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武术家周永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398
颗粒名称: 著名武术家周永福
分类号: G85
页数: 6
页码: 132-137
摘要: 全国著名武术家周永福,山东潍县人,1913年生,现在已是79岁的老人了。他因为酷爱武术,当1929年来青岛在兴华印刷局学徒的时候,即利用业余时间到青岛国术馆学习武术。他首先向武术老前辈季存义的高足田鸿业学习“形意八卦”拳,又跟纪炎昌、高凤崎学习“少林拳”,再跟烟台螳螂拳世家郝恒禄学习“螳螂拳”。又专在摔跤师范班学了一年。他身材瘦小,但在学习期间,因与另外三个身材瘦小的学员能共同勤学苦练,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们还经常参加全市举行的春秋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以及其他场合的插台赛,都取得了好成绩。因此人们便给他们四人起了一个绰号,叫“四小金刚” 。
关键词: 武术家 周永福

内容

全国著名武术家周永福,山东潍县人,1913年生,现在已是79岁的老人了。他因为酷爱武术,当1929年来青岛在兴华印刷局学徒的时候,即利用业余时间到青岛国术馆学习武术。他首先向武术老前辈季存义的高足田鸿业学习“形意八卦”拳,又跟纪炎昌、高凤崎学习“少林拳”,再跟烟台螳螂拳世家郝恒禄学习“螳螂拳”。又专在摔跤师范班学了一年。他身材瘦小,但在学习期间,因与另外三个身材瘦小的学员能共同勤学苦练,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们还经常参加全市举行的春秋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以及其他场合的插台赛,都取得了好成绩。因此人们便给他们四人起了一个绰号,叫“四小金刚” 。
  周永福1935年在青岛国术师范班毕业后,曾先后担任青岛市国术馆第132练习所的所长,威海国术馆的教练。
  他毕生从事武术研究,有一定造诣。在拳术上以“三路炮”、“太乙金刚拳”名闻遐迩。到了老年,又研究各家各派“太极拳”,体会很深。在器械上,他的“长穗双剑”、“九节鞭”、“流星锤”,在国内外也很有名气。
  抗战时期,他在河南省硕山县旧城集国民党第39集团军(军长高树勋)的幼年兵连当武术教官。该集团军为了提高军队素质增强抗日力量。曾召集当地有名武术家二十余人表演武技。他的一趟“地趟鞭”博得满堂彩声,称他为“飞鞭周”。
  解放后的1952年,山东省武术运动会在青岛召开。周永福作为青岛队代表参加了大会。当他表演了拿手的“飞鞭”以后,突热有一人走到他面前拉着他的手说:“十年前就听说青岛有个'飞鞭周',今日幸会,果然名不虚传。”原来这人就是号称“山东第一鞭”的李赞臣。两人从此成了好朋友,后来又成了儿女亲家。
  1953年,周永福代表山东武术队参加了华东地区武术运动会。他以雄厚的力量、娴熟的技术获得了优秀奖。就在这次运动会上,他结识了武术名家王子平,王请他和李赞臣到家喝酒,并叫自已的女儿王菊蓉跟他学剑。时至今日,王菊蓉已是上海体育学院的武术教授,而且是美国子平武术馆的博士。
  由于周永福的武技超群,他又被选为华东地区的武术代表,参加了全国武术运动会的比赛,一举而获得了优秀奖。从此他成了名扬全国的武术权威人士。
  1958年10月至1959年4月期间,周永福被请到国家体委,和其他著名武术家蔡龙云、常振、王子章等共同编写了国家规定的《武术套路》和《全国武术比赛规程》;他又自己整编了《三路炮拳》,发行全国,成为学习武术的必修之课。
  1959年,山东体委为了发展中华武术,在济南成立了武术专业队,周永福被调到济南任教练员。他在队里勤勤恳恳工作了30年,使山东武术队从1959年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在全国历届武术比赛中,都是绝对冠军。一些武术队员都在他的培育下成名成家。如他的学生王常凯,学了他独创的“长穗龙形双剑”后,在香港表演时轰动全港。1965年,日本共产党领袖宫本先治访问北京时,国家特调山东武术队去京表演,受到周恩来、朱德、彭真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表演会上,王常凯表演的“长穗龙形双剑”受到宫本的好评。因此国家体委特把这套剑路拍成电影,作为重要礼品赠给了宫本。后来,这套“长穗龙形双剑”套路传遍全国,王常凯也因此成名。他先后访问了十几个国家。他现在是山东武术队高级教练、副教授级。
  周永福的“长穗龙形双剑”不仅驰名武术界,而且也传到歌舞界。1960年,陕西省歌舞团的教练张强,亲自带领两个舞蹈演员不远千里专程来山东拜访他,向他学这套剑法。他们学会以后回到陕西,根据这一剑法排练了一个“双剑集体舞”,曾出国访问,受到外国人的高度赞誉。
  1960年,国家特调山东武术队陪同周总理访问了缅甸等六个东南亚国家。不论走到哪个国家,都受到该国领导和人民的欢迎。这个武术代表队的队员,就有周永福的学员徐学义、赵鸿徳、王常凯、于海,牛怀禄、于天堂、马洪友等。现在,这些人都已成名。如王常凯,他曾访问了美、英等11个国家,于海访问了15个国家,牛怀禄访问了14个国家。而且这些学员被上海岀版社收入在他们出版的《体育词典》之中,成了体育界的名人。
  还有一些较年轻的学员,如王萍、刘怀亮、孙建魁、邱方俭、高焕波等,有的在全国和世界级武术比赛大会上得过冠军,有的在武打电影中担任重要的武打角色,有的在电影界担任武打设计。如老学员王常凯、牛怀祿、于海、于启增、徐桂林、高兴亮等,他们有的担任武术高级教练,有的成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市、县的武术部门的负责人。
  周永福在全国省、市的各界各级武术比赛大会上,都担任过仲裁或裁判长的职务,他1984年被国家体委授于国家级优秀裁判员的称号。1986年他曾赴日本参加日本有史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日本太极拳、中国武术表演大会”。他在会上担任裁判。1986年11月天津召开第二届“国际武术”天津日报杯“邀请赛”大会,周永福被邀参加表演。他的武技受到世界武林人士的好评。1988年国家在杭州市举办了“世界武术节”,周永福又被邀请参加表演,在这次大会上又获得 “贡献奖”。
  因周永福的学生多人、多次出国访问,也引起了外国新闻界的注意,1982年在香港、在新加坡的报纸上,都发表了周永福教授学生练武情况的报导,同时还登载了他教练学生的巨幅照片。
  1989年,周永福退休了,他虽然已经76岁,但身体仍然非常健康,不论是严寒的隆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他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来到观象山操场练功。他虽已超过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但他仍教出了许多好学生,有的在全国比赛中拿到金牌,取得好成绩,有的经过他的培养考上北京、上海、山东体育院校。他还教了许多外国学生。其中有美国人、日本人、加拿大人、意大利人、波兰人等,他还代训过外国的武术研究生。他的外国学生,有的在本国授徒,如加拿大的吉恩、日本的加代子,他们有的在大学教授太极拳,有的在中加友好协会内设立武术馆教拳。
  周永福教武术不仅是言传身教,而且还著书立说。他在《中华武术》、《武林》、《体育大全》、《体育之春》、《体育世界》、《武魂》等杂志上多次发表过文章,指导和评论武术。他还和他哥哥周永祥等合作出版了《梅花螳螂拳》、《中国形意拳》两本著作。他的著作出版后,在国内外都受到一些武术家的重视。如香港武术家邓昌成看到《中国形意拳》一书后,立即来信要求周永福给他寄书题字,在香港报纸上发表推荐。
  周永福不仅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武术,他在晚年仍然雄心勃勃推陈出新独创一家,现在他创立了“鸳鸯门派”,有拳、剑、刀、棍等套路。他现在观象山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教授不同拳种。有的学“少林拳”、有的学“八卦掌”、有的学“太极拳”、还有的学“形意拳”等。这些学员有老年、中年和青少年。他就根据他们的体质和武术基础进行教学。
  由于周永福名闻全国,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地区单位来聘请他,他现在仍然是山东省武协的荣誉委员,山东武术学院、烟台螳螂拳国际联谊会、郓城育才武校、梁山武校、水浒武校、青岛孙膑拳研究会、济南形意拳研究会、青岛市武协的顾问。有的地区来信、来人邀他再出山授艺:如河南大学会同登封县人民政府,要在该县办一所“少林武术学院”,周永福的学生栗胜夫请他出山任教,再如中国武术协会推荐他到火车头体协长沙武术训练基地担任校长,给以高薪。周永福对这些高职高薪之请都一一婉言谢绝。他说,“我是在青岛成长起来的,青岛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现在年事已高,我愿把我的余热余辉奉献给青岛的人民! ”
  1991年7月25日,中国武术协会向各省市下达通知,为了使当代中国健在的老武术京以及武术名手的功夫较完整的保存下来,发扬光大,并进一步挖掘、整理武术文化遗产,由主席徐才担任总策划、总监制、编导提维新为总制片,由著名电影演员牛犇为总导演,成立了《中国当代武术名人》录象摄制组。经过该会与武术研究院拟定全国共33人的名单,山东省的为周永福、赵瑞章二人。
  这个摄制组由福州音像出版社负责拍摄,于1992年9月20日由福州来到青岛,会同青岛武术协会,青岛电视台分别在青岛体育之家、汇泉公园、观象山等地开始拍摄,至9月底已大体拍竣,这位著名武术家周永福的形象,将在屏幕上与广大武术爱好者会面了。我们都在拭目以待。
  胶济铁路五年修成
  德人强占青岛后,于1899年(光绪25年)开始修筑胶济铁路。1901年至胶州,翌年6月至潍县,转年4月至青州,9月至张店。1904年至济南,张店至博山支线也于当年修成,前后历时5年。

知识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书为市北区综合性史料,收录“中国最早的《国歌》”、“沈鸿烈辞职与挽留经过”、“抗战时期的崂山风云”、“沈鸿烈轶事拾遗”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宝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周永福
相关人物
高树勋
相关人物
王菊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