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洞云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613
颗粒名称: 仙洞云壑
分类号: K928.79
页数: 5
页码: 103-107
摘要: "仙洞云塞"在郯城东南三十华里,大尚庄东边马陵山上。
关键词: 仙洞云壑 石洞

内容

"仙洞云塞"在郯城东南三十华里,大尚庄东边马陵山上。
  县志记载:“山有石洞,洞有石门,镌四大字曰:’由吾仙迹’世传一个名叫由吾的人,在此修炼。后来被称作郯城八景,名为“由吾仙洞”。康熙年间,陕西蒲城人屈复,游览到此,看到这里既有由吾修炼的仙迹,更有那深邃莫测的山涧,随改此景为“仙洞云壑。
  出大尚庄村向东二里许,至山涧口,沿涧口而入,但见两岸怪石嶙峋,岸壁陡峭,树木参天,从涧底仰视,仅见兰天一线。淙淙流水,曲曲折折,千回百转,忽而窄狭忽而宽阔。及至穿出山涧,豁然开朗,山势平坦空旷,可耕之田,星布其间,真好象世外桃源。本县人王恒曾这样写道:
  “由吾仙洞绿成茵,洞口桃花岁岁新。
  何日先登瀛海路,有谁曾泛武陵津。
  水环丹灶青松古,云閟苍苔野草春。
  唯亿多情华衣鹤,归来不见避秦人。” 屈复歌吟它:“洞口奔流挂紫烟,土囊入涧石空悬。横溪断壑深无地,谷转奇峰忽有天。" 当时的知县冯可参到了这里,也挥笔写下了:“名景多奇迹,游人生隐情”的诗句,更在结尾处说“且莫问归程”。由此可见,景色多么迷人,致使游客流连忘返。
  至于“仙洞”,现在遗址尚存。北岸石璧之上,有一个四方形的石洞,边长约四米。洞内东西北三面都有近一米宽的石台,当地人叫它“石床"。相传是由吾坐禅、睡觉的地方。西壁靠南有一浮雕,腾飞的凤鸟依稀可见。东、北两面墙壁,也有一些雕刻,由于年代久远,岩石风化,剥蚀严重,模模糊糊,很难辨认。洞口有一小片较平坦山地,可供二三人同时停留眺望。这里所见,满眼都是巨石苍苔,涧回峰立。举目西南,隔涧相望,有一园形大石,那里原是鸽子涧,据说鸽子多时,傍晚回巢,都能遮天蔽日。攀石绕峰而西,还有一敞棚式山洞,容积较大。一九八四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队,在涧口西南处,发现龙山文化遗迹。这就证明早在五千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繁衍生息。
  被称作“云壑”的山涧沟,原叫黑龙潭,一九五八年拦腰斩断,建成黑龙潭水库,大坝拦蓄的一湾碧水,绿波荡漾,各种水鸟逐欢、潜浮。登临库上六角亭,凌空高瞻,视野顿阔,东面丘岭起起伏伏。连绵不断者,象龙驰蛇奔;突兀曼起者,如睡狮卧虎。山上马尾松,郁郁葱葱;山下树木,挺拔高耸。西面平原沃野坦荡如砥,田间道路,纵横交错,大大小小的村落,点缀在茫茫绿野里。库水沿涧而西,灌溉
  着万亩良田,今天的“仙洞云壑,”较之过去增添了无限生机。
  “仙洞云壑”的由吾仙洞“仙洞云壑”处的现代建筑——黑龙潭水库六角亭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收集、编印山东省郯城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主要记述郯城县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历史人物、文化景点、古寺庙建筑、墓葬和历史传说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冯可参
相关人物
郯城县
相关地名
黑龙潭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