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敲开了光学宫殿的大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活跃在各条戦线上的政协委員》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445
颗粒名称: 他、敲开了光学宫殿的大门
分类号: K825.2
页数: 4
页码: 94-97
摘要: 初次见面,就给人留下了精明强干的印象。他,具有农民的质朴,却透着企业家的灵气。他,耪过四垄地、做过井下工,足迹不仅遍及祖国内地城乡,也到过令人眼花缭乱的香港和中国人与缅甸人友好经商的边远小镇瑞丽、腾冲等地。他,就是汤河眼镜厂厂长,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市农民企业家,连续三年出席临沂市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会的赵景月。他面对几间破旧的房屋和衣着不整的妻子儿女,不禁黯然神伤。赵景月经过六个寒暑的奋力拚搏,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
关键词: 人物传记 赵景月

内容

他,个头不高,体态微胖。初次见面,就给人留下了精明强干的印象。
  他,具有农民的质朴,却透着企业家的灵气。
  他,耪过四垄地、做过井下工,足迹不仅遍及祖国内地城乡,也到过令人眼花缭乱的香港和中国人与缅甸人友好经商的边远小镇瑞丽、腾冲等地。
  他,就是汤河眼镜厂厂长,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市农民企业家,连续三年出席临沂市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会的赵景月。
  (一)
  一九八一年秋天,阳光灿烂,辽阔的田野一片金黄,人们望着饱成的庄稼,累累的果实,醉心地笑了。可就在这个时候,赵景月的“铁饭碗”砸了。他不无惆怅地卷起行李离开了工作了六年的煤矿,悻悻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汤河岸边的西洽沟村。
  他面对几间破旧的房屋和衣着不整的妻子儿女,不禁黯然神伤。难道就这样穷守茅庐,老死在这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村子?难道今生今世只能伴随那生了锈的镰刀、锄头磨蚀尽自己的生命?他,在困惑中思索,在逆境中挣扎。他不甘于寂寞,不甘于沉沦,他要闯出一条赖于生存的路,他要干出一番令人称羡的事业,可脚该往那里迈?路,该往那里走?他,一筹莫展。
  (二)
  一次,赵景月骑着一辆除铃铛不响,周身都响的自行车,百无聊赖到城里闲逛,猛然发现大街上一些青年男女身着时髦的服装,鼻梁上架着一副副廉价的眼镜,他眼晴一亮,心里的定盘星定在了眼镜上:何不开个眼镜厂呢?人们需要眼镜,这个时代需要眼镜啊!
  思想敏捷,办事干练的他,不拖泥,不带水,看准了的就下决心干,一点也不犹豫,饭碗要紧啊!
  八二年,乡亲们欢庆春节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他约和本村十二个农民,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搞设备安装,以每年付给村里一千五百元租赁费为代价,得到了五间房子,竖起了大旗,办起了令人咂舌的水晶石眼镜厂。
  (三)
  急于抱到大元宝的赵景月,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他和他的伙伴们都是常年与坷垃头子打交道的人,谁见过水晶石?制造水晶石眼镜又不象拔个萝卜,刨墩地瓜那么容易。他们大着胆子从江苏省东海县购进了一批水晶石,高薪聘请了三名师傅,意欲破斧沉舟,大干一场。那料想,石料不合格,技术不通窍,生产、购销,人家说了算,处处点点让别人牵着鼻子走,那滋味不好受哟!开业三个月,跑断了腿,熬红了眼,操碎了心,得到的报酬是:赔上了一万五千元。这一下子炸了窝,叹息,埋怨,争吵,漫骂,扰乱了赵景月的心,真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可他在人生道路上是条硬汉子,不甘心就此沉沦下去。他一赌气,买上车票,周游“列国”去了。从东北三省到西安、兰州,又到苏州、常州、厦门、海南岛,名义上是调查、走访、联系业务,实际上,是声东击西,摸行情、偷技术。人家的白眼他得看,人家的训话也得听,不为别的,为的是挽回残局,敲开光学宫殿的双扉,跻足于水晶石眼镜行业之中。
  (四)
  “苍天不负有心人。”他背着亏损的包袱,怀着“干出个样来”的雄心壮志,硬着头皮闯进郑州光学总厂,苏州眼镜厂等单位,认真观察,悉心琢磨,硬是把切割、剪划、抛光、分砂、组裝等三十多道工序的技术“偷”到手,并博采众长,把各名牌厂的工艺之长融汇一起,有比较地从优择取。技术到了手,照理说,该高枕无忧了,可他眼光并非这样短浅,他不惜每月三百元的重金和优裕的生活待遇,分别从苏州、常州聘请了两名技艺精湛的退休工人来厂作技术指导。就这样,他们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厂生产岀来的水晶石眼镜超过了国内一些名牌大厂,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注目,据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的专家分析鉴定,产品没有沙道、没有崩边,边缘发亮、光洁度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
  赵景月一手创办,苦心经营的水晶石眼镜厂,年产4千副镜子,产值达由于眼镜式样新颖,质量颇佳,销路极广,深受用户欢迎。而今,不仅上海、广州、杭州、哈尔滨、沈阳、西安、兰州等大城市的人戴上了这里生产的眼镜。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港澳同胞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消费者也喜爱这种眼镜。一九八六年,首都某机关一次定购眼镜二百副。
  销路打开了,小厂有了名气,赵景月并未被“胜利” “冲昏”头脑。为了使这个全省仅存的唯一的水晶石眼镜厂更加兴旺发达,他曾涉足深圳、香港进行考察;还曾到南疆的瑞丽、腾冲等地与缅甸人商谈贸易;还先后两次到北京、西安参加定货会。
  眼下,他还根据祖国大西北一些地区用户的喜爱和需求,仿制了古式圆镜和方镜,还根据老年人喜欢轻便、新颖、小巧的心理特征和青年人欣偿美观大方,富于装饰的心理特点不断研究新的型号,新的品种,从而,扩大了销路。
  赵景月经过六个寒暑的奋力拚搏,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好多人劝他说:“景月,见好就收吧.千万别死心眼呀!”他回答得干脆;“不但不收,下一步还想干大的呐!”是的,他盘算着上电子产品半成品的加工和水晶石雕刻等工艺品项目。当然,这不是说句大话就能办到的,需要付出汗水和心血,有时还要担点风险!
  他,就是这么个人,说得到,办得到。正象古人说的那样:“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等待着他唱出更拿手的好戏。

知识出处

活跃在各条戦线上的政协委員

《活跃在各条戦线上的政协委員》

本书从广泛性和代表性着眼。编进这一辑小册子的共三十三篇文章。所涉及的人,有副主席、常委、委员和联谊会会员;从职业上分:有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文教、卫生、以及个体户等各方面的政协委员;从年龄上看,有年到耄耋的老人,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人。

阅读

相关人物

何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赵景月
相关人物
西洽沟村
相关地名
江苏省东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