜂蜜。吃油炸丸子像级扣大小还緩割两半。
  颜家的生意:
  颜锡琳还有估衣店叫“隆盛”。
  颜承燮在现在电影院处的字号叫“亦盛”。
  区医院处叫“夫盛” 后改“联盛”, 北关划子故里南旁有一座槽坊,叫"同元祥”。
  颜承维还有个布店叫“德盛义”。颜承维死时49岁,死在天主教堂。当时梁麻子要钱,鬼子汉奸要钱,硬窝囊死的。
  别的事,其他的材料都有了,我无多补充。
  以上六篇,关于“颜半城”家世的记载,我们责成专人,查找知情人,城乡采访,座谈访问,反复核对,年高者82岁,低者七十有二,他(她)们或为颜家后裔,或为店员掌柜的,或为丫环仆女,或为车夫、雇工佣人,集众人之口,汇一家之事,虽见地不一,但均系亲历、亲见、亲闻,以不同角度,曲一斑窥全豹。
  艺辉整理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素称“文物之邦”,据《中国古方志考》统计,宋、元以前,山东地方志就有三十六种之多。明、清以来,山东省、府、州、县所修志书达五百多种,在全国名列前茅。郯城古县,历史悠久,春秋时为郑子国。“溯所自出,郯子为少暤氏苗裔,武王分封茅胙,为鲁附庸,由来最古。”据《春秋左氏传》记载,郯子曾两次朝鲁。前525志源于史,古郯的历史文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是自不待言的,秦置郯县,郡县治所皆在郯。自明初设郯城以来,六百余年,县名无改,政区亦较稳定,修志之举,代不乏人。郯城地方志,明朝以前无可考。初志成于万历十三年,由县令颜若愚创体命意,教谕邱问礼编纂。其序文仍可向我们传递当时修志的某些信息。

阅读

相关人物

艺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颜锡琳
相关人物
颜锡瑶
相关人物
颜承燮
相关人物
颜西林
相关人物
颜成泽
相关人物
田青云
相关人物
焦运生
相关人物
刘汉光
相关人物
刘主增
相关人物
汪开元
相关人物
汪开祥
相关人物
赵小吉
相关人物
颜承彬
相关人物
颜振楷
相关人物
孙绍德
相关人物
颜锡瑞
相关人物
苏成湘
相关人物
郯城县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
临沂市
相关地名
东海县
相关地名
归义乡
相关地名
茅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