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家徐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610
颗粒名称: 著名文学家徐陵
分类号: K815
页数: 17
页码: 75-91
摘要: 郯城是春秋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各种文学著述彪炳史册,特别是公元五至六世纪的南北朝,更是人才济济,作家辈出。就中如何承天,是我国中古时代著名的唯物论者,明人辑有《何衡阳集》。鲍照有《鲍参军集》。
关键词: 文学家 徐陵

内容

郯城是春秋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各种文学著述彪炳史册,特别是公元五至六世纪的南北朝,更是人才济济,作家辈出。就中如何承天,是我国中古时代著名的唯物论者,明人辑有《何衡阳集》。鲍照有《鲍参军集》。被称为“东海三何”的何逊、何思承、何子朗以及王僧孺等,都有文集行世。徐氏家族有很多学者,也蜚声当时的文坛,徐陵则是其中成就最大的一位,在我国中古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历史上郯城籍的著名人物之一。
  一、徐陵的籍贯和经历
  《陈书·徐陵传》载:“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东海是汉代设置的一个郡,地域包括现在的江苏邳县和山东兖州以东到海滨的广大地区,郡治在郯,即今郯城。
  徐陵生于南朝萧梁天监六年(公元507),死于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祖超之,齐郁林太宗,梁员外散骑常侍。父摛(音齿),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赠侍中、太子詹事,谥’贞。”(见本传)
  徐氏家族是东晋初年渡江避乱的,徐陵及其父祖几代都生活在江南。原来,西晋后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搞得“中原萧条,白骨涂地”。公元317年,琅邪(今临沂)人王导辅佐琅邪王司马睿逃往江南,奠都金陵(今南京),称晋元帝是为东晋。当时“中州士女避乱江东者十(分之)六七。(王)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共图国事。”徐氏家族也是此时过江避难的。徐陵生活于梁、陈二朝。
  梁代中大通三年(531)晋安王萧纲被立为皇太子,徐陵充东宫学士。(当时二十五岁)后迁尚书度支郎、通直散骑侍郎。
  梁太青二年(548),徐陵奉梁武帝萧衍之命,出使东魏,为两国议和修好。回国后任贞戚将军,尚书左丞。
  梁绍泰二年(556),徐陵又岀使北齐。回国后任给事黄门侍郎、秘书监。
  第二年(557),陈武帝(霸先)取代梁朝,建立了陈朝。加徐陵散骑常侍,左丞如故。后来又当过五兵尚书,领大著作,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右仆射(宰相)。
  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徐陵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二、徐陵的为人徐陵在封建时代的官吏中,是比较正派的。
  徐陵爱国、爱乡出使不辱君命,维护国格。
  他第一次出使东魏,东魏派中书侍郎、秘书监魏收为主客,招待徐陵。当时天气大热,魏收嘲讽徐陵说:“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徐陵针锋相对地讥刺魏收道:"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王肃,三国魏人,曾注《礼记》);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使者风度,不仅维护了国格,而且使对方"大惭”。魏收这次因“失言",而被“囚之累日”。
  但是,东魏不讲信用,竟然扣留了徐陵;后来北齐取代了东魏,对徐陵仍然“拘留不遣”。徐陵被扣留在北,首尾达八年之久。这期间,他写了许多作品,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乡国之情。《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中说:“屏居空馆,多历岁时……酷痛奈何!无状奈何! ” "惟桑与梓(指家乡),翻若天涯……茫茫宇宙,容身何所!”信中情词悲苦,表现了心肝断绝、气结情凝的爱国精神。
  承圣元年(552),侯景之乱平定后,梁齐之间开始通好;来往使者增多,徐陵又写了《在北齐与杨仆射(遵彦)书》,信中有力地驳斥了北朝留难他的八种“理由”,强烈要求让他回国;并且再一次抒发了他伫目乡关的深情:“岁月如流,平生何几?晨看旅雁,心赴江淮;昏望牵牛,情驰扬越。朝千悲而掩泣,夜万绪而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家国之思,情真意切,至今读之,仍然激动人心。但是杨遵彦对徐陵的上书避而不答。直到梁元帝死后,北齐遣送过去作战被俘的原贞阳侯萧渊明为梁朝的继位人,才“遣陵随还”。
  徐陵居官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陈文帝之弟安成王陈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陈顼门下之徒胡作非为,"大臣莫敢言者"。徐陵为御使中丞,对陈顼提出弹纠。入朝时,陈文帝“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徐陵词严义正地向皇帝当面奏明陈顼的种种罪恶。此时,安成王陈顼(即后来的陈宣帝)也在殿上侍立,听了徐陵的弹劾,吓得“流吁失色”。奏本读完后,徐陵指挥殿中御使把陈顼拉下殿去;并且奏请陈文帝免去了陈顼的官职。徐陵这次弹劾皇帝的弟弟,震动很大,“自此朝庭肃然”。
  徐陵选拔官吏,能够掌握原则,不徇私情,:量才任官。
  “梁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陈朝开国,“府库空虚,赏赐悬乏”,也采取卖官鬻爵的办法以增加国家的收入;这样做"致令员外、常侍路上比肩,諮议、参军市中无数”。徐陵任陈朝吏部尚书时,仍有许多人通过各种关系向朝庭要官做,“冒进求官,喧兢不已”。徐陵就写信、出告示向他们讲明道理,坚持“品藻人伦,简其才能……量其官爵”。
  “自是众咸服焉,时论比之毛玠”。(注)徐陵器局深远,量视人才,知人善任。
  太建五年(573),陈宣帝决定讨伐北齐,在推举谁做领兵元帅问题上,朝臣发生了分歧。多数人“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可当此任。唯独徐陵力排众议,推举吴明彻为帅。他说:“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陈宣帝采纳了徐陵的意见,封吴明彻为北讨大都督,率军十万伐齐。吴明彻出师数战,“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胜利之日,陈宣帝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
  徐陵被称为“一代文宗”,但并不傲气凌人,相反倒是非常重视选拔、推荐青年人才。他曾把“博涉经史,尤善五言诗的阴铿介绍给陈文帝,使阴铿甚得赞赏,后来成了著名的文学家。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称赞另一伟大诗人李白的诗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以阴铿。”
  徐陵为官谦虚谨慎,不以功臣自居,不贪位恋爵。天嘉四年,陈文帝任命徐陵为五兵尚书,领大著作。徐陵上《让五兵尚书表》,输诚陈辞。中云:臣年老多病,头脑不清,而甘心要象刘向那样“著书天祿”(汉代刘向曾在天祿阁中编校古书)其时徐陵才五十七岁,离去世还有二十年。
  太建元年,陈宣帝拜徐陵为尚书左仆射(宰相),徐陵两次上表恳切辞让。同时推荐周弘正、王励、张种等人担任此职。宣帝召见他,问道:“卿何为固辞此职而举他人乎?”徐陵解释说:这些人有的资格老,有的是贤才,“若选贤与旧,臣宜居后”。
  上边说过,北伐之际,徐陵建议任命吴明彻为领兵元帅,取得巨大胜利。陈宣帝举行宴会,举酒向徐陵祝贺说:“赏卿知人!”徐陵谦恭地辞谢说:“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在皇帝面前不敢居功,这是有的;不过从徐陵的多次表现看,谦虚谨慎也是实情。
  徐陵自奉廉洁,周贫济困,个人无所营树。他常常拿出自己的祿俸“与亲族共之”。太建年间,他被封为建昌县侯,食邑五百户。邑中百姓上交的粮米,他都分给贫穷的亲戚们,以致使自家的生活都发生“乏绝”的困难。僚属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徐陵回答说:我困难了还有车牛、衣裳可卖,他们家有可卖的吗?
  三、徐陵的文学业绩
  《陈书》徐陵本传记载,徐陵“八岁能属文,十二通《老(子)》、《庄(子)》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到二十多岁,和庾信等并在东宫侍奉皇太子萧纲,为抄撰学士。四十多岁迁五兵尚书,领大著作(五兵尚书兼管编篡国史,撰拟文字)。“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世祖(陈文帝)、高宗(陈宣帝)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隋书•经籍志》记载,徐陵的著作原有三十卷,但久已散失。现存《徐孝穆集》六卷,是后人从《艺文类聚》、《文苑英华》诸书采掇而成。集中存有赋二首,诗三十四题三十八首,表七篇,策文、移文、檄文、玺书九篇,书启三十九题四十一篇,序一篇,碑文九篇,颂、铭四篇,墓志三篇,詔书六篇。
  他还编有著名的《玉台新咏》诗歌选集,对于“往古名篇,当今巧制”,多所著录。流传至今,殊为宝贵。
  徐陵在文学上受他父亲的影响颇深。《梁书•徐摛传》记载,徐摛"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搞文体既别,春坊(太子东宫)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又据《北史·庾信传》说:“(庾信)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官,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綺艳,故世号为 '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环传诵。”徐陵既是宫体诗的名家,又是骈体文的里手。“徐庾体”文学的特色是,注重音调,讲究词藻,而思想内容则比较贫乏。《隋书•文学传序》说:“梁自大同(梁武帝年号)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道扬镳,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季子)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这些观点有对的,也有不对的。“宫体文学”的领袖人物梁简文帝萧纲、湘东王萧绎弟兄们的作品确实许多(亦非全部)是“淫放”的,但徐陵庾信则“分道扬镳”了。他们的作品虽然思想内容也有不太健康的地方,但在文学创新上却是很有成绩的。由于宫体文学在题材上,许多是抒写男女相思,吟咏性情的,所以封建社会的卫道者一概诬之为“淫放”之词,“亡国之音”。解放后左的文艺理论家则批评为“色情文学”,“堕落文学”。这些都是以偏概全,缺乏分析之论。中国纯文学观念的产生,应该说是从南朝齐梁时代开始的。这时的文学家“渐乖典则,争驰新巧”,其实就是弃旧创新,推陈出新。这里举徐陵的几首诗歌,以窥一豹。
  折杨柳
  嫋嫋河堤树,依依魏主营
  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生。
  妾对长扬苑,君登高柳城。
  春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
  此诗源于乐府民歌。写思妇之情,真挚深切。对仗、平仄、粘贴,无一不与唐人五律相吻合;视为五律之鼻祖,亦无不可。徐氏之前,尚无这样的作品。
  关山月二首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乞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XXX
  月出柳城东,微云掩复通。
  苍茫縈白晕,萧瑟带长风。
  羌兵烧上郡,胡骑猎云中。
  将军拥节起,战士夜鸣弓。
  前一首写战士思乡之念,一往情深;后一首写战场情景,亦颇雄浑。开唐人边塞诗之先河。
  别毛永嘉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
  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
  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这是徐陵的晚年之作。他的好友毛喜因抵制陈后主的荒淫丑行而被贬谪外调,充任永嘉内史。徐陵当时也因嗤笑后主不文而遭"衔之”。同病相怜,故赠此诗。首二句是说,希望毛喜在永嘉内史任中要谨言慎行,廉洁吏风,秉持正直,以期载绩载誉光荣归来。次联嗟叹自己既老且病,不久于人世,恐此别就是永诀(当年陵即去世)。三联是说,将来即使你象汉代范式乘着素车白马哀悼其好友张劭似地来吊唁我,那时我在黄泉之下,也无从知道了。尾联用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的典故,以报答知遇之情。札挂剑的典故,说明了徐陵和毛喜的友谊之真,之深。至今读来,仍然感人肺腑。
  徐陵除他自己的文学创作成就外,很值得一书的是他所编辑的《玉台新咏》十卷诗集。
  《玉台新咏》成书约在梁简文帝即位之前几年(公元540年前后)。所收诗人自汉至梁共计一百三十一人(宋代刻本是一百一十一人),诗歌总共八百七十篇(宋刻本是六百一十九篇)。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汉魏、两晋、齐梁五百年间我国诗歌的发展变化;许多优秀诗作,全赖此书得以保存、流传至今。
  清代纪容舒说:“此书之例,非词关闺闼者不收”。(《玉台新咏考异》)。《玉台》所收的诗全是有关妇女的。这是本书的显著特点,也是徐陵在文学史上的首创。其中辑了许多在文学史上评价较高的作品,尤其所收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长达1745字。清代沈德潜评为“古今第一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它的反封建意义在当时是空前的。可以设想,此诗如果不是徐陵辑入《玉台》,而任它亡佚,那么,我国古代文学史,至少是中古文学史,就会暗然失色了。因此说,徐陵的文学功绩是巨大的,徐陵的文学观点,起码较之同一时期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是独具慧眼的。徐陵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文学遗产,是值得继承和研究的。

附注

注:毛玠是三国魏人,曹操为司空丞相时他掌管选拔官吏,“其所用皆清正之士”。求官者虽有盛名而“行不由本(正路)者,终莫得进”。有一次,曹操的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亲自找毛玠给自己的亲眷说情要官做,“玠拒不奉命,”曹操听到后感叹地说:“用人要是都象毛玠这样不徇私情,我还有什么心烦的呢!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收集、编印山东省郯城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主要记述郯城县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历史人物、文化景点、古寺庙建筑、墓葬和历史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茂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徐陵
相关人物
何逊
相关人物
何思承
相关人物
何子朗
相关人物
梁戎昭
相关人物
徐常侍
相关人物
萧渊明
相关人物
纪容舒
相关人物
徐摛
相关人物
萧绎
相关人物
萧纲
相关人物
季札
相关人物
毛喜
相关人物
刘兰芝
相关人物
萧统
相关人物
江苏邳县
相关地名
山东兖州
相关地名
琅邪
相关地名
建昌县
相关地名
折杨柳
相关作品
关山月 其一
相关作品
关山月 其二
相关作品
别毛永嘉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