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高友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沭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086
颗粒名称: 御医高友三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119-121
摘要: 站在历经风雨,字迹斑驳的高友三墓碑前,似乎看到他仍然精神矍铄,正骑着伴他大半生的毛驴巡回问诊,所到之处,受到百姓的普遍欢迎……1835年,在今临沐县临沭镇小河涯村,高友三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中等家庭。父母善良厚道,在当地颇有名气。高友三聪明伶俐,学习刻苦,常常学习到深夜,积累了渊博的知识,但科考多年不得仕进。做生意不成,他又自学医术,凭着天分和勤奋,至壮年成为当地有名的医生。
关键词: 御医 高友三

内容

站在历经风雨,字迹斑驳的高友三墓碑前,似乎看到他仍然精神矍铄,正骑着伴他大半生的毛驴巡回问诊,所到之处,受到百姓的普遍欢迎……
  1835年,在今临沐县临沭镇小河涯村,高友三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中等家庭。父母善良厚道,在当地颇有名气。他们用不多的家财培养孩子读书,唯一的希望是孩子长大有岀息,能走向仕途。高友三聪明伶俐,学习刻苦,常常学习到深夜,积累了渊博的知识,但科考多年不得仕进。13岁那年,他赶着猪到上海贩卖;返回时,用卖猪的钱又贩扫帚,但卖扫帚的钱仅够车费钱。做生意不成,他又自学医术,凭着天分和勤奋,至壮年成为当地有名的医生。
  为了行医,他饲养了一头毛驴当脚力,雇同乡的高广银当随从。他长年出外行医,为老百姓看病,所带的膏、丹、丸、药,往往分文不取,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被称为“积善之家”。他常说:“宁积人情不积财”。为了保本,他的做法是“穷人吃药富户拿钱”,就是对求医的有钱人家收处方费和出诊费。
  有一年,清廷一位尚书的女儿重病卧床,四处寻求良医妙方,均未治愈。后来这位尚书听说有个山东名医高友三正在城外巡回问诊,便急忙邀请他入城,为女儿治病。高友三对治妇科、内科方面的疑难杂症素有研究,他仔细看了尚书女儿的症状,对症下药。不几天,这女儿的病情就有了好转并逐渐痊愈。高友三妙手回春,从此名震京城。清廷六大部的一些重要官员也常请他看病。那位尚书为了感谢他,也极力为他做推荐工作。相传吏部先授予他盐大使官衔。后来,又让他候选州吏目。但他淡泊名利,又因没有实缺可补,所以他仍然在京城内巡回问诊,以医为业,名望日高。
  某年,光绪皇帝的姑表弟川努桑内尔有疑难之病,请他医治。治好病以后,高友三收川努桑内尔为徒弟,做他的文字老师。为便于教学,也同时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把二儿高滕华、三儿高滕徵接进京,同川努桑内尔一起学习。后来,高滕徵回家以教学谋生,高滕华回家后被疯狗咬伤致死。
  因为教川努桑内尔有方,后来高友三先被光绪皇帝安排到国史馆任誉录,后又进太医院做御医,给皇室和重要官员看病。
  高友三老年回家后,仍在郯城、临沂、赣榆、海州一带行医。专程来请他治病者车马盈门。常年的外出行医,他与毛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毛驴病死后,他不许吃肉,用土埋了起来,还沉痛写道:“三趟北京四济南,雪飘青口夜归郯。”
  高友三夫妇双双八十大寿时,乡土文人张宝信为他撰写祝寿辞,文中提及他的“盐大使衔,候选州吏目,国史馆誉录”等职名,对他的人品医德也做了高度赞颂。
  高友三晚年医著颇丰,主要有行医案例和验方两本医书,可惜三十年代被侵华的日本鬼子烧掉。建国后,高家后代仍保存有高友三的两张照片,一张是他自己在北京时的单身照,一张是与川努桑内尔的合影,高友三坐着,川努桑内尔站在他身边。遗憾的是,这两张珍贵的照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抄走,至今不见下落。
  1920年,高友三病死在家中,享年86岁。
  高友三不仅自己成了名医,而且他的子孙也继承祖业,以济世救人为己任。至1998年,高家已延续六世、有19人为医,而且均遵祖训,精医术更重医德。这在临沭县,堪称“杏林世家”。八十年代编修成书的《临沐县志》,也将高友三列入《人物篇》中,对其作了简要介绍。

知识出处

临沭文史资料

《临沭文史资料》

临沭文史资料第七辑文史资料,在内容上,建国前的有关史料仍占较大比例,诸如匪祸、人物、名胜、文物等。对建国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反映我县各项事业发展以及发生的某些重大事件,如水利、邮电、保险、征兵、知青下乡、卫生防疫、公安工作、民工支边等,则重点进行了组稿和选用;目的是使资料更贴近现实,以史为鉴,教育后人。可以说,本辑内容兼古及今,可读性强。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高友三
相关人物
川努桑内尔
相关人物
高滕徵
相关人物
高滕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