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关史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520
颗粒名称: 青岛海关史略
分类号: F752.59
页数: 5
页码: 60-64
摘要: 青岛海区,春秋战国即享盛名。当时的琅琊港,为我国主要港口之一。而后,“秦始入海求仙,汉武渡海征韩,下逮孙吴取道黄海之通辽东,六朝之际,山东船舶遂得往来南洋。”《胶澳志》隋朝设胶西县(今胶县)为当时良港。唐高祖武德六年胶西并入高密县,而以县东鄙置板桥镇,作为贸易通商口岸。
关键词: 海关史 关税史

内容

青岛海区,春秋战国即享盛名。当时的琅琊港,为我国主要港口之一。而后,“秦始入海求仙,汉武渡海征韩,下逮孙吴取道黄海之通辽东,六朝之际,山东船舶遂得往来南洋。”《胶澳志》隋朝设胶西县(今胶县)为当时良港。唐高祖武德六年胶西并入高密县,而以县东鄙置板桥镇,作为贸易通商口岸。
  “唐代始于广州置市舶使,宋制,提举市舶司掌海舶征榷贸易之事。”(《历代职官表•厉代职官简释》)市舶司,即相当于近世之海关。从唐算起,我国海关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青岛海区设市舶司则在宋朝,《宋史》对此备述甚详。宋神宗元丰五年,知密州范锷言:“板桥濒海,东则二广、福建、淮、浙,西则京东、河北、河东三路,商贾所聚,海舶之利颛于富家大姓。宜即本州置市舶司,板桥镇置抽解务。”过了六年,即元祐三年,锷等复请,并声称:“若板桥市舶法行,则海外诸物积于府者,必倍于杭、明二州。”(《宋史•食货志》)乃置。明州即宁波。时全国设市舶司者计五,密州板桥其一也。如此,青岛海区首次设海关征税已有八百九十四年历史。
  板桥行市舶法后,商人由海道往国外,即得把货物的品种数量以及所到之地禀明,报所在州召保;规定不得带兵器以及种种犯禁之物;“官给以券”。青岛海区行市舶法为时未久即废。其后至五口通商,我国市舶法虽有发展,但每行辄止,且密州市舶自废后再未设,明、清政府又屡行海禁,闭关锁国;对海关的重要性未有明确认识,因而就胶州而论,其进出口税,没有定规,或由地方官征收,或由地方行商任意收取,从而弊端百生,积重难返,不仅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且严重阻抑了港口海运事业的发展。
  道光二十二年,即鸦片战争之后的第三年(一八四二年)南京条约签订,帝国主义用大炮打开了满清王朝的大门,清政府不得不承认国际通商之权利。于是,帝国主义列强相继派领事驻扎通商口岸,而货物之进出口税,则由各国领事征收之,再缴纳于清朝政府。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我国海关税权始由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此时始,凡通商口岸之海关税务司,均以欧美人充任。当时英、法、美三国,各举一人为税务司,居同等之地位,有同等之权能,同居于上海办公。过了七年,即一八六一年,东海关在烟台设立,而在青岛和塔埠头设分卡。于是,青岛海区的关税权,即被帝国主义所掌握。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瓜分我国。一八九七年十一月,徳帝国主义占领青岛后,次年九月宣布青岛为自由港,一八九九年七月,设置了胶海关。《清史稿》称之为胶州关。胶海关得名于胶澳,因青岛地处胶州湾口,时称之为胶澳。当时中徳签订青岛设关征税办法二十条。主要有:“一、青海设关,应拣派德入充税务司;一、海运进口之货不征税,若胶州界口运赴内地,征进口税,惟无海关准单不准出胶州界;一、土货陆运入租界,再水运他口,征出口税,惟租界内产土货并土产,及海运入口之物料制成各货,出口时不征:一、土货进口复运内地,照约纳税;一,土货纳出口税,复运他口纳半税。”(《清史稿》第一百二十五卷)胶海关首届税务司为德人欧美尔。一九一三年六月欧美尔回国,由德人威尔继任。
  但是,青岛不同于香港,自由港制亦有一定问题,实行六年之后,于一九O五年十二月改为自由地区制。“以大港内包括防波堤与码头及面于大港之土地,(即码头界内存入货栈者〉为其界限,出界即须课税,于是租界之进出口货,亦皆课税,而以进口正税之二成补助本埠以酬之。”(《胶澳志》)
  德国垄断下的胶海关,其税制的确立和修改,都是为德国国家利益服务的,为其经济侵略服务的。改成自由地区制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其进出口税额迅速增长。一九O五年其税额为白银五十五万八千五百二十五两,一九O六年即达八十七万八千九百九十一两,増长百分之五十七强,若以一九OO年和一九一一年的关税相比较,则后者较前者猛增了十八点四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攫取青岛后,即将德籍税务司驱逐,由日人充税务司,先后有立花政树、大泷八郎等。一九一五年八月中日订立的协定,竟将原中徳协议中的德国字样,悉易为日本字样,且规定“税关对于日人事件。得使用日本之语言文字。”
  同德帝国主义一样,日本帝国主义利用他们控制下的海关,保护其国家利益,掠夺我资源,倾销剩余商品,牟取高额利润。而且还依靠其在海关的特权地位,保护日商和日军当局走私贩毒。据胶海关资料记载,日商走私的鸦片和其他毒品数量是惊人的。日占青岛后的第三年,输入的鸦片即达一万一千七百一十四斤,价值九十三万七千一百二十元。一九二一年,海关查获的鸦片不过五百斤,而其输入量竟达三千七百二十斤。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日,青岛归还我国。海关实际上却又处在英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税务司除美国人充任短时期外,均由英国人担任。而日本从其战略图谋和经济利益考虑,在海关权方面费尽心机。其在《山东悬案细目协定》第九章《胶海关》中认定:“第二十六条,中国政府允将青岛现行保税区域制度继续办理。第二十七条,中国允将一九O五年胶海关修正协定第三条丙项规定所包之货物,依善意在一九二二年二月四日以前订购者,以由该日期起,四年内进口为限,免除进口税”等等。同时还在该协定《附件》中规定,不仅要给日货以优厚待遇,还规定“二、中国政府对于胶澳日本商人准用日本文字与胶海关接洽事务;三、中国政府允令总税务司于胶海关选用必需职员时,在海关任用范围内,考量胶澳商务上之需要,并对于现有职员之更动,以最少程度为限。”
  胶海关归还中国,条件苛刻以至于此,不是没有原因的。胶海关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来说,可谓举足轻重。日本经济学者高桥龟吉指出:日本对华输出的极大部分,“是依着关税权的'特权'而维持其生路的。”“假如与中国以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有如日本一样的采用保护关税的自由权,日本现在的对华输出,几乎全部可以失却。日本对华输出品的百分之七二点五,在某种程度的保护关税之下,中国是容易自己制造出来的。”(《东方杂志》第二十五卷第二十三号第六十二页)因此,一九三八年一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之后,在同月即霸占了胶海关。据路透社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八日电:“今晨十一时半,青岛海关税务司英人坎白尔氏交卸职务,由日籍税务司接任……”(《新闻报》)。
  一九四五年九月,盘踞在崂山的李先良部接收青岛,美军亦随之而入。当时我国的总税务司为美国人李度,青岛海关虽时有中国人充税务司,但仍在美帝国主义控制之下。可見,从一八九九年设胶海关至一九四九年六月青岛解放约半个世纪,胶海关始终处在德、日、英、美的直接霸占下,我国毫无主权可言。
  只有在青岛回到人民怀抱之后,胶海关改称为青岛海关,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青岛海关代表国家行使主权,先后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的各种制度、法规,调整改革了海关的组织机构,明确海关的职能、任务,集中全力把守国家的政治经济大门。
  三十多年来,青岛海关维护我民族尊严,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权益,保护人民利益,努力从事监管进出口的交通工具、货物、人员、邮件,征收关税以及查缉走私等业务,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第三辑

《文史资料第三辑》

《文史资料》第三辑,选编了有关青岛地区政治历史沿革史料九篇、经济建设方面的史料十一篇、文化教育方面的史料十一篇,共三十一篇。目的是介绍青岛历史概况和主要风物。

阅读

相关人物

寿杨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青岛市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胶西街道
相关地名
广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