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镇酿酒业简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935
颗粒名称: 李庄镇酿酒业简述
分类号: TS261.4
页数: 7
页码: 102-108
摘要: 李庄镇为郯城县的重镇之一,解放以前,从临沂通往新安镇的公路贯穿镇中心。据说,在修津浦铁路以前的明清年间,这条公路是南方九省晋京的要道。镇西紧偎沂河,来往运输的航船,向上可溯临沂,向下通过运河入长江,直达南京、上海。由于水陆交通方便,李庄镇便成为物资集散地。
关键词: 郯城 李庄镇 酿酒业

内容

李庄镇为郯城县的重镇之一,解放以前,从临沂通往新安镇的公路贯穿镇中心。据说,在修津浦铁路以前的明清年间,这条公路是南方九省晋京的要道。镇西紧偎沂河,来往运输的航船,向上可溯临沂,向下通过运河入长江,直达南京、上海。由于水陆交通方便,李庄镇便成为物资集散地。工商业发展很快,镇内的布疋、食品、日用百货、杂货、药材等商店鳞次栉比,买卖兴隆,特别是酿酒业,更为发展,再加上五天逢二集,更增加了李庄镇的热闹繁华气氛。在抗日战争以前,李庄镇的槽坊共有八家,其商号是:东丰盛、源茂、同丰恒、同记、义和永、和丰、复盛、协茂。这八家槽坊,有的是独资经营,有的是合资经营,其经营方式大体相同。现回忆抗日战争前我所亲身经历过的“同记”槽坊的经营状况,对李庄镇的酿酒业就略见一斑了。
  “同记”槽坊,原系李庄镇徐秉信独资经营的“兴茂公”槽坊,因技术和管理上的原因而倒闭。徐秉信以原有的房屋和设备为股份,由陈庆绪、路敬修、杨胜会等人投资2000多元合资经营,把“兴茂公”商号改为“同记” 。
  “同记”槽坊的经营人员有:掌柜的、二掌柜的、管帐先生、跑外水的各一人,伙计两人,我在槽坊当学徒工。以上七人主要负责营业。在酒场上的工人有酒把式、炉火工、拉掀的、磨粮食的、厨师、打杂的共8人。整个槽坊共有人员十五六个。这些人员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当时的年待遇是:掌柜的100元(大洋),二掌柜的80元,管帐先生和跑外水的各50元,伙计每人25元,厨师36元,杂工30元,酿酒把式(工头)每天3角,工人每天2角,我是学徒工,三年学徒期间只管吃,没有工资待遇。如果经营有赢利,年终按赢利的30%抽出分红,不同人员可得到不同的分红。徐秉信以房屋和设备作股份,不参于经营管理,只是凭股份得到一部分收入。
  “同记”槽坊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加强经营管理外,其主要工作有三大项:一是收购粮食,二是制酒麵,三是酿酒。这三项工作必须协调一致,那一项工作跟不上,就会直接影响酿酒质量和利润。在粮食收购上,要根据一年酿酒用粮计划进行收购。当时酿酒用粮主要是大麦、小麦、高粱。在新粮上市的季节里,一次性购足全年用粮。如夏季要买足一年用的大麦、小麦,秋季要买足一年用的高粱和高粱壳。在春冬两季粮食较贵,一般不收购。掌柜的除抓好全盘工作外,在夏秋两季要亲自到集市上收购粮食。在收购时,根据当时的行情,粮食的成色,干湿程度,与售粮者当面议定价格,经斗行过斗,开出票证,由售粮者送到店内,再经伙计验收后,送入粮仓,然后售粮人持据到柜上支款。
  二掌柜的主要负责酒曲的发酵工作。酒曲发酵又称“拾曲”,一般从夏初开始制作到八月中旬结束,在这一段时间里,要完成全年的酒曲用量。以9个窖子计算,一年用曲量约在六七万斤。制曲的过程是:用30%的大麦粗粉和70%的小麦粗粉,加入适量的水拌匀,放入曲箱(制曲用的模型)由踏曲工人赤脚踏实踏平成块状,送入曲房,横排成列,每排放2至3层,排与排之间留出一个指头宽的空隙,每间曲房可放3000块左右,上面覆盖棉纸,严封门窗,使其发酵。视天气温度,约须4至5天,每一层曲块的外层长满白绿色菌毛,即开门进行第一次翻转,又称“拾曲”,要求是:底倒上,上倒底,里倒外,外倒里,也就是把曲块倒换位置,促使其发酵均匀。曲块翻转后,再用棉纸覆盖,严封门窗,经三四天,进行第二次“拾曲”,又称“放封”,即把全部门窗放开,不再封闭。这一次要求把曲块拉开距离。块与块之间相隔二寸,平竖叉花,一斜一正,晾起来,每天翻转一次,使其逐渐干燥。到最后几天,将曲块逐渐靠拢,直到完全晾干。当曲块晾干后,横剖开,每块里面有1至3道褐色圈纹为最好。一次制曲约需要20天,一次能制1万多斤。
  酿酒的过程,是将磨成的高粱粗粉(碎渣)加入适量的高粱壳(起通气作用),装入套有木甑内有算子的炉锅内蒸熟后,出甑冷却,加入曲块磨成的曲粉,拌匀成为酒料入窖(行话叫"饭”),上边用泥封顶,发酵10天,出窖放入甑内蒸馏,上放甑锅,将蒸馏的气体冷却成酒,这是头茬酒,又称元酒,呈轻茶色,约在60-70度,一甑一次产酒100多斤。第一次蒸馏产酒后,再把酒料取出冷却,加入60多斤的曲粉。第二次入窖发酵10天,进行第二次蒸馏,这次产的酒为二茬酒,出酒量仍在100多斤,保持60度以上。仍是元酒。这样一窖酒料可反复蒸馏4次,第三次产酒80多斤,低于60度,少有甜味,称为回茬酒。第四次产酒更少,不到40度,质量差,称为糟酒。第四次蒸馏过的酒料即为糟,不能再蒸馏产酒,可作为猪的饲料。一窖酒料发酵、蒸馏4次为“一个组合”,也称一个窖子,产酒300多斤。用60%的头茬、二茬酒,20%的回茬酒,20%的糟酒放在一起大搀大拌,保持60度以上,味醇浓香,这就是出售的好元酒。
  当时没有量度器检查酒的度数,全用加水亍此花的办法来检查酒的度数。用10份酒加入四份水泚花,如果能站住花,这就证明元酒在60度以上。用9份酒加入四份水泚花,如果能站住花,这就证明元酒的质量更好。由于酒的质量好,赢得了顾客的好评,酒的销路不断扩大,利润不断增多,生产形势越来越好。李庄镇的八大槽坊,求质量,讲信誉,相互竞争,进一步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收录山东省郯城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宗教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选载了《郯城沦陷前后》、《抗日医药救国会》、《郯城义顺恒药店》和《马头镇八大寺追忆》等25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吴鸿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徐秉信
相关人物
杨胜会
相关人物
陈庆绪
相关人物
路敬修
相关人物
李庄镇
相关地名
郯城县
相关地名
临沂
相关地名