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时报产生之内幕及其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501
颗粒名称: 青岛时报产生之内幕及其变迁
分类号: K105
页数: 6
页码: 149-154
摘要: 青岛自满清末叶1897年起,经德、日帝国主义之侵占,至1922年,已成了华洋杂处、风习各异、五花八门的藏垢纳污之所,文化教育动荡无定,思想尤为庞杂。那时在青岛最大报纸为大青岛报及日文的青岛新闻。日文报社长小谷节夫,是日本众议院议员,中国青岛报社长伊筱侬(满人),胶澳日报社长郑吟谢,胶东日报社长黑岛(日人)。青岛公民报总编辑胡信之,则因刊登四(方)沧(口)日本纱厂惨害工人案,惨遭山东民贼伪军务督办张宗昌枪杀。
关键词: 内幕及其变迁 历史事件

内容

青岛自满清末叶1897年起,经德、日帝国主义之侵占,至1922年,已成了华洋杂处、风习各异、五花八门的藏垢纳污之所,文化教育动荡无定,思想尤为庞杂。那时在青岛最大报纸为大青岛报及日文的青岛新闻。日文报社长小谷节夫,是日本众议院议员,中国青岛报社长伊筱侬(满人),胶澳日报社长郑吟谢,胶东日报社长黑岛(日人)。青岛公民报总编辑胡信之,则因刊登四(方)沧(口)日本纱厂惨害工人案,惨遭山东民贼伪军务督办张宗昌枪杀。
  青岛时报产生之内幕
  青岛时报的产生,据我所知,是高春如同志看到国内和国际形势,由于孙中山先生于1922年9月,在沪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会议,1924年初孙先生又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举世闻名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党务等领导有了空前奋发的朝气,大大唤起了全国人民的觉醒,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勾结着国内反动政府、万恶军阀、贪官污吏残害人民的罪恶行径,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高春如同志认为有必要自己办一个报纸,来完成其宣传任务。
  恰好此时,北洋军阀吴佩孚(直鲁豫巡阅使,常驻洛阳)之蓬莱同乡高恩洪来任胶澳商埠督办,高春如同志乃请凌道杨氏向高恩洪建议,在青办一中文、英文青岛时报,对督署施政方针等加以宣传,当即获得高恩洪的赞许。那时日本人星野米藏在青岛办有英文晨报。星野因已得知日本政府将在我国东北施展阴谋的消息,欲将其晨报资产转让,以便他早到东北插足活动。凌氏和高春如同志遂通过介绍,将英文晨报全部资财作价买了过来,并请山东省第二届省议员梁弼卿任青岛时报馆经理。1924年9月1日,,在青岛新泰路一号,中文及英文版的青岛时报创刊发行。虽同在一所楼房工作,而中文英文版经济分立,各负盈亏。
  当时青岛时报中文编辑部主笔为李青选,而实则由高春如同志统筹全局,擘划一切。自该报创刊之日起,我最初的主要任务是尽义务翻译日文电通稿(即日本电报通讯社新闻稿),尹朴斋等任校对,李星野等任副刊编辑,李瑞卿任营业部主任。
  英文部主编是青岛大学史地系教授凌达扬(凌道扬之弟)兼,编辑为美国人周克,校对是日本人山下,营业部主任林崇光。而凌道扬每日公暇也经常参加英文部编辑工作,并主持一切。
  1924年10月,正当第二次直奉战争激烈进行,直军节节前进吴佩孚部下,第二路军司令冯玉祥,突从前线倒戈遄回北京,举行政变,囚禁了伪总统曹锟,并驱逐宣统出宫,结束了他关上门坐皇帝的那一幕。直系遂告失败,高恩洪亦因而去职。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势力即乘机进入华北。1925年夏,奉系恶魔张宗昌来任山东省军务督办,林宪祖任省长。七月间把原直属中央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裁撤,改为山东省辖之胶澳商埠局,并派赵琪为胶澳商埠局总办。军事政治形势的动荡,深深地影响了青岛时报的变迁。
  青岛时报之转让
  高恩供的下台首先影响了青岛时报定期广告费的收入。以前,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的公报(月刊)和临时公告等文件,均由青岛时报代为印刷。此外还有胶济铁路局和胶海关等机关公告费的收入。高下台后,这些收入全没有了。该报处此情况下,经济来源无几,各项开支繁多,凌道扬已无力支持,而经理梁弼卿因事先辞职回里。凌道扬不得已乃与来青避暑之奉军北大营兵工厂修械司司长英人沙敦少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炸掉了一支右臂)洽商,将青岛时报中文及英文两部资产全部作价让出。沙敦返沈阳后即派英人士大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少校营长)仅带少数事务人员(均系华人)来青岛接办青岛时报中文、英文日刊。原有工作人员,均未更动。
  事实上,除英文部工作人员未有变动外,中文部总编辑李青选早已离职他就。因青岛政权之变动,凌道扬已辞去青岛农林事务所所长职务。高春如同志由于政治环境关系,也已辞职,我也转任私立胶澳中学教师。高春如同志在离青及英人士大贵接办青岛时报前,已调尹朴斋为总编辑,我任国事、国际新闻编辑。未几,尹因与士大贵意见不合离职。我介绍胶澳中学国文教师顾羡季担任总编辑,不久顾应天津女师之聘辞去,乃由我接任青岛时报总编辑。
  青岛时报性质之转变
  我任青岛时报总编辑之日,适值国共合作1926年北阀大革命时期,民气高昂,铲除军阀、打倒列强之呼声响遍全国。共产党的青岛领导人邓恩铭同志,通过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学生王旭同志的联系,约在1926年秋某星期日,假青岛时报二楼中文编辑部,举行国共青岛市代表会议。出席者:国民党方面和王旭二人。中共方面为邓同志、朱同志等三人。作时事报告交谈意见后,进行选举,邓同志为常委兼组织部长。某同志为委员兼训练部长。朱同志为候补委员。中共同志们并一再坚决推选我为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王旭为常委。
  当时正值民贼张宗昌以讨赤用名义向山东工商农等各界横征暴敛,我即提议国共同志们应彼此著论,唤起民众,一致反对此危害人民之讨赤捐(当时敌人把国共两党都当作赤化党)。当经一致通过。其后我和党的同志们都写过几篇反对讨赤捐的文章,发表于青岛时报。
  我负责青岛时报主笔后,在党的同志启发下,为了加强团结和宣传,发起成立了青岛新闻记者联欢社(内设评议、总务两部,凡青市新闻界编辑人员加入者,均为评议员),我被选为评议长,大青岛报之陈介夫氏,中国青岛报之主编王青人(闻王后任山东党部书记长时,曾在将遭杀害之人名单上救出李旦复同志)等同志均为评议员。又于每星期日增加了“青岛时报特刊”。为了作掩护,特由清华大学学生张汇文先生转请梁启超氏为特刊书眉。“青岛时报特刊”文稿来源:
  (一)本特刊征文。
  (二)由中共青岛市负责同志联系征文。(记得瞿秋白同同志等曾为本刊写过几篇文章。)
  (三)由张汇文先生联系一部分北京的大学教授、讲师、学生等撰稿。青岛时报在中共青岛市负责同志帮助下,销路日广,首先是山东省各县文代教育等方面增加了不少订户。
  青岛时报,在当时国共合作努力推动情况下,不用说,是青岛唯一最进步、最革命的报纸了。
  据实讲来,在当时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因亲眼看到全国人民在军阀官僚贪赃枉法,地主恶霸土匪横行,帝国主义,首先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剥削下,无论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都是异常地贫乏艰苦,加上党的同志们的启导,更激发了我当时的革命干劲,乃接受了山东省委的指示,和魏士英同志(字华亭、后改名剑白,解放后任济南市政协驻会委员)担任了护送国共山东学生投考武汉政治军事学校,参加北阀革命工作。这引起了北洋军阀(奉系)山东督办民贼张宗昌的嫉恨,特派张子英等密探五人来青,诱捕我和魏华亭、范予遂、王子壮、孟民言、丁君羊(中共山东领导人之一)等同志。幸亏高春如同志由北京来青,因曾与张子英等密探同车,证实了张等五人确是张宗昌派来的密探,提高了我的警惕性,帮助了我的脱险。由青岛时报营业部主任李瑞卿伴送我至济南胶济铁路工务第二段林务员周人长同志处,告知魏华亭、范予遂、王子壮、陈鸾书(字韵轩、山东省议会副议长,时国共山东省负责同志均常住陈寓作掩护)等同志,在密探张子英等跟踪寻捕的紧急情况下,仓卒会商办法后,全体脱险。
  关于我护送国共学生参加北阀革命的情况,我当年所护送之学生朱道南同志在他写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曾有较详叙述。谈当时他和谢拙民、公今寿、刘辉(女)、杨荣林、(后改名杨的)、孙之斌等同志过青时,怎样到青岛时报编辑部访我,我怎样护送他们离青,他们到达武汉后受到党的领导恽代英、张太雷、彭湃、叶挺、叶剑英等同志们的亲切教导和参加革命工作等情形,生动热烈,可使懦者立,弱者强,至为感人。
  青岛时报因我迫不得已突然离去,在济致函经理士大贵,说明我因特殊情况,迫不得已,突然离职,并提供继任人选意见。士大贵参照我的意见,遂将青岛时报以四千元代价,让给尹朴斋、李瑞卿、张博文三君经营。由此青岛时报即由国共合作下革命性报纸,一变而转化成为商业性报纸。
  (作者已于1973年病逝于本市)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第四辑

《文史资料第四辑》

文史资料第四辑选编了有关青岛地区政治历史沿革史料九篇、经济建设方面的史料十一篇、文化教育方面的史料十一篇,共三十一篇。目的是介绍青岛历史概况和主要风物。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弘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吴佩孚
相关人物
张宗昌
相关人物
郑吟谢
相关人物
胡信之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高恩洪
相关人物
梁弼卿
相关人物
林宪祖
相关人物
小谷节夫
相关人物
伊筱侬
相关人物
黑岛
相关人物
李青选
相关人物
李星野
相关人物
李瑞卿
相关人物
凌达扬
相关人物
周克
相关人物
山下
相关人物
林崇光
相关人物
冯玉祥
相关人物
赵琪
相关人物
邓恩铭
相关人物
沙敦
相关人物
士大贵
相关人物
顾羡季
相关人物
魏士英
相关人物
陈鸾书
相关人物
恽代英
相关人物
张太雷
相关人物
彭湃
相关人物
叶挺
相关人物
叶剑英
相关人物
张博文
相关人物
青岛市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